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慈悲并不是恩怨不分

达真堪布:慈悲并不是恩怨不分

达真堪布:慈悲并不是恩怨不分有些人让怨敌恣意妄行,随便伤害而不去做任何反抗,是不是因为他太慈悲了、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父母或儿女了?不是。其实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慈悲心,就是自己没有胆量,没有反抗的能力。按世间的话来讲就叫懦弱、胆小鬼;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有诽谤甚至违背,也不去责罚,这也..
达真堪布:慎勿败给嫉妒心

达真堪布:慎勿败给嫉妒心

达真堪布:慎勿败给嫉妒心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乘佛门,已经发了菩提心。我们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安乐。这就是我们当初的发心。但是现在,我们观察一下自己:当身边的这些众生得到世出世间的利益时,当他们得到一些福报或者功德时,我们是不是发自肺腑地欢喜、赞叹?很多时候都不是的。自己虽然没..
达真堪布:愿力超越业力,病就好了

达真堪布:愿力超越业力,病就好了

达真堪布:愿力超越业力,病就好了身体总是生病,应该多去忏悔!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造的业,你现在通过忏悔就可以把业障忏掉。业障忏掉了,病自然就好了。 忏悔时,主要是具..
达真堪布:愿力如刀医烦恼

达真堪布:愿力如刀医烦恼

达真堪布:愿力如刀医烦恼我们生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可能要做手术,但这是为了治病,虽然这个过程会 让你很害怕、很疼痛,但是你也会接受这种治疗。因为这可以让你解脱病苦,恢复健康。 同样,我们为了获得解脱或究竟的果位,即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遭受一些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也是值得的,也是要忍受..
达真堪布:想尽一切办法把菩提心发出来

达真堪布:想尽一切办法把菩提心发出来

达真堪布:想尽一切办法把菩提心发出来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讲,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无有限量,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 善财童子依止文殊师利而发菩提心,然后到处寻找善知识学修菩提心。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说法,但是依藏传佛教中的说法,他一共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后遇到了弥勒菩萨。弥勒..
过午不食的“午”是几点

过午不食的“午”是几点

过午不食的“午”是几点“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一种戒律问:过午不食的“午”到底是几点?济群法师答:“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一种戒律。不少佛弟子都受过五戒。五戒的规范,和世俗道德也很接近。因此,受持五戒能使我们获得人天福报。而八关斋戒更接近于出家人的戒律,是..
迎财神丨谁是你的财神?告诉你最好的求财之道

迎财神丨谁是你的财神?告诉你最好的求财之道

迎财神丨谁是你的财神?告诉你最好的求财之道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迎财神,寄托了中国人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财神,民间普遍供奉的主管财富的神明,可以说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偶像天神,在民间流传着多位财神的多个版本,那么,到底谁是你的财神?藏传佛教有五色财神之说。..
达真堪布:闻思与实修并重

达真堪布:闻思与实修并重

达真堪布:闻思与实修并重有的人注重闻思,却忽视了实修;有的人注重实修,又忽视了闻思。闻思是双目,实修是双足,二者缺一不可。若只有双目没有双足,就无法到达目的地;若只有双足没有双目,也无法到达目的地,所以闻思和实修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把闻思修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修结合起来才可以。 有..
达真堪布:阿弥陀佛若是来

达真堪布:阿弥陀佛若是来

达真堪布:阿弥陀佛若是来有一个人是修净土法门的,别人问他:“如果现在阿弥陀佛来接你,你能不能去啊?”他说:“不能去!要等儿子成家以后才行呢!”你看,他有事,心里的包袱还没有放下。其实,如果没有放下,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事情不可能没有,会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地来。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
达真堪布:您真的清楚什么是善与恶吗?

达真堪布:您真的清楚什么是善与恶吗?

达真堪布:您真的清楚什么是善与恶吗? 什么是恶?以贪心、嗔恨心,在愚痴的状态下所产生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是恶。这里讲的是显密共同的善恶标准。正如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就要断恶,就要行善。因为若是造了恶业,就要感受痛苦;若是行持善法,就可以获得快乐。若是要断恶行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