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者(晋名无焚),佛在世时受别菩萨也,有神勐之德,据于崑崙之墟。斯龙所居宫舘宝殿,五河之源则典览焉,有八味水池,华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识宿命。于时龙王请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进饍毕讫坐莲华上,追讲本起所造罪福,皆由纤微转受报应,弥劫历纪莫能自济,侥值正觉乃得度世。各自撰歌而达颂曰:

大迦叶品第一(十九偈)

佛人中上为法御,断除结狱游舍卫,

诸根为寂德巍巍,如来自告其比丘:

「有诸鬼神所娱乐,种种众华无央数,

四渎涌出向四方,彼诸流河归江海。

私头那提伯师子,人不能至神足到,

飞行疾矣乃越耳,疾共诣彼渊流池。」

比丘曰:「善唯从命。」大通安住上弟子,

闻尊教勅乘神足,譬如鴈王导众鴈,

行诣进游于江河,悦观辈类相娱乐,

佛天中天亦如是,与弟子俱而飞腾。

佛至告诸弟子曰:「宁识前世所更历,

为我各说谁行步,而获其福不可量。」

彼迦叶仁佛弟子,譬如师子历深山,

设有所历无敢当,则说前世所作行。

「採取于野燕麦耳,少所施与辟支佛,

解脱心乐无有漏,奉于空行意寂寞。

彼时心念有此愿,寻即思惟于上法,

与如是人俱合会,于此终生郁单曰。

用彼因缘福所致,更历千反郁单曰,

然后生于胜命天,于中最特无有双。

吾用彼福所造德,亦复千反生忉利,

着种种华香宝璎,身微妙好而自在。

既于天上寿终已,便复则生郁单曰,

用彼前世愿所致,以作是福因缘故。

生于富家梵志种,财产众业无央数,

在五乐中而不贪,其于是佛无等伦。

大哀所可讲说法,诸力一心定众根,

七觉之意八道行,以为获致于此法。

便尽诸漏手执灯,与此众等最后俱,

合会行正直离邪,佛者如来所说善。

奉禁戒人所志得,如其意念所欲求,

最后我身以具满,为尽生死拔根株。

我皆绝除诸爱结,则为是佛法王子,

第一止足常思道,心空清净无所着,

其志坚固无能转,譬如大山不可动。」

如是迦叶尊,在诸比丘僧,

阿耨达大池,自说本福缘。

舍利弗品第二(十偈)

「吾为仙闲居,于彼见沙门,

辟支佛之尊,身着绛衣被。

覩之心欢喜,为之浣衣服,

复为缝袈裟,数数为作礼。

彼则愍念我,便飞虚空中,

上下出水火,须臾忽不见。

我即时叉手,自心作是愿:

『令我得如是,聪明大智慧。

莫令生豪家,亦勿生贱种,

常生于中家,志多作沙门。』

用是功德故,吾以五百世,

常获致人身,世世作沙门。

于是最后世,复还得人种,

以值见正觉,导师无有上。

则办为沙门,于释师子所,

成就阿罗汉,清凉而灭度。

今世尊目前,于比丘僧众,

论我智慧上,转于正法轮。」

舍利弗智慧,于比丘众前,

阿耨达大池,自说本宿行。

摩诃目揵连品第三(十五偈)

「吾为仙闲居,处于林树间,

于彼有人来,求我作沙门。

吾除其须发,为浣其衣服,

缝之而染之,心中自欢喜。

彼退在一面,而结跏趺坐,

则得辟支佛,便飞于虚空。

我时即兴愿:『令身得神足,

使吾得如是,大力大神足。』

用是福德故,在在所生处,

天上及人中,照燿所造福。

于时最后世,以逮得人身,

如值见正觉,导师无有上。

以为作沙门,于释师子所,

则成阿罗汉,清凉而灭度。

所作善甚少,得安隐无量,

我复作不善,今说且听之。

东出罗阅祇,生为尊者子,

出舍外游戏,人家求饮食。

即见其父母,二人共相娱,

见之即挝我,骂詈而逐我。

但以正命耳,其身不施行,

堕于黑绳狱,受苦不可计。

其彼余殃故,于是最后世,

诸外异道学,挝碎身如苇。

吾当以是疾,寿终而灭度,

彼所作余殃,尔乃灭尽耳。

是故当悦心,至孝事父母,

用欢悦心故,人得胜天上。」

如是拘律尊,在于比丘众,

阿耨达大池,自说本因缘。

轮提陀品第四(净除十七偈)

「我昔往诣寺,见地不净处,

即取其扫箒,便扫彼寺舍。

竟覩寺清净,心中甚忻踊,

令我无垢尘,如此寺舍净。

用是功德故,在在所生处,

面色和悦姝,端正难可比。

其余之福祚,于是最后世,

父母则名吾,号曰为净除。

我于亲族中,生时亦清净,

一切所爱敬,见者无厌极。

值得见正觉,导师而无上,

已成阿罗汉,清凉而灭度。

我之所志愿,使吾无垢尘,

今无垢罗汉,无漏所作办。

假令扫除是,普天下使净,

不如为离欲,除扫所经行。

假扫除天下,道人经行处,

不如四方僧,扫除一步地。

设复扫除是,满天下精舍,

不如于佛寺,扫除一步地。

我身所造福,以是知差特,

当扫除佛寺,其心怀欣踊。

以此晓知之,等觉道德高,

当供事佛寺,获其祚甚大。

唯君吾识念,昔曾所作善,

以致彼果实,可意安隐乐。

是故为佛寺,好净心供事,

唯仁此第一,福田无有上。

于是能供事,得安而无量,

皆为破坏除,一切淫怒痴。

不轻空心悦,得福薄少乎,

向如来正觉,及诸佛弟子。」

如是轮提陀,在诸比丘前,

阿耨达大池,自说本所因。

须蔓品第五(善念十四偈)

「昔者出游观,时与亲友俱,

头上戴傅饰,耳着须蔓花。

惟卫神通佛,于彼立大寺,

遥见众庶人,共住而奉事。

亲友俱发家,各共齎好华,

悉以清净心,供散彼佛寺。

我时见广施,亦复初发意,

便取林中华,以用上佛寺。

所生不堕余,昇天下为人,

因是德本故,所作善照见。

后值等正觉,无上之导师,

果证阿罗汉,清凉得灭度。

唯施一华耳,更得百千岁,

天上自娱乐,余福得泥洹。

假令我素知,佛功德无量,

便即起塔寺,其福无有极,

未必心欢喜,其福犹为少。

如来等正觉,及诸佛弟子,

唯我忆念此,身所作功德,

今已得实报,可意快安隐。

缘是所作行,终始断不生,

无漏无所着,清凉得灭度。

五道为已尽,不复更胞胎,

是为最后世,然则不复起。

解脱生死本,已度所有海,

今我以是缘,得号曰须蔓。」

时长者须蔓,会在众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轮论品第六(明听十一偈)

「惟卫佛世时,槃头摩国土,

本为四方僧,兴立一房室。

加以床卧具,皆用持布施,

既与心欢喜,应时发是愿:

『我见等正觉,令得作沙门,

逮无上无为,清凉正灭度。』

是因功德本,九十一劫安,

既得自然见,在天上世间。

其余功德福,于今最后世,

生[敖/力]长者家,憍贵无兄弟。

生为父所敬,即闻垂言教,

吾以子施与,宝藏亿种种。

足底生异毛,自然长四寸,

身体柔软好,稳安得无害。

过去九十劫,其余复如一,

我身不识念,举足蹈地时。

于今最后世,已还得人身,

成就无所着,清凉为灭度。

佛普见说我,精进尊第一,

解脱尽无漏,已得不动句。」

如是拘梨种,在众僧中央,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功德。

凡耆品第七(取善八偈)

「我不了福德,本亦不识义,

见惟卫佛寺,供养而奉侍。

金寺紫磨色,幡繖以香华,

见供养塔寺,而得生善处。

常在天人间,所作得照见,

过九十一劫,未曾归恶道。

作少功德已,获安甚众多,

已得无所着,灭度清且凉。

假使我本知,佛功德如是,

常当供塔寺,所得福踰此。

是故用知明,正觉德弘泰,

当供养塔寺,其福无终极。

佛普见说我,经乐为第一,

多闻若干种,辩才德至真。」

时长者凡耆,曾在众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宾头卢品第八(乞闭门十一偈)

「我本经父母,生为子中尊,

谨敬事其父,亦孝养于母。

二亲及妹弟,奴客僮僕使,

吾为父母说,饮食以时节。

时起贪嫉意,不当食父母,

瞋恚谤于语,能得饭食财。

缘是所作罪,堕大山地狱,

烧炙黑绳中,更苦不可计。

从地狱中出,世世所生处,

常患大饿渴,勤苦而饥死。

于今最后世,已还得人身,

值见等正觉,导师无有上。

于释师子所,已得作寂志,

成为无着道,清凉而灭度。

唯仁我于是,神足能飞行,

还入坎窟中,尔乃得食耳。

是故当欢喜,供事于父母,

一心稽首礼,保祚无有量。

唯仁我识念,削所作恶行,

皆受所种实,罪福不可离。」

宾头卢闭门,时会在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货竭品第九(善来二十一偈)

「曾为尊者子,在般头摩国,

族姓多财宝,眷属所围绕。

周匝在王边,快乐无有极,

端正见者喜,颜色难为比。

时我严驾出,诸众导前后,

欲行遍游观,并从众婇女。

于彼游观时,见相寂沙门,

奉行安定仪,身服赤绛衣。

时我见沙门,兴发起恶意,

憎恶其形像,瞋恚不欢喜。

为何下须发,颜姿黑丑陋,

痈疽疥身体,羸疲身意俱?

用是所造罪,口说恶语故,

于彼寿终后,便堕地狱中。

从狱得脱出,容色黑丑恶,

痈疽疥身体,羸疲身意俱。

捉瓦器乞匃,着弃死人衣,

衣弊服麤秽,所住无安处。

所欲往至诣,乞欲係餬口,

执杖见驱叱,为人所嫉辱。

如是五百世,在在所生处,

穷困常饥馁,勤苦而饿死。

时见等正觉,比丘僧围绕,

与大众会俱,讲说甘露句。

适见大众会,即疾奔走趣,

意欲于彼中,希望饮食具。

到见大众会,皆坐欲听法,

不获副本愿,未有饩施者。

时彼大慈哀,如来告之言:

『仁者善来此,便来坐此座。』

我应时喜踊,则一心叉手,

稽首世尊足,却在一面坐。

于是尊大哀,瞿昙极慈悲,

次第分别说,为我讲四谛。

能仁除须发,因是见道迹,

佛令作寂志,于彼得神通。

用是故号字,名曰为茶竭,

缘此佛说我,正受为第一。

佛勇勐大尊,世雄为最胜,

神通无极哀,度脱我众苦。」

善来尊如是,在于众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难陀品第十(欣乐十二偈)

「王舍国城东,曾为富尊者,

时世穀饥贵,有道士游彼。

时我坐独食,有好道士来,

坏破缘一觉,自在得无漏。

兴起贪嫉意,其心志于恶,

今此比丘来,焉得同太岁。

于是念饮食,杂糅以马通,

道人食之已,应时即命过。

我身寿终已,堕地狱甚久,

合会及叫唤,世世见脯煮。

从地狱得出,便还得人身,

身常多疾病,懊恼而命尽。

如是五百世,在在所生处,

抱病常穷厄,懊恼乃命过。

于是最后世,已得生人中,

还见等正觉,导师无有上。

出家为沙门,受释师子法,

已得罗汉道,清凉取灭度。

吾于是仁者,神足无有漏,

身体多疾病,所在不安隐。

于是悉识念,我本所作行,

皆获其果实,罪福不可离。」

如是难陀尊,在比丘众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夜耶品第十一(名闻二十六偈)

「昔有一道人,入聚落乞匃,

见死亡女人,青膖甚臭恶。

结跏趺而坐,观视无常变,

省察败不净,一志学定心。

便于彼坐上,有微细音响,

闻声用恐怖,则从一心起。

见死腹溃坏,恶露而不净,

众孔自流出,臭处难可当。

肠胃五脏见,心肝皆散绝,

若干无数虫,观已还静心。

察于外死身,内省自己躯,

彼尔我如是,计本皆虚无。

自从三昧起,修行不懈怠,

亦不出分卫,亦不思饮食。

设我入聚落,而行求饮食,

虽见端正色,当作恶露观。

瞻彼诸形色,如死人无异,

察众坏败本,一切无所乐。

我思行如是,而得离爱欲,

奉遵四梵行,深惟不轻戏。

于彼寿终后,便得昇梵天,

于梵寿命尽,下生波罗奈。

为势贵长者,生其家作子,

为众所见敬,正受度无极。

昼日常修行,于夜不睡眠,

见女人众多,等观如腐积。

枕鼓卧眠者,执箜篌伎人,

伎乐器散地,梦想为寱语。

于彼退思念,宿本功德行,

想识不净处,前世所更历。

适观覩此已,志求无欲意,

我时逼迫是,仁者我舍去。

即从床上起,下殿避之逝,

诸天愍念我,其门自然开。

时出于国城,往诣流水侧,

遥视见彼岸,见沙门寂根。

又见大寂志,举声而大叫,

告之我穷厄,神通我舍欲。

世尊深软音,用我辛苦言:

『童子来莫惧,于此无穷厄,

心舍众苦恼,转度于彼岸。』

往诣大哀所,世尊无比人,

绝妙无等伦,譬如饥渴者,

倒解识其义,即解识其义。

于彼见道谛,从佛求舍家,

瞿昙大慈哀,听我作沙门。

应时一夜中,天时将向晓,

一切诸漏尽,清凉得灭度。

是我前世时,所更作善行,

是我最后世,逮得甘露迹。」

如是贤夜邪,尊者子神通,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尸利罗品第十二(二十偈)

「昔波罗奈城,迦叶佛泥洹,

机惟王起塔,七宝造甚大。

尔时王所作,有最大太子,

我时为佛尊,第一建刹柱。

以是功德故,世世所生处,

在天上人间,其福自然见。

在在所生处,于国甚殷富,

财数不可计,常喜大布施。

我于五百世,惠施无所惜,

给赡众庶人,寂志及梵志。

缘一觉之行,离爱欲无漏,

清净欢喜心,供养五百众。

由是功德故,在此最后世,

生势贵释种,应时口说言:

『家中宁有宝,钱财及于物,

我当以施与,救足诸贫穷。

我与无厌惫,救济众下劣,

孚善见答报,岂能有所惠?』

家中闻吾言,愁忧用惶懅,

驰散赴八方,乳母悉避去。

母以恩爱故,便即告我言:

『为天人鬼神,何以言大疾?』

我时即启曰:『我是人非鬼,

追识宿命施,好欲见惠人。』

时母闻其言,踊跃无所畏,

然许劝助之,恣意所布施。

家中眷属多,母勅供养我,

为众所敬爱,见者莫不喜。

我尔时适生,其家即兴炽,

缘是诸寂志,名我尸利罗。

于彼便布施,给足诸贫陋,

得值等正觉,便舍家为道。

初生家兴炽,堕地能语言,

是故号尸利,其名自然流。

生家无所贪,亦不用恐惧,

缘信出家学,神通一切具。

为国主所钦,大臣众人民,

多获衣食供,床卧诸所安。」

如是尸利罗,在比丘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薄拘卢品第十三(贾姓十二偈)

「我昔曾卖药,于槃昙摩国,

在惟卫佛世,敬诸比丘僧。

时有病瘦者,行药疗其疾,

供给诸根药,以惠诸比丘。

一岁诸众僧,令无所乏少,

时施诸沙门,与一呵梨勒。

于九十一劫,未曾归恶道,

在天上人间,其福自然见。

所作德少耳,受福不可量,

施一呵梨勒,长久生善处。

其余所有福,今还得人身,

值见平等觉,导师无有一。

未曾自识念,郡县受施处,

唯仁我二夜,证通三达智。

常衣麤恶服,五纳之震越,

弃家行学道,愿乐在闲居。

其年百六十,于此无垢浊,

未曾有疾病,所生处常安。

佛普见说法,少欲无睡眠,

观布施药者,其福广如是。

今我悉识念,本殖少功德,

悉获其果实,可意而安隐。」

时贤薄拘卢,在众比丘僧,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摩呵[酉*且]品第十四(大长十二偈)

「昔作韦皮师,本生亦安隐,

时国大穀贵,柔皮以为韦。

时得好殷皮,煮熟令大美,

时有沙门来,乞匃欲求食。

见之即欢喜,则分用布施,

其寂志食已,寻飞在虚空。

见道人踊跃,应时叉手向,

恭敬普所在,所游辄追随。

欣喜广大心,便自发愿言:

『令我逮如是,常与尊者俱。

如此道人法,所逮得法身,

令我身如是,疾成正愿义。』

所施无形色,其气亦秽恶,

无香亦无味,我所施如是。

所作德少耳,获福安无极,

在天上人间,其福自然见。

于是最后世,还得于人身,

值见等正觉,道师无有上。

我本所求愿,见世尊上人,

于是悉如意,清凉得灭度。

于是悉识知,本所作功德,

悉获其果实,可意欢喜受。」

如是彼大尊,名[酉*且]罗大通,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优为迦叶品第十五(八偈)

「导师有二人,同类悉兄弟,

见迦叶佛塔,搪揬崩坏落。

合集众贾人,更补治起塔,

时兄弟二人,俱扶竪刹柱。

缘是功德本,生天上甚久,

来还生人间,在于势族种。

未见等正觉,舍家学异道,

在泥莲水边,久习编发志。

世尊无等伦,愍念哀我等,

在于恒水侧,感动见变化。

我等见变化,从佛求下发,

大尊念愍伤,听我等出家。

供养佛塔寺,前稽首作礼,

用是众庶等,清凉而灭度。」

优为迦叶尊,及江河迦叶,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迦耶品第十六(捉取十五偈)

「昔为卖香者,既获香卖之,

有一童女人,来到香肆上。

容貌端正好,见彼趣我所,

适捉与调戏,欲意察着之。

身亦不犯触,亦不与合会,

唯但执其臂,为娆他女人。

用是过恶故,寿终堕地狱,

来还得人身,右臂自然枯。

如是五百世,所生处皆然,

右臂常枯藁,苦痛甚不便。

仁者识念是,作罪薄少耳,

获殃甚众多,善恶不可离。

值见等正觉,舍家为沙门,

已得阿罗汉,清凉入灭度。

仁者吾于是,有神足自在,

于今一右臂,不如左臂便。

假使有男子,喜犯他人者,

寿终堕地狱,苦痛甚酷毒。

不当外犯色,如捐弃盛火,

智者觉了人,已每知止足,

设见他妇女,当作不净观。

我更泥犁中,受苦不可计,

我犯是罪时,自谓不足言,

悉获是果实,罪福不可离。

值见等正觉,导师无有上,

已得无所着,清凉得灭度。

是为最后生,逮得甘露句,

已解一切苦,清凉得灭度。」

迦耶尊如是,在比丘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树提衢品第十七(三十偈)

「惟卫佛世尊,槃头摩国城,

时有富长者,名阿能乾那。

时佛之眷属,六十二百千,

请惟卫佛尊,及众供三月。

我主槃头摩,我供人中尊,

饭食日珍异,供养佛弟子。

饭食佛如是,在槃头摩国,

彼时最后施,槃头王欲兴。

供养好饭食,衣被及床卧,

作微妙祠坛,是王之所起。

奉上诸所安,床座众百千,

于一一比丘,惠施令可意。

彼国王最后,所供养如是,

奉事无极雄,神通尊导师。

我时见彼供,床卧诸所安,

衣被饮食施,床座悉具足。

时诸天中尊,帝释来诣我,

彼天帝谓我:『我当为汝伴。』

即时化祠坛,可意严如天,

施设天上座,供以天饮食。

彼时佛世尊,惟卫无等人,

请供满一月,尊人及弟子。

我以天饮食,供养于导师,

奉以天衣被,大人并弟子。

用是功德故,受恩不可量,

从九十一劫,未曾归恶道。

所作福照见,天上及世间,

我奉侍大圣,惟卫无极尊。

于今最后世,生罗阅祇城,

蓱沙王之宫,富家无量宝。

为蓱沙国王,一切所爱敬,

众人见供奉,诸臣及人民。

我在天伎乐,于是世自恣,

生世得人身,天伎乐自娱。

于是佛大智,导师无有上,

来诣罗阅祇,导师加愍伤。

我闻大智慧,佛诣王舍城,

心欢喜踊跃,往诣仁世尊。

遥见世光[火*佥],光明出普照,

即从车乘下,步行往诣佛。

欣然我前行,稽首最胜足,

礼如来毕竟,却在一面坐。

我久思正雄,今乃见大人,

导师人中明,降伏魔罗网。

世尊无有上,应时愍伤我,

解说四谛事,如应为讲本。

彼曰无极哀,世尊说如是,

大通欲出家,愿得受大戒。

即时大智慧,佛者无等伦,

说言比丘来,具足成沙门。

以是无放逸,坚精进定意,

遭遇甘露处,无为兴无动。

逮见等正觉,导师无有上,

以成阿罗汉,清凉而灭度。

唯仁我追念,身本所作恶,

悉受是果实,可意乐安隐。

广行有周旋,离生老病死,

脱于一切恼,愁忧及啼哭。」

如是树提尊,在比丘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赖吒惒罗品第十八(二十六偈)

「有王修惟尼,其王有一子,

名赖吒拔檀,是王最小子。

迦叶佛吉祥,兴起大塔寺,

欲护父王意,为作刹柱头。

心欢喜踊跃,建立承露槃,

愿我作沙门,等正觉共会。

用是功德故,世世所生处,

于天上人间,其德自然见。

是为最后生,在投楼吒国,

生于尊者家,独有一女耳。

一切所爱敬,如是狗猎王,

是我亲里家,国土亦如是。

端正甚姝好,颜貌如敷踰,

在人中娱乐,一切欲自恣。

可意敬世尊,来诣投楼吒,

我见心欢喜,便求作沙门。

本功德所致,化变难比伦,

慈哀愍伤我,口便发是言:

『诸佛之正教,父母不乐者,

不得为沙门;族姓子自报。』

即时还归家,前白父母言:

『父母愿听我,出家为沙门。』

父母闻我言,愁忧不可胜,

子虽命时终,不欲相远离。

我时不饮食,一心无所乐,

志于清白法,欲求为沙门。

我时不饮食,萎卧于空地,

假令不听我,便当死于是。

六日不饮食,一心无所乐,

志于清白法,欲求为沙门。

时亲厚知识,往谓父母言:

『善哉听之去,用死人身为?

假令能乐者,为沙门续在,

命存可数见,死者当奈何。』

时父母知识,共出悲好音,

设使作沙门,来见我当听。

时亲厚知识,便往谓之言:

『父母已听汝,明者为沙门。』

父母共结约:『假使为沙门,

数来相见者,子听汝出家。』

彼闻善哉言,自养有势力,

往诣世尊所,便前白佛言:

『唯然已听我。』便受佛尊教。

世尊下我发,令我作沙门。

施承露槃故,受安甚众多,

于天上世间,功德自然见。

佛普见说我,乐闲居第一,

已得阿罗汉,清凉而灭度。

是故当欢喜,悦心向大哀,

当供养塔寺,得脱大恐惧。」

赖吒惒大尊,闲居五纳衣,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货提品第十九(二十七偈)

「曾在王舍城,为富大尊者,

有五百道士,住我家一年。

五百诸长者,一切皆往诣,

彼时诸道人,各就一家食。

譬如我等故,家中所炊食,

一一诸比丘,供养亦如是。

听年长道士,彼分与长者,

无上尊道人,其心念如是。

饭食五百人,豆羹以灌上,

我所作供具,饲比丘如是。

如是连二日,布施彼比丘,

我时辄兴意,贪嫉恶心意:

『尚难饲我子,妇女及姊妹,

兄弟诸亲属,是饭食供养。

何况此比丘?当供养三月;

供养五百人,大减损我家。』

我欲令比丘,作方便令死,

『假使命过者,不损用我物。』

心自念恶已,马通糅饭中,

持用饭食之,谓杀无所苦。

噉此饭食已,得病甚困厄,

结刮其肠胃,伤绝于五脏。

乐法得道人,则为已命过,

诸天及鬼神,俱共发声言:

『是长者大恶,伤害杀道人,

缘一觉之尊,清凉无所漏。』

我闻知所语,思念苦恼愁,

我等罪无量,坐害善道人。

亲属闻是言,悉共愁忧念,

皆会诸道人,对悔过自首。

归命诸道人,悔过自首已,

请五百道人,供养以饭食。

重悔过自首,归命众道人,

供养饭食已,心自发愿言:

『令我与是等,诸尊者合会,

如是等得度,我心脱如是。

世世所生处,勿令在贫穷,

莫令我兴起,贪嫉恶心意。』

害辟支佛已,犯是恶罪殃,

于彼寿终已,堕太山地狱。

苦痛无数千,懊恼不可言,

来还得人身,短命速疾过。

所在得势富,众人所供养,

肠胃每燋烂,然后乃命过。

弃捐家居去,沙门无所慕,

精进修佛教,断除一切欲。

假令我舍身,向般泥洹时,

诸肠胃五脏,各各崩坏烂。

我所作过恶,恶意害比丘,

所作余罪殃,最后当毕了。

我身所起恶,及所行善行,

悉还受果实,善恶俱前获。」

舍卫城里生,茶提大神足,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禅承迦叶品第二十(十一偈)

「有诸比丘僧,终竟于七岁,

时国穀米贵,饥饿大恐惧。

我分得一人,摩竭妙道人,

缘一觉之尊,清凉无有漏。

彼时我兴发,起意之为恶,

『我当持何用,施饲是比丘?』

时停置饭食,令生虫臭恶,

往观诸作使,然后供养之。

以是所作罪,寿终堕地狱,

合会烧炙之,苦痛不可言。

从地狱得出,世世所生处,

作若干方便,求饭食难得。

是为最后世,来还生人间,

逮见等正觉,无上之导师。

以信故出家,除害诸漏尽,

已得无所着,清凉而灭度。

仁者吾于是,神足常自在,

求食设方便,若干不能得。

远行避道路,疲劳不可言,

既乃得所侥,饭食诸供具。」

承伽迦叶尊,大通名所作,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朱利般特品第二十一(八偈)

「昔我先世时,曾为养猪者,

在于江水傍,系[打-丁+絜]众猪口。

欲济至江半,身独由得渡,

猪不得喘息,中流皆溺死。

尔时我治生,亡遗无所依,

仙人来至彼,从顶有慈哀。

便劝教化我,剃除吾须发,

解喻诲善律,行无相三昧。

于彼寿终后,便得生天上,

天寿复竟尽,即还为道人。

逮见等正觉,舍家为寂志,

所在意曚暝,受经寻辄忘。

我讽学一偈,三月乃谙知,

习读诵四句,断绝诸爱欲。」

世尊时问之,朱利般特说,

从来善恶事,于阿耨达池。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二十七偈)

「迦叶佛灭度,我为后弟子,

博闻知三世,常祕惜经法。

不为比丘说,不肯示与人,

傥余乞本知,便当与我等。

设有比丘来,至我所问事,

吾则欺诈之,不解意结恨。

众道人恚还,忧恚骂詈言:

『何嫉不说法?仁者岂为往?』

临欲寿终时,心即自悔责,

未曾讲论法,是为大不善。

自知寿向尽,余过有七日,

聚会众僧类,应时为说法。

昼夜讲诸要,蠲除贪嫉妬,

说法未竟毕,于彼便命过。

如我所分别,闻者极妙快,

受教思惟义,展转相劝化。

所说法尠少,聚会人七日,

用是得生天,天伎以自娱。

天上寿终下,来还受人身,

在迦惟罗卫,生释国王家。

端正见者敬,为众所爱乐,

大财无极宝,普以度无极。

见诸族姓子,来者皆弃家,

我羡为寂志,捐家爱欲财。

世尊无等人,慈念愍哀我,

屡数率励我,劝导令出家。

吾便敬遵佛,无上之喜教,

唯仁者我身,七年行布施。

于是惠与已,终竟于七岁,

然后作寂志,受胜智慧诲。

七年为长久,人命为甚短,

今日便布施,谁能保身命?

用尊是往故,即时作寂志,

唯仁我七日,出家除须发。

信故为沙门,修行佛法身,

二十五岁中,寂定心如水。

于是弊恶道,起念着家事,

奉行捐损业,亦不用甘露。

于彼甚惭愧,发求无极利,

毁辱于亲属,悉当见仇憎。

作是为不可,亦不所侥恨,

已出志守寂,岂复返怀居?

兴家种姓意,财利之所欲,

当能断斯着,终不舍离戒。

宁令我身没,其寿所憎恶,

我当捉大刀,安用此命为?

便执利刀剑,除割所因缘,

刈截垢浊已,然后心解脱。

一心便解度,稍数令人寂,

我于慈果实,速值法光明。

我寿向终时,讲说尊妙法,

缘是所可行,定意度无极。」

释子大神足,弱根萨波达,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无猎九偈)

「昔我曾不食,彼世时施与,

遭遇见沙门,大通和莅吒。

以故生释种,号曰阿那律,

功德自娱乐,俳伎之所娱。

时见等正觉,即喜慕世尊,

覩之心踊跃,舍家为寂志。

宿世行精进,方便常坚彊,

已脱三达智,具足如佛教。

自识本宿命,造行所更历,

于忉利天上,积七世在彼。

七返还人间,人间转势尊,

富贵君子家,金珠宝自然。

于是七彼七,生死凡十四,

本悉识知之,前世之所行。

如是所与果,曾无悭嫉意,

世世所生处,常求不生死。」

时尊阿那律,处于众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弥迦弗品第二十四(鹿子十四偈)

「昔我逐勇狗,往诣药肆上,

缘一觉之尊,身体得不豫。

给之以医药,瞻养至七日,

尊人过七日,便飞昇虚空。

我时见告语,家之僕童客,

众祐已来臻,如是出家学。

我闻僕所说,辟支佛飞行,

其志踊跃喜,一意叉手向。

缘是喜悦意,布施医药故,

在天上人间,功德自然见。

于今最后世,复还得人身,

值见等正觉,导师无有上。

于释师子所,出家为寂志,

已得无所着,清凉而灭度。

于昔吾于是,得供甚众多,

衣被及饮食,床卧所安具。

为其缝衣服,从施医药故,

四方给诸药,所安无所乏。

天人往告语,蓱沙之国王,

卿当以医药,施与弥迦弗。

仁国当兴利,众药大炽盛,

遣耆域医王,擎药与鹿子。

四面医药来,皆悉归趣我,

彼时王蓱沙,施遣大神通。

于是来授我,具足柔软堂,

悉遍比丘僧,千二百五十。」

其鹿子比丘,六通大神足,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罗云品第二十五(十偈)

「我昔曾为王,典主摩竭国,

人民甚众多,决事以义理。

尔时有仙人,饮他沟中水,

即来诣我所,前语我如是:

『大王我为贼,乏饮不与水,

便当谪罚我,如拷盗窃者。』

我时即报言:『仙人持法药,

我恣听仁者,便去随其欲。』

『大王我狐疑,咎结不得除,

便当谪罚我,今乃消殃罪。』

即勅着后园,忘之至六日,

过六日已后,亦不得饮食。

坐是因缘故,未曾有恶意,

堕烧炙黑绳,更历六万岁。

毕是有余殃,于今最后生,

处在母腹中,六年乃得生。

未曾起乱意,身口不犯罪,

乃值得果实,罪福不可离。」

如是罗云尊,在于比丘僧,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难提品第二十六(十四偈)

「昔惟卫佛世,我施煖浴室,

一洗比丘僧,便自发愿言:

『令我与是等,尊众共集会,

世世得清凉,离欲无垢尘。

端正常徐好,清净若妙花。』

于彼寿终后,便得生天上。

在天上人间,颜色好端正,

世世所生处,所住大势尊。

于彼寿终后,来还生人间,

诸天及人民,见我无厌足。

见辟支佛塔,缮治泥整顿,

圣饰令鲜白,于上悬幡盖。

我时自发愿,欲求得相好,

金体紫磨色,端严无有比。

因是所作福,生波罗[木*奈]国,

于脂惟尼生,作子无恚害。

见迦叶佛塔,其心为欢喜,

辄诣其寺中,竪立承露槃。

用是施塔故,及治圣饰塔,

兴建刹柱槃,受福不可量。

从彼有余福,于是最后世,

生释氏王家,便为佛之弟。

我身自然有,大人之相好,

庄严成罗羼,平等布三十。

佛普见说我,端正最第一,

已除尽诸漏,逮得甘露句。」

难提父母子,于比丘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颰提品第二十七(十九偈)

「昔世穀米贵,饥饿大恐惧,

比丘有五百,求食则施与。

一切诸长者,惠施众道术,

分卫得饭食,便持来授我。

虽得粗细食,常分以与身,

亦不能知我,每随用我语。

诸人民来趣,行求饭食具,

我尔时自力,从彼便出去。

是时各驰走,孚远相求索,

尽力从后追,不能及逮我。

即渡于流河,便却坐一面,

周匝四向视,得静无来人。

『我今日独食,柔软美且香,

饱满意盈足,终慕获安隐。』

于是有比丘,则缘觉世尊,

威神大巍巍,生死除无余。

意虑常念言,穷贱甚苦剧,

本不修功德,是故令我贫。

即兴清净心,欢踊意念言,

当施与比丘,是本众祐者。

时世尊便受,则于彼饭食,

用怜愍伤我,便飞在虚空。

我时即发愿:『莫复令我贫,

后生势富家,端正如妙华。

与如是等尊,世世共会遇,

使我承此法,如仁者所得。』

缘是所作德,受安长且久,

于天上人间,所作德自见。

亦得为国王,天人无数反,

未曾堕恶道,亦无有罪殃。

从彼有余福,于是最后世,

来生势富家,释种大姓生。

尔时佛世尊,来诣所生地,

我即为寂志,并与亲属俱。

我本所立愿,辄如意具足,

已得无所着,清凉且灭度。」

舍势为沙门,颰提受佛教,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罗槃颰提品第二十八(十四偈)

「拘楼秦佛时,昔有起塔者,

我时在彼住,其寺甚高大。

兴造此塔寺,我口呵谴之:

『是塔甚太大,何日当成就?

可稍作功德,如是自立办,

既不多劳烦,塔寺亦速讫。』

用口说窭言,坐犯语罪报,

命尽寿终后,便堕地狱中。

从地狱得出,短小身玄丑,

世世所生处,为众所轻邈。

迦叶佛世时,为乌鸟赤[口*(隹/乃)],

波罗[木*奈]中道,翱翔丛树间。

瞻见世光曜,比丘所围绕,

即顺佛为礼,口出悲音声。

佛世尊所游,波罗[木*奈]国时,

每随行出入,常绕向悲鸣。

缘是所作德,来还得人身,

逮见等正觉,无上之导师。

得出为寂志,于释师子所,

已为无所着,清凉而灭度。

罗汉得自在,六通大神足,

名曰为持法,正真有辩才。

一切众聚会,听闻我音声,

诸天及人民,一切皆欢喜。

我作罪少耳,作福亦不多,

皆获其果实,所为二罪福。」

罗槃颰提尊,在于比丘僧,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摩头惒律致品第二十九(二十一偈)

「昔于惟耶离,身为大猕猴,

趣往取佛钵,比丘见被呵:

『得无坏佛钵。』世尊告比丘:

『比丘勿得呵,是终不坏钵。』

我时取佛钵,徐徐持上树,

盛以满钵蜜,便则从树下。

手擎满钵蜜,以奉上世尊,

蜜中有虫秽,正觉不肯受。

佛见其钵中,死蜂与蜜杂,

寻好择出之,复擎重上佛。

时佛世光[火*佥],复更不听受,

我以水净洗,仍前稽首上。

以水洒其上,更盛异钵中,

供养佛尊已,心踊跃欢喜。

世尊无等人,彼时度死蜂,

受此一钵蜜,服食及弟子。

我时甚踊悦,叉手而向佛,

专住法王前,其心常精进。

在彼发愿言:『令我得人身,

来值世尊世,使得最上义。』

缘是所作德,因用得人身,

逮得等正觉,无上之导师。

得出为沙门,给侍释师子,

已为无所着,清凉而灭度。

得自在罗汉,六通大神足,

名曰为出蜜,诸比丘亦知。

知前所作福,于今得恭敬,

与数百比丘,共游行周旋。

设在穷乏路,比丘僧饥渴,

心适自发愿:『我欲得蜜浆。』

知我心所念,众人即远来,

齎持蜜美食,以用奉上我。

我寻便受之,自然极美多,

以施比丘僧,可意甚饱满。

我应时生已,猕猴所作行,

度脱无径路,便得甘露句。

如我本所愿,辄得如其意,

供养佛世尊,所求则具足。

唯仁每悉念,我所作功德,

悉获其果实,可意安隐吉。」

如是出蜜尊,在比丘僧中,

于阿耨达池,自说本所作。

世尊品第三十(五十偈)

一切胜普明,一切世间最,

得除尽诸垢,降一切众会。

诸通慧普见,大人一切畅,

度诸怨恐惧,法船济彼岸。

晓了众所化,欣然愍世间,

矜伤脱众生,以义一切救。

除去一切人,悉解诸系缚,

一切人中最,说法为众眼。

大人无极慧,大雄极名闻,

大光无极法,以度于最法。

大力化无黠,开化大明慧,

欢劝大众人,大医多所兼。

世尊坏众恐,无上除诸忧,

佛仁为度脱,大牢狱闭系。

大龙大师子,无着大比丘,

大智慧世尊,救济众尘劳。

精进有大力,方便大坚彊,

降伏众天民,大道寂静安。

佛大天中天,一切诸鬼神,

悉礼智慧足,佛出哀世间。

恒在大生死,坏决羂罗网,

神通无极哀,度脱大牢狱。

大龙大天人,于众会最先,

广施无极施,已逮弘寂迹。

尊长士仙人,已度诸尊法,

成就大弟子,导师德极尊。

众祐中最上,无上除愁忧,

诸所度脱胜,一切相好尊。

断绝诸色欲,拔济诸恩爱,

时游在龙王,阿耨达大池。

一切所作办,踊在虚空中,

弟子众围绕,寂然有五百。

愍伤有极哀,慈护一切人,

观察比丘众,便自说是言:

「明听我所语,前世之所造,

身始有所作,今所获余殃。

吾昔宿命时,作人名文罗,

诽谤无瑕秽,善妙辟支佛。

众人大来会,缚束善妙士,

着杻械闭系,须出如死囚。

吾时见沙门,得缚束苦恼,

其心发慈哀,身则为救解。

用是罪殃故,堕地狱甚久,

后来生人间,常为人所谤。

用是有余殃,于此最后世,

须陀利异道,共议诬谤我。

曾为婆罗门,博闻持道术,

有五百学志,讲术藂树间。

时有大神力,五通比丘来,

我见道人至,诽谤扬其恶。

仙人深爱欲,自高处树间,

诸摩纳闻之,便共效我宣。

时一切学志,家家行乞匃,

大众中诽谤,仙人有垢欲。

缘是所犯罪,须陀利女人,

佛五百弟子,悉共被诽谤。

佛为一切明,有虚妄之谤,

知世吒弟子,是为沙门耶?

犯是罪殃已,便堕恶道中,

生在太山狱,勤苦甚酷毒。

以此有余殃,旃遮摩尼女,

在大众会中,虚妄掩杀佛。

曾为三兄弟,而共诤钱财,

推扑坠深谷,石抬以杀之。

以是所犯罪,堕太山地狱,

烧炙在黑绳,毒痛甚酷苦。

以此有余殃,调达石所抬,

于是石堕落,中伤佛足指。

乘船入江海,俱欲渡深水,

时共载船上,拔刀杀贾人。

用犯此罪故,身堕地狱中,

以是余殃故,铁刺见佛前。

曾在捕鱼肆,生为渔者子,

有捕杀鱼者,我尔时生心。

从是所犯罪,堕太山地狱,

烧炙在黑绳,勤苦甚毒痛。

随楼勒国王,伤杀释子时,

以是有余殃,于今得头痛。

惟卫世尊时,骂詈其弟子,

不应食粳米,当令噉生麦。

用是所犯罪,坐口出恶言,

堕于黑绳狱,受苦不可计。

以此有余殃,怨结婆罗门,

请我终一时,三月中噉麦。

曾为治病医,时疗尊者子,

合药分倒错,令疾转增剧。

用犯此罪故,堕地狱甚苦,

以此有余殃,是故得下利。

吾昔前世时,曾为手搏师,

与力士相扑,害杀有佛子。

用犯此罪故,受苦难訾量,

以此余殃故,胁肋为之痛。

谓难提和罗,轻毁迦叶佛,

用见此沙门,言不得佛道。」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