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厌捨品第三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捨,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捨身而无悋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亦婆罗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世尊或有一时于迦兰陀竹林精舍,为其恶性六群比丘说教诫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着世乐毁佛戒宝,或失正见入邪见林,引无量人堕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门非婆罗门,形似沙门心常在家,如是沙门无远离行。远离之行有其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若人出家身处空闲,不染欲境名身远离。若有出家修清净心,不染欲境名心远离。身虽出家,心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悲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于是六群恶性比丘,闻是法音得柔顺忍。

「然今我等虽信佛说,各各怀疑意未决定。善哉,世尊!能断世间一切疑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实语者、无二语者、是知道者、是开道者,惟愿如来!为我等辈及未来世一切有情,捨于方便说真实法,永离疑悔,令入佛道。今此会中有二菩萨,一者出家,二者在家,是二菩萨,善能利乐一切有情而无休息,如我惟忖,出家菩萨不及在家修菩萨行。所以者何?昔有金轮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厌离世间无常苦空,捨轮王位如弃洟唾,清净出家入于佛道。是时后宫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见王出家各怀恋慕,拊心号恸生大逼恼,起爱别离如地狱苦。金轮圣王初受位时,所感宝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属,共伤离别捨位出家,号泣之声满四天下。此诸眷属各作是言:『我王福智无量无边,如何见弃捨我出家?哀哉苦哉世界空虚,从今已去无依无怙。』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佛法僧发菩提心,捨离父母出家入道,父母怜愍恩念情深,离别悲哀感动天地,如涸辙鱼宛转于地,爱别离苦亦复如是,如彼轮王眷属之心。出家菩萨饶益众生,云何娆害父母妻子,令无量人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无慈无悲不利众生,是故非如在家菩萨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利益一切。」

尔时,佛告智光长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劝请我说出家在家二种胜劣。汝今所问,出家菩萨不如在家。是义不然。所以者何?出家菩萨胜于在家,无量无边不可为比。何以故?出家菩萨以正慧力,微细观察在家所有种种过失,所谓世间一切舍宅,积聚其中不知满足,犹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满足。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四大龙王各居一角,东南龙王白象头,西南龙王大牛头,西北龙王师子头,东北龙王大马头,各从四角涌出大河:一殑伽河,其水所至白象随出;二信渡河,其水所至水牛随出;三薄刍河,其水所至师子随出;四私陀河,其水所至大马随出。如是大河,一一各有五百中河,中河各有无量小河,是大中小一切众水皆入大海,然此大海未曾满足。世间众生所有一切居处舍宅,亦复如是,聚诸珍宝从四方来,悉入宅中未曾满足,多求积聚造种种罪,无常忽至弃捨故宅,是时宅主随业受报,经无量劫终无所归。善男子!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唯有菩提安乐宝宫,离老病死忧悲苦恼。若有利根净信深厚善男子等,欲度父母妻子眷属令入无为甘露宅者,须归三宝出家学道。」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繫着。

谛观在家多过失,造诸罪业无有边,

营生贪求恒不足,犹如大海难可满。

阿耨达池龙王等,四角涌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昼夜流注无暂歇,

然彼大海未甞满。所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诸恶业,未甞洗忏令灭除,

空知爱念危脆身,不觉命随朝露尽。

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无所随,

幽冥黑闇长夜中,独往死门随业受。

诸佛出现起悲愍,欲令众生厌世间,

汝今已获难得身,当勤精进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厌,空寂宝舍难思议,

永离病苦及忧恼,诸有智者善观察。

当来净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属,

令入无为甘露城,愿求出家修妙道,

渐渐修行成正觉,当转无上大法轮。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世舍宅,犹如石火深生厌患。何以故?譬如微火能烧一切诸草木等,世间舍宅亦复如是,贪心求觅驰走四方。若有所得,受用不足,于一切时追求无厌;若无所得,心生热恼日夜追求。是故世间一切舍宅,能生无量烦恼之火,为起贪心恒无知足。世间财宝犹如草木,贪欲之心如世舍宅,以是因缘,一切诸佛说于三界名为火宅。善男子!出家菩萨能作是观,厌离世间,名真出家。」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世宅,犹如人间微少火,

一切草木渐能烧,世宅当知亦如是。

众生所有众财宝,更互追求常不足,

求不得苦恒在心,老病死火无时灭,

以是因缘诸世尊,说于三界为火宅。

若欲超过三界苦,应修梵行作沙门,

三昧神通得现前,自利利他悉圆满。

「复次,善男子!爱乐出家当观舍宅,如彼深山石窟之中有大宝藏。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家大富财宝无量,奴婢僕从象马无数。其父于后忽遭重病,名医良药不能救疗。长者自知将死不久,即命其子而告之言:『凡我所有一切财宝付嘱于汝,勤加守护勿令漏失。』既付嘱已即便命终。

「时长者子不顺其命,恣行放逸既损家业,财物散失、僮僕逃逝而无所依。时彼老母心怀忧恼,遂得重病即便终殁。其子贫穷无所恃怙,遂投山谷拾薪採菓货鬻自给。彼时遇雪入石窟中权自憩息,然此窟中是昔国王藏七宝所,无能知者,经数百千年逈绝人迹。时彼贫人业因缘故,偶入窟中见无量金,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因而分割若干分金造立舍宅,若干分金为娶妻财,如是奴婢、如是象马,随心所欲皆如其意。作是计时,有诸群贼为趁走鹿到于窟前,见此贫人以金分配,遂捨其鹿杀人取金。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深着世乐不乐出离,深山石窟如世舍宅,伏藏金宝犹如善根,琰魔使者即是群贼,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丧失善根,以是因缘,应当厌离,发于无上大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成妙觉。」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爱乐在家诸菩萨,观于舍宅如宝藏。

譬如长者有一子,其家大富饶财宝,

奴婢僕从及象马,一切所须无不丰。

于后长者身有病,举世良医皆拱手,

临终告命诸亲族,付嘱家财与其子,

教诲令存孝养心,当勤享祀无断绝。

是时其子违父命,广纵愚痴多放逸,

老母怀忧疾病身,又因恶子寻丧逝。

眷属乖离无所託,拾薪货鬻以为常,

往彼山中遇风雪,入于石窟而暂息。

窟中往昔藏妙宝,已经久远无人知,

樵人得遇真金藏,心怀踊跃生希有。

寻时分配真金宝,随意所欲悉用之,

或以造舍或妻财,奴婢象马并车乘。

校计未来无能捨,群贼因鹿到其前,

是彼怨家会遇时,遂杀贫人取金去。

愚痴众生亦如是,石窟犹如世间宅,

伏藏真金比善根,琰魔鬼使如劫贼,

以是因缘诸佛子,早趣出家修善品。

应观身命类浮泡,勤修戒忍波罗蜜,

当诣七宝菩提树,金刚座上证如如,

常住不灭难思议,转正法轮化群品。

「复次,善男子!世间所有一切舍宅,犹如杂毒甘味饮食。譬如长者唯有一子,聪慧利根达迦楼罗祕密观门,能辩毒药善巧方便,父母恩怜爱念无比。时长者子为有事缘,往至鄽肆未及归家。尔时,父母与诸亲族,欢喜宴乐具设甘饍。时有怨家,密以毒药致饮食中,无人觉知。是时父母不知食中有杂毒药,遂令长幼服杂毒食;其子后来父母欢喜,所留饮食赐与其子。是时其子未须饮食,念迦楼罗祕密观门,便知食中有杂毒药。其子虽知父母服毒,而不为说悞服毒药。所以者何?若觉服毒更加闷乱,毒气速发必令人死。即设方便白父母言:『我且不食如是饮食,暂往市中,郄来当食。何以故?我先买得无价宝珠,留在柜中而忘封闭。』于是父母闻说宝珠,生欢喜心任子所往。子遂驰走诣医王家,求阿伽陀解毒妙药。既得此药,疾走还家,乳酥粆糖三味合煎和阿伽陀,作是药已,白父母言:『唯愿父母服是甘露,此是雪山阿伽陀药。所以者何?父母向来悞服毒药,我所暂出本为父母及诸人等,求得如是不死妙药。』于是父母及众人等,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服妙药吐诸毒气,便得不死更延寿命。出家菩萨亦复如是,过去父母沉沦生死,现在父母不能出离,未来生死难可断尽,现在烦恼难可伏除,以是因缘,为度父母及诸众生,激发同体大慈悲心,求大菩提出家入道。善男子!是名舍宅如杂毒药入甘美食。」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世间所有诸舍宅,说名杂毒甘美食。

譬如长者有一子,聪明利智复多才,

善迦楼罗祕密门,能辩毒药巧方便。

子有事缘往[厂@(邱-丘+墨)]肆,暂时货易未还家,

父母宴乐会诸亲,百味珍羞皆具足。

有一恶人持毒药,密来致之于饮食。

其子是时不在家,父母为儿留一分,

举家悞服杂毒药。子念观门知有毒,

即便奔驰到医所,求得伽陀不死药。

三味和煎药已成,遂白诸亲速令服,

如是所服如甘露,差诸杂毒皆安乐。

一切信心善男子,出家修道亦如是,

为济父母及众生,所服烦恼诸毒药,

狂心颠倒造诸罪,永沉生死忧悲海。

割爱辞亲入佛道,得近调御大医王,

所修无漏阿伽陀,还生父母三界宅,

令服法药断三障,当证无上菩提果。

尽未来际常不灭,能度众生作归依,

毕竟处于大涅槃,及佛菩提圆镜智。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风不能暂住。何以故?善男子!在家之心恒起妄想,执着外境不能了真,无明昏醉颠倒触境,亦常不住,恶觉易起善心难生。由妄想缘起诸烦恼,因众烦恼造善恶业,依善恶业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断。唯有正见不颠倒心,作诸善业,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长无漏法尔种子,能起无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证圣相续,若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永尽无余。」

尔时,智光长者白佛言:「世尊!修习正观有无量门,修何等观能伏妄想?」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勐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善男子!是名贤圣,是名菩萨,是名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一切菩萨为伏妄想永不起故,为报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学息妄想心,经无量劫成就佛道。」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暴风不暂住,

亦如妄执水中月,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净水为缘见本月,

诸法缘生皆是假,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颠倒鬼常随逐,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生死轮回镇相续。

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

菩提种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性如,能所俱亡离诸见。

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真性本无男女相。

菩提妙果证皆同,妄计凡夫生异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为实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摄心寂静处空闲,

是为菩萨真净心,不久当证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观世间舍宅,一切皆是烦恼生处。何以故?如有一人造八舍宅,以诸宝物而自庄严。造此宅已而作是念:『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他人,唯我舍宅最为吉祥,他人舍宅所不能及。』如是执着能生烦恼,由烦恼故我我所执而为根本,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更相竞起充满宅中。所以者何?在家凡夫深着五欲,妻子眷属奴婢僕使悉皆具足,以是因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合会,恩爱别离,贫穷诸衰,求不得苦,如是众苦,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世世相续恒不断绝。如是众苦非无所因,大小烦恼而为根本;一切财宝追求而得,若无先因不可追求,假使追求亦无所获。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烦恼追求为本,若灭追求,无量烦恼悉皆断尽。然今是身众苦所依,诸有智者当生厌离,如过去世迦叶如来,为诸禽兽而说偈言:

「『是身为苦本,余苦为枝叶,

 若能断苦本,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爱,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是身苦不净,无我及无常,

 汝等咸应当,深生厌离心。』

「尔时,无量诸禽兽等,闻此偈已,于一念心至诚忏悔,便捨恶道生第四天,奉觐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究竟涅槃。善男子!以是因缘,今此苦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即为宅主。是故净信善男子等,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脱一切众苦,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恒观察,舍宅所生诸烦恼。

如有一人造舍宅,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不属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以我我所为根本,

八万四千诸烦恼,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六亲眷属皆圆满,

以是因缘生众苦,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暂离。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捨离凡夫出三界。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在家,犹如大国有一长者,其家豪富财宝无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缘相袭不断,修诸善行名称远闻。是大长者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如是四分曾无断绝,父子相承为世家业。后有一子愚痴弊恶,深着五欲恣行放逸,违父母教不依四业,起诸舍宅七层楼观,倍于常制众宝严饰,瑠璃为地,宝窓交映,龙首鱼形无不具足,微妙音乐昼夜不绝,受五欲乐如忉利天,鬼神憎嫌,人天远离。于是隣家忽然火起,勐焰炽盛随风蔓延,焚烧库藏及诸楼台。时长者子,见是勐火起大瞋心,速命妻子奴婢眷属,入于重舍闭楼阁门,以愚痴故一时俱死。在家凡夫亦复如是,世间愚人如长者子,诸佛如来犹如长者,不顺佛教造作恶业,堕三恶道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当观在家,如长者子不顺父母,为火所烧妻子俱死。善男子等!应生厌离人天世乐,修清净行当证菩提。」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犹如长者生愚子。

其家富有诸财宝,久远相承无阙乏,

先世家业传子孙,一切资产为四分。

常修胜行无过恶,名称遍满诸国土,

金银珍宝数无边,出入息利遍他国,

慈悲喜捨心无倦,惠施孤贫常不绝。

长者最后生一子,愚痴不孝无智慧,

年齿已迈筋力衰,家财内外皆付子。

子违父命行放逸,四业不绍堕于家,

造立七层珍宝楼,用绀瑠璃作窓牖,

歌吹管絃曾不歇,常以不善师于心,

受五欲乐如天宫,一切龙神皆远离。

隣家欻然灾火起,勐焰随风难可禁,

库藏珍财及妻子,层楼舍宅悉焚烧,

积恶招殃遂灭身,妻子眷属同殒殁。

三世诸佛如长者,一切凡夫是愚子,

不修正道起邪心,命终堕在诸恶趣,

长劫独受焚烧苦,如是展转无尽期。

在家佛子汝当知,不贪世乐勤修证,

厌世出家修梵行,山林寂静离诸缘,

为报四恩修胜德,当于三界为法王。

尽未来际度众生,作不请友常说法,

永截爱流超彼岸,住于清净涅槃城。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尔时,父母处三层楼,将其爱女受诸欢乐,于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宝床而共安寝。于是童女梦见,父母娉与夫家经历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聪慧相日渐恩养,能自行步处在高楼,因危堕落未至于地,见有饿虎接而食之。是时童女倍复惊怖,举声号哭,遂便梦觉。尔时,父母问其女言:『以何因缘忽然惊怖?』时女羞耻不肯说之。其母慇懃窃问其故。时,女为母密说如上所梦之事。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噉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谁有智者爱乐此身?以是因缘,观于生死长夜梦中,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常住妙果。」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佛子至求无上道,当观舍宅如梦中。

譬如富贵大长者,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观视游从甚欢乐。

女向楼中作是梦,分明梦见适他人,

后于夫家诞一子,其母爱念心怜愍。

子上楼台耽喜乐,因危坠堕于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方知梦想本非真。

无明闇障如长夜,未成正觉如梦中,

生死世间常不实,妄想分别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圆明,破闇称为真妙觉。

无常念念如饿虎,有为虚假难久停,

宿鸟平旦各分飞。命尽别离亦如是,

往来住业受诸报,父母恩情不相识。

哀哉凡夫生死身,轮转三涂长受苦,

若知善恶随业感,应当忏悔令消灭。

一切人天妙乐果,惭愧正见为所因,

应发坚固菩提心,被精进甲勤修学。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舍宅,如牝马口海出于勐焰吞纳四渎,百川众流无不烧尽。譬如往昔罗陀国中,有一菩萨名妙得彼岸,然是菩萨有慈悲心常怀饶益。有诸商人入海採宝,将是菩萨同载船舶,皆达宝洲度于嶮难,而无所碍到于彼岸。后时菩萨年渐衰老,已经百岁,起坐扶策力不能前。有一商主诣菩萨所礼拜供养,白菩萨言:『我欲入海求诸珍宝,永离贫穷得大富贵。今请菩萨与我同往。』尔时,菩萨告商主言:『我今衰老,筋力微弱不能入海。』商主复言:『惟愿大士!不捨慈悲哀受我请,于我舶中但自安坐,是我所愿。』尔时,菩萨受商人请,乘大舶船入于大海,向东南隅诣其宝所。时遇北风漂堕南海,勐风迅疾昼夜不停经于七日,见大海水变为金色犹如鎔金。尔时,众商白菩萨言:『以何因缘水变金色有如是相?』菩萨告言:『汝等当知,我今已入黄金大海,无量无边紫磨真金充满大海,金宝交映有如是相。超过正路堕此海中,各自勤求设诸方便还归北方。』复经数日,见大海水变为白色犹如珂雪,菩萨告言:『汝等当知,我今已入真珠大海,白玉真珠充满海中,珠映水色有如是相。汝当尽力设诸方便还归北方。』复经数日,大海之水变为青色如青瑠璃,菩萨告言:『我及汝等已入青玻[王*(黍-禾+利)]海,无量无边青玻[王*(黍-禾+利)]宝,充满大海,玻[王*(黍-禾+利)]之色交映如是。』复经数日,大海之水变为红色犹如血现,菩萨告言:『我及汝等已入红玻[王*(黍-禾+利)]海,无量无边红玻[王*(黍-禾+利)]宝充满大海,实色红赤交映如是。』复经数日,水变黑色犹如墨汁,遥闻勐火爆裂之声,犹如大火烧乾竹林,炽然熢[火*孛]甚可怖畏,如是相貌曾未见闻。又见大火起于南方,犹如攒峯高逾百丈,焰势飞空或合或散,光流掣电,如是之相未曾见闻。『我等身命实难可保。』于是菩萨告众人言:『汝等今者,甚可怖畏。何以故?我等已入牝马口海,诸四大海及四天下大小众流,入北口海皆被烧尽。所以者何?由诸众生业增上力,自然天火能烧海水。若是天火不烧海水,一日夜中一切陆地变成大海,所有众生悉皆漂没。然今我等遇大黑风,漂流如是牝马口海,我今众人余命无几。』尔时,船舶有千余人,同时发声悲号啼哭,或自拔发,或自投身,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为求珍宝,入于大海遇此险难,哀哉苦哉!以何方便得免是难?』时千人等至诚归命,或称悲母,或称慈父,或称梵天,或称摩醯首罗天王,或称大力那罗延天,或有归命得岸菩萨,敬礼大士而作是言:『唯愿菩萨济我等辈。』尔时,菩萨为是众人离诸恐怖,而说偈言:

「『世间最上大丈夫,虽入死门不生畏。

 汝若忧悲失智慧,应当一心设方便,

 若得善巧方便门,离诸八难超彼岸。

 是故安心勿忧惧,应当恳念大慈尊。』

「于是菩萨说此偈已,烧众名香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发是愿言:『南无十方诸佛,南无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四向四果一切贤圣,有天眼者、有天耳者、知佗心者、众自在者,我为众生运大悲心,弃捨身命济诸苦难。然今我身有一善根,受持如来不妄语戒,无量生中未曾缺犯。若我一生有妄语者,今此恶风转加增盛;如是戒德非虚妄者,愿以此善回施一切,我与众生当成佛道。若实不虚,愿此恶风应时休息,如意便风随念而至,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便得顺风解脱众难,得至宝所获诸珍宝。尔时,菩萨告商人言:『如是珍宝难逢难遇,汝等先世广行檀施,得值如是众妙珍宝,昔修施时心有悋惜,以是因缘遇是恶风。汝诸商人所得珍宝,须知限量无使多取,以纵贪心后招大难。汝等当知,众宝之中命宝为最,若存其命是无价宝。』时商人等蒙菩萨教,生知足心不敢多取。尔时,众人得免灾难获大珍宝,远离贫穷到于彼岸。

「诸善男子!出家菩萨亦复如是,亲近诸佛善友知识,如彼商人得遇菩萨,永离生死到于彼岸,犹如商主获大富贵。世间所有有为舍宅,如牝马口海能烧众流。出家菩萨亦复如是,审谛观察在家过失。汝善男子不染世间诸五欲乐,厌离三界生死苦难,得入清凉安乐大城。」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舍宅,如牝马海烧众流。

譬如往昔罗陀国,有一菩萨名得岸,

具大福智巧方便,无缘慈悲摄有情,

得是菩萨乘舶船,商人获宝超彼岸。

然是大士年衰老,不乐利佗好禅寂。

有一商主请菩萨,欲入大海求珍宝,

『唯愿大士受我请,令我富饶无阙乏。』

于是菩萨运大悲,即便受请乘舶船。

时张大帆遇顺风,直往东南诣宝所,

忽遇暴风吹舶船,漂堕南海迷所往。

经过七日大海水,悉皆变作黄金色,

紫磨黄金满海中,宝映光现真金色。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白色如珂雪,

真珠珍宝满海中,所以海水成白色。

又经数日大海水,变作绀青如瑠璃,

青玻[王*(黍-禾+利)]珠满大海,所以水作绀青色。

又经数日大海水,悉皆变作红赤色,

红玻[王*(黍-禾+利)]珠满海中,故变水色同于彼。

复经数日大海水,变为黑色如墨汁,

如是天火所焚烧,海水尽皆如墨色。

此海名为牝马口,吞纳四海及众流,

一切船舶若经过,有人到此多皆死。

天火炽盛如山积,爆裂之声如雷震,

众人遥见心惊怖,号叫搥胸白大师。

于是菩萨起慈悲,不惜身命垂救护,

暴风寻止顺风起,渡于险难至宝所,

各获珍琦达彼岸,永离贫穷受安乐。

出家菩萨亦如是,亲近诸佛如商主,

永离火宅趣真觉,犹如商人归本处。

世间所有诸宅舍,如彼牝马大口海;

出家常厌于在家,不染世间离五欲。

乐住空闲心不动,善达甚深真妙理,

或处人间聚落中,如蜂採华无所损。

四威仪中恒利物,不贪世乐及名闻,

口中常出柔软音,麤鄙恶言断相续,

知恩报恩修善业,自佗俱得入真常。」

尔时,智光及诸长者一万人俱,异口同音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如是。世尊所说微妙第一,善巧方便饶益有情。如佛所说我今悉知,世间宅舍犹如牢狱,一切恶法从舍宅生,出家之人实有无量无边胜利。由是我等深乐出家,现在当来恒受法乐。」

尔时,世尊告诸长者:「善哉,善哉!汝等发心乐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时诸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持戒修诸梵行,愿我速出生死苦海,愿我速入常乐宝宫,愿我广度一切众生,愿我疾证于无生智。」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如是长者付嘱汝等,劝令出家受持净戒。」

时九千人于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俱于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于如来祕密境界,不复退转。无量万人发菩提心至不退位,无数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