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来历

心经来历

七八心经来历此经是唐朝三藏法师(深通经、律、论三藏之法,为人师范,方称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玄奘法师年十五与兄长捷法师共住长安庄严寺。二十九岁时赴西域求法。一路险阻,道多虎豹。法师一日闭门而坐,至夕开门时,见一老僧,法师就参拜,并恳求老者相助。老僧即口授《心经》教其念诵,于是山川平..
贪欲恶业

贪欲恶业

五二贪欲恶业贪。多求而无厌的意思。贪毒。三毒之一,贪是贪爱五欲,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贪著。多求而无厌叫做贪,贪心很坚固叫贪著。贪爱。对五欲贪著爱著。贪与爱同体异名。贪欲。贪爱五欲。贪瞋痴。又名三毒,贪是贪欲,瞋是瞋恚,痴是愚痴。欲。能引起人们贪爱的心。欲有。谓欲界的业因果报存在..
佛生之国

佛生之国

七二佛生之国迦毗罗卫。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在尼泊尔西部。耶输陀罗。悉达多太子(佛陀)的夫人,罗睺罗的母亲,她后来跟随摩诃波阇波提出家。罗睺罗跟随佛出家,为十大弟子之一。降诞。佛出生於世。降伏法。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的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桓因。释提桓因的简称,即帝释天,..
正邪真报

正邪真报

四七正邪真报正士。修行正法之士,即菩萨。正行。修行人做正主的功夫叫做正行。若做帮助的功夫叫做助行。正因。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若是次要的助力则叫做缘因。正果。学佛人精修有得,谓之证果,因与外道之证果有别,所以叫做正果,果是形容好像果子一样成熟。正报。即众生的身体,因众生的身体是依过..
明心 见性

明心 见性

四六明心见性明。智慧的别名,又真言陀罗尼别名。明地。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明处。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明脱。脱离愚痴的叫做明,离开贪爱的叫做脱,故名明脱。明达。明是指三明:宿命明..
因地苦修

因地苦修

四八因地苦修因人。因位的人。是尚未到达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因地。菩萨未证佛果,在因中修行时的地位。因明。即论理学。因修。在因地时的修行,修成佛之因。因果。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意思,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因缘。因是主要的原因..
相好光明

相好光明

七一相好光明相。一切事物的外现形状。相大。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一切法的意思。相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相好。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三大阿僧祗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
如律俱现

如律俱现

五一如律俱现如。不变易的意思。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作代表。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如去。如来的别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觉的意思。如法。契合於法理的意思。如语。契合於法理的语言。如如。指不动、寂默、平..
依教生理

依教生理

五十依教生理依果。又名依报,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依圆。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具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依正。依..
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

七三万法唯识楞伽岛。锡兰岛的本名,亦即佛说楞伽经的地方。楞严咒。又叫做佛顶咒,是楞严经所说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的八句是心咒。万字。佛胸前有一卍字,读万音,乃是吉祥的标志。万劫。指极长久的意思。万法。一切的事物,谓万法皆空即一切事物皆空。万法一如。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