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经卷第六(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
佛天师世祐,身心俱清净;
愍众诣江浴,着澡衣而立。
尔时佛世尊,始入清流江;
犹如日天子,在天华浴池。
如祠金刚柱,妙宝以挍饰;
譬天刻镂师,众相悉明备。
佛世尊身形,妙好亦如是;
此皆宿善行,工匠所为作。
百福德相备,宿善所印明;
或如然妙指,晃昱或如言。
以说本善行,佛形相如是;
水陆空中虫,莫不愕然观。
各自舍怨慊,皆慈心相向;
悉不相茹食,住目于佛相。
视之无厌足,时佛告阿难:
「视此众生类,皆共观佛相。
虽虫兽无慧,不识别善恶;
观佛身相好,如视镜中照,
已下善本种。」阿难报佛言:
「唯然观调达,燋然其身本。
释种子勤修,学法能乘空;
为王阿阇世,所事最上师。
受无极荣宠,恭敬盛大器;
不审因何故,欲变成恶器?」
时佛告阿难:「广施博学问,
净行勤自守,心怀恶行者,
是必不可保,心恶习众恶;
忘失其善行,自秽善根本。
愚人得荣禄,甚以自庆喜;
但以招自杀,犹如骡怀妊。
其以自消尽,众善之根本;
无余一毛善,可牵拔济出。
吾之爱众生,慈加于一切;
投山入炽火,救众苦危者。
不悋惜己身,罗云是吾子;
调达山堆我,是二等慈愍。」
不久于王舍,恶行斗斛满;
调达得重病,种种方便救。
尽呼其弟子:「今可致我往;
诣摩竭国王,是我旧亲友。」
于是诸弟子,方便舁致往;
其舆三桄折,堕地可膝伤。
更易坐一舆,舆诣王宫门;
行道逢种种,诸不祥徵应。
特牛吼来迎,角觝地且行;
后脚跑地土,扬尘坌辱之。
群乌于上鸣,犹如人语声:
「今汝所图计,终不以谐偶。」
到门即启王,王命勅傍臣:
「恶人是地分,复来相惑耶?
反以恶烧我,又复还自烧;
如雹害万物,已寻消化尽。
还致罪物去,吾等不宜见;
此亲所不用,众人所弃舍。
拒逆佛世尊,为祀吉祥天;
若入无择狱,恐连曳吾等。
其有敬重吾,及自爱身者;
速逐使出朝,恶复闻见是。
吾每叹佛德,从天师求愿;
誓所生之处,莫与恶友俱。」
侍臣勅朝师:「速逐遣罪人。」
调达谄意思,为饰诸弟子:
「如吾自思惟,唯佛于吾亲;
能相济厄耳,余无可恃者。
速致吾诣佛,堕者还依本;
如坠因地起,地故载育之。」
诸弟子谓之:「师误失无限;
怀恶意向佛,犯种种罪过。」
调达疑怖言:「吾虽犯负佛;
不犯舍恶人,善者故不怙。」
于是其弟子,见师以如是;
畏调达之故,便速舆出去。
震动王舍城,众人大集观;
时催逐调达,解所怀疑结。
见调达遭厄,颜色甚憔悴;
每行恶不呰,今乃获祸对。
如海船欲覆,垂入摩竭口;
犹如大幢倾,临坠强于地。
危譬屠家羊,喻天福尽应;
调达危如是,垂入死门口。
如日盖山荫,渐速普覆地;
调达恶行荫,追逐覆不置。
城中诸观人,见其如是应;
各各转相谓,若干异同群。
痛哉视世恶,合偶卒永离;
何智当贡高,于其恶生死。
此则是由来,变现[女*(犮-乂+又)]怪者;
令摩竭国王,迷惑为逆恶。
每乘金宝车,光曜如天帝;
将从状如天,王趣出临观。
若来入宫时,每现从空下;
所食之御厨,吹五百烧器。
在阿阇世膝,变已作婴儿;
现戏吮王唾,王意终不厌。
王每常敬待,谓之胜于佛;
游逐不停门,一何可怜伤。
此今意退没,怀苦惑无智;
欲往见世尊,悔己过向佛。
今甚怀恼热,躁扰自投掷;
不久于阿鼻,当受诸苦痛。
或言情性恶,或言用贵为;
不见佛受法,及于贤圣众。
不自护己身,亦不护余人;
学不虑今世,亦不顾后世。
咄荣禄甚苦,咄多求亦苦;
凡未见谛者,无一可恃怙。
愚痴甚垢恶,覆蔽一切眼;
爱着大苦痛,普诳惑世间。
以虚遘向王,怀慊烧坏人;
嫉佞侵损他,恶如阎罗王。
宿对便来至,以力强牵曳;
王不遣人助,亦无来救者。
如为称悦人,不虑已后时;
举价广轻用,财债皆滋倍。
债主急迫切,诸共衣费者;
皆驰弃藏避,今停当独偿。
于是甚劳苦,致到舍卫城;
舍卫城中人,集会观调达。
男女诸大小,空舍皆驰走;
大聚无央数,随逐调达行。
人展转相谓:「弊怨重地上,
每施恶于佛;强颜而无惭,
云何欲见佛?」中有覆面者,
损耗之积聚,是不宜观见。
有甚惊悚者,或悲怜伤之;
或悲叹堕泣,或有默立视。
或有称叹佛,慈心之功德;
故能含容受,如是毒恶物。
其弟子劳疲,小住顿息曰:
「是地之重担,奈何堪胜之。」
适小停于地,众人悉围绕;
死应之表识,渐渐为之现。
斯须地震动,响遍国界言:
「吾不胜恶人,如觉悟世间。」
于是虚空中,有大雷震动;
又有若干种,可畏恶音响。
诸天告祇洹:「恶行来在近;
故地动声云,示其恶缘对,
不胜恶行者。」阿难前白佛:
「云调达来至,求欲见世尊。」
时佛以梵音,而告阿难曰:
「调达罪厚重,不能来见吾;
假随蓝风吹,不能令动来。
正使龙索引,龙绝不可动;
佛说决定言,调达不见吾。」
即时战汗出,颜色即变恶,
犹如金翅鸟,欲搏食龙王;
为死所捉持,战动不自止。
见阎王使召,怖恐无所识;
地开如鱼口,火塞满其中。
张口甚可畏,如欲吞调达;
火炎拔如舌,煜煜舐其身。
热火所缠綶,牵曳向恶趣;
高举其两手,大声呼称佛:
「呜呼天中天,众生所恃怙;
每怀慈愍心,于一切众生。
我愚虽过失,仁善不改动;
如须弥山王,风终不能摧。
慈爱无限量,称世光见照;
若蒙尊晖晖,冀待小停息。
以悟三千界,梵音见告语;
缘是深妙声,得脱地狱苦。
愿得佛世尊,着足之尘土;
戴之于顶上,或必有所济。
世尊不自来,愿遣余弟子;
舍利弗目连,迦叶阿那律。
幸趣遣此等,唯弟贤阿难;
骨肉族不远,如何便相舍。
兄弟相恼苦,众僧亦复尔;
王以下群臣,知识及宗亲。
余唯有恶对,终不舍远我;
不得小动离,如影随其形。」
人众满地上,诸天塞虚空;
皆住观调达,宛转毒痛中。
犹如两力士,对共捔力斗;
宿对之力士,众中擒调达。
天人同声唤:「宠禄今安在;
善恶报彰显,为火所牵曳。」
时无央数人,悚然畏恶对;
佛尚不能救,何况其余者。
称佛屈己礼,彻骨自归命;
未及说半言,便为火所缠。
火如璎珞像,遍布其身体;
奄忽便没去,如饿鱼所吞。
忽至无择狱,于是鬼狱卒;
头然甚可畏,力大身如山。
怀毒甚瞋恚,捷疾寻来至;
如金鸟取龙,共来接擎去。
以燃热铁索,反缚其两臂;
牵曳骂数过,将来启阎罗:
「此则是世间,凶暴弊恶物;
怀慊嫉虚谄,反戾逆正理。
记恶不反覆,不慈勤为恶;
主求人长短,无惭广结怨。
强专独权势,耗乱越分理;
是法言非法,非法言是法。
寂灭之川谷,慧宝体充满;
佛之须弥山,斯放石欲坏。
定意清净水,贤圣众海渊;
本清澄且深,此耗令扰浊。
无辜生怨杀,莲花比丘尼;
拔尽善根本,悉令无有余。
冥如野云雾,众善日损缩;
喻之月垂竟,消转尽晦闇。
积罪地所吞,今至恶对口;
王宜处其罪,罪重叵散放。」
王闻其所启,求处当以法;
尽恚呵折之,与决了言教:
「咄尔族姓贵,乃为下贱事;
甘蔗王苗裔,汝唐丧失之。
汝为狂迷耶,乃作是大过;
垂饮翻甘露,自吞其害毒。
为是反戾事,欲啮吾杖乎?
欲吞天帝杵?欲手持空耶?
汝为欲缚束,躁动性散风;
将欲为是事,故极意造恶。
汝欲以手掌,障蔽佛日光;
复欲以一指,举佛之须弥。
汝欲饮大海,令竭无有余;
事至自牢强。」语已呼狱卒,
便为所可作,鬼卒大叫呼;
罪人皆大惊,展转自谓言:
「行恶者今至,缘是恶物故;
当益加我等,若干种苦毒。」
都来趣会此,共毒治恶物;
剥皮臼擣磨,生脍而杀之,
消散其身体。鬼卒如所说,
毒治令备悉,逼见诸苦痛。
狱鬼以烧然,铁括强括口;
洋铜灌其咽,次噉烧铁丸。
都合诸地狱,其中处楚毒;
就于无择中,加害于调达。
无择狱烧治,与罪人俱受;
调达私罪对,响响竞来现。
大有金刚山,炎出甚热炽;
堕调达头上,令身碎如尘。
山如有识瞋,恒自起自堕;
声似唱和言,深策碎其骨。
罪人闻是声,皆恐怖惊张;
奔波星散走,无地可匿藏。
覆眼面拍地,大呼相谓言:
「行恶一何剧,令俱受毒痛。
恶者今来到,负重剧殃对;
以是恶物故,益我等痛怖。」
调达毒痛狂,谓诸罪人言:
「毒痛普尔也,于我独剧乎?」
狱中诸守鬼,答骂调达言:
「且听弊恶物,于短逆暴物。
一切智药光,法宝慧众多;
佛十八岩谷,慈悲之渊池。
佛山妙如是,汝以山堆之;
以是殃罪故,诸山雨汝上。」
自然金刚山,雨调达头首;
山岩火燋杵,淋雨无断绝。
锻其身碎末,寻还生如故;
于是复叫呼,惊动地狱中。
石象有百足,譬一由延山,
黑如冥雾云,疾踰劫尽风,
鸣吼如雷震;调达见惊怖,
失声大叫呼,便说是言曰:
「汝等何恶剧,以象相逼迫;
来欲相怖死,今来相践蹈。」
狱鬼问之曰:「识践汝者不?
汝以象恐怖,故罪象践汝。」
斯须复更有,地狱铁身鬼;
形状大如山,各负然铁杵。
譬方一由延,来至调达所;
举五百铁杵,次下调达上。
[打-丁+鸟]碎调达身,犹如小蚁虫;
狱鬼恚骂曰:「是罪何足言?
汝碎得道人,莲华女之首;
坐犯是罪殃,杵今舂汝头。」
复有然铁车,然炭以牛驾;
臂脚各系车,分以为两分。
打车各自去,分裂调达身;
车各分其身,毒痛不可言。
狱鬼复骂曰:「今始车裂汝,
分以为两分,甫当裂汝身。
八十六千万,汝坐诽圣众;
别以此两部,故今裂汝身。」
调达叫声彻,红华狱如嚮;
瞿和离识声,寻便骂詈言:
「宁遭炽火烧,若利剑中毒;
恶贼虺蟒蛇,莫遇恶邪友。
施方便求助,可脱斯诸祸;
恶友无方便,致止宿地狱。」
以遭狱守鬼,无逮解脱路;
四种之方便,其术不复行。
捐名称譬,如日竭水;消众善行,
如火焚野。伤智慧明,犹花遇霜;
秽坏禁戒,净意之香。
障蔽心之明,犹月如遭蚀;
调达以友根,于我为毒怨。
狱卒加毒治,甚痛大叫呼;
调达识声闻,瞿和离声耶?
鬼卒逆骂曰:「地狱之火烬,
入他罪科中;何须复问为?
缘汝恶友行,强致绀花狱;
以邪反逆道,堕堑受艰难。
汝为恶船师,将导入洄澓;
长终始回旋,永不知出路。」
调达怀痛曰:「瞿和离已至,
我余诸亲友,皆到地狱耶?
弊友一何剧,导我至恶道;
以皆执随我,来止宿地狱。」
佛弟子目连,神足得自在;
慈愍三恶道,行因见调达。
见王阿阇世,王稽首敬礼,
尊目犍连足,已便问之曰:
「承王恶道观,唯师愿说之;
颇见恶调达,受苦痛何类?」
目连答王言:「调达之所受,
苦痛甚兼备,难可仓卒陈。
有八大地狱,狱有十六城;
百二十八狱,合此诸楚痛。
独一阿鼻痛,喻此诸狱苦;
苦无须臾安,故名无择狱。
受苦甚弊恶,毒痛重余者;
又偿私别罪,终无休息时。
十六盛火炎,缠绕其身体;
为诸苦痛箭,所射之准的。」
如尔时阎王,具责数调达;
狱卒重骂詈,悉以向王说。
王闻心悚然,举体衣毛竪;
惊意向目连,叉手而倾屈。
王心即时萎,如花如狱火;
目泪交其面,譬芙蓉得雨。
怀恐怖且悲,向于目犍连;
自责己由来,所作之不善。
咄心可知惭,免难远恶友;
今悔策千万,如策进良马。
意譬如麻油,值香则便香;
得臭则受臭,汝心亦复然。
目连告王曰:「觉悔最第一;
悔责病津液,佛良医能愈。」
王闻其告教,甚怖畏地狱;
唯恃赖于佛,如病归良医。
勅立宝楼观,挍以众琦妙;
如天善法殿,四宝为栏楯。
四方宝梯陛,四方四浴池;
以四宝为花,种种微妙好。
于上饰宝树,诸王尽技巧;
法忉利释宫,如天昼度树。
于下设高座,如忉利天帝;
右昼度树下,释之大御座。
王请佛至宫,佛出如日现;
奋千妙光明,王躬自出迎。
四宝幢盖幡,花香众[仁-二+(敲-高)]乐;
种种奇妙珍,敬意奉迎佛。
即时普震击,二十亿众鼓;
天人普散花,如雨遍覆地。
佛即时来至,上殿坐高座;
犹如梵天音,处第一梵宫。
王无量敬意,形容甚微妙;
犹如日宫殿,处在须弥侧。
手执金澡瓶,以手灌佛手;
如来敷藕花,相轮皎然明。
王手奉餚馔,百味甘饭食;
其香洁清净,如天善施食。
佛与诸弟子,饭食已毕讫;
澡漱手涤钵,清净如佛意。
楼观殿高显,人众亿无数;
如诸天观佛,于昼度树宫。
天帝怀愁惨,与诸天俱来;
自观当降神,受形于驴胎。
王怀惨犹如,谛见地狱苦;
摩竭大国王,与诸婇女俱。
服饰甚绮丽,晃煜如云电;
翼从王而来,敬意稽首佛。
或持杂宝花,或持金银花;
金粟或银粟,种种杂珍宝。
又复有诸女,手执金银器;
皆盛满泽香,及吉祥宝瓶。
以杂名香汁,洒地令掩尘;
若干杂色花,散普遍覆地。
以诸名衣服,杂宝之璎珞;
皆脱以惠施,地成大积聚。
王与大众人,身投于佛前:
「佛慈护众生,愿垂覆恶类。」
佛见诸天人,心皆怀悚然;
大众数亿千,皆愿欲得度。
即时为之说,微妙深法要;
四谛之甘露,解脱决定法。
有六亿众生,解谛见道迹;
余无数众生,皆发大道意。
佛本行经现乳哺品第二十八
佛以入无为,灭身诸苦痛;
与无着弟子,出妙维耶离。
行历诸村落,安详以次第;
觉悟众生类,令植善德本。
为无数众生,显露宿善行;
度脱无央数,令服甘露味。
次至成有城,力士所生土;
与诸弟子俱,止宿其土界。
去彼土不远,拘夷那竭城;
城门中有山,五百力士集。
还共论议言:「是山妨城门,
共合力举徙,显我等盛力。
后世流名称,驰周遍四方;
精勤力备具,无有断绝时。」
议已便共出,将象青牛马;
拖材木绳索,共行诣山下。
设若干方便,系山于畜颈;
各手引绳索,以材木捩撮。
皆共举声嚾,同一时出力;
大声震一国,不能动摇山。
佛将弟子众,行次至其所;
诸力士见佛,金色之光明。
霍如千日出,妙相三十二;
见佛怀喜踊,舍山往行诣。
敬意礼佛足,右绕三匝已;
佛因问之曰:「诸壮士何故?
聚会在此也。」同共白佛言:
「我等生土地,种类号力士,
是山妨城门,吾等共集议。
欲移徙是山,令城门道平,
流名于后世,显示力士力。
故牵致象畜,及自竭其力,
尽大方便势,山永不可动。」
佛与大众俱,行往诣其下。
捡摄其衣服,以左手举山;
置于右手中,便挑掷虚空。
乃上至梵天,山中声出言:
「世间皆无常,诸法皆无我,
唯无为灭苦。」山从上来下,
还住佛右掌,佛以口气吹,
皆令碎为尘,又还收合聚;
还复如本山,徙之着余方。
于是诸力士,见世尊大士;
心喜踊无量,举身毛衣竪。
加敬意于佛,皆前礼佛足;
长跪叉手言:「唯然天中天!
向者所用力,为是乳哺力?
是神足力者?是道定力乎?」
佛告诸壮士,谛听受所言:
「吾左手取山,置于右手中;
掷虚空中者,是吾乳哺力。
乃上至梵天,山中有声出:
『一切世无常,一切皆无我,
独无为灭苦。』」又重叉手白:
「唯愿天中天,劳神重敷演;
父母乳哺力,畅达其限量。」
告诸力士曰:「汝等必欲闻,
佛乳哺力耶?」对曰:「唯愿闻,
世尊乳哺力。」佛言:「乐者听,
十凡牛之力,等一青牛力;
十青牛之力,等一犛牛力;
十犛牛之力,等独角牛力;
十独角牛力,等一凡象力;
十凡象之力,等一数生象;
十数生象力,等一左象力;
十左象之力,等一音象力;
如十音象力,等大德象力;
十大德象力,等一杵牙象;
十杵牙象力,等一龙象力;
如十龙象力,等广肩力士;
十广肩力士,等一天节力;
十天节力士,等一士乘天;
士三百二十,等佛一指节,
父母乳哺力。佛之乳哺力,
其喻状如是。已过去诸佛,
及诸当来佛,如吾今现在,
一切皆平等。等音声等称,
等量等相好,等福等报应,
等觉等智慧,等戒等定意;
唯二事不等,形体及寿命。」
尔时诸力士,稽首礼佛足;
叉手白佛言:「今已见世尊,
父母乳哺力。愿垂愍劳神,
颁宣敷演说,佛功德福力。」
佛告诸力士:「乐闻者谛听。」
「唯然乐欲闻。」佛告诸力士:
「普一阎浮提,众生福德力;
以比一方城,力转轮圣王。
善本福德力,百倍及千倍,
万倍巨亿倍,不得相比喻。
二方转轮王,三方转轮王,
四方转轮王;一方铁轮现,
二方铜轮现,三方银轮现,
四方金轮现;轮具有千辐,
七宝杂错厕,照然明如日。
二方福祐力,喻所倍如前;
三方王福力,亦喻其所领;
四方王福力,喻所领众生。
众生福德力,百倍千万倍;
计其功德力,终不可为喻。
假令四方域,一切众生类;
皆为转轮王,合此福德力。
以比四天王,所有功德力;
百千巨亿万,终不得为喻。
普四王天人,皆为四天王;
以比天帝释,所有福德力,
百千万巨亿,不得为譬喻。
忉利诸天人,德如天帝释;
不比焰天王,所有功德力;
百千万巨亿,不可相比喻。
假令焰天人,如焰天王福;
不比家天王,所有福德力。
令兜术天人,德如其王力;
不比乐化天,王之功德力。
使乐化天人,德如乐化王;
不比化应声,天王福德力。
化应声天人,德力如天王;
不比第一梵,所有功德力。
假令诸梵天,如第一梵力;
不及大梵天,所有福德力,
百千万巨亿,不得为譬喻。
假令大梵王,无数不可计;
不比一缘觉,所有功德力,
百千万巨亿,不髣髴为喻。
三千大千界,所有众生类,
德力如缘觉;不比一菩萨,
所有福德力。十方众生类,
皆使为菩萨,福德力具足;
不得佛一相,所有功德力,
百千万亿亿,不可以为喻。
其过去诸佛,及甫当来者;
又吾今现在,德力皆平等。
等音等称量,等相等福德;
等诸报应法,唯形寿不等。」
时诸力士等,稽首礼佛足;
长跪叉手言:
「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
具闻福德力;唯愿重闻听,
佛之智慧力。」
佛告诸力士:「乐者静心听;
今当具畅说,佛之智慧力。
此阎浮提地,广七千由延,
地形有三角。西方瞿耶尼,
广八千由延,其地形方正。
东方弗于逮,广九千由延,
地形如月减。北方郁单越,
广纵万由延,地形如月满。
其此四方域,诸生草树木;
尽以用作笔;大海所有水,
深广长三百,三十六万里;
以水和书墨,须弥山入地,
下至金刚际,亦复有三百,
三十六万里;齐水以上现,
亦复有三百,三十六万里;
四方四宝成,北方以黄金,
东方以白银,南方绀琉璃,
西方以水精,犹如须弥山,
皆使为素帛,书尽树木笔,
尽竭诸海水,遍书此素帛,
不尽一弟子,舍利弗智慧。
日月明所照,如是千国土,
千日及千月,千四方土域;
千东西南北,千须弥山王,
及千四天王,千忉利帝天,
千兜率天王,千诸炎天王,
千乐化天王,千化自在天,
及千诸天王,是名千世界。
如是千世界,是名曰小千;
千千小千界,名第二中千。
如第二中千,其数满千千;
以是故名曰,三千大千界。
假令此三千,大千千世界;
所有众生类,慧如舍利弗。
以比佛智慧,百倍及千倍,
万万巨亿倍;无可计为喻,
佛慧力如是。
「已过去诸佛,及甫当兴者;
如吾今现在,一切皆平等。
等音等称量,等德等相好,
及等诸报应。」尔时诸力士,
重稽首佛足,叉手白佛言:
「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
闻功德慧力;唯愿垂解说,
佛神足之力。」佛告诸力士:
「乐闻者静听。」「唯然愿听受。」
佛谓诸壮士:「昔有穀勇贵,
人民皆饥饿,诸弟子乞求,
不能自存活,坐禅意不定,
不能遵修善。时弟子目连,
便来诣吾所,稽首佛足已,
却于一面坐,叉手白佛言:
『忆昔从佛闻,是地皆可食。
众生薄福故,地肥下沉入;
砾石沙咸出,如我今谛知。
地肥故在下,众生可怜愍;
今欲取此地,反上以着下,
反下以着上。』吾时呵目连:
『莫劳动为此,是众生前世,
不修众善本;无有是功德;
应食此地肥。』弟子目揵连,
能以左手举,三千世界地;
置于右掌中,擎着他世界。
一切众生类,无有觉知者,
亦不怀恐怖。如是三千土,
大千之世界,此三千世界,
满中众生类,神力如目连;
比佛身神力,百千万巨亿,
终不得相喻。使十方众生,
神力如缘觉,诸弟子神力,
并佛身神力;以比佛意力,
百千万亿倍,无量不可计;
终不得为喻。」尔时诸力士,
稽首礼佛足,叉手白佛言:
「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
福慧神足力,唯说定意力,
解畅其境界。」佛告诸力士:
「乐闻者静听。」「唯然当听受。」
佛告诸力士:「须弥四方域,
诸龙上昇天;同时降暴雨,
周遍四天下。是四方大水,
皆流入大海;佛皆别识知,
是诸雨水渧,初堕某方域,
某方某村落,某家某园田;
某树某枝叶,某花某果实。
因流来入海,此四方大域,
一切所有水;佛之定意力,
悉能分别知,诸水渧原由,
所从来方面,是为佛定意。
微妙之神力,前已过去佛,
甫当兴世者,吾今现说法;
一切皆平等,等音等称量,
等德等相好,等诸报应法;
唯二事不等,形体及寿命。
何故二不等?世人寿长时,
人形体长大;佛亦顺世俗,
寿长形体大。末世人寿短,
形体丑短小;佛亦随世俗,
寿短形体小。以故诸佛兴,
以二事不等。」佛告诸力士:
「吾已为汝等,颁宣具解说。
佛之乳哺力,福德智慧力,
神足定意力,是所说诸力。
当于今暮夜,为无常大力,
所击坏碎灭。如是诸人等,
世间归无常;一切有形类,
皆当归别离。坏散灭亡法,
生者归于死,成者必当败,
合者有别离,聚者当各散,
立者必倾堕。」佛为诸力士,
因说要偈言:「有为归无常,
兴起归尽法;诸兴衰自然,
勤求寂灭安。有为归无常,
兴起归尽法;佛最第一尊,
寿亦有终尽。于是短寿命,
如梦忽便过;自纵不勤学,
是愚可愍伤。譬如山水峻,
速往终不返;人命亦如是,
逝者不复还。如弓之遣箭,
已逝不中返;人命犹如此,
去者不复还。众苦苦起原,
当勤求灭苦;觉八贤圣路,
致吉服甘露。」时佛说是已,
三千大千界,地六返震动;
无数兆姟天,忽舍其宫殿,
测塞虚空中;雨诸天华香,
末金银栴檀;诸天鼓妓乐,
梵天礼佛足,叉手于佛前,
因说此偈言:「诸佛难值见,
正觉意难有;如花优昙钵,
佛又难于此。勇健趋难遇,
人上释师子;与诸天人众,
今故叉手礼。」于时天帝释,
便前礼佛足;长跪于佛前,
因说是颂言:「令我得眼净,
照曜于法炬;闭塞邪趣门,
不畏堕恶路。大慈世之师,
因愍伤众生;故与诸天众,
于前叉手礼。」时六万诸天,
见谛得道迹;礼佛绕三匝,
忽还归天宫。时大会众人,
归命于三尊,佛法贤圣众。
尽毕其寿命,奉戒修十善;
离着出家学,受戒为沙门;
见谛证沟港,往还不还道。
或成无着真,或发缘觉乘;
发大道意者,无限不可量。
又有众生类,未曾有善本,
始初发道意。无央数众生,
勤摄身口心;念佛天人师,
今当就无为。已见大恐惧,
人身甚难得;其行离众苦,
犹救头上火。因此行众善,
勤行无懈惓;免离众苦恼,
逮无为清凉。
佛本行经卷第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