净土 宗

净土 宗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一、史略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鸟大师才有所发展。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继承法系有唐代道绰、善导。绰原学涅筹,因睹昙驾事迹之碑文,..
律 宗

律 宗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一、住流从第一次结集,代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边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调多五师传持。佛灭后一百年间,纯是一味和合,一百年后产生异见,部派分裂,因着律仪上的争执,旋复至优婆窗多以后,更分为五种律部。五部:景无德部..
何谓僧

何谓僧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四节 何谓僧所谓憎者,梵语僧伽,泽云和合众。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种。僧称为和合,主要体现在六和精神上。一成和同修,即对所受戒法,善护受待,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不净,和合共住。二见和同解,对于出离尽苦的圣道能善巧如..
小乘二宗之略

小乘二宗之略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法。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河梨跋摩造《成实论》。因这二部论典的传播,而形成俱会成实二宗。一、俱舍宗俱舍宗是依俱舍论而立宗的。俱舍论是阿毗达磨仅会论之略,译云对向法论、对..
何谓佛

何谓佛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梵语,指印度之语言)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明所覆盖,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不觉,而流转生死。出世圣人,历劫修因,行满果圆,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朗然大悟,妙契..
中国之佛学

中国之佛学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二节 中国之佛学一、经律论之翻译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种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最初有迎叶..
三乘共学

三乘共学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一、三法印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是否正确。如世公文,得印可信。一切经教,若有法印印之,即是佛说。若无法印,即为魔说。欲知佛法真义,不可不知法印。此法印为识别真伪佛法标准尺度。此三法印是声闻缘觉..
声闻行果

声闻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二节 声闻行果声闻者,为小乘行果,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因闻佛声教,故名声闻。《瑜伽师地论》云:请佛圣教,声为上首,从师友所,闻此声教,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J、果故名声闻。一、四谛*轮*轮,从喻为名。法即佛..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一、皈依三宝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褥多罗三藐三..
缘觉行果

缘觉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一、名义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线,证辟支佛果,泽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线,感世无常,断惑证理。言独觉者,谓千元佛世,或观十二因缘..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