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序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一切犹如大龙,舍离重担不受后有,所作已办、获真己利,住平等智、入解脱门,自在得度众苦彼岸惟除尊者阿难一人。

复有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皆从十方世界来者,各与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俱。

复有无量净居诸天子,其名曰:难陀天子、须难陀天子、栴檀那天子、须摩那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难胜天子、善威光天子。如是等诸天子众,过夜半已放大光明,直照于此耆阇崛山已,咸诣佛所顶礼尊足,即以天多摩罗跋香、天沉水香、天多伽罗香、天末栴檀香、及牛头栴檀香,如是等种种诸香,殷勤再三散于佛上已,复以天散华、及天鸡婆罗华、摩诃鸡婆罗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阿地目多华,以如是等种种众华,亦殷勤再三散于佛上已,而复渐进前诣佛所,右绕三匝,一心恭敬合十指掌,稽首礼佛,退住一面。

尔时,诸天子众各如是念:「今此菩萨念一切佛三昧法门,过去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曾于彼天人大众中宣扬,分别利益一切诸众生故。今我世尊岂不为斯天人大众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敷演宣说如是妙典?为欲利益一切世间天人大众故,亦令未来世一切众生咸蒙利益故。」

尔时,难陀天子、须难陀天子、栴檀那天子、须摩那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难胜天子、善威光天子,如是一切诸天子众作是思惟已,即白佛言:「世尊!婆伽婆!今此菩萨念一切佛三昧法门,过去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曾为诸天人大众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乃至一切人非人等敷扬演说如是经典,利益世间诸众生故。惟愿世尊大慈哀愍,今亦为此天人大众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彼一切人非人等演说如是方等法门,令诸世间多获利益、安隐快乐故。」

尔时,世尊大悲熏心,为欲利益一切世间诸众生故,默然受是诸天子请。时诸天子见佛默然,知圣哀许,顶礼佛足,围绕三匝,即于耆阇崛山忽然不见,还于天宫。

尔时,世尊过夜后分将明旦时,便作大师子王警欬之声而复微笑。时佛、如来、应供、等正觉忍发如是殊异声已,须臾之间,是耆阇崛山精舍所有诸比丘众,承佛威神,一切皆悉集于如来、应供、等正觉所。

尔时,复有众多异阿兰若处诸比丘等具大神通、有大威德亦皆承佛威神,俱从阿兰若处来,入耆阇崛山集如来所。

尔时,王舍大城一切诸比丘尼亦皆承佛威神,入耆阇崛山,集如来所。

尔时,摩伽陀国主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入耆阇崛山,集如来所。

尔时,复有诸夜叉大将,其名曰:阿吒婆迦旷野居夜叉大将、伽陀婆迦驴形夜叉大将、金毗罗摩竭鱼夜叉大将、须脂路摩针毛夜叉大将、摩罗陀梨持华鬘夜叉大将,如是等诸夜叉为首,并余诸夜叉辈有大威神、具大势力各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

尔时,复有诸阿修罗王,其名曰:大叫罗睺阿修罗王、种种可畏毗摩质多阿修罗王、须婆睺善臂阿修罗王、波诃罗舒展陀阿修罗王有大威神、具大势力闻佛警声,心生惊悚、身毛皆竪,各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来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

尔时,复有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大龙王及其眷属,彼各闻佛警欬声时,心生惊悚、身毛皆竪,承佛威神,来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

尔时,舍婆提大城给孤独长者,亦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自舍婆提诣王舍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为欲恭敬供养如来、听闻正法故。

尔时,毗舍离大城亦有无量诸梨车子,皆生大净婆罗门家,其名曰:善思梨车子、伏怨少壮梨车子、功德生梨车子、无边手梨车子、举手梨车子、然手长者子。如是等而为上首,皆已久住无上大乘,各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自毗舍离诣王舍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

尔时,瞻波大城复有无量诸长者子,已于过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种诸善根,具大威德、有大势力,其名曰:善住长者子、利益长者子、无边精进婆罗门子,如是等而为上首,及余无量长者居士,各与无量百千眷属前后围绕,自瞻波城诣王舍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为欲恭敬供养如来、听闻正法故。

尔时,波罗奈城有无量种异类人众,已于过去供养无量百千诸佛、植诸善根,皆已纯熟,自波罗奈诣王舍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为欲恭敬供养如来、听闻正法故。

尔时,拘尸那城复有无量诸力士末罗子,亦曾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世尊,以久熏修诸善根故,有大威德、具足势力,亦与无量眷属围绕,自拘尸那诣王舍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亦为恭敬供养如来、听闻正法故。

尔时,东方过无量恒河沙诸世界中一切大梵天王并余天众有大威德、具大神通闻佛、世尊大师子王謦欬声时,咸大惊愕、举身毛竪,承佛威神,各与无量千万天众眷属围绕,皆自本处发来诣此娑婆世界王舍大城,入耆阇崛山集于佛所。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有如是无量恒河沙世界所有一切大梵天王及余天众有大威德及大神通闻佛世尊大师子王謦欬声时,亦咸惊悚、举身毛竪,承佛威神,各与无量千万天众眷属围绕,皆自本处发来诣此娑婆世界王舍大城耆阇崛山,集于佛所。

尔时,耆阇崛山其地弘博,纵广正等,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大众充满,无有空处如杖头许;然彼大众皆有无量大威德力及大神通,一切天、人、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辈皆悉充满。

尔时,世尊知诸世间天人大众一切集已,复发如是大师子王謦欬之声;发大声已,自精舍出,至一方所而复微笑。时诸世间天人大众覩是事已,各舍己服及诸华鬘,以种种香而散佛上,供养恭敬,至心瞻仰。

尔时,大众中有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罗睺罗、尊者大劫宾那、尊者大迦旃延、尊者阿泥楼陀、尊者护世、尊者守笼那、尊者难陀、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及余一切诸大声闻皆是大德,具大神通一切皆来集斯会坐。

尔时,大众中复有尊者弥勒菩萨摩诃萨、越三界菩萨摩诃萨、踊大步菩萨摩诃萨、初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摩诃萨、善思菩萨摩诃萨、大音声菩萨摩诃萨、善行步菩萨摩诃萨、超三世菩萨摩诃萨、持世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等而为上首,及余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皆于过去无量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众行熏修功德成满,久已得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尊者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见佛、世尊复微笑已,从座而起,整容理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偈曰:

「最胜无上两足尊,无缘不应现微笑,

一切世间无等侣,惟愿为我演笑因。

常施贫穷诸所须,亦说大乘最妙宝,

能与生盲决胎膜,今事微笑何因缘?

世尊三界尚无比,何况世间得论胜,

能作世间大导师,今应显笑有何缘?」

尔时,世尊即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汝今见斯胜地方所左右边动众相庄严,可爱乐不?」

不空见言:「如是,世尊!如是,婆伽婆!」

佛复告言:「不空见!汝应当知,此地方所,往古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曾受用,教化游居。」

尔时,不空见菩萨闻佛教已,速疾而行趣彼方处;至彼方已,便入三昧;住三昧时,自然成就上妙宝座,种种庄严皆悉具足;严饰座已,还诣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今此方处庄严若是,惟愿世尊亦当及时处斯胜地。」

尔时,世尊便往方所,至方所已如法昇座。于是,如来、应供、等正觉昇此座时,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起、遍起、等遍起,觉、遍觉等、遍觉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时此大地如是动已,佛神力故,遍此世界有大光明,令诸众生等受快乐;下至阿鼻大地狱中所有众生,蒙光触身,诸苦消灭,等受快乐。如是,一切诸地狱中受苦众生、及以诸畜生辈更相残害、阎罗王界诸饿鬼等,遇斯光已,所有苦具皆悉消除、饥渴充满,无有众生不受乐者。

当尔之时,一切众生悉舍恶念、皆起慈心,递相爱乐、各怀悲愍,犹如亲属,相视欢欣,和合同座。于是赞曰:

「世尊处斯座,能放大光明,

大地六反动,令众生欢喜。

如来处斯座,法王放光明,

当知如是时,众生等受乐。

正觉处斯座,大智归依处,

放光利世间,遍照此佛刹。

奇哉!是大乘,最胜乘无上,

如来处斯座,利益难思议;

奇哉!是大乘,最胜乘无上,

沙门、婆罗门,于此莫能测。」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遍覆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已,告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声闻众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昨中夜后,歘有净居诸天难陀天子、须难陀天子、栴檀天子、须摩那天子、难胜天子、乃至须多波天子等,与无量诸天子有大威德、具大神通放盛光明直照耆阇崛山,来至我所。即以种种天上妙香,所谓天末栴檀乃至天多摩罗跋香等,散于我上。复以种种天华,所谓优钵罗华乃至大曼殊沙华等,供养于我。右绕三周,顶礼我足,退住一面。彼退住已,更于我所增敬上心,合十指掌默然而住。住已,即作如是思惟:『今此一切菩萨念佛法门,过去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曾为彼天人大众宣扬解释,惟欲安乐彼诸众生;今我世尊亦当为此天人大众如是演说念佛法门,安乐利益诸众生故。』彼诸天子如是念已,即便请我说此法门。时我默然,许为其说。诸天知已,于是不现。」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比丘知昨中夜后,净居天王摩醯罗,

将诸天众及眷属,难陀及以须难陀、

须摩那天、栴檀等,乃至难胜、须多波,

普放世间胜光明,直照此土耆阇崛。

彼天既来至我所,以天华、香而供养,

然始右绕我三周,顶礼恭敬一面住。

彼诸天子默生念:『今此念佛修多罗,

过去最胜曾广宣,怜愍世间众生故;

今我释尊十力具,宁不演说斯法门?

利益世间诸群生、安隐一切天人故。』

诸天念已便发请,时我默然遂许之,

我故欲于耆阇山,如先诸佛所演说。

天知我已许之故,生大欢乐尊敬心,

一切咸复恭敬礼,右绕三周然后去。

比丘汝辈当善听,我闻过去诸佛说,

莫于是处生惊疑,诸如来智难可测。

往昔诸佛所行道,我先知尽无复疑;

现在一切人中尊,所得菩提我已证;

当来大悲愍世者,自然法身我觉知。

我今具足无碍智,如是大智难称量,

超出世间无与等,一切众生莫能测。」

菩萨念佛三昧分不空见本事品第二之一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如是等具足神通、有大威德诸大弟子言:「汝诸比丘!如汝所知、依汝境界,当于我前各师子吼。何以故?若汝说者,令此一切天人大众、诸声闻人咸得信解故。」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越三界菩萨摩诃萨、超不思议菩萨摩诃萨、善行步菩萨摩诃萨、初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摩诃萨、善思惟菩萨摩诃萨、大音声菩萨摩诃萨、持世菩萨摩诃萨、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等言:「不空见!汝今应当大师子吼,决定请说诸佛、世尊所得功德真实相貌。汝若请者,则能利益一切世间诸众生辈。是故,我今躬自劝汝。」

时彼不空见菩萨闻圣教已,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世尊百福金色身,慈悲妙觉第一义,

功德智慧斯无减,忽令我请何因缘?

无有等类人中尊,世间胜智靡超者,

法王功德已究竟,何缘今日劝我请?

佛灭清净禅第一,智慧深妙解脱真,

解脱知见先圆满,何故今日劝谘问?

法王威仪咸具足,一切世间最尊雄,

既能自利亦利他,大师何因劝我请?

世尊慈悲久淳至,旷劫常行无怨亲,

无障碍辩难称量,何因世尊令我请?

能施一切贫乏财,亦开世间生盲眼,

胜尊能令怖者安,何缘世尊劝我请?

佛身滓秽不能污,衣服本来离尘垢,

生处王中圣王家,何因今者方劝请?

圣衣离身四指间,终无近体而能住,

旋岚巨风吹不动,圣尊何事而劝请?

世尊寻常行路时,所至窊凸自平满,

或经高阜即坦然,何因今日令我请?

世尊身相悉圆满,行步支节无动摇,

由得不坏难思议,不应今日令我请?

我观世尊回顾时,大地便随六反动,

无有神足若如来,如是自在人中最。

世尊光明所照触,能令狂者不失心,

但能暂覩如来光,或时失念旋即复。

世尊行时足动尘,众生遇者七日乐,

乃至寿终随意生,故我归命与乐者。

若人遭病受大苦,众痛酸迫不能堪,

暂蒙世尊以手摩,即得安隐不可说。

世尊法身具斯力,皆因旷劫长时修,

是处终无有疑惑,导师不应劝我请。

人中独尊种种能,调伏大仙度一切,

我今还白天人师:『是故不应劝我请。』」

尔时,世尊复告不空见菩萨言:「善哉善哉!汝不空见快说是事。善思念之,吾当解说。」

不空见言:「如是,世尊!惟愿广释,我今谛受。」

佛告不空见:「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彼有王名无边精进,有大神通、具足威德,正法治化。所居大城名曰善住,其城宽旷,东西具满十二由旬,南北惟有七由旬半。城有七重,其城重别皆以七宝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璩、真珠、珊瑚尽用如是众宝间错。复次,不空见!当知彼城,城有四面,面别三门,门各皆有二阙相对。楼阁高广庄严,殊丽具足,咸以妙宝合成。当其门中,竪帝释胜幢以为门限,乃至所有楣枨、枢阖,一切皆是众宝厕窴。

「复次,不空见!彼城诸门咸有金、银二种络网罗覆其上,复于网上种种严饰金网银铃、银网金铃清风吹动出微妙音,具足和雅犹如天乐。

「复次,不空见!彼城七重,于七重内具足宝阶。斯有栏槛镂绮分明,七宝所成杂色可爱于金栏处垂白银茸、于银栏所悬真珠茸、于珠栏处悬琉璃茸,乃至种种诸綵交错众宝间悬互相映发。

「复次,不空见!彼城七重,周匝皆有宝堑围绕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诸种庄严皆用宝成其堑各有七宝阶陛,杂色分炳,微妙可观。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诸堑水中妙华盈满所谓优昙钵花、钵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如是众花,光明可爱,鲜洁柔软,芳烈远闻,众生受用无遮护者。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其堑岸上植种种华所谓尼文迦多华、钵帝剑华、阿地目多迦华、瞻波迦华、婆梨师迦华、拘毗罗陀华、达奴迦利迦华如是诸华,香鲜可爱犹如天华,民人取用亦无遮护。

「复次,不空见!彼城各有七重行列多罗宝树周匝围绕,鲜明可爱,七宝合成,其黄金树,白银为叶及以华果;白银树者,真珠为叶及以华果;真珠树者,琉璃为叶及以华果;琉璃树者,颇梨为叶及以华果;颇梨树者,马瑙为叶及以华果;马瑙树者,车璩为叶及以华果;车璩树者,赤真珠为叶及以华果;赤真珠树者,珊瑚为叶及以华果;珊瑚树者,真金为叶及以华果。

「复次,不空见!诸多罗树光茂可观,微风触动出妙音声。若得闻者,欢喜受乐。如人作乐能生种种微妙音声,若有得闻无不受乐;彼多罗树风来触时,出微妙音令人乐闻,亦复如是。

「复次,不空见!彼王城中常有如是种种诸声未曾断绝,所谓象声、马声、车声、步声、鼓声、贝声、箜篌声、琴、瑟、琵琶、筝、笛、笳、箫,如是一切种种音声未曾暂息。王恒宣令国内民人:『谁有所须,饮食、衣服、象马、车乘,随意所须皆悉给与。』

「复次,不空见!彼王城外多罗树林,行人游处在下休息若饮、若食、或卧、或坐闻此宝树诸微妙音莫不皆受五欲妙乐。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于大城内,近远皆如一射箭所,置一华池,四岸及底皆四宝成,四面阶道七宝庄饰所谓黄金阶道白银庄饰、白银阶道琉璃庄饰、琉璃阶道颇梨庄饰、颇梨阶道马瑙庄饰、马瑙阶道珊瑚庄饰、珊瑚阶道虎珀庄饰众宝杂厕,见者欢喜。

「复次,不空见!彼池复有诸种妙华所谓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如是众华香气芬馥,众生闻者无不爱乐。于池岸上复植诸华所谓伊尼摩迦乃至达[少/兔]迦利华众华可爱犹如天华。彼华池门常开不闭,人民往来无遮禁者。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于大城内置游观园,于诸园中复有种种七宝树林,常有华果。王与夫人、后宫侍御同共游处,欢欣取乐。门亦不限,任彼人民游观、嬉戏,等受快乐。

「复次,不空见!又于彼园内面各一箭所别置花池,亦以金等四宝所成,复用七宝严饰阶陛,众色光丽,见者乐观。彼池水内种种诸华所谓优钵罗华乃至分陀利是等众华芳鲜可爱。

「池岸复有多种林树及诸华果所谓婆尼斫迦华、陀摩那伽、乃至达[少/兔]迦利华是等华果香鲜可爱,人民取用,无遮禁者。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禀性仁爱,慈念众生如母爱子;亦常深心敬事沙门、婆罗门、刹利长者,如子事父。

「复次,不空见!彼王形量魁伟,挺异常人,身体圆满,众相具足,面目端正,颜色光荣,威德弘普,天人爱敬。

「复次,不空见!彼王宿植德本生刹利家,种姓尊高世无胜者,所生父母七世清净,妻子、眷属福庆会同,无有一人行过非者。

「复次,不空见!彼王以福业故,天下丰饶,凡是百味恒满仓厨,缯锦、诸珍盈溢府库。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二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不空见本事品之余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以慈爱怜愍多好行檀,常为大会无碍施主,天下所有沙门、婆罗门、贫穷、疾病、诸乞求者,随须给与,无有休厌。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凡所统领八万四千城邑、聚落,皆是净业胜因所感,七宝合成。于诸城上一一复造八万四千栴檀楼观、诸门、左右亭传、路次,悉有堂舍,众宝庄严。门无昼夜,常开不闭,以拟一切等获大安。又诸城内衢巷、街陌,恒然灯烛有大光明,令彼人民各力为作,同共受斯安隐快乐。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时有二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意,诸根明利,身相圆满,有大威德,具足神通,皆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不空见!当尔之时,有佛、世尊,号曰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常为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乃至一切人非人等宣明正法,初、中、后善,义味深奥,其文亦善,纯备无杂,清白梵行。

「复次,不空见!时彼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常与七十二亿百千诸大声闻皆阿罗汉,具足神通、有大威德近善住城说法教化。

「复次,不空见!尔时,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即于食时着衣持钵,与彼七十二亿百千大声闻众前后围绕,威容详雅,入善住城次第乞食。

「彼精进王适与二子在高楼上,遥望见彼宝聚如来大众围绕,端严殊特,威德巍巍。行人观覩莫不乐见,诸根清净,心虑澹然,上下调伏胜奢摩陀,到于第一功德彼岸,具足圆满一切种地。

「王既见已,生奇特心,喜勇无量,即与二子取诸华鬘、涂香、末香、及余名香俱出宫门,速疾持诣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奉献供养佛及大众,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及其二子,即便要请宝聚如来与诸大众尽形供养所谓衣服、器具、饮食、医药凡是所须悉皆奉给,庶事隆厚,圣众获安。是精进王与其二子,宿植德本常求佛法,今既遭逢又蒙受请,心生欢喜,庆幸特深。

「复次,不空见!时彼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天人中说法教化,所应作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

「不空见!时精进王闻彼世尊般涅槃已,即与夫人及其二子,躬率群臣及诸民众,诣彼世尊般涅槃处。至已,敬礼世尊足下,悲号啼哭、椎胸大叫,举身投地如树中摧,躄地宛转而伤叹曰:『世尊灭度一何驶哉?大圣涅槃,遗弃我等;世间方盲,导师长逝;众生贫困,商主告终;世界将昏,慧灯忽灭。』

「不空见!彼精进王如是追慕,极悲叹已,方与二儿诣世尊所,以诸香水沐浴圣身,复用众香遍涂尊体,更以种种殊异华鬘、微妙乐音尽虔供养,然后方用迦尸迦衣妙叠缠裹,安处金棺及以铁椁,其棺又以七宝杂厕。如是盛置彼佛身已,方聚清净赤妙栴檀高一由旬,纵广正方一拘卢舍散诸种华及以华鬘,烧然殊胜涂末香等,灌以苏油,然后起火阇维宝聚如来色身。

「复次,不空见!时彼王子师子既见如来般涅槃已,如是思惟:『天人大师舍我灭度,我于今日何义苟存?今我若获随从如来、应供、等正觉而取灭度,岂不乐哉?』

「不空见!时彼王子如是念已,用诸名香自涂其身,复以诸香熏其衣服,以[叠*毛]缠裹,然后周围放大勐火焚烧其身。火炽盛已,师子方于勐焰之中发大弘誓救诸众生,歌赞归依如来功德,以偈颂曰:

「『世间宝中最尊上,今日放舍入无余;

 天人大师转法轮,我等从此不复覩。

 法王利益无量众,今已弃置入涅槃;

 吼宣如是大菩提,长不复见众围绕。

 不可思议大导师,说法能令闻者喜,

 一切天人、诸魔、梵,从今永绝不闻声;

 能施贫穷法财宝,为众演说皆乐闻,

 诸天、龙、鬼、人非人,自此长往无归趣。

 世间从今无所依,偏悼我王何恃怙?

 并师子意失覆护,永不闻佛说法音。

 我宁捐躯及寿命,无用独住于世间,

 以是今灭所爱身,因兹更广弘誓愿。

 我于佛所种善根,父王亦常尊三宝,

 先愿以此诸功德,令王及我证法身。

 于不思议诸佛所,供养修行众善业,

 普愿群生同斯福,亦令我誓无虚言。

 世尊灭度我焚身,其有得闻或亲见,

 一切皆同等正觉,非彼现在身证者。

 若人觉悟及梦中,但令见我今所作,

 彼必成佛无有疑,非彼现在身证者。

 我此爱身终败坏,事同水沫无坚牢,

 愿彼食我诸虫兽,皆得速成菩提道。

 今我誓行精进事,或有毁骂或轻诃,

 令我速得调御师,非彼现在身证者。

 我求无上正觉时,其或慈心相观视,

 即于世间疾成佛,非彼现在身证人。

 我今所愿及未发,为是焚烧所爱身,

 若此诚誓必不虚,令我还见灭度佛。

 如我暂得覩世尊,何异天师重出世?

 今我虽复盛焦然,犹冀身存得观佛,

 世尊智慧无障碍,常转三世清净轮。

 如昔广利诸众生,令我见佛从火起,

 济世大师若暂起,如先威力普眼尊。』

 佛知师子心精诚,为之暂起视神力,

 广与世间兴变事,令无量众厌患身,

 毕竟利益诸众生,还复焚身入寂处。

 大众覩佛巨神变,以清净意赞妙音:

『诸佛妙法难思议,戒及禅定亦复然,

 智慧解脱不可量,神通变化亦难测,

 虽已灭度能净我,今故归命焰炽身。

 世尊威德无有比,神通已达彼岸边,

 灭度能令生厌离,今我归依普眼观。

 慈悲一切最尊胜,能以自心知他心,

 悉治无边界众生,归命无等善逝者。

 于诸医中第一尊,常以妙药施众生,

 能除无量众病苦,归命怜愍救护人。

 以我称赞诸善根,恭敬供养诸功德,

 放舍爱身所获福,先愿利益诸众生。』

「不空见!时彼王子师子发斯大愿以自庄严,然后增火卒舍身命。时诸世间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乃至一切人非人等,见斯事已,咸于世间生重厌离。

「复次,不空见!时彼王子舍身命已,即生梵天作大梵王,于诸梵中最尊、最胜,有大威德、具大神通。

「不空见!时彼王子生梵宫已,即自思惟:『我从何处作何善根而来生此,得有如是功德、果报、大神通力?』作是念已,便自了了分明见知:『我于人间为精进王子,我与父王众具供养、恭敬、謌赞宝聚世尊。世尊灭度,我即焚身于彼炽然勐火之中,发大誓愿、叹佛功德,以此善根今生梵宫。然我今应还下人间,开慰我父、答所生恩,复当供养宝聚如来入于涅槃烧身处也。』

「复次,不空见!时大梵王如是念已,与眷属天于彼宫没,犹如壮士屈伸臂顷即至人间,往诣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阇毗身处,以天众香所谓天末旃檀,及天牛头沉水、多摩罗跋香等而为供养。复散种种天上妙华华若车轮,犹云遍满而为供养。

「师子梵天供养佛已,方慰其父精进王言:『大王当知,王子师子烧身丧命,今我是也,我时即生大梵天中。愿王勿复忧悲痛恼,惟应欢喜,深自庆快。何以故?王今已获第一大利。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难遭难遇,而王已得值遇世尊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尊重、恭敬、具足、供养,是为希有第一大利。是故,大王!从今已后惟当一心受持是法,弟师子意亦应如是受持此法。复应供养世尊舍利,处处流布、广兴塔庙;我于梵宫亦常如是,持斯妙法、尊奉舍利。』如是言已,忽然不现。

「复次,不空见!时彼精进王闻梵语故,即与其子师子意者往诣宝聚如来、应、等正觉舍利之所,恭敬、礼拜、歌诵、赞叹,持一切香、一切华鬘、并诸音乐,复持诸种幢幡、宝盖奉献供养。

「又少时间于彼八万四千诸城,纯以七宝兴起八万四千塔高一由旬,面各广长一拘卢舍殊特端严,光耀可爱,安止舍利,咸令供奉。

「又于一一宝塔之所常然八万四千灯明,各各复以一切名香、一切妙华及以华鬘、一切幢幡、一切宝盖、一切乐音鼓、蠃、角、贝、锺、铃、磬、铎凡是众具莫不毕备,如是供养,受持是法。

「彼精进王以斯善根,于八万四千劫不生恶道,及师子意亦同果报;王大夫人名曰善意、其最大臣多曰无瞋,亦于八万四千劫中受胜果报。彼王如是于诸劫中次第供养六万诸佛,所生常受转轮王身,正法治化,利益众生。

「复次,不空见!彼宝聚佛灭度之后,时节未几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普密王,现生世间。为世间故,舍家出家,示修苦行,诣菩提树,坐于道场,以一念慧断除无明烦恼习气,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空见!时彼师子大梵天王以天眼观,见普密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出兴于世,即复还下住虚空中,持天众香及以妙华散于佛上,然后至地右绕三周,恭敬合掌,头面礼拜,劝请世尊转大法轮。时彼师子梵王住于佛前以偈请曰:

「『世尊今应阐妙法,我等众生堪听闻。

 智慧摧敌今适兴,一切世间莫能毁,

 如来无上调御者,具足至真十种号。

 利世大师今已起,自然正觉妙菩提,

 功德圆满人中上,圣智久修非始然。

 世尊但为演妙音,今此大众乐闻受,

 弘誓本为度世间,无归依者作覆护。

 如昔所愿今既满,已到寂静无为处,

 今当速开甘露门,能坏三缚出众恼。』

 梵王陈请义已周,如来于是默然许。

 于须臾顷普密佛,遂令彼梵极欢喜,

 及无量亿天人众,以闻善逝转法轮。

 时彼梵天蒙说已,广持众具奉报恩,

 于是复发弘誓愿:『为求无上菩提处,

 今于普密世尊前,陈我所作诸功德,

 以此善根所生处,常奉十方诸世尊。

 我昔道场供养佛,请听慈说利众生,

 因是微善凡所居,愿于佛前常歌赞。』」

尔时,世尊复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时彼精进王子师子梵天以烧身善根得生梵宫,次第供养五千诸佛,听闻正法,增长善根,常发广大不思议愿。不空见!汝今当知,尔时无边精进王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

时彼不空见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王二子,师子及师子意者,今何所在?为于现世供养诸佛?为已灭度在他世耶?」

佛言:「不空见!汝知,尔时王子师子意者,今此弥勒菩萨摩诃萨是;尔时王子师子者,即汝不空见菩萨是也。以汝于彼宝聚如来佛法之中发大誓愿一舍身故,能令三万天人大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辈终必证大菩提无有疑也。」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我观过去久远劫,佛号宝聚无上尊,

无师自觉现世间,能益天人群生类。

具足百福金色相,慈心显发实义门,

开示众生菩提路,吼唱能尽众苦源。

宝聚挺特人中胜,七十二亿众圣贤,

三明、六通、具八解,随佛入城而分卫。

我于今日为胜王,无边精进大威力,

恒将二子从左右,因巡游观处高楼。

遥见调伏大仙神,比丘僧众悉围绕,

我时及子趋疾下,驰诣无等尊胜前。

既至大师善逝所,施设诸种妙供具,

顶礼尊足口发言:『启请如来及僧众,

衣、食、众具尽形奉。』满足八万四千年,

并是二子净信心,为求无上菩提故。

人中极尊既涅槃,兴起八万四千塔,

众宝间厕奇光耀,但为人宝遗余身。

一一城中宝塔所,各然无量百千灯,

香华、音乐、鼓、锺、铃,彼王为佛兴斯供。

因种如是胜善根,次第遭遇六万佛,

悉皆供养亲承事,为求无上大菩提。

汝不空见勿复疑,曩时统领大地主,

彼深智王我身是,其号无边精进力。

常以华香修供养,教化一切诸众生;

具然无量百千灯,为世除闇作光明。

施与财宝未曾休,听闻正法亦无厌,

精进苦行不暂舍,为证无上大涅槃。

汝于宝聚如来所,以衣缠身火洞然,

犹如灯炷涂膏油,须臾火至即熸烬。

汝时身火炽焰盛,毛色无动神不惊,

于彼人宝灭度日,尔躬如是为世间。

勐火如斯煎迫时,汝犹方便而劝请:

『愿见世尊从火起,大悲护世现本形。

我今所愿成就者,方得如意舍身命,

但能暂见如往昔,所获功德不思议。

我凡所有诸誓言,冀其一切皆和会;

若我当来必成佛,愿于勐焰见世尊。』

佛智清净无障碍,于彼三世坦然平,

照明师子淳净心,佛以精诚从火现。

不空见!此愿力持,护世须臾应念起,

因兹更发庄严誓,不思议愿实难量。

世尊从彼火起时,一切皆得厌离心,

又以净意发赞音:『佛威希有难可测,

无边相好火盛然。』法王应念忽便起,

以佛、世尊现神变,千数众得解脱心。

汝不空见知师子,大慈应感忽还坐,

由见世尊此神变,千数众发菩提心。

大悲为世利益已,还复偃卧勐火中,

师子于是放舍身,一念往生大梵处。

即从梵宫还佛所,具足供养人中尊,

奉持微妙天华香,投散彼佛碎身地。

彼宝聚尊涅槃后,其间时节无几何,

复有普密天人师,为利世间故兴世,

坐于道树等至真,是天中天号大觉。

大梵天王设供养,恭敬顶礼两足尊,

请转法轮利世间,佛知心净默然许。

梵王闻法大欢庆,身得安乐心怡然,

更发殊常大誓愿,植不思议众善根。

一劫值遇五千佛,皆得亲承兴供养,

智者不应更他疑,彼时师子汝即是。

不空见时为吾息,汝后事佛经五千,

我皆明见汝烧身,求斯无上菩提道。

汝复无量千佛所,于彼灭度舍利时,

亦烧无量所爱躯,皆为他乐自受苦。

我知汝今及异世,无量千生长时修,

或佛现在、或涅槃,汝常建斯诚实语。

经昔无量百千生,惟我神力能知汝,

不空!汝久发斯愿,果报今者皆明现。

汝于诸佛大师前,不思议行悉圆满,

常业歌赞两足尊,苦行熏修诸大誓。

今获偈叹大法王,斯由往积胜因缘;

又于普密王佛前,摄取最上无边愿。

汝今果获如斯报,蒙佛、如来现威神。」

时不空见于众所,恭敬合掌顶礼佛,

请问天尊调御师,慈悲利益众生事:

「大仙!我曾何誓愿,而能舍弃无量生?

惟愿世尊开少分,我蒙圣说乃能了。」

「不空!汝于往昔事,吾今为汝粗说之,

汝于云音如来所,已发如是广大愿:

『诸佛若证菩提时,当今我身常奉觐。』

又于帝幢普眼佛,彼时亦发大誓愿:

『世间若有最导师,当令我即同斯道。』

汝于日灯如来所,亦发胜妙诸行愿。

汝不空见惟我知,造作众宝经行处,

或营壮丽佛精舍,若搆殊异僧伽蓝,

彼皆微妙七宝成,一切资具奉诸佛。

于不思议众所尊,人中师子善生佛,

持七宝盖及众具,供奉超世天中天。

于彼普眼如来所,尔时又起妙愿行,

广施灯明众供调,奉献世间天人师。

汝于如是无量佛,过千万亿那由他,

自受勤苦安众生,发彼庄严弘广誓。

汝于普密王佛前,所发诚愿我今说:

『如其修行成佛者,我所散华遍大地。』

汝于云雷音佛所,为世间故发斯愿:

『若有众生闻我名,愿彼咸即成佛道。』

复于帝释幢佛前,广兴供养因誓愿:

『凡我所处若见闻,彼彼皆得成佛道。』

汝于日灯如来所,奉施七宝经行处,

无边威所大明佛,汝当尔时发愿言:

『常施胜处妙庄严,愿我佛刹亦如是。』

汝于月上如来所:『愿得第一最天宫,

佛尊处中而游化,众生游者悉成佛。』

汝于澡浴善逝前,实作如是至诚愿:

『若于夏日盛暑时,众生身心离热恼。』

汝于鸯祇罗佛所,亦发如是增上愿:

『恒于长夜黑闇时,愿施灯明除迷惑。

若我舍施身命处,其有食肉诸众生,

必皆成佛无有疑,非彼现在身证者。

或于觉悟及梦里,若有众生闻我名,

一切成佛无有疑,非彼现在身证者。

汝于勇勐精进时,其有爱憎尔所作,

斯等皆当成法王,非彼现在得证者。』

汝先无量世生处,于彼恒愿求菩提,

我今说汝实功德,当来必获无上尊。

若有禽兽及余众,彼必成佛无复疑,

诸是食汝身肉等,一切自然证法身。

我知汝有千数行,皆为利益诸众生,

若有闻者或生疑,以时未至我不说。

凡我所说汝诸事,其或众生愿乐闻,

彼彼得佛必无疑,非余现在身证者。

若人欲见救世尊,转此清净胜法轮;

闻已能破诸苦恼,为证菩提故乐闻。

若人欲见三世佛,恭敬供养上福田,

具足积聚诸功德,必先受持此三昧。」

为利世间天人故,世尊宣说是事已,

遂下法座而徐行,即还归寂于本室。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二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三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神变品第三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乾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及诸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等,咸作是念:「何因何缘,今我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于天人大众中,为诸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及以人非人等,宣说如斯念佛三昧法门名已,而未解释即从坐起,还本住处默然寂坐耶?」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今此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彼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大众咸集,而我世尊本处入定,我今亦应少现神通;现神通已,为令种种称叹世尊大慈功行。」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已,即入三昧。三昧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微妙,凡诸所有皆七宝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璩、珊瑚、真珠如是众宝之所严饰。

其地平正,犹如手掌,一切大地咸有如是宝。诸多罗树八道间错,罗布其中。彼等诸树端严可爱金多罗树白银叶华、银多罗树琉璃叶华、琉璃树者颇梨叶华、颇梨树者马瑙叶华、马瑙树者车璩叶华、车璩树者真珠叶华、赤真珠树黄金叶花。如是,处处悬缯綵盖、垂诸金铃、宝网罗覆,建布幢幡皆用杂宝。

复以种种微妙庄严周匝围绕世尊住处,一切多是可爱众花所谓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如是等花皆悉充满于此世界;具足庄严,清净微妙,其事亦尔。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三昧力故,复现如是庄严之事,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众,乃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故,化作众宝大莲花座。其花具有无量千叶,清净柔软,譬若迦耶隣尼天衣,令诸众生各相见知,彼此咸得坐于花座。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于定中更现如是大神通事,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涌、遍涌、等遍涌,起、遍起、等遍起,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觉、遍觉、等遍觉是六各三合十八相,如是乃至中涌边没、边涌中没。犹如摩伽陀国赤圆铜钵置于石上,倾转不定,自然出声;如此三千大千世界,不扣、不击自然出声,其事若此。当震吼时,彼诸众生闻声觉悟者,一切皆受上妙触乐。犹如东方不动世界、亦如西方安乐国土,其中众生等受快乐;闻声获安亦复如是。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故,心转清净,无有垢浊,随顺调柔,远离麁犷,寂无变动,心深润泽,普令安乐。然后复作如是神通,令此三千大千世界遍虚空中雨炽然火,不令灭坏众生身心,而彼众生蒙火触身皆得受斯微妙胜乐。犹如比丘入火三昧,恬然安乐;触火众生怡悦亦尔。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以三昧力,复作如是大神通事,令此三千大千世界雨天栴檀细末之香,其香微妙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若彼众生闻此香者,皆得如是第一胜乐。犹如释迦如来、应供、等正觉其于往昔行菩萨时,在彼然灯佛、世尊前受菩提记已,得不思议希有妙乐;时诸众生闻天妙香,不思议乐遍满身心亦复若此。

尔时,众中尊者阿难作如是念:「今何因缘忽见如是不可思议希有庄严?此大神变谁所致乎?然我世尊还房宴寂,不当若是。斯大神通岂我诸大声闻众中所能作耶?为此会众多诸大人犹如龙、象,或其所作?得非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越三界菩萨、乃至不空见等,亦或是余诸大菩萨摩诃萨辈具足威光现斯事耳?」

尔时,尊者阿难如是念已,即白尊者大目连言:「大德!我闻世尊常如是说:『我弟子中,神通第一则目连其人也。』今现是瑞,将无大德之所为乎?」

时大目连答阿难言:「仁者!此瑞殊常,非我能作。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时间取此三千大千世界悉内口中,其时众生乃至无有一念惊惧、觉往来想。

「阿难!又念我昔住梵天宫,发一大声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复念我昔在世尊前作师子吼,能以须弥内于口中,能过一劫、若减一劫,如是为常。

「阿难!又念我昔至阳炎世界,于彼发声遍此世界咸得闻知。

「阿难!又念我昔身住于此阎浮提界,而能遥动忉利天宫难胜大殿。

「阿难!又念我昔至彼难陀、优波难陀诸龙王所,彼龙如是炎炽巨毒,我时降伏,令住戒善;又亦曾辱恶魔波旬。

「阿难!我念往昔至于东方住彼第三千世界,有一大城名曰宝门,于彼凡有六万亿千家人,我即于彼六万亿千家中一一皆现我目连身,为彼众生演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皆令安住如是正法。

「阿难!我虽能为曩之变化,初未曾见如是神变,云何作耶?

「阿难!今我处此大莲华座,观见十方一一佛土无量无边,同我世尊释迦号者皆还本室默然寂坐,而我见彼诸佛国土亦如观此娑婆世界。阿难!我于向时亦以天眼周遍观察是变因缘,而终弗知所从来处。」

尔时,大目连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所成就四神足,同类孰能相挍比?

唯独世尊、天人师,余人神通宁我及?

我曾吞合此佛刹,大地众生弗觉知;

我又曾至梵天宫,一音充满此世界;

我又曾于世尊前,吞噉须弥若经劫;

我又炎界发大声,令此佛刹遍闻听;

我又震动天帝宫,彼于天女众中坐;

我又往诣难陀所,降伏如斯大毒龙;

我又念昔作神变,身住于此现东方,

我令六万亿千家,彼彼各谓见我身。

阿难!我今所观变,初未覩是大神通,

我唯生大希有心,然是神通非我作。

我今处大莲花座,亦见众生坐花中,

复见诸佛大威王,观察尽于十方界。

决定自在天尊作,或能大士之所为,

如是非常大神变,昔来未见今方覩。」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作如是等师子吼时,彼大众中十千天人于诸法中得清净眼。

尔时,阿难白尊者舍利弗言:「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言:『我诸声闻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则舍利弗其人也。』今此神变,将非大德之所作乎?」

时舍利弗语阿难言:「阿难!此瑞殊常,非我所及。所以者何?我念自从二十年来精勤修习毗婆舍那,一心观察求法实相,终不能知诸法边际。

「阿难!又念我昔取一袈裟投置地上,时大目连第一上座威神若是,既不能取乃至不能举令离地,何云手擎?

「阿难!又念我昔居世尊前作师子吼,亦于一切具足神通诸大声闻及学无学,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乃至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等诸大众前。时彼外道波梨波阇来至我所,与我诤入诸禅定已,复欲共我较隐其身竞师子吼。我于彼时建丈夫志、行丈夫事,遂作如此诸不思议:唯除世尊一切知见,及以弥勒菩萨摩诃萨诸是一生补处者,又除彼成就甚深法忍诸菩萨摩诃萨,又除得海德三昧诸菩萨摩诃萨,又除得善住三昧诸菩萨摩诃萨,又除得诸佛现前三昧菩萨摩诃萨,除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已,自外所有如来、世尊声闻大弟子,若来问我隐身时事,乃至外道波梨波阇等而更问我隐没身时为住何处者。阿难!我作如是大神变时,一切声闻、设辟支佛,皆不能知我身所在,及其说时,空闻我声终不能知我身所在。

「阿难!我常精勤大丈夫行,亦复成就大智人事也。阿难!我心随我行,非我随心行。

「阿难!我今自知身处大莲花座,亦见一切天人大众皆悉坐彼大莲花座。阿难!我复见彼一切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世界中,皆有诸佛、世尊,悉在菩提树下坐于道场成等正觉,具足成就无量无边大威德力,诸天大众恭敬围绕,大梵天王请转法轮曰:『世尊!若当转法轮者,我等随顺。』

「阿难!我闻是声、我见是事。今者,如是无量无边诸佛国土皆是七宝,杂色缯綵悬诸金铃、罗网覆上,种种宫殿,微妙庄严如此娑婆世界。阿难!我于向时亦作是念:『今此不思议大庄严事,将非世尊大神通作乎?或是诸大菩萨摩诃萨辈厚集善根、具足福智,能现若斯大神变耳?亦或世尊声闻众中诸大弟子,久种善根、具大威德之所为也?』」

尔时,尊者舍利弗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世尊神力难思议,及求如来功德者,

所有声闻大弟子,满此佛刹学无学,

于彼智中我第一,何云更有胜我者?

唯除诸佛、如来辈,及诸菩萨行菩提。

自我观察诸法相,具足满于二十年,

求诸法底不得边,我之智慧过于彼。

今者在佛、世尊前,欲以此智师子吼,

且置一切诸外道,唯大声闻求我身,

终无有能见我身,及以所作诸神变;

唯除如来、等正觉、并诸佛子大菩萨,

是乃知我身所在,非彼外道及声闻。

禅定解脱不思议,是心任我而回转,

我修丈夫真空行,仁者!我业常如是。

我有如是胜神通,一切声闻不能入,

然我今所见十方,若斯神力我贪羡。

我今处大莲华座,遍见诸方无量土,

无量刹中咸有佛,各诣佛树坐道场。

彼刹众宝异庄严,端正微妙甚可爱,

我时亦作如是念:『决定如来现神通,

或大弟子之所为,或诸菩萨不空见?』」

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师子吼时,众中有一万三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阿难如是思惟:「此大迦叶有大威德、具足神通,今是变化或其所作?我今亦当问其作不?」

于是,阿难即白尊者摩诃迦叶言:「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说:『我弟子中,头陀第一则大迦叶其人也。』是不思议大神变事,将非大德之所为乎?」

时大迦叶答阿难言:「仁者!此变殊常,非我能作。所以者何?我念一时辄不自量在世尊前作师子吼。阿难!我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王及大铁围,乃至诸余黑山之属,一以口吹能令破散,乃使无有如微尘许。其有众生住彼山者,不令损害、亦无觉知如是诸山皆悉灭也。

「阿难!我又一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海、大河、小河、陂池、诸水,乃至无量亿那由他百千水聚,以口一吹皆令乾竭,而彼众生不知不觉、亦无苦恼。

「阿难!我又一时在如来所,及诸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诸大众前,作师子吼广现神通。阿难!我今唯有如斯威力能作如是自在神通。

「阿难!我念一时在于如来、应供、等正觉前,为诸世间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一切大众作师子吼:『世尊!我能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以口一吹即令大火炽然遍满犹如劫烧,终亦不使损一众生,亦令众生竟不觉知。』阿难!我真具足如是神通。

「阿难!我念一时于此世界以天眼观,见彼东方过亿百千世界有一佛刹勐火洞然。我既见已,如是思惟:『而我今应示现神通。』既思惟已,即入三昧,于三昧中以口一吹,过于东方千亿世界,炽然勐火即令熸灭。彼火灭已,我便出定,即见彼界还复如本。阿难!我今但有如是神力。

「阿难!今此众中有诸众生若天、若人、若梵、若魔、若沙门、婆罗门多有疑心,谓我妄言。彼若不信,世尊后时从三昧起,任自谘问。而今世尊虽入三昧,足知是事亦闻我声。」

尔时,世尊尚坐本处住三昧中,遥命阿难曰:「如是如是,如大迦叶师子吼说,真实非虚,汝当忆持。」

时诸天人一切大众闻佛教已,方于迦叶生希有心、起难遭想。

时彼尊者摩诃迦叶作如是等师子吼时,有三亿人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复有八十五那由他百千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不空见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越三界菩萨,如是及余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等皆自久来被服如是大弘誓铠闻大迦叶作师子吼,便化华聚若须弥山,乃至再三散迦叶上。复多化作大七宝盖,住虚空中覆大迦叶顶,并覆一切声闻大众。

尔时,大迦叶见如是等诸七宝盖,遂告阿难曰:「阿难!今此众中决定知有大乘高行菩萨摩诃萨能作如是大神通事,而今复现斯大神变也。

「阿难!我今坐此大莲华座,所见诸方无量无边不可称数诸佛、世尊,又见彼刹皆七宝成,殊丽庄严真可瞻覩,彼诸众生复有如是胜上果报,我今悉见。犹如忉利一切诸天耽醉花冠、常带璎珞,诸天身色如月光明,于虚空中有化宝盖;彼诸众生一一顶上悉有宝盖,如我顶上覆七宝盖无别异也。阿难!我又见彼诸佛刹土有诸菩萨自兜率天降入母胎。

「阿难!我见如是神通事时,深生欢喜,踊跃无量。阿难!我复思念:『如是奇异、如是希有,岂彼随宜凡劣众生能作如是大师子吼、能现如是大神通事?』」

尔时,尊者大迦叶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阿难!十方大水聚、大海、巨河、诸流等,

我以口风一往吹,令彼枯竭无遗渧。

曾住正觉世尊所,于此刹中作神变,

我能乾涸水聚时,众生无损亦不觉。

此界所有一切山,须弥、铁围、黑山等,

能以口风吹令散,仁者!我住如是通。

众生所有住须弥,及余诸山不动处,

尔时令彼无损觉,智者!我有如是通。

我以神通烧此刹,口风一吹皆炽然,

彼等众生不觉知,当尔之时无毁坏。

我昔于此佛刹中,遥见东方满刹火,

用口气吹能灭彼,我通如是难思议。

我今见此大神通,心生殊特大希有,

诸佛弟子不思议,一切诸行亦如是。

我今处此莲华上,观彼众刹妙庄严,

菩萨降自兜率天,入于母胎尽生际。

为当定此声闻辈,心得自在神通人,

为是菩萨不空见,复彼弥勒、文殊等?」

尔时,阿难复作是念:「此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于一切法已到彼岸,有大威德、具足神通,或时能作如是大事,我今亦应问其作不?」

尊者阿难如是念已,即便白彼富楼那言:「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语:『我大声闻诸弟子中,说法第一则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其人也。』是不思议庄严神瑞,将非大德之所为乎?」

时富楼那答阿难曰:「此瑞异常,非我能及。所以者何?我念昔时有诸众生应以神通得教化者,我便为彼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以手摩之开示彼等。当尔之时,无一众生有惊怕想,亦不觉知;唯彼众生应在此化与神通者,乃能见我手摩世界。阿难!譬如壮士以右手取一迦梨沙般那,左手回转不以为难。如是,阿难!我取于此三千世界以手回转不以为难,亦复若此。

「阿难!我念一时于世尊前,以一指节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水聚,皆令入我手指节间,无一众生有损减想。

「阿难!我往一时于初夜中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作如是念:『是中复有何等众生于诸法中心生疑惑?我当解释,令得除断。』我即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诸四天下无量众生疑惑诸法,我复生念:『我今应当不离是坐、不出是定,为诸众生断除疑网。』阿难!我时念已便入定心,清净明了,光泽成就,寂然不动,为彼众生宣说诸法、决断疑网无有滞碍,令彼众生各作斯念:『我等今者皆各蒙此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独住我前为我宣说。』

「阿难!我当初夜说法之时,即有一万四千众生皆得安住佛正法中,复有三万众生护持禁戒,复令六万众生信佛法僧、归依三宝,然始安详自三昧起。阿难!我唯有是说法余功决疑事也。

「阿难!我又复念于此世界以天眼观,见彼北方过三万佛刹有一世界其号伏怨,彼世界中有一众生于诸法中多起疑网。时彼众生有声闻根易可受化,然彼世尊般涅槃已,我即生念:『我今亦应不起此坐、不往彼刹,而为众生解释疑网。』如是念已即入三昧,于三昧中为彼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称数阿僧祇诸众生辈演说正法,令彼皆得诸法光明。

「阿难!我但具是声闻神通,今此众中若有疑者,须世尊出请问自知。」

如是语时,佛神力故,虚空出声告阿难曰:「阿难!如是如是,如富楼那大师子吼,汝当忆持。」

尔时,诸天、世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是事已,发希有心、生奇特想,作如是言:「希有希有。声闻尚能建斯大事,况彼菩萨、诸佛、世尊?」

尔时,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于说事悉通达,诸漏有生皆灭除,

望佛、如来无分毫,大尊神变独超世。

我取此界及诸山,以手回转亦摩抹,

彼时不动一众生,我但有斯神通力。

三千世界诸水聚,此刹若见、若不闻,

我内彼水一指间,于诸众生无损减。

我于初夜天眼观,何等众生心疑惑?

求其善根及诸法,欲以神力为决除。

我于如是生念时,不离本坐亦无往,

已为宣说正道法,令彼得闻破心疑。

我于如是说法时,令万四千住圣法,

三万诸人护禁戒,六万正信受三归。

我复念彼初夜时,所出神通甚微妙,

观过北方三万界,见一佛刹名伏怨。

彼佛界中诸众生,独有一人深疑惑,

我时不起现彼说,令彼各谓己独闻。

阿难!我智正若此,如是神通佛自知,

众生若有疑惑者,但当决定请世尊。

我今坐斯莲华上,见一世尊般涅槃,

彼佛处火就阇维,自外诸方亦皆尔。

我心观佛生希有,是不可测谁所为?

为是世尊?为声闻?而我见佛斯灭度。」

尔时,阿难复如是念:「彼尊者罗睺罗,世尊之子,于一切法已度彼岸,有大威德、具大神通,或时能作如斯大事。我今亦当问其作不?」

尊者阿难作是念已,即便白彼罗睺罗:「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言:『我诸声闻大弟子中,持戒第一则罗云其人也。』是不思议庄严神变,将非大德之所为乎?」

时罗睺罗答阿难曰:「阿难!世尊大悲普覆一切,虽称赞我持戒精进、具足神通,然而今者所现神变事特非常、不可测度,我从生来未甞见覩、亦未思惟、又无分别,况复能为如斯神变?阿难!是大庄严实非我作。所以者何?我念往昔唯此三千大千世界广大若是所谓百亿四天下、百亿日月、百亿大海、百亿须弥山、百亿大铁围山,如是,及余黑山之类一切皆纳一毛孔中。当尔之时,我身如本、众生不异,诸四天下所有大地、须弥诸山,乃至大海及以众流,咸皆安隐无相枨触,一切无有逼迫、损伤。阿难!我但有是自在神力。

「阿难!我昔一时取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海及余小海、大河、小河,乃至陂池、微细水聚,如是一切悉入毛孔。当尔之时,我身无损、众生无害,诸大海水及与河流,乃至陂池、细微水聚,各皆如本无相漂迫,所居皆知身在水中。

「阿难!我昔一时此处入禅,既入定已,即于东北至一世界,彼佛世尊号难胜威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所现身礼敬;敬已,即复还此世界迦维罗城净饭王前,求索一掬栴檀末香;得已,还持于彼佛刹供养世尊,香气遍满。时即为彼难胜威佛化作楼观,像辇分明高万由旬,一切妙宝庄严间错。复以天香为七宝盖覆佛顶上,高一万亿八千由旬、广八千由旬。又于彼界为一切众生各各化作栴檀、楼观、像辇,高百由旬、广五十由旬,四柱方整,随意所乐令彼众生备具庄严,各皆自有无相障碍。

「阿难!我但如是究竟声闻神通彼岸,今此众中若有于我生疑惑者,任谘世尊。世尊虽处寂定,尚当证知。」

尔时,罗睺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我曾取此三千界,百亿四天与铁围,

一切悉入毛孔中,阿难!我有如斯力。

此阎浮提如是大,彼彼各住不相知,

一切皆入毛孔中,阿难!是我神通力。

此须弥山甚高广,铁围众山不随宜,

皆悉置一毛孔中,阿难!知我神通力。

彼等皆各无迫触,而见入我一毛中,

时我身体不觉疲,彼亦不知处毛道。

三千大千诸水聚,众流、陂河及大海,

一时吸之置毛孔,我但有是大神通。

此界如是众水聚,大海、诸河及细流,

彼等皆各不相知,而我能令入毛孔。

阿难!我此神通事,昔曾数现世尊前,

此众如有疑惑人,当问如来无碍眼。

阿难!我处大莲花,见彼十方诸菩萨,

舍施头、目、及妻子,悉祈无上菩提尊。

我见神变生希有,决为世尊之所为,

或不空见、弥勒辈,亦或声闻大弟子。」

尔时,尊者罗睺罗作如是等师子吼时,彼大众中有八十七亿百千那由他诸天人等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诸天人得法证已,以天栴檀末香殷勤再三散于尊者罗睺罗上。如是供养已,复发是言:「希有希有,清净佛子!真行大乘,已于诸法种众善根,今能如是大师子吼。」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三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四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神变品之余

尔时,阿难复作是念:「彼尊者须菩提善修无诤行,于一切法已到彼岸,有大威德、具足神通,或能为是不思议变,我今应当问其作不?」

时彼阿难如是念已,而复白彼须菩提言:「大德!我亲从佛闻如是说:『我诸声闻大弟子中,解空第一则须菩提其人也。』是不思议大庄严事,将非大德之所作乎?」

时须菩提答阿难曰:「阿难!世尊虽说我修无诤空行第一,然是神通非我能作。所以者何?我念一时入于三昧,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当尔之时,无一众生有惊惧心,亦不觉知己之所处。

「阿难!我念往昔于如来前欲作如是大师子吼,白言:『世尊!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宽广如是,我能以口微气一吹皆令散灭,复令其中所有众生不惊、不迫、无往来想。』阿难!我于尔时在世尊前已曾示现如是神通。

「阿难!我念一时复于佛前作师子吼,白言:『世尊!我今能以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其间所有一切众生,皆悉安置一指节端,上至有顶,然后还来住于本处,令彼众生寂然无声、不相逼迫、无往返想。』

「阿难!我念一时宴坐三昧,见彼东方现前则有六万诸佛;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无量无边百千世界各有六万诸佛、世尊,昔所未见今皆见知。阿难!我于彼时住阎浮提,以是定心复发神力,至须弥顶天帝释边撮取一掬栴檀末香,往彼无量诸世界中供养向时尔许如来、应供、等正觉。彼彼世界诸众生等,皆悉明了见我住是阎浮提界供养承事彼诸世尊,知我是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声闻大弟子上座须菩提,于空无诤三昧门中最第一者。阿难!我到如是神通彼岸,具足成就神通波罗蜜。

「阿难!今此众中,若天、若人、若梵、若魔、若沙门、婆罗门等,于我所说尚有疑心,彼若能问我师世尊今在寂定自当证知。」

尔时,佛神力故,于虚空中出大音声命阿难曰:「阿难!如是如是,如上座须菩提向师子吼,汝如是持。」

时彼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阿修罗等见闻是已,身毛皆竪、发希有心、得未曾有,作如是言:「甚为希有,实未曾覩如是大事。乃至世尊诸弟子等尚有如是胜妙神通、大威德力,何况诸佛所有三昧神通境界而可思量、而可宣说?」

尔时,尊者须菩提见诸世间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生希有已,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住禅定解脱门,无诤三昧最第一,

我昔曾于世尊所,现神通力无有边。

我转三千世界地,一切令入毛道中,

如彼陶轮无穷已,众生安然不觉往。

我昔住于如来前,分散诸山及大地,

时彼众生无损减,以住如是神通门。

我以此界及众生,皆置掌中入后顶,

乃至还下彼不觉,一切咸是斯神通。

我曾入定观东方,见彼六万诸世尊;

南、西、北方亦如是,六万如来无有阙;

又彼四维、及上、下,诸佛亦足六十千,

平等具相金色身,我以天香而遍散。

令彼众生悉知见,各言我有须菩提,

亦领此界牟尼尊,声闻禅中最第一。

我今作此师子吼,时众若疑当问佛。」

佛放大声诫告曰:「如是,阿难!汝受持。」

「我灭众生及我心、乃至佛想无遗行,

无诤空行无伦比,我实住此三摩提。」

菩萨念佛三昧分弥勒神通品第四

尔时,弥勒菩萨作如是念:「今者,世尊诸大声闻弟子众辈有大威德、具足神通各皆自陈师子吼事,如我今者亦应于此一切世间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诸大众前,少现菩萨神通事耳。」

时彼弥勒菩萨如是念已,即告尊者阿难曰:「我念昔曾于晨朝时着衣持钵诣世尊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今欲入此王舍城如法求食。』言已,即行。

「阿难!我于尔日复如斯念:『今于谁家初施食者,我要当令是人先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方受斯人食也。』阿难!我时念已,即入大城次第乞食,至一大姓婆罗门家,于彼门下默然立住。

「阿难!时彼大姓施婆罗门知我乞食,见我默住即告我言:『善来阿逸多!圣者阿逸多!今日何故自屈临此?其有所须愿取我食。』阿难!我即告彼婆罗门言:『大婆罗门!汝今若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善根者,然后乃当受汝施食。』

「阿难!时婆罗门即答我言:『仁今若能持此食分遍奉十方恒河沙等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者,然后我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尽力勤修诸菩萨行。所以者何?我亦先于诸如来所种彼一切诸善根故。』

「阿难!我时复语婆罗门言:『大婆罗门!汝今必能建立斯志,我当受食,分布供养恒沙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无有疑也。』时婆罗门复语我言:『圣者阿逸多!但受我食,分张奉献恒沙如来,我便发誓亦如誓行。』阿难!我复语彼婆罗门言:『大婆罗门!汝今审能发如斯誓,如誓行者,我取汝食分散供养恒沙如来。』阿难!彼婆罗门乃至三反要我供养,我亦殷勤令其发心也。

「阿难!我时如是与婆罗门反覆周旋相约束已,然后告彼婆罗门言:『大婆罗门!如汝言者,速将食来,吾当为汝分布供养恒沙世尊。』

「阿难!时婆罗门闻我言已,便授我食;我既受已,则于其前如弹指顷分布供养恒沙如来。

「阿难!我于尔时分布彼食供养恒沙诸世尊已,然后还彼婆罗门家。

「阿难!时婆罗门见我如是无碍神通,心生惊怪、身毛皆竪,然后欢喜踊跃无量,即持种种上妙饮食奉施于我,劝我饱食。我时受已,自恣食之。彼婆罗门然后方持一切珍宝、一切诸香、一切众华、一切华鬘、一切上妙诸璎珞具,与我相随诣世尊所,恭敬合掌,顶礼佛足,即于佛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作是愿:『其有众生闻我施此抟食善根,皆即住于不退转地。世尊!若我此愿必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此善根,令我未来成菩提时亦有如是无量无边诸声闻众,皆是清净大阿罗汉,如今无异。若我此誓真实不虚者,以是因缘,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种震动。』

「而彼大婆罗门发是愿时,佛神力故,应时此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大地六种震动。

「阿难!今此众中若天、若人,于我此事生疑心者,世尊出时应当谘问。阿难!我今未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具如是大威德力,到于一切神通彼岸。

「阿难!我念往昔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世尊号曰然灯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世间。我时于彼然灯佛前获得如是一切菩萨念佛三昧;得三昧已,诸方所有一切诸佛现说法者,彼诸世尊常现在前。又,我得此三昧门已,即于无量无边劫中,以此神通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悉令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犹如今者王舍城中大婆罗门。

「阿难!复念往昔于彼莲华上如来、应供、等正觉所,以一神通教化成熟彼三万亿百千众生,皆令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

「阿难!我又曾于最上不退转行佛、世尊所,得一三昧名曰普明;得三昧已,教化成熟六万八千欲界诸天,皆令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当如是知,菩萨摩诃萨一切皆有不可思议大神通力第一彼岸。」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为重明此义而说颂曰:

「我曾晨朝整衣钵,请问释师教明行,

于是顶礼辞如来:『世尊!我今将求食。』

大师如是诫我曰:『汝去当念利众生,

我涅槃后汝成佛,诸种功德皆圆满。』

阿难!我时如是念:『未知今往前食所,

当于谁家初受食?我应教令住菩提。』

我行乞食有所遇,遂逢大姓婆罗门,

以恭敬心称:『善来!希有远至,阿逸多!

我今自悔仁来晚,唯愿时坐受我食,

大士妙法难思议,我当奉上精美膳。』

我时语彼婆罗门:『汝能先发菩提意,

利益天人大众等,然后我方受汝食。』

彼婆罗门复要我:『汝阿逸多今若能,

以我此供恒沙尊,如是我发菩提志。』

我便许彼婆罗门:『汝于菩提慎莫退,

吾以汝供奉诸佛,终令汝身获大果。』

时婆罗门更诚誓:『愿为我奉诸如来,

诸佛胜尊若受者,我行菩提无疑惑。』

彼婆罗门信我言,发诚至心受我食,

我持彼供恒沙尊,令婆罗门须臾见。

彼既覩我大神通,或惊、或喜,增珍膳,

供养我毕至佛所,便发无上菩提心。

时婆罗门发心已,复广弘誓不思议:

『若有菩萨得闻者,彼于世界速成佛。』

我昔在佛然灯前,得此微妙胜三昧,

彼名菩萨念诸佛,能与妙乐难称量。

昔于然灯世尊所,受此胜念三昧时,

我登得见十方佛,以彼威德故能覩。

若人住此三昧中,能现无边诸神变,

百僧祇劫诸所作,皆为利益诸众生。

我于莲华上佛所,得三昧故现神通,

满足七万诸众生,皆因我住菩提道。

我又最上如来前,于彼精勤修梵行,

所得三昧实端生,能施深乐难称量。

我于最上行佛所,受一三昧名普明,

月上佛时住胜禅,迦叶佛前获深定。

阿难!如是大神通,皆于往昔得成就,

以此神通自在力,我所修见诸如来。

若人欲见诸世尊,欲转无上妙法轮,

欲拔众生出苦海,是人应学斯妙定。」

尔时,众中梵、魔、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一切世间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师子吼时,皆大欢喜,生奇特心,叹未曾有。

菩萨念佛三昧分叹佛妙音胜辩品第五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覩诸大众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等得未曾有、生奇特心,或时惊怖、身毛皆竪。见是事故,一心安详,从三昧起已,即告尊者阿难言:「大德!善哉,妙哉。诸佛、世尊甚为希有,甚为希有。所以者何?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能有大慈大悲、具足无量诸功德等。

「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能证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觉一切法无有生故、见一切法无有作故、知一切法不可得故,然后于彼波罗奈城古仙住处鹿苑林中,三转十二行无上妙法轮,而是法轮初未曾见一切世间若梵、若魔、若天、若人、若沙门、婆罗门有能如法为斯转者。

「何等名为三转法轮?云何复称十二行也?所谓:此是苦、此是集、此苦灭、此苦灭道,乃至此苦已知、此集已断、此灭已证、此道已修,是为三转,如是三转得名为十二行也。

「又,此为八圣道分,是中有无量文字、无量名句、无量言音、无量义趣、无量解释,然说斯义为开示故、为论义故、为分别故、为显示深义故、为易知故、为具足故。」

时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是故,我言诸佛、世尊甚为希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有大慈悲、具足功德。诸佛、世尊既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然后为诸声闻众等,于彼无教法中以教说故、无言法中以言说故、无相法中以相说故、无证得中教令证得彼法。虽无语言可说、相貌可得,而诸智者皆已觉悟、诸贤善人亦得证知、诸阿罗汉咸得解脱于彼无始生死中也。

「复次,阿难!譬如有人持一束草,言:『欲堰塞恒河大流。』于意云何?彼人如是,其事可乎?」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何以故?彼人所作,世间本无,何论可不?」

不空见言:「如是,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诸声闻,于无言法更以言宣、无名相中以名相说,其事若此。

「复次,阿难!譬如有人本无口舌,欲以一音遍诸世界咸得闻知。于意云何?彼人所作其事可乎?」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何以故?彼人所作,世间本无,何论可不?」

不空见言:「如是,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诸声闻,无言说中更以言宣、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其事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有人手持綵笔,书画虚空望成文字。于意云何?彼人所作可成就乎?」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彼人所作世间亦无,何问成不?」

不空见言:「如是,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诸声闻,无言法中更以言宣、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其事若此。

「复次,阿难!譬如有人先无手足、咒术、伎能,而大唱言:『我能担负须弥山王。』于意云何?彼人所作其可遂乎?」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是人所作,世间既无,何问可不?」

不空见言:「如是,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诸声闻,无言法中更以言宣、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共义亦尔。

「复次,阿难!亦如有人至大海际,或取一板、或持小筏、或欲身涉、或欲身浮,广施方便发如是言:『我度大海登陟彼岸。』于意云何?彼人所作为可尔乎?」

阿难答言:「不也。大士!一切世间本无斯事,何云可不?」

不空见言:「如是,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诸声闻,无言说中更以言宣、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其义若此。」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诸佛大慈难思议,常以悲光照一切,

于无量亿那由劫,正觉如是深法门。

诸法本性无生处,因缘集会往来空,

无上天师虽善宣,然彼自性常寂灭。

诸佛正法难称量,世尊慈爱故宣演,

能开如是难见法,利益世间诸天人。

不可说法难值闻,十力雄勐能广说,

显示最上清凉道,安隐世间天人众。

世尊巧说无相法,无师自然能觉知,

破坏一切诸外道,凡愚莫知此实际。

诸佛智海难测量,宣说法界亦无尽,

一切声闻同已证,开示转变不思议。

如人把草塞恒河,尊者!我谓不为难;

正觉转彼无生轮,我持此事难于彼。

若人手执五色笔,种种众綵画虚空;

无语言中置语言,我持此事难于彼。

若人无手亦无足,求负须弥度大海;

无相法中转相轮,我谓此事难于彼。

若人无舌复无口,一言遍满恒沙界;

无证法中能令证,我谓斯事难于彼。」

尔时,尊者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告阿难言:「尊者!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甚为希有,能于无量阿僧祇劫觉了通达一切诸法、究竟彼岸,号佛、世尊。然诸如来、应供、等正觉随顺众生诸根差别、乐欲所应,微妙圆音自然而出,普为宣说种种句门,所谓:若诸众生乐行布施,如来则为赞说檀波罗蜜,彼亦随念:『世尊为我宣说施法。』有诸众生乐修禁戒,如来则为赞说尸波罗蜜,彼复生念:『世尊为我宣说戒法。』有时众生乐行忍辱,如来则为赞说羼提波罗蜜,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忍法。』有时众生乐行精进,如来则为赞说毗梨耶波罗蜜,彼亦生念:『世尊宣说精进。』或时众生乐习禅定,如来则为赞说禅波罗蜜,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禅法。』或时众生乐求智慧,如来则为赞说般若波罗蜜,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智慧。』或时众生乐求解脱,如来则为赞说解脱,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解脱。』或时众生乐修解脱知见,如来则为赞说解脱知见,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解脱知见。』或时众生乐生天者,如来则为赞说生天,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生天。』有诸众生乐修无常,如来则为赞说无常,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无常。』有诸众生乐修苦者,如来则为赞说众苦,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苦法。』有诸众生乐修无我,如来则为赞说无我,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无我法。』有诸众生乐修空寂,如来则为赞说空法,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空法。』有诸众生乐修不净,如来则为赞说不净,彼亦生念:『世尊为我宣说不净。』有诸众生乐欲生天,如来则为说生天法,彼亦生念:『世尊为我说生天法。』尊者!乃至有诸众生乐种种法,如来则为说种种法,彼亦生念:『世尊为我说种种法。』」

尔时,不空见菩萨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世尊具圆音,随众生类自然出,

彼之意乐所欲闻,如来随顺说发起。

或有众生乐布施,如来则为赞檀度;

或有众生乐持戒,如来复为赞尸罗;

或有众生乐忍辱,如来则为赞羼提;

若有众生乐精进,如来为赞毗梨耶;

或有众生乐三昧,如来则为赞禅定;

若彼众生乐智慧,如来则为赞般若;

若彼众生乐解脱,如来亦为赞解脱;

若彼众生修无常,即令闻彼无常法;

彼若乐闻苦不净,亦令闻苦不净音;

彼若乐闻空无我,不思议音赞空寂;

彼若乐闻缘觉乘,世师妙音说缘觉;

彼或乐闻诸佛乘,两足尊赞菩提道;

乃至彼乐生天宫,音中亦显生天事。

如是妙音难思议,随诸类感便应现,

彼等既闻清净音,其谁不趣菩提道?」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告尊者阿难言:「阿难!诸佛、世尊殊特希有,如来、应供、等正觉能有如是炽然善根。所以者何?诸佛、世尊从久远来,乃能供养无量无边过恒沙数诸如来等,又复常行施、忍、精进诸事所谓捐舍身命、头、目、髓、脑,难作能作种种苦行,调伏身心然后方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菩提已,则能具足无量辩才为他说法。

「云何辩才?谓不思议辩才、无上辩才、无胜辩才、无取着辩才、妙解脱辩才、无障碍辩才、善和合辩才、相应辩才、炽盛辩才、无有问辩才、豫知辩才、作相辩才、无作相辩才、静默然辩才、不怯弱辩才、除恚辩才、种种文字庄严辩才、种种词句庄严辩才、义句庄严辩才、甚深句庄严辩才、显现深义辩才、于深示浅易知辩才、无边譬喻辩才、捷疾辩才、善决疑辩才、成就无际辩才、能问辩才、略问广答辩才、利益辩才、无毁辩才、善思量辩才、无謇塞辩才、无耻辱辩才、具足成就离谤辩才、具足成就智人所赞辩才、具足无畏心辩才、具足不狭劣辩才、具足不错文句辩才、具足不忘辩才、具足无失辩才、具足随心说法辩才、具足知他至心为说辩才、具足开发无秽浊辩才、具足庄严音句能说辩才、具足能说过去辩才、具足能说未来辩才、具足能说现在辩才、具足圣者辩才、具足知无生妙知辩才、具足能令一切众生欢喜辩才。」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供养最胜尊,无数无边量,

能证无上道,世间大导师。

广集诸善根,得彼难思辩,

无謇复无碍,无量亦无边。

和合解脱义,尊胜无上人,

善说断疑网,随问皆能释。

种种深密教,及以诸譬喻,

具足庄严辩,妙音难可量。

清净咸相应,决了法安住,

不思无能坏,亦无惧畏心。

妙音与智俱,不惊、不毁损,

无错庄严句,安乐无忘失。

不惑于诸方,无滓致心净,

过去与当来、现在无罣碍。

凡圣平等转,辩才非他生,

近远同时闻,佛音说时出。

海水可知量,毛滴可知数,

诸佛大名称,辩才难得边;

虚空可尽边,须弥易称量,

无上天人师,辩才深难测。」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四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五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叹佛妙音胜辩品之余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告尊者阿难言:「阿难!诸佛、世尊是大梵声、是大师子声、是大雄朗声、是大龙王声、是大妙鼓声、是大妙歌声、是妙好声、是大风声、是大云声、是大雷声等。

「阿难!诸佛、世尊是大善声、不思议声、是无量声、是无边声、是不可称声、是满足声、是无碍声、是迦陵频伽声。

「阿难!诸佛、如来是圆满声、诸如来是可证声、诸如来是可知声、诸如来是深远智声、诸如来是不可坏清声、诸如来是无垢声、诸如来是无讥诃声、诸如来是无嘶破声、诸如来是妙好声、诸如来是最上妙好声、诸如来是无缺声、诸如来是不怯弱声、诸如来是具足一切功德声。

「阿难!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出音声时,若欲一音遍满一佛世界即能遍满,若欲遍满二佛世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乃至百千世界,乃至亿那由他,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数知世界,如来、世尊还出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数不可知殊异声音,皆悉充满彼诸世界,令彼众生诸有得闻如来声者咸作是念:『今者世尊独为我转如斯法轮。』

「阿难!诸佛、世尊有如是等不思议声。阿难!诸佛、世尊有如是声、如是利益。

「尊者阿难!譬如日轮为阎浮提诸众生辈有眼目者作大利益。云何利益?所谓光明照了一切。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清净声轮凡所至处,能为一切信根众生随宜宣说、作大利益,其义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秋月十五日夜,彼月光轮清净圆满,阎浮提人见者欢喜。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圆满声轮,能为一切法音光明,闻者欢喜得大利益,其义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大海水平等一味,常住澹然,难入、难度,其间多有诸异珍宝,而能为彼一切众生若人、非人作大饶益。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圆音平等,一味湛然,难入、难测,微妙而能安乐一切众生,其义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大地任持一切山林、河海、王都、大城、民人聚落,复能生长诸种苗稼、根、茎、华、果,饶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普载声轮,任持一切令无坏损,复能生长众生善根、功德华果,饶益世间,其义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虚空容受一切,能令众生种种兴作、往来游处为大利益。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广大声轮遍满一切,能令众生多有所作,受用、去来无不利益,其义亦尔。

「复次,阿难!譬如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其华敷时能令三十三天皆生欢喜、多受适乐。如是,阿难!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开发声轮,能为一切启甘露门,令诸众生等证常乐,其义亦尔。」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世尊真善大梵音、师子妙音、牛王吼、

最上龙吼满世界,器度雄朗丈夫声。

云、雷、风等弘壮声,彼不思议悉无量,

转行十方无边界,所至无碍皆悉闻。

如来出声甚圆备,世间未能障其声,

亦如迦陵频伽音,所闻清婉甚微妙。

圣不望报生物喜,教令证此最胜声,

解脱深句无有比,世间无有能毁坏。

不破、不缺,微妙声,相续不断和合出,

救护世间无穷已,具足一切功德音。

调伏丈夫如意声,其声遍闻于三界,

彼诸众生斯念喜,各言为我宣妙声。

若欲声满一世界,若二、三、四、及与五,

若十、二十、至五十,百千亿数复过前,

若复过彼恒沙土,皆能充满一切刹,

令彼众生无异心,咸作是念:『但为我。』

譬如日轮出现时,能为阎浮作明导;

如是世尊、天人师,法声光明照世间。

犹如秋月处众星,其轮圆满异明净,

彼为阎浮兴大利,众生覩见皆欢喜;

世尊如是满月声,不思议净胜世间,

其有闻者心无厌,为诸众生作饶益。

犹如大海水湛然,深广无边难得底,

其间常出众异宝,为诸世间作利益;

如是诸佛大名称,其声深远亦难穷,

恒教证彼清净音,与不可坏一切乐。

若此三千诸大地,能持异类诸众生;

如是诸佛普载声,生成一切众饶益。

譬如虚空能容受,飞鸟、群生皆获益;

如是足尊广纳音,恒以胜善利众生。

犹如忉利质多罗,华时已乐彼诸天;

如是诸佛甘露音,能为众生毕竟利。

尊者设我满一劫、或复百劫赞其声,

生生弗能得其边,佛不思议声若是。

假使十方诸众生,各各恣口长歌叹,

终亦莫能致少分,佛音如是难思议。

假彼行住诸众生,或于一时皆成佛,

彼诸佛说亦无尽,佛声如是难思议。

世尊如是众妙音,庄严具足无伦匹,

若人但能生喜心,彼等终无恶道畏。

佛音如是难思议,第一微妙无可比,

若有菩萨得斯喜,不久则成佛法王。」

尔时,四天王、天主帝释、须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魔王之息导师太子、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乃至净居天王,及余一切大威德诸天,与欲色界中复有无量诸天子等,闻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称赞世尊音声功德已,一切皆于不空见所起尊重心,欢喜踊跃不能自持,咸以天妙栴檀末香、天华及鬘、天妙衣服、宝盖、幡幢、杂色彫綵施散悬置于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上。

时会众中有六万亿那由他百千欲色界天,闻说如来音声功德,为当得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种诸善根;复有五千比丘被精进铠,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诸善根;复有七百千万诸比丘尼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弘誓愿;复有百千优婆塞皆各从彼宝莲华座起,直诣不空见菩萨摩诃萨所;复有二亿那由他百千女人各解自身众宝、璎珞,散掷虚空住于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上,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诸善根。

菩萨念佛三昧分赞如来功德品第六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告尊者阿难言:「阿难!诸佛、世尊甚为希有,诸如来功德具足故、自天降下具足故、入胎具足故、住胎具足故、出胎具足故、母生具足故、善根具足故、众相具足故、众好具足故、庄严具足故、出家具足故、入定具足故、大入定具足故、深心具足故、至心具足故、真信具足故、无畏具足故、戒身具足故、定身具足故、慧身具足故、解脱身具足故、解脱知见身具足故、诸通具足故、证智具足故、至一切证知第一彼岸故、至慈大慈第一彼岸故、至悲大悲第一彼岸故、至喜大喜第一彼岸故、至舍大舍第一彼岸故、至最胜无等第一彼岸故、至诸威仪第一彼岸故、至诸神通第一彼岸故、至一切诸法无碍第一彼岸故、至是处非处力第一彼岸故、至诸开道利益第一彼岸故、至奢摩他毗婆舍那第一彼岸故、至一切禅定解脱三摩跋提第一彼岸故,至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放逸、无嫉妬、无恚、舍离诸过、解脱五道、至四无畏第一彼岸故,令一切众生种诸善根、受业果报、教论发起第一彼岸故,令一切众生诸戒行聚,不破、不缺、不浊、不杂,成丈夫志无所触犯、智者所赞无有过愆,一切世间若天、若人、若梵、若魔、沙门、婆罗门乃至无能如法诃责、非理毁者。

「阿难!诸佛、世尊功德殊胜,一切世间众生类中乃至无有能得测量、宣说如来戒等功德知其少分,何处有人复能过者?

「阿难!汝等从今当如斯观,此虚空界如是广大、此四方界如是弘宽,我皆了知限量边际;诸佛功德不可测量。如是,阿难!诸佛、世尊所有戒聚、所有定聚、所有慧聚、及解脱聚、解脱知见聚,乃至一切威仪、神通、利益无碍,不可宣说、不可显示、不可得知、不可得入。所以者何?阿难!诸佛、世尊所有功德皆无有边。何以故?诸佛、世尊有无量戒行、有无量定行、有无量慧行、有无量解脱行、有无量解脱知见,乃至有无量诸功德悉等。是故,阿难!当知诸佛、世尊具足若此。」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世尊天降入胎时,住不思议出亦尔,

生家最胜母无比,最上第一诸功德。

体备众相三十二,诸好具足庄严身,

诸佛所作不思议,皆缘旷劫久修集。

人中胜上求出家,成就禅定大三昧,

正心淳信斯坚固,一切方便无不知。

戒行、三昧皆具足,智慧成满无伦比,

解脱知见亦已获,神通威德彼岸边。

能灭炽苦救众生,慈悲要行最为首,

喜舍亦妙行平等,诸佛、世尊自证知。

身、口常与意行合,所行随智难思量,

威仪无比超世间,法王神力到彼岸。

无诤三昧见法如,是处、非处皆明了,

禅定解脱难测度,普能饶益诸众生。

定慧止观斯成就,光明遍觉灭垢心,

无有贪、恚众过愆,解脱、无畏皆善学。

戒行无破亦无羸,无浊无杂尽清净,

多众生触不瞋恼,不求果报智所称。

内无过失外无毁,假彼天、人及梵、魔,

或复沙门、婆罗门,莫能讥诃常清净。

虚空犹可尽其界,诸方亦可极其边,

无上调御天人师,清净戒行孰能测?

大海可以口饮乾,无边水聚亦复尔,

诸佛光明不可识,清净戒行谁得边?

须弥可以口吹散,大小铁围亦复然,

诸佛妙行不可知,清净戒行难得底。」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今者,如来、应供、等正觉若降威神俯临斯会可谓善哉。今我亦当为诸菩萨摩诃萨故,请问世尊一切菩萨念佛三昧微妙法门。如来先已显示其名,今者当应为诸弟子演说斯法、宣明义理。世尊!宁当过安禅寂乎?」

尔时,世尊知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如是念已,佛神力故,应时此会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震动所谓动、涌、起、震、吼、觉等如是具足十八相动乃至涌没。

如是动已,时佛、世尊复以神力放大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彼光出时,能令一切星宿天宫、月天子宫、日天子宫,乃至欲界诸天宫殿所有光明丧灭不现,复有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恒河沙数诸梵天宫,所有威光悉皆暗晦,乃至色界一切天宫蒙佛光故亦皆不现。诸光没已,唯佛、世尊神光独盛。

尔时,世尊大慈熏心,为欲饶益诸众生故,从禅定起,安详徐步诣彼大众,周旋观察是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等已,于是一切世间诸天及人,若梵、若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阿修罗辈,遇佛光明,咸各自彼莲华座起前诣佛所,曲躬合掌礼敬世尊,各还退坐。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遥见世尊身相分明,端严殊特,诸根寂静如调象王、心意朗然若澄净水,一切种具足、一切智圆满,自彼而来,深生喜已。于是,不空见菩萨即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观世尊从禅定起,如来、世尊从静室来,必当开演第一诚谛,终无虚妄。如来、世尊是妙语者、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是如语者、是不异语者、是善语者。心善思惟常行善事,身业无失、口业无失、意业无失,一切功德斯皆具足所谓具足最上第一戒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定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实慧聚故、具足最上第一解脱聚故、具足最上第一解脱知见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威仪故、具足最上第一神通故、具足最上第一利益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议辩才故、具足最上第一成就故、具足最上第一微妙故、具足最上第一天退故、具足最上第一入胎故、具足最上第一住胎故、具足最上第一生家故、具足最上第一圆满功德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议诸相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议诸好故、具足最上第一过去业故、具足最上第一善根故、具足最上第一具足发心故、具足信心故、具足破烦恼故、具足大破烦恼故、具足舍家故、具足知五种故、所谓具足第一戒身故、具足第一定身故、具足第一慧身故、具足第一解脱身故、具足第一解脱知见身故、已到第一神通彼岸故、已到第一无余智证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别法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别义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别办才彼岸故、已到第一寂静定彼岸故、已到第一明达彼岸故、已到第一根力觉道彼岸故、已到第一慈及大慈彼岸故、已到第一悲及大悲彼岸故、已到第一喜及大喜彼岸故、已到第一舍及大舍彼岸故、已到第一不思议威仪彼岸故、已到第一惭愧彼岸故、已到第一于一切法自在彼岸故、已到第一过去智知见无碍彼岸故、已到第一未来智知见无碍彼岸故、已到第一现在智知见无碍彼岸故、已到第一身业随智慧行彼岸故、已到第一口业随智慧行彼岸故、已到第一意业随智慧行彼岸故。

「阿难!如来、应、等正觉于一念中能具足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若善、若恶、若净、若垢等。」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告尊者阿难言:「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大海,净戒聚不可得底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须弥山,三昧聚不可动摇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虚空,智慧聚无有边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虚空,摄一切众生无障碍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日轮,为诸世间作法光明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大火聚,焚烧一切众生诸烦恼薪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河、如陂、如池、如泉,洗盪众生生、老、病、死垢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良医,能愈一切众生诸疫病苦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大云雨,能以法水润泽众生枯藁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师子王,能破一切众生大我慢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大船,能度众生生死河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那罗延,能伏一切世间大力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优昙华,一切世间难得见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波利质多树华,三十二大人相可爱乐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如父母,能与一切众生安乐利益故。尊者阿难!诸佛、世尊作利益、作安乐,能今一切众生得住故。

「尊者阿难!若人说言:『如来出世有无量辩才。』如是说者,是则名为善说如来。如来出世有不思议辩才,是名善说。尊者阿难!乃至如是略说:如来出世有无边辩才、如来出世有无碍辩才、如来出世有无取着辩才、如来出世有胜解脱辩才、如来出世有随顺义辩才、相应义辩才、微妙净辩才、巧问辩才、不问辩才、上辩才、无上辩才、慈辩才、大慈辩才、悲辩才、大悲辩才、喜辩才、大喜辩才、舍辩才、大舍辩才、佛出世利益辩才。

「尊者阿难!若人说言:『如来出世具足利益一切众生。』是则名为善说如来。尊者阿难!若人正言:『同义辩才利益众生,是则如来出于世间。』又说:『若言彼利益辩才为一切众生得利益故,当正言音悉令具足,是则如来出于世间。』斯人亦名善说如来。尊者阿难!若人说言:『彼无归众生、无依众生、无救众生、无护众生、无怜愍众生,如来出世为归、为依、为救、为护、为怜愍者。』是则名为善说如来。

「尊者阿难!假使我今若经一劫、若减一劫,长时歌赞诸佛、世尊辩才功德终不得一;又复经于无量劫数具足演说如来、应供、等正觉辩才功德,终亦不得其少分边。

「尊者阿难!譬如有人老病羸瘠,至大众中发如是言:『诸人当知:我虽年迈为病所摧,而犹能以一毛端勺渧取大海令即乾枯。』是人素无神通、咒术,而能如是果决壮言。尊者!于意云何?彼人言义可取信不?」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

不空见复言:「尊者!彼人之言,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颇曾惊叹此事希有。如是困人能以毛端尽大海水,如斯念不?」

阿难答曰:「不也。大士!」

「如是,尊者!此事本无,依何取信?我今赞说诸佛、世尊辩才功德不得少边,其事若此。

「尊者阿难!且置斯事。假使佛今还自赞说毛分功德,过亿百千那由他劫亦不能尽,而况余人?

「尊者阿难!且置斯事。我今更说假使大地所有一切众生若干种类:有足、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此世界及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中所有众生,设使尽皆一时成佛,彼诸世尊经无量劫皆还叹佛一毛功德终亦不尽。尊者阿难!当知一切诸佛、世尊乃有如是不可思议具足功德。」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尊者当观法王来,一切世间应供养,

功德威光殊显赫,一切智满难可倾。

最上妙言佛真说,实语及如无异言,

善说圣法真实知,身、口离过意亦尔。

心无异念绝分别,戒行最胜三昧深,

智慧解脱悉超伦,解脱知见无可比。

威仪具足不思议,无上神通如实智,

利益世间无有量,辩才妙行亦无类。

降天下生象、牛王,入胎成就世中胜,

住胎殊异无有等,家生具足母尊高。

成就众根最第一,胜相圆满不思议,

妙好咸备极庄严,一切分明世瞻仰。

具足真心信清净,禅定除垢有大威,

放舍世欲乐出家,菩提成就得五种。

已度神通第一岸,智慧无碍亦无边,

及奢摩他毗舍那,法王通达斯自在。

大海之水广且深,其或可以毛端测;

调御丈夫清净戒,虽经旷劫不能知。

须弥虽固犹可动,以手投掷至梵宫;

诸佛初住定禅时,已自无能动乱者。

虚空容有得其边,四方亦可知其限;

终无能见正觉境,思惟分别此彼处。

尊者!大地实弘广,然可以指遍度量;

舍离烦恼人中尊,彼心意识不可尽。

如日轮光破众闇,观诸善恶若见色;

如是自在世间师,能破巨黑无明云。

犹如秋月出重云,众生见者皆欢喜;

法王智光如满月,如覩妙色无不乐。

冥寂长夜如明灯,为诸眼目作先导;

世间智者能除暗,恒以法光照众生。

能设法炬自在尊,天人大师为他作,

一切诸有皆灭尽,是故称佛光明王。

圣智如河及泉水,能盪生老病死尘;

如大医王施良药,调御能除众疾苦;

犹如龙王降大雨,能满一切诸大地;

诸佛如是行慈悲,充足一切乐法者。

大师子王震吼时,降伏世间诸恶兽;

世尊如斯决定说,破除外道我慢心。

如大舟船常往返,济度一切诸去来;

诸佛如是遍周旋,拔彼常没四流者。

优昙钵华世希有,此阎浮提最难见;

天人世尊难中难,一切世间归依处。

如波利树华现时,三十三天甚爱乐;

大人相好出兴世,众生覩见悉欢喜。

世尊神变难穷尽,如我今者谓宣说,

我以叹佛诸功德,毕竟利益诸群生。」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五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六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佛作神通品第七

尔时,世尊自袈裟内出金色手,摩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顶,复出广长舌相,即告不空见菩萨言:「善哉善哉,汝不空见!汝今乃能为诸众生如是叹说如来、应供、等正觉真实功德也。

「不空见!若有说言:『世间众生无救护时,是中必有能救护者出现世间为作救护。』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无归趣时,是时必有不思议辩才、无量辩才出现于世,能与众生作大归依。』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多贪欲行、多瞋恚行、多愚痴行,是时必有无欲、恚、痴大师出世为除三毒。』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多悭悋时、多嫉妬时,是时必有远离悭嫉、好行布施大师出兴为破悭嫉。』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无有惭愧、羞耻之行,是时必有惭愧、羞耻大师出世除无惭耻。』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多行憍慢、贡高之事,是时必有和敬、调柔大师出世为除憍慢。』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间众生无有慈悲、不能喜舍、多行瞋恚、秽浊毒心,是时必有断除瞋毒、具足四等导师出世教修慈悲、大利益事。』不空见!当知即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世若多恶、无善众生,其有能教令生善根、先有善根令其增广如是利益大师出兴。』不空见!当知则是善说如来也。

「复次,不空见!若复说言:『五浊恶世众生病增,世有大人能行利益,导以出法安乐众生。』不空见!当知是言则谓我也。所以者何?吾今出于五浊恶世,宣扬妙法、断除邪垢,能多利益诸众生故。」

尔时,世尊手摩不空见菩萨顶时,即以神力于一念间令此大众咸见东方无量无边不可说阿僧祇现在一切诸佛国土,彼国土中诸佛、世尊未灭度者,及彼众生一切境界皆悉现前,亦闻彼佛说法音声,亦见彼刹清净庄严种种具足;如是乃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所有诸佛净土,一切境界明了现前,若观掌中菴摩勒果。

又复世尊以手摩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顶时,以佛神力及不空见本愿因缘,于一念间即见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数过去诸佛入涅槃者,乃至彼刹清净庄严,了了分明若观手掌;又蒙佛力,亦见当来诸佛、世尊、清净刹土庄严具足。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以本愿力承佛威神尽见十方三世诸佛及彼佛刹清净庄严已,为重宣此义,即从坐起,正持威仪,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颂曰:

「三千世界所有水,若人欲量皆可知;

调御丈夫天人师,戒行深远孰能测?

须弥高广最巍巍,羸老病人口吹散;

世尊初入于禅定,亿百千劫难可了。

虚空足量能尽边,四方亦可步其际;

世尊大师等正觉,智慧甚深无源底。

虚空平等无罣碍,可为暴风所飘动;

如来本性无烦恼,贪、恚、痴毒何所居?

日轮圆满处空中,清净光明遍世界;

如是阿罗仙种姓,于此天众而曜晖。

又如秋月合昴宿,威光超世挺众星;

如是满月大法王,炎赫独出天人上。

若优昙华甚希有,时乃一遇不世出;

诸天中天调御师,有时而现随意感。

世尊妙手摩我顶,金色百福相庄严,

不可毁坏悉具足,其为利益斯若是。

世尊真言及实语,人中法王转正轮,

普遍十方世界中,甚为利益悉自在。

蒙世尊手摩顶时,我见十方最上人,

如恒河中说沙数,大威德仙众多彼;

大牟尼尊手加我,即见诸佛如弥陀,

犹恒河中算沙数,人中最胜众多彼;

如来慈手亲摩觉,安乐世界我见知,

阿閦应供两足尊,大悲光明作饶益。

我蒙世尊神手触,尽见世间灭度尊,

于一念顷如恒沙,大慈降伏诸根者;

世尊以手摩我时,亦覩弥勒昔诸愿,

如彼当来一切事,了了明白无复疑。

过去诸佛我已见,未来、现在亦复然,

十方三世诸如来,神通德力难称说。

世尊以手摩我时,普见十方救世者,

并覩诸佛清净刹,我因更发最上愿。

诸佛神通难思议,戒、定、智慧亦如是,

诸余功德不可说,唯愿如今常教示。

如来下手摩我时,即见十方诸塔庙,

众宝金色如恒沙,具足种种微妙供。

诸佛皆具大名称,彼彼相好充十方,

百千乐音以供养,我见彼刹悉如是。

彼刹复有诸佛塔,金缕间错宝颇梨,

高大过于一由旬,端正庄严皆若此。

复见大尊诸塔庙,众宝杂厕甚精华,

亦有住于虚空中,常以天华散其上。

我复见彼诸胜塔,涌出高满十二旬,

彼诸佛所名灯然,光明遍照十方刹。

世尊以手摩顶时,我见妙塔不可说,

彼佛各有大名称,其间皆悉如来力。

世尊手摩我顶时,于是得见诸佛刹,

彼或烧身、或受辱,种种行类不可宣,

各于自刹修苦行,无有昼夜如救然,

勇勐弘誓度众生,皆为无上菩提故。

我又覩见十方刹,有诸菩萨常辛勤,

自剜身肉然多灯,彼为菩提光明故。

我又复见清净身,于诸佛前常立住,

至彼世尊涅槃已,为求菩提大德故。

我又复见为法人,香油灌身然灯炬,

苦身精意遍十方,终不系心财食类。

我又更见诸丈夫,恒舍头、目、及身、手、

妻子、王位、与国城,志令群生获安乐。

如我所见无遗余,不可口言而宣说,

我所知见最胜等,蒙佛威灵故遍观。

世尊威神加持故,令我见斯希有事,

吉祥第一天中天,我今归依最无上。」

菩萨念佛三昧分见无边佛广请问品第八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一切天人大众,既见世尊久处禅定、默无言说,咸生渴仰,唯愿世尊俯就斯座。」

尔时,世尊闻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为彼天人大众请已,端身正念,默然许之。

尔时,不空见菩萨既蒙默许,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欲问,若圣听者乃敢发言。」

佛告不空见:「如来、应供、等正觉随汝所问,当为汝说,断汝所疑,令尔心喜,然是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等皆当证知。」

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承佛教已,即便白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应当思惟何等三昧?应当亲近何等三昧?应当修行何等三昧?如是,菩萨思惟、亲近、及以修行此三昧已,现见何法而得安乐?云何当得如大海,多闻受故?云何当得如须弥山,菩提心安住不倾故?云何当得如大铁围山,一切外道邪论不能动故?云何当得如虚空,一切法无碍故?云何当得如虚空,心无染着故?云何当得如日轮,破除一切无明闇故?云何当得如月轮,白净法圆满故?云何当得如灯轮,作法光明故?云何当得如大炬,一切受阴灭故?云何当得如火聚,焚烧一切诸烦恼故?云何当得如河、池、泉源,一切众生随意受用故?云何当得如大船,一切众生度彼岸故?云何当得如桥梁,不没生死烦恼中故?云何当得降伏众敌,破坏魔军诸憍慢故?云何当得如波利质多罗树,为一切诸方所有众生开七菩提华,香风普熏故?云何当得如优昙钵华,希有难得故?云何当得如药王,等疗一切众生病苦故?云何当得如大医王,起大悲心愍痛众生故?云何当得如栴檀树,除众热恼作清凉故?云何当得如大云雨,等注法雨令满足故?云何当得如蜜器,能具足说一味法故?云何当得如师子吼,能与一切众生无怖畏故?云何当得如父母,等与一切众生安乐利益故?云何当得见真法,至如、法性、实际彼岸故?云何当得解释深趣,至实义彼岸故?云何当得巧说法辩,至能分别彼岸故?云何当得善巧说法,至具足方便彼岸故?云何当得分别了义,善知字句法故?云何当得正意、正行,具知足故?云何当得统御大众,无所畏故?云何当得说如实义,入实际故?云何当得如大海,一切法同一味故?云何当得如大山,三昧安静无能动摇故?云何当得如门闑(亦云帝释幢也),菩提心不可动转故?云何当得坚固力,心志具故?云何当得具足威仪,不作虚谄故?云何当得端正身,为他欢喜说法故?云何当得最妙,最上色相故?云何当得尊贵,大姓家生故?云何当得大法王,福报功德故?云何当得具足无量辩才故?云何当得不取着辩才故?云何当得不错辩才故?云何当得分别种种名字句辩才故?云何当得不思议辩才故?云何当得无边辩才故?云何当得解脱辩才故?云何当得同义(亦云成就也)辩才故?云何当得随他意义辩才故?云何当得渐亲近辩才故?云何当得所问能答辩才故?云何当得无问自说辩才故?云何当得不毁坏辩才故?云何当得无退转辩才故?云何当得甚深句字种种说辩才故?云何当得无量无边譬况辩才故?云何当得未证大菩提已能具足梵音声故?云何当得第一微妙音声故?云何当得迦陵频伽音声故?云何当得师子王音声故?云何当得大龙王音声故?云何当得大牛王音声故?云何当得大锺鼓音声故?云何当得胜妙歌赞音声故?云何当得乐絃音声故?云何当得哀婉清美音声故?云何当得风云雷震音声故?云何当得甚深庄严辩才音声故?云何当得诸妙语言、文字、章句真正庄严辩才音声故?云何当得甚深能大巧说音声故?云何当得种种譬喻辩才音声故?云何当得一切世间最胜供养音声故?云何当得共他论义辩才音声故?云何当得神通彼岸音声故?云何当得不忘失法音声故?云何当得不缺少善法音声故?云何当得诸善根行具足他赞音声故?如是,一切悉皆具足。」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发如是等诸疑问已,为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具足金色百福相,能觉一法利无边,

最胜功德我今问,何等三昧先应思?

如来妙智无等伦,世间宁有加上者?

我今请尊修何定,所获功德不思议?

天人大师上调御!思惟是定何功德?

菩萨于此云何修,而能安乐于一切?

云何自然多闻海?云何守护决定心,

得住诸佛功德处?云何如大铁围山,

是中都无恚恨心,而能降伏诸外道?

云何无碍如虚空?云何复得心自在?

云何如日复如月?云何同炬亦如灯?

云何为众作光明?云何复须观三昧?

云何解脱诸烦恼?云何能度生死岸?

云何发心苦轮中,独超三界无与等?

云何波利质多树,大人相好妙庄严?

云何如彼优昙华,勇健雄勐不出世?

云何施药不望报、良医救苦调御师,

能除众生诸热病,安住净戒得清凉?

云何当得如法宝,无量功德度彼岸?

云何甚深微妙法,犹蜜甜味妙无加?

云何得此师子音,能令众生无怖畏?

云何等益如父母,得彼深乐不思议?

云何能得妙辩才,行于菩提大名称?

云何说彼最胜道?云何而得无碍智?

云何于义能巧便?云何妙知诸法相?

云何分别名句身?云何世法及出世?

云何正念与正行?云何知足具思惟?

云何多闻如大海?云何叹佛真实德?

云何说彼诸众生,生死根本如实际?

云何诸法无差别,犹如大海同一醎?

云何如山定无动,不退转心如门闑?

云何一心无余业,但求无上大菩提?

云何具足诸威仪,身相端严见者喜?

云何常生大姓家,亦受法王大福聚?

云何得彼无量辩,所有言论世莫思?

云何字句义深微?我今请问护世者。

云何无上难得胜,亲近真辩无遗忘?

云何同义称根性,若问、不问斯相应?

云何未证具梵音,其声清婉甚微妙,

迦陵频伽声可爱,大智雄勐声远闻?

云何师子、大龙音,更得深重牛王吼?

云何世尊得絃乐,具足种种诸器声?

云何获彼甜味音,而常演说众欣乐?

云何功德音无毁,其出如风若震雷?

云何多种譬喻音,能宣甚深诸言说?

云何所出善语言?云何诸法不忘失?

云何有中获宿命?彼诸神通云何修?

云何修行无疲倦,遍知一切诸善法?

如是诸法不思议,自然轮转遍十方,

世尊!我皆无复疑,是故今问归依处。」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殷勤郑重如是问已,即以神力身昇虚空,于虚空中自然化作天宝华盖,庄严微妙,七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璩、真珠具如是等种种宝饰。彼宝盖中雨种种华,而彼众华右绕三匝住佛顶上,即彼华中以偈叹曰:

「归命丈夫大调御,无上正觉两足尊,

一切世间天人辈,宁有可以比类者?

长夜黑暗诸众生,愚痴颠倒堕邪道;

极尊明智世间限,能令还复平正路。

失于清白法种子,众生烦恼内烧心;

胜尊犹如世父母,能令安止白法处。

遗丧善法深利人,后世方将可怖畏,

最尊成就大慈行,为诸众生真导师。

一切众生无善利、无有覆护、无救者,

希有大悲教世师,世尊真为作救护。」

尔时,华中说是偈已,彼华方至如来足上,须臾即飞,遍往三千大千世界遍诸佛前施散供养。彼宝盖中复出栴檀末团大如车轮,至如来身忽然不现,而彼栴檀香气微妙,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得闻此香皆悉受于上妙快乐,犹如菩萨入第四禅。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示现如是神通事已,即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等,云何当得如斯智慧所谓大智慧、速疾智慧、机捷智慧、勐利智慧、无相智慧、巧入智慧、甚深智慧、广普智慧、无畏智慧、圆满智慧?云何复得不可算数不可称量诸妙善根所谓:心如金刚善根,穿彻一切法故;心如迦隣提衣柔软善根,能作业故;心如大海善根,摄诸戒聚故;心如平石善根,住持一切事业故;心如山王善根,发生一切善法故;心如大地善根,负持众生事业故;得心不随他行善根,远离非法教诲故;得心善修行善根,一切法安住故;得不坏信善根,于诸如来所行之处不疑惑故,住一世界自然遍见十方诸佛、亦闻彼佛宣说妙法,复见菩萨声闻大众,又覩佛刹清净庄严,受用等事悉无疑故;乃至摄受决定善根,于一切时自利利他故。

「世尊!如我今者,实为自利、复欲利益诸众生故,请问如来也。世尊!我今复为弘广众生净信心故,请问如来也。世尊!我今复为彼诸菩萨摩诃萨辈具足圆满不思议善根故,请问如来也。世尊!我复为斯被大精进弘誓铠甲诸大菩萨摩诃萨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辈于生死中发大精进,为一切众生而亦不取众生之相,然是菩萨摩诃萨虽于生死烦恼中长夜度脱一切众生,而实不住生死烦恼想。世尊!我为如是诸众生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等行慈悲时,于诸众生都无瞋恨。设诸众生诃责、骂辱、楚挞、挝打种种苦迫,如是菩萨于众生所终无报答,乃至不起嫌心、不失本愿、无异分别及余思惟,一心修行大慈大悲。世尊!我为如是住于大乘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辈为众生故,欲舍己乐及诸乐具、欲受一切炽然大苦,发如斯念:『我当云何令一切众生得最胜乐、令一切众生得大法明?』世尊!彼诸菩萨如是念时,凡所有物若内、若外无不施者、无不益者、无不饶者。世尊!我为如斯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辈被着如是精进铠时,发如斯念:『我今当应为一一众生于恒河沙劫住大地狱、受诸苦恼,犹入出息,不以为苦亦不退没菩提之心。』世尊!我复为是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辈被着如是精进铠已,发如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执诸事业、厮役服勤,种种承事不以为苦。于是,或为奴婢、或为僕隷、或为傧从、或为弟子。我应如是,乃至为作种种眷属成熟众生。』世尊!我复为是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也。

「世尊!有诸菩萨摩诃萨辈为一切众生故,发大勇勐,修诸苦行,舍身、手、足、头、目、髓、脑,或时节节支解其形、析骨消髓,不以为苦、无有休懈,方更炽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世尊!我为如斯诸菩萨故,请世尊耳。」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如是问已,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我问天师诸胜智,大智彼等云何成?

云何速智及捷疾,利智聪明能通达?

何因得彼甚深智?尽无边智为我宣,

弘广普遍一切智,是为最胜求菩提。

云何当得无怖畏?具足善巧为我说。

云何而得金刚心,一切法中无疑惑?

云何得是柔软心,戒行清明净如海?

云何如山不动转,菩提决定愿庄严?

云何行行不随他,于义明了得安住?

云何而得不坏信,诸佛所作无复疑?

云何得彼生念智,住于一界现十方,

遍覩诸佛及闻法,并大集众亦明了?

其身不离于一刹,而能供养十方尊,

妙华、众香及涂香,诸余众具难可说;

心住此刹无他缘,身现十方无量土,

亲承奉事彼诸佛,悉由神通力无边。

无请我今为行慈,住于惭愧修行者,

不自利己常益他,为斯我请大名称。

诸有发心求佛智,善根成熟不思议,

如是三昧云何修?我故为彼问无着。

被此忍铠为众生:『我要当拔诸重苦。』

彼等已离众生想,为斯故问正觉真。

彼辈常住平等心,观察众生无异想,

常能成就慈悲者,我为彼故问如来。

是中应行何等法,速得如是不思议,

所得功德无有边?我为彼故请调御。

被弘誓铠勇勐人,为一众生恒沙劫,

大地狱中受焰苦,善哉安乐诸众生。

彼等无睡亦无疲,内外诸物无不施,

如是摄受众生者,我今为彼同普观。

呵责、毁辱、及捶骂,身受煎迫众事苦,

为他奴婢及僕隶,皆由斯辈请世尊。

无量百千数亿头,有来求索皆能舍,

当舍头时极欢喜,为求无上妙菩提;

为诸众生而更舍,手、足、及以身余肢,

救解失道众生类,除拨生死还正路;

又施妻妾及男女,七宝、珠玉、及金、银,

亦舍上妙众器具,我为彼故问如来。

舍身命财无厌倦,长夜听说不疲劳,

心常寂灭行头陀,我以彼故问正觉。

真实妙语恒系心,麁鄙恶言闻即离,

而于他所无嫌恨,我缘彼故谘自在。

常以慈心观众生,其犹父母爱一子,

而于怨亲行平等,故我为彼请人王。

现有如斯诸功德,然我今日以宣陈,

其或未具诸众等,我亦为是谘问佛。

世尊!我今有善根,初发问时便剋获,

藉此菩萨诸功德,速证寂静三昧王。」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六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赞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汝于往昔乃能供养无量无数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具足修行诸波罗蜜,一切法中所作已办,而常为彼诸众生辈作不请友。为行大慈,成就正信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被大铠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是大义;为不动不退大菩提心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不坏信意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发弘广大愿庄严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不思议善根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着不思议铠甲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超越三界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专精实义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随顺大智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乐甚深法行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重布施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重开示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一切能舍内外身财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成就最上无上戒聚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深忍相应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勇勐精进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得深禅定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深重智慧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以资财方便巧摄一切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

「又,为心若金刚诸众生故、为心如门闑不动不转诸众生故、为心如净水无有尘垢诸众生故、为心如迦耶隣提衣诸众生故、为乐入深义诸众生故、为尊重正法诸众生故、为舍担能担诸众生故、为不惜身命诸众生故、为不乐一切世间有为诸众生故,请问如来如是大义。

「不空见!汝于今者能为如斯诸大菩萨摩诃萨辈请问如来如是义耳。」

尔时,世尊复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解说。」

时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如蒙圣说,一心谛受。」

佛言:「不空见!有菩萨三昧名念一切佛菩萨,当应亲近、修习、观察、思惟如是三昧。既能修习、观察、思惟此三昧已,则得增广成就现前安乐法行故、则得增广无贪善根故、则得增广无瞋善根故、则得增广无痴善根故、则得具足惭愧故、则得成就神通故、则得圆满一切佛法故、则得清净一切佛土故、则得天降下生具足故、则得入胎具足故、则得住胎清净具足故、则得母生微妙清净具足故、则得家生清净具足故、则得诸根微妙清净具足故、则得大人相清净具足故、则得诸妙好清净具足故、则得出家具足故、则得最上寂静具足故、则得大寂静具足故、则得诸通具足故、则得为一切众生作归依具足故、则得多闻具足故、则得世间出世间法具足故、则得一切诸法住处具足故、则得巧妙方便知出世法具足故、则得善通达一切诸法具足故、则得巧知前际后际法相具足故、则得善巧庄严文字句义具足故、则得智慧具足故、则得微妙神通具足故、则得巧转变心具足故、则得善教示他具足故、则得为他众生及富伽罗胜负白黑上下满缺增损胜力具足故、则得是处非处具足故、则得未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趣向具足故、则得正行具足故、则得意具足故、则得自在具足故、则得神通具足故、则得尊胜大家具足故、则得大姓具足故、则得端正具足故、则得大威具足故、则得大光明具足故、则得作诸功德具足故、则得大功德具足故、则得大人牛王具足故、则得令他欢喜音具足故、则得令他深欢喜音具足故、则得微妙音具足故、则得梵音具足故、则得相应辩才具足故、则得无诤辩才具足故、则得无着辩才具足故、则得称实辩才具足故、则得种种辩才具足故、则得一切言音辩才具足故、则得所生不离诸佛世尊而常恭敬供养具足故、则得离边地生具足故、则得常生中国具足故、则得遍游诸世界礼拜承事诸佛、世尊谘请论义具足故、则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具足故、则得一切菩萨功德庄严具足故,乃至则得菩提树下道场庄严具足故。」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不空见!斯胜三昧,如我今住智德中,

其有菩萨能修行,彼见十方一切佛,

当即速获诸神通,因是复覩清净刹,

遂能下生妙具足,入胎具足亦复然。

住胎之时无有比,母最清净胜家生,

一切相好咸具足,亦当修彼诸行法。

舍家出家离众欲,捐弃人欲及与天,

彼为世间求菩提,所生常有诸甘露。

亦得诸通及神足,转智圆满彼世间,

多闻总持大德人,行行斯由多闻海。

统诸大众义明了,巧知众生方便学,

诸法行处皆悉知,世间之法及出世。

智人所知智具足,远离诸业及痴恼,

有为之法尽皆舍,而常亲近于无为。

常以天眼观众生,复用天耳听闻法,

宿命明白知过往,他心善达前人意。

神通变化自在游,心能巧转随所因,

得大名闻行佛国,能广利益诸世间。

明达是处及非处,一切诸法靡不知,

深照净法及垢染,以常修习胜三昧。

能得正行具足人,彼之智慧实无比,

具正思惟大威德,亦得安住正修行。

复生大家及尊姓,众事端严见者喜,

彼虽处于有为中,所作功德无能坏。

所生常受大功德,往来多作人中王,

或为忉利释天尊,时作光天及梵主。

凡所出声悉无比,梵天妙响师子音,

诸龙美音遍行中,大功德声牛王吼,

备于絃乐及歌声,迦陵频伽音精妙,

能会义理令众欢,以获三昧故得然。

善出精雅及好声,多用爱言悦一切,

深婉妙音并善语,彼声常有未曾绝。

行步举动若龙王,普放电光照一切,

降雨滂洽于大地,是谓龙德难称量。

如是人龙所游处,住斯妙定胜神通,

无量无数诸化身,遍诸佛前等供养。

偈颂譬喻诸种作,言词雅正理趣安,

彼常法乐与众生,得是胜定故无碍。

所生不离于诸佛,亦见菩萨及圣僧,

恒居利益无难处,成就三昧照十方。

欲遍诸佛有谘论,或生无量难思刹,

现前供养一切佛,成就三昧故若斯。

如是功德不可说,超过数表绝称量,

道树等觉恒俱生,诸佛咨嗟唯此定。」

菩萨念佛三昧分正观品第十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诸佛所说菩萨念佛三昧者,彼菩萨摩诃萨应当亲近、修习何法,能得成就思惟三昧耶?」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诸佛所说念佛三昧、欲得常覩一切诸佛、承事供养彼诸世尊、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住正念、远离邪心,断除我见、思惟无我,当观是身如水聚沫、当观是色如芭蕉虚、当观是受如水上泡、当观是想如热时焰、当观是行如空中云、当观是识如镜中像。

「菩萨若欲入是三昧,当应深生怖畏之想、当念远离讥嫌,免他诃责,当念除去无惭无愧、成就惭愧,当应成就奢摩他毗婆舍那,当应远离断常二边;常念一心精勤勇勐,除去懈怠,发广大心。常念观察三解脱门,常念先生三种正智,常念断灭三不善根,常念成就诸三昧聚,常念成就一切众生,常念等为众生说法。当观四念处所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当念四食过患,所谓抟、触、思、识等,于是食中生不净想。当念四无量所谓修于大慈、行于大悲、安住大喜、具足大舍当念成就诸禅而不味着。

「然复思惟一切诸法,常念:『不惜其身、不保其命,舍身及心摄受多闻。』念如是法应如是护,不得诽谤多闻法财,如所闻法如义受持,于诸佛所起尊重心。

「又于法、僧生肃恭意,亲善知识、远离恶友,除灭世间无义语言,不着世乐、不舍空闲。

「住于一切,生平等心,于诸众生无有退没、无损害心、亦无妬嫉;于一切法起称量心,不作罪恶、心无垢染,一切诸法无处可得。常求甚深广大经典,于中恒起增上信心,莫生嫌疑、无为异意。如是经典最胜广大,常念诵持、常思演说。何以故?是为诸佛、世尊道法,独能生成佛菩提故。

「于当来世得彼无量诸佛功德,应当为他如法宣说,降伏憍慢、莫乱正闻,恭敬、尊重、供养是法,舍诸欲求、息诸诤竞,除诸睡眠、灭诸疑网,殄绝迷惑、明识我见,不事戏论,远离尼乾、邪命、自活、遮罗迦波梨婆阇语言论等。

「常应善住檀波罗蜜中、圆满尸波罗蜜、常念羼提波罗蜜、不舍毗梨耶波罗蜜、游戏禅波罗蜜、具足般若波罗蜜,弃舍身命无爱惜心。

「如四大性不可改变,如于地界起平等心,水、火、风界亦复如是。

「成就身业,心意精勤,无不活畏,不贪衣、食、汤药、床铺、房舍、殿堂、一切众具,乐行头陀、常住知足,不求利养、不事名闻,凡是爱着悉灭无余。

「观四念处、断四颠倒,不念恶刺,永度四流,修四如意,住四威仪。当具五根,亦增五力,应灭五盖,不用五情,远离五浊,成五解脱,得入内自思惟广大圣智,正观五阴。不行六尘,降伏六根,亡灭六识,断绝六受,除六渴爱,行六念处及六智分法,于六通中常求利益。修七觉分通达七界(七界谓害界、恚界、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灭界故),灭除七使及七识住。离八怠惰,除八妄语,明了世间八法所因,应得八种大人觉法,证八解脱,修八正道。亲近、思惟、广大分别、专精远离九众生居,灭九种慢,捐弃九恼,常思九种欢喜等法,亲近修习九次第定。终不念行十种恶业,而勤造作十善业道,常求如来十种力智。

「不空见!我今为汝略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念佛三昧法门诸所当得大利益事:若有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念佛三昧,如是修者名报佛恩;思惟是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当满足彼诸佛法,乃至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止,亦令成就无上种智故。

「不空见!斯诸菩萨摩诃萨有大智故,乃能思惟;非彼声闻、辟支佛人得观察也。

「不空见!若人于此念佛三昧,或时亲近、思惟、修习、若受持、若读诵、若书写、若教书写、若教读诵受持、若少开发。若为解说、若能广宣,彼虽少时勤苦疲劳,然其所作终不虚弃,必获果报,得大义利。

「不空见!彼菩萨摩诃萨以为他受持法故,速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当来世决定作佛。

「不空见!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彼声闻、缘觉二乘境界。若人暂闻说此法者,是人当来决定成佛,无有疑也。」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若人欲修此三昧,能念一切诸如来,

彼既思惟是法门,诸非法处当远离,

亦当远离无惭愧,破除断见及与常,

复应安住三空门,当念勤修解脱智。

既拔三种不善根,即亦思惟三善本,

若知观察三受处,得斯妙定良非难。

若人欲求胜三昧,先应持戒后修智,

自然远离诸邪见,亦无戏论及语言;

次第观受斯皆苦,然后观察生灭心。

若人思惟三昧时,当应深念出世事,

诸法有疑咸悉除,得此三昧甚为易。

亦应善通四念处,先当观身不暂住,

恒求解脱及禅定,不爱寿命岂惜身?

弗以多闻陵侮人,宁当诽谤于正法?

闻正法已能思惟,昼夜受持身所诵,

尊重诸佛深敬法,承事僧众不敢轻。

善知识所常念恩,远离一切诸恶友,

不与恶人同坐起,除彼为众说法处。

为求最上菩提故,终勿舍离阿兰若,

一切众生皆平等,于诸法中莫分别。

欲求彼法真实际,诸法相中无着心,

彼轻慢意悉能除,不久必得此三昧。

明识我见及疑心,亦当觉察诸调戏,

不得起于恶欲意,应灭诤竞与睡眠。

若不学彼外道法,诸是戏论自然除,

但能随顺佛法言,求此三昧须臾获。

常行布施、及戒、忍,勇勐精进无倦时,

恒处禅思及智慧,自然得斯三昧行。

能施头、目无爱畏,舍余诸物终不疑,

彼趣菩提无艰难,亦速获斯凝静定。

若能持心如大地,又同水、火、及与风,

更等虚空无边崖,彼人速得此禅定。

若有精诚身、口、意,彼不贪食、及衣、财,

其于众具既无求,能如是修证三昧。

应常专念四正勤,亦当成彼诸神足,

速须远离颠倒想,烦恼棘刺先断除,

当念杜绝四流河,亦思乾消诸渴爱。

具足五根及五力,分裂破坏五盖衣,

五种欲事不俱怀,内心幻伪亦宜舍。

复当愿求五解脱,思惟五身三摩提,

应速观知五阴处。正心和敬于六缘,

彼不恭慎应远离,亦当减损六触身,

于六受处心正观,常念断除六种爱,

复以六通成就世,亦修六念及智明。

勤求七觉、七圣财,必须舍彼疑惑处,

欲得三昧恒若斯,渐当散灭诸烦恼,

彼常远离七识住。斯八颠倒亦拔除,

若能住于八正道,自当速证此深定。

恒住八大丈夫行,复以八解自娱心,

不染八法离世间,获最胜智当不远。

于他人所无瞋心,先应除此九种慢,

思九欢喜根本法,得彼次第九种禅。

绝此十恶不善因,应修智人十种善,

若能修行十种力,得是三昧终无难。

当念摄持诸善法,放舍不善众恶缘,

前后勤求彼正念,证此三昧岂能久?

若住如是三昧已,当转智力不思议,

遍见诸佛金色身,所生常得闻正法。

若欲见彼诸世尊,或已灭度及现在、

当来一切愍世者,应思惟此胜三昧。」

菩萨念佛三昧分思惟三昧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念欲成就诸佛所说念佛三昧者,云何思惟而得安住?」

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必欲成就是三昧者,先当正念过去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次念现在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次念未来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彼如是念一切三世十方世界中是等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天降成就、入胎成就、住胎成就、出胎成就、出家成就、诸功德成就、诸根成就、诸相成就、诸好成就、庄严成就、戒品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四无畏慈悲成就、喜舍成就、惭愧成就、威仪成就、诸行成就、奢摩他成就、毗婆舍那成就、明解脱成就、解脱门成就、四念处成就、四正勤成就、四如意足成就、五根成就、五力成就、觉分成就、正道成就、往昔因缘成就、双教示成就、诸通教示成就、大通教示成就、戒品成就、一切三昧成就、无碍利益成就、为他利益无碍成就、一切善法成就、清净色成就、清净心成就、清净智成就、诸入成就、金色百福成就。

「时彼菩萨念诸如来如是相已,复应常念:『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心无动乱,亦当安住无所着心。』心无着已,彼复应作如是思惟:『是中何等名曰如来?为当即色是如来耶?为当离色是如来乎?若以色法为如来者,彼诸众生皆有色阴,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以离色为如来者,离色则是无因缘法,无因缘法云何如来?』

「菩萨如是观知色已,次复观受。彼时更作如是思惟:『为当即受是如来耶?为当离受是如来耶?若即受法为如来者,彼诸众生皆有受阴,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离受法为如来者,离受则为无因缘法,彼无缘法云何如来?』

「彼既如是观色受已,乃至观识亦如是。时彼菩萨复如斯念:『若此诸阴非如来者,岂彼诸根是如来乎?』如是念已,则先观眼:『为当即眼是如来耶?为当离眼是如来乎?若即彼眼是如来者,一切众生皆有是眼,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离彼眼是如来者,离眼则为非因缘法,彼非缘法云何如来?』

「菩萨如是观察眼已,观耳、观鼻,乃至观意亦如是。时彼菩萨复如斯念:『若此诸根无如来者,岂彼诸大有如来乎?』

「如是念已,则先观地:『为即地界是如来耶?为离地界是如来乎?若即地界为如来者,彼内、外法皆属于地,如是,地界应是如来;若离地界为如来者,离地即为无因缘法,彼无缘法云何如来?』

「彼既如是观察地界,乃至观彼水、火、风界亦如是。而彼菩萨能作如是正思惟时,不以色观察如来、不离色观察如来;如是,不以受、不离受,不以想、不离想,乃至不以识、不离识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亦不以眼观察如来、不离眼观察如来;如是,不以耳、不离耳,不以鼻、不离鼻,乃至不以身、意、不离身、意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不以色观察如来、不离色观察如来;如是,不以色、不离色,不以声、不离声,乃至不以触、法、不离触、法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不以地观察如来、亦不离地观察如来;如是,不以水、不离水,乃至不以风、不离风观察如来亦如是。

「彼菩萨如是观时,即能于彼一切法中善通达知,明了无碍。

「尔时,彼菩萨复应当作如是思惟:『是中更以何等真法而能得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菩提耶?为用心得菩提乎?若身得者,而今此身无觉、无识、顽痴无知譬如草木、若石、若壁然彼菩提非色、非身,非行、非得,不可见闻、不可触证。此身如是,云何能得成就菩提?若心得者,而即此心本自无形、无有相貌,不可见闻、不可触证、不可执持,犹如幻化;菩提如是,亦无有心、无有触对,不可见闻、不可知证。此心如是,云何能得成就菩提?』

「不空见!是为菩萨正念思惟不以身心亦不离身心而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不空见!然彼菩萨常应如是观察思惟。若能如是观诸法时,即得安住于正法中,心无迁变、不可移动。当知尔时具足菩萨摩诃萨法,自然远离不善思惟,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平等真实法界。」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过去、未来诸世尊、现在一切遍见者,

冥心空寂行慈爱,欲覩诸佛无艰难。

往昔诸佛大威光,怜愍世间等与乐,

彼念人中分陀利,调御丈夫功德满。

更念下生及入胎、住胎、尊母皆具足,

思彼生家众妙相,当见等觉弗为难。

亦念诸好胜庄严,及彼本愿先所行,

微言妙义初中后,彼皆善逝解脱身。

住解脱门及供养、正勤与彼四神足、

应念诸根具满者,力菩提分亦复然。

若念诸佛解脱尊,不久当到胜寂地,

一切世间利益念,善法功德难思量。

妙色及与清净心,复思世尊众好分,

金刚身体百福相,当知如来诸念满。

何得法中名如来?正当观察无边处。

诸佛非色、复非受,非彼想行、非识心,

如是等法非如来,正见智人亦应体。

亦非离彼是诸佛,应供、善逝但有名;

诸佛非眼、非耳、鼻、非舌、身、意、及法等,

亦非离彼,为如来,正觉庄严惟名耳。

唯有大名无真佛,离名何处有实者?

智人若知尽和合,当取等觉实非难。

若以诸阴为如来,彼诸众生皆有阴,

众生即应是诸佛,以阴平等斯共有。

不以色等为诸佛,亦不离阴名如来,

无量数劫正思惟,不思议智乃成就。

身如草木及石壁,菩提无色寂无生,

亦无顽身及草木,云何说身证菩提?

是心无相复无形,菩提非心亦无状。

非身、非心能得证,亦非无证难思议,

是为最胜寂静地,外道于中皆荒迷。

若于此法求正勤,必当速得是三昧。」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七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八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思惟三昧品之余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何证知舍离我见耶?」

佛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得证知时,无有住着则离我见。如是,菩萨虽无住着,而能为彼一切世间天人众生作大利益。

「云何利益?所谓为大法明、然大法炬、吹大法蠡、击大法鼓、奋大法鞉、乘大法船、设大法桥。方当欲渡一切众生出于生死四流瀑河、置于涅槃无为彼岸,即当观察是身本性。

「次当观身不净:臭秽、腐烂、痈、脓、屎、尿盈溢。是身无常,不暂停住;破坏枯藁,不可长久;诳惑小儿,危脆不坚。

「犹水沫聚,户虫充满,筋骨相辅,空负而行,无实用处。或经百年、及百千岁、纵八万劫一切乐具守护、长养,终归堕坏。

「此身长夜不离烦恼、不出颠倒,恒为诸恶鸟兽食噉,又亦常与地狱、饿鬼、畜生共行,生死往来受诸苦恼、或为奴隶种种苦事,常系于他不得自在,而彼所生云何当能见苦、断集、证灭、修道?

「今我此身但是虚空、诳曜、愚痴,无一坚法。以是,我今当应持此一切身分施诸众生:若有众生宝重己身,我当为彼放舍身命;若有众生须我精气,我当给与彼之精气;若有众生须我肉者,我当以肉供奉彼等。何以故?宁我先施令彼得食,无容不施使彼自食。今我以此净心布施所获善根,愿即灭除我见根本。

「而彼菩萨如是观时,不着我见;灭我见已,然后舍身令众生用为惜命者弃舍命根、须精气者授以精气、须肉食者便以肉施、若有众生须其力用,即时为奴充彼驱策。

「不空见!以是因缘,彼菩萨摩诃萨除舍我见、不住我见、证知我见,而能于此不牢固中求牢固身。

「不空见!譬如都城、邑聚、村落之中,多有童男、或多童女自舍出已,至河岸边见水沫聚,以彼水沫更相嬉戏所谓:破坏水沫,分段磨灭,令其消散无有遗余而彼沫聚不作是念:『谁于今日能分散我?』是沫虽坏,无恼恨心。

「不空见!如是,菩萨摩诃萨自观己身无常破坏,如彼沫聚不可长久,当知是人得此三昧,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若能远离我见者,一切无有住着处,

为利世间天人故,当证难见大菩提。

彼若厌身诸不净,痈疮所处脓血流,

此身变坏不坚牢,无常羸劣斯破法。

暂住如幻无实体,犹彼聚沫空无真,

长夜养育终无宜,鸟狗斯食最可恶。

虽以众具供赡之,是身会当归败灭,

既不能得牢固法,经无量劫唯有苦。

地狱、畜生、饿鬼苦,饥渴众恼恒炽然,

世间催切超百罗,初不觉知彼如实。

我身今日自空虚,不常之体须臾变,

谓诸众生食肉者、精气、僕役我甘为。

我思此时常发言:『其有食肉及精血,

我为其故今放舍,任从噉食我此身。』

当令一切宝身者,悉得观我舍斯命,

我今躯命不敢爱,愿速成彼三摩提。

犹如彼沫常破坏,未曾起一瞋恨心;

今我此身如沫团,岂有生于嫌怨事?

若能观身如水沫,此人必定求菩提,

非但得奉十方尊,彼当速获胜三昧。」

菩萨念佛三昧分示现微笑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诸佛、世尊法如是故,即微笑时,世尊口放种种光明所谓青、黄、赤、白、金色、颇梨其光远照,上至梵宫而复还下,右绕三周入世尊顶。

时尊者阿难见斯事已,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向佛、世尊,以偈问曰:

「最胜世尊非无因,今现微笑当有以,

世间调御应为说,而复微笑何因缘?

金刚色体百福身,由证真如能利益,

一切世间所归依,今此微笑有何缘?

世尊无上亦无比,何处当有能超胜?

功德备具无可毁,今斯微笑有何缘?

一切世间皆归趣,调御丈夫今当宣,

谁于今日获大利,世尊无何微笑者?

今日谁当受大位?今日谁得真福聚?

今日谁为安隐王?能致世尊是微笑。

一切世间所归依,天人大师今应说,

若闻佛尊斯妙音,天人欢喜众圣赞。」

尊者阿难设斯问已,于是世尊告阿难曰:「阿难!我当说是正念三昧法门义时,此大众中有三万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复有八万亿百千那由他诸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众得阿那含果;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无生忍法;复有三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辈皆于星宿劫中成等正觉,此即前发菩提心者是也;复有九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安住菩提无有退转,此辈当来皆得成佛,彼诸世尊有四种号:或号光明、或号毗卢遮那、或号释迦牟尼、或名日月岁星,有如是等诸种名号随其刹土出现于世;复有九十二亿百千那由他众生但发声闻心,是辈未来皆证声闻果。」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观察十方,见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世界,应作如是大利益故,更出殊大微妙之声遍此三千大千世界,咸得闻已,然后及彼诸佛国土所有众生亦皆得闻。

然后复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无边威,此光遍照十方佛国,令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复有过于前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当来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于彼十方国土皆得成佛,号曰难伏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于世。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过百千数无减少,三种三十复九十,

如是一切见菩提,彼为发心利益故。

彼满十千诸众生,复三万智得净眼,

闻已正思等正觉,解脱人身诸恶道;

复过八亿那由他,诸天获于圣净眼,

以闻如来妙音故,永灭恶趣无遗余;

得忍三万亿由他,发心即离三恶道,

彼辈当来悉成佛,其犹盛春草木敷;

复有三万亿众生,从座而起发大心,

以此威德当成佛,于大地上利世间;

复有六万诸天子,皆发无上菩提心,

彼等斯同弥勒尊,以修乐因证乐处。

以是因缘天人师,为斯广大故微笑,

我已宣扬微笑旨,阿难当知此笑缘。」

菩萨念佛三昧分神通品第十三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住于惭愧、远离于彼无惭愧已,然后当得此三昧耶?」

尔时,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有菩萨摩诃萨常行惭愧,而是菩萨行惭愧时或能造作种种恶事所谓:身恶行时即生惭愧、口恶行时亦生惭愧、意恶行时亦生惭愧、起嫉妬心亦生惭愧、起懈怠心亦生惭愧、于诸如来所亦生惭愧、于大菩萨摩诃萨所亦生惭愧、于住菩萨乘诸众生所亦生惭愧、于声闻乘人所亦生惭愧、于辟支佛乘人所亦生惭愧、于人天所亦生惭愧。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

「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而是菩萨常能具足无毁身业、亦能具足无毁口业、亦能具足无毁意业,具足斯已,然后乃能住是三昧;住三昧已,常不远离见一切诸佛、常不远离听闻诸佛所说妙法、常不远离恭敬供养一切圣僧;具足如斯已,然后乃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我念往昔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大劫名曰善来,于彼善来劫中后有第三劫名曰宝炬。

「不空见!彼于劫中复有小劫名九庄严,于彼时中名多劫浊。复次,有劫名曰千岁,彼中有转轮王名善观作,而彼善观作王宿植德本、具大威德。

「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所居大城名曰净华,妙香充满。其城东西广六十由旬、南北长七十由旬,墙壁周围有一千二百重。彼城身量纯以真金、众具庄严,间用七宝。

「不空见!汝今欲知净华香城善观作王果报众具庄严殊丽,如先所说无边精进王善住大城无差异也。

「不空见!彼城北面有一内门名曰华鬘门,外有园名曰无畏,其园纵广四十由旬,周匝皆有七宝树林而为围绕。有一大池,形量方广,面十由旬,八功德水弥满其间,如忉利天镘陀吉尼池也。彼池四面周匝皆有宝多罗树其金多罗树银为花果、银多罗树琉璃华果,如是乃至真珠多罗树金为华果如善住城一等无异。

「复次,不空见!当尔之时有佛、世尊号鸯耆罗娑(隋言分味)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处游居止无畏园中,与大比丘众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人俱前后围绕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捐舍重担,尽获己利,不受后有:随顺正教,达于彼岸。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于晨朝时着衣持钵,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声闻大众左右围绕入净华香城。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知彼世尊晨朝入城,即自庄严乘大调象名曰乐手,与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前后导从,自彼净华香城而出,为奉迎彼佛世尊故。

「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既遥见彼鸯耆世尊寻路而来,光仪端远状若金山,诸根寂静神志和穆,已达第一调柔彼岸犹如大龙降伏一切、亦如大象所为自在、又如大池澄清映彻如是见已,自乘而下进诣世尊,头面作礼,右绕三周而启白言:『唯愿世尊受我明朝所设供养。』

「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闻善观作王如是请已,为诸众生作利益故,默然受请。

「复次,不空见!时善观作王闻彼世尊许纳其请,即于斯夜速命厨官严办众种上味美食,人间所有靡不毕具。于净华城平治道路,以诸香泥涂饰其地,所在街巷建立宝幢,妙善名幡处处罗布,兼列种种金宝器具。又用上妙牛头栴檀以为香水洒散其地,复以种种末香、种种散华上撤于佛而为供养。然后于彼如来、应、等正觉前烧种种名香、积种种华鬘而为供养,又以种种歌颂、赞叹、偈句、法言而为供养,又作种种上妙乐音及诸玩具而为供养。彼王如是作诸供养,然后奉献上妙饮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

「复次,不空见!尔时彼善观作王广设如是微妙第一最上众具满足供养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更于异时庄严大驾,躬自率彼无量千数诸众生等诣无畏园至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所,顶礼尊足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唯愿垂慈作所应作也。』

「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闻善观作王殷勤请已,知诸众生堪受化故,于是为彼如所应作种种神通。现神通已,遂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等身昇虚空。住虚空已,即放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光明照于东方无量世界;如是,复放前数光明照彼南方、及以西、北、四维、上、下,周遍十方亦皆如是。彼一一方各有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大光明,彼一一光皆各化作八十亿百千那由他等大莲华座,彼诸华座皆各有一化如来坐,彼诸如来形量、长短,乃至一切威仪多少,一如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无差别也。

「不空见!如彼变化诸佛、世尊各有无量亿那由他诸比丘众前后围绕住虚空中,又亦各有化天帝释及化梵王形量、大小皆如今此无超胜梵天及大供养天帝释等,无有异也。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示现如是神通事时,于须臾间,一切诸天所有音乐不鼓自鸣、一切众具不作自现。

「不空见!时彼欲界诸天既覩鸯耆世尊示现如是大神变时,即以天栴檀、末香、沉水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牛头栴檀、黑沉水香等奉散佛上。复以种种妙华所谓鸡娑罗华、大鸡娑罗华等奉散于彼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

「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世尊告彼善观作王言:『大王!诸行无常。大王!诸行皆苦。大王!诸行无我。大王!诸行暂住,不得久停。大王!诸行不坚,是破坏法。大王!诸行炽然,如勐火焰。大王!诸行深奥,如大火坑。大王!乃至应当念舍诸行,当生深厌、亦不可乐,当念远离,终思解脱。』

「不空见!尔时,善观作王一心合掌恭敬向彼鸯耆如来具领赞曰:『如是如是。大德修伽陀!大德婆伽婆!诸行无常。大德婆伽婆!诸行是苦、诸行无我。大德婆伽婆!诚如圣教,一切诸行皆应远离,亦须弃舍,终当免脱。』

「不空见!尔时,彼鸯耆罗娑如来为彼善观作王说如斯法,令其欢喜、令其专念、令其奉行;令欢喜已、令专念已、令奉行已,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罗娑如来见善观作王闻法欢喜、发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益已,即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比丘大众举身腾踊,足步虚空,出净花城然后还下,如常威仪,前后围绕入无畏园。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得亲覩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广现如是神通事时,发菩提心,更作誓曰:『当令我等于未来世悉获如是大神通慧,复当令我悉得如是统诸大众,复当令我于未来世悉得如是天人众前大师子吼,一如今日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无有异也。』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见彼世尊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及诸大众乘空而返,王便严驾奉从世尊达本住所然后乃还。

「复次,不空见!后于异时,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与诸大众次第而行,至善观王宫殿中已,当铺而坐,诸比丘僧亦次第坐已。尔时,彼善观作王及诸大臣与其眷属各自围绕、城内人民及其眷属亦各围绕,又皆自持所有供食,各自手奉鸯耆世尊及诸弟子声闻大众。其食香美、众味具足,随意奉上佛及众僧,一切噉食皆得充满。然后更以种种妙香、种种花鬘、种种衣服、种种珍宝、一切众具、微妙音乐供养恭敬已,即于是日呼召太子,加以天冠、受以王位,弃四天下及诸眷属、深厌生死,请佛出家,即于鸯耆佛、世尊所释除须发、法服着身。时有八万四千亿百千那由他人民善根既淳熟故,亦深厌世,从王出家。

「复次,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出家已,即于众中整理衣服,恭敬合掌,遂便请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言:『世尊!云何菩萨修习、思惟念佛三昧耶?菩萨摩诃萨云何证此念佛三昧,即得住于不退转地、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前成就诸功德法?』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比丘如是问已,彼鸯耆如来即便告彼王比丘言:『善观作!汝应当知有二种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即便得此菩萨念佛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信诸如来,不生违逆;二者、信佛所说,不敢谤毁。作如斯念:是为诸佛广大境界,不可思议。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奢摩他,二者、毗婆舍那。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远离断见,二者、灭除常见。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住于羞惭,二者、修于耻愧。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时彼如来如是说已,彼善观作王比丘复白鸯耆罗娑如来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惭愧已而能得斯念佛三昧耶?』

「尔时,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即告彼善观作比丘言:『善观作!若诸菩萨摩诃萨于诸所作常行惭愧,谓:起身恶行生惭愧心、起口恶行生惭愧心、起意恶行生惭愧心、起嫉妬时生惭愧心、起懈怠时生惭愧心、于诸佛所生惭愧心、于诸菩萨摩诃萨所生惭愧心、于住诸菩萨乘众生所生惭愧心、于诸声闻乘所生惭愧心、于诸辟支佛乘所生惭愧心、于诸天人所生惭愧心。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八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九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神通品之余

「『云何惭愧?所谓常惭于人,亦愧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常行惭愧、成就惭愧,远离不善、念求善事,身荷重担,种性清净,无所亏犯。』

「时彼善观作王比丘既从彼佛闻教诲已,住于惭愧。为灭一切不善法故,勤求精进,及以意欲一心回向,住诸善法又令满足,更广思惟不令忘失,专精摄心住于正观、深入法界。如是,比丘观法界时,不见一法增、不见一法减。彼既观法无增减已,当彼如是见一切法无有去来、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得无丧、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有生灭、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有差别、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有异、彼当如是见一切法因缘生、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梦想、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阳焰、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镜像、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形影、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声响、彼当如是见一切法犹如幻化、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有胜负、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本无优劣、彼当如是见一切法不可成就、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本来不生、彼当如是见一切法无有生处、彼当如是观一切法皆悉平等。

「不空见!彼既能作如是观已,亦即能作如是修行,不久便能得是三昧。

「不空见!而彼善观作王比丘得此三昧已,即能成就无碍辩才,说诸法义无有穷尽。又,彼善观作王比丘即于尔时过六十亿百千那由他劫已,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空见!汝今于此犹有疑心,我为汝释令得除断。

「不空见!当知彼时善观作王舍四天下、五欲、众具,与彼八万四千亿那由他臣民大众于彼鸯耆佛、世尊所同时出家、剃除须发、精勤修道者非谓异人,汝亦不应更作他观。何以故?不空见!当知彼时善观作王比丘,今彼莲华上如来是也。又于尔时善观作王舍四天下一切乐具,与八万四千亿那由他臣民大众鸯耆佛所出家修道、住惭愧行、正观诸法、一心思惟,未几即便证此三昧也。

「复次,不空见!以是因缘,我于今者殷勤郑重为汝宣说此三昧门所作功德甚深广大,不可思议。当知非彼不能广种胜妙善根诸众生辈而得听闻,而能读诵、受持、修行,乃至为他解说义理。

「复次,不空见!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闻此三昧者,当知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辈终非薄福、种少善根也,亦非一如来所种诸善根也,亦非二、三、四、五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亦非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乃至非一百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亦非二百、三百、乃至千万亿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如是,乃至亦非于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乃至亦非于无量阿僧祇及过无量阿僧祇尔许诸如来所种诸善根、厚集功德而获闻此宝三昧王名字少分,何况当能书写、披读、赞诵、受持、思量义趣、如法修行、为多人众分别解释也?

「复次,不空见!若彼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辈但得耳闻此菩萨念佛三昧门者,应知彼善男子、善女人非是薄福、种少善根者,当知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是具足菩萨乘者。何以故?不空见!若人得闻此三昧王,当知彼辈依其次第自然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除一切诸漏尽者。」

尔时,不空见菩萨白佛言:「大德世尊!所住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德世尊!彼等常证此三昧王耶?」

彼佛报言:「不空见!汝见如是,彼等亦证此三昧王也。

「复次,不空见!譬如有药名曰真正,若以其药用涂军鼓,于斗阵时以椎击打。假彼阵中有为毒箭、刀矟所伤,彼药力故,皆即平复,安隐无患。如是,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闻此三昧王名字少分者,彼等以此三昧名声威力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除漏尽身证之人。

「复次,不空见!譬如须弥山王四宝所成,若诸众生至其所者即同其色。何以故?以彼山威光皆同一色。如是,不空见!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耳暂闻此宝三昧名,彼等皆以三昧名声威德力故,自然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除漏尽正位诸富伽罗。何以故?不空见!以此三昧有不思议胜功能故。

「复次,不空见!譬如一切大河、陂池及以诸流,皆入大海同一醎味,悉由大海德力弘故。如是,不空见!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闻此三昧名,假令不读、不诵、不受、不持、不修、不习、不为他转、不为他说、亦复不能广分别释,然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皆当次第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此三昧名声胜故、威德力故。

「复次,不空见!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诚言时、善说时,但能诚言及与善说:『诸佛法门必定当得,开示兴显能广利益诸世间者。』是名诚言、是名善说。

「不空见!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能得正言及善说者,必定当得无量无边过阿僧祇不可思议大功德聚,何况彼能善说于此菩萨念佛三昧法门所获功德聚也?

「不空见!假使无量无边恒河沙菩萨摩诃萨复经无量无边过恒河沙劫数修行布施,无暂休废,我若说是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今更为汝广分别说:若复有一菩萨摩诃萨能听受斯念佛三昧,若读诵、若受持、若少分修行、若少分论说,所得功德望前布施不可喻比、不可称量、不可计挍、不可算数、不可宣说,何况有能具足听受、修行、演说?是功德聚而可校量耶?」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念往昔无量劫,有佛世尊鸯耆罗,

一切世间所归依,具大慈悲演妙法。

于彼所见无不知,过去、未来悉明了,

亦能通达现在事,等见幽微斯觉察。

诸佛智慧难思议,怜愍众生故为说,

愚痴众生苦煎迫,观彼一切兴悲心。

时彼如来有如是,九十九亿声闻众,

咸具自在有生尽,悉共围绕正法王。

彼城东北有园林,具足庄严名无畏,

如来大仙住于此,兼彼亿众阿罗汉。

彼善观作转轮王,严备宝驾自出城,

无量臣民众围绕,一切众生皆爱乐。

王覩世尊心寂静,身口清净诸根调,

具足胜妙诸威仪,彼善观王转增敬。

王便往诣彼佛所,头面顶礼世尊足,

启口请佛受其供,世尊许纳故默然。

王以如来许受故,即勅城内诸臣民:

『今宜具办微妙供,吾欲奉献鸯耆佛。』

众事既严王亲告:『唯愿哀愍照此时,

大师世尊及圣僧,受我今日微末饭。』

鸯耆如来赴王请,大功德聚广现神,

遂作无量千亿光,普照十方诸佛土。

彼一一光出无量,百千亿数大莲花,

微妙鲜明人憙乐,为发众生诸善本。

汝不空见知诸花,各出化诸如来形,

意念现前人瞻仰,十方同说如斯法:

『诸行无常亦实苦。复说无我极羸劣,

终是破坏不坚牢,孰云智者生贪乐?

诸行焚烧如勐火,炎赫烗炽甚难当。』

鸯耆世尊如如宣,佛为众生发深厌。

诸天覩斯大神通,百千乐音俱时作,

香花自然而雨下,异哉希有难思议。

彼王见佛神变故,设诸供事不可量,

此四天下可重尊,投弃五欲如脱履。

佛前释发服袈裟,便尔请问微妙定:

『当住何等胜法已,丈夫能入三昧门?』

鸯耆世尊如是说:『住于二法善思惟,

当自证此微妙禅,得不思议最上乐。』

王蒙彼佛诚实言,深心欢喜触斯定,

常念菩提奉诸佛,即受尊号上莲华。

若能信受如来语,于是经典无复疑,

入佛境界深法门,自然得入此三昧。

若闻实际不惊疑,于法亦无我人想,

勤念奢摩毗婆舍,如是深思触胜禅。

住于惭愧及恭敬,常应修习诸正勤,

知已恶现生耻心,证三昧王岂能久?

恒观诸法不见增,亦自弗知诸法减,

见一切法如虚空,菩萨智人通达此;

诸法非兴复非丧,本性清净常湛然,

知一切法同睡梦,如是见者逮三昧;

于彼不作差别相,本不见灭亦无生,

犹如阳焰及镜像,能如是见得三昧;

法相平等无高卑,亦无存亡及优劣,

如彼声影与幻化,如是见人证三昧;

诸法寂然无胜负,不见外相及内心,

无有成就复无名,如是见者证三昧。

比丘如是专精观,初、中、后夜常思惟,

顶受尊教于佛所,不久当证此三昧。

彼当证此三昧时,已于菩提无缺减,

亦见十方一切佛,供养功德大众生。

过是六十亿百千,那由他劫修诸行,

承事无量诸佛已,然后证彼大菩提。

汝不空见今应知:尔时彼王其谁是?

智人不当生异见,莲花上佛即善观。

我今教诫于汝辈,一切世间诸天人,

若欲究竟诸法源,当念速净此三昧;

彼必大集功德聚,不可算数难称量,

欲得妙乐不思议,要先净修此三昧;

若欲尽见一切佛,现在、未来及十方,

或复求转妙法轮,亦先修习此三昧;

若欲圆满诸妙相,具足众好上庄严,

及求转生清净家,必先受持此三昧;

汝不空见诸众生,即欲远离诸恶道,

悉欲知于下生者,应常赞诵此三昧。

彼非供养于一佛,亦非二、三、及四、五,

乃至亿数那由他,方得闻斯胜三昧;

彼供诸佛过僧祇,为证无上大菩提,

及众所欲皆悉得,乃得闻此胜三昧;

彼供无量百数佛,过去久种诸善根,

常生欢喜尊敬心,方得说此胜三昧;

彼事无量千数佛,天中胜天能放光,

精勤修习无懈倦,尔乃赞诵三昧经;

彼见无量亿数佛,无边净光若日轮,

厚习一切诸善根,然始得闻妙三昧。

又如世间攻战场,其中多有被毒害,

彼或遇闻药鼓音,众毒消除得安乐。

若人说此三昧时,其或得闻胜定者,

三昧威力证菩提,非彼漏尽正位人。

彼定功德等须弥,若人证时无异相,

其或能往到山所,即同其色难别知。

若人得闻三昧声,诸定中胜犹如海,

由斯三昧威德力,彼证菩提不复疑。

亦如众流归大海,大河、小河、及陂池,

等同一味难别知,彼亦如是无异相。

若人闻此三昧时,即念十方一切佛,

三昧威力登正觉,非彼身证富伽罗。

若诸菩萨唯修檀,过于无边恒沙劫,

供养十方一切佛,下及法界诸众生,

如是旷劫行布施,所获功德虽言多,

犹不及说妙定门,起一念慈被一切。

三昧善思如慈母,光显圣德难度量,

智人若能一心求,当速成佛具自在。」

菩萨念佛三昧分说修习三昧品第十四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当能入斯念佛三昧耶?」

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三法即能入此念佛三昧。何等为三?一者、具足不贪善根,二者、具足不瞋善根,三者、具足不痴善根。若能具足三善根已,即得成就六波罗蜜。而彼菩萨摩诃萨以能住彼不贪善根故而常行施,具足成就檀波罗蜜。所生常得家产丰饶、财宝具足、所须便至、永离贫穷,有大威德、有大势力,其心弘广无复狭劣,自然摄彼贪不善根。以能具足诸福德故,众生见者莫不尊敬、凡所言说人皆信行,不用多功获此三昧,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彼菩萨以于一切世间天人诸众生所无有瞋恚、忿恨之心故,故能具足不瞋善根,而常住彼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能具足满忍波罗蜜已,或逢骂詈、谤毁、楚挞、挝捶、割截手足、挑髓、破脑,一切诸苦竞来迫切,不怒、不恨、不恚、不瞋,于是除灭瞋不善根。起大慈心遍覆一切众生界已,所生不离诸佛、世尊,梦寤常安;天神卫护,刀仗不害、毒不能中、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常足饮食、汤药、衣服、卧具种种众物,一切世间天人众生见者赞美,不久即能证此三昧,当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彼菩萨以能具足无痴善根故,长夜修习奢摩他毗婆舍那,具足方便善,能断除痴不善根,成就微妙甚深智慧,于一切法了了分明、诸异论门无有罣碍,若他问难辩释无疑。不空见!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三法证此三昧当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有三法能入三昧,复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为三?一者、观一切行无常如实知,二者、观一切行苦如实知,三者、观一切法无我如实知。菩萨若能如是观已,不久即能入此三昧。不空见!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三法能证三昧,亦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有三法能入三昧,亦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为三?一者、如来现在修诸供养,若灭度后,或时供养诸佛舍利、或以种种上妙香花,及以花鬘、涂香、末香、烧众名香、然灯、幡盖、宝幢、音乐等,若自供养、或复教他,常发誓愿:『愿我所生,以此供养行愿善根,令我速得念佛三昧,亦当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若佛现在及入涅槃,赞说如来真实功德:若戒、若定、若智慧、若解脱、若解脱知见、若威仪、若神通、若辩才、若无诤、若慈悲、若喜舍,及余世尊诸功德法皆常赞说,亦发誓愿:『愿我从今赞叹诸佛所获福聚、所得功德,藉此善根当令我得念佛三昧,复能速成无上道果。』不空见!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三法能入三昧,亦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有三法,不久则能成就三昧,亦当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三?一者、若诸菩萨摩诃萨或从一切佛、世尊所闻此三昧真实功德,或时但闻三昧名字,即自思念:『如彼过去诸如来、应、等正觉本行菩萨求菩提时,彼辈皆求如此三昧,是以闻此三昧即生随喜。我于今日为大菩提,亦应勤求如是三昧,成就具足大利益故。是故,我今闻此三昧功德名字深生随喜。』是名具足第一随喜法也。二者、『如彼未来一切诸如来、应、等正觉为求菩提行菩萨时,修此三昧为大利益。是故,我今闻此三昧亦生随喜。』是名第二具足随喜法也。三者、『如今现在所有十方无量无边诸如来、应、等正觉现住世者已度诸有、已拔习根、断灭语言、远离觉观、证甚深定、具大慈悲亦于往昔行菩萨时闻此三昧皆生随喜。我今既获闻此三昧,何独不可起随喜乎?』如是念时深生随喜,是名具足第三随喜法也。不空见!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三种随喜,所获功德及诸善根愿与众生同证三昧,亦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若复诸善男子、善女人辈于此三昧生随喜时,所得功德真实广大,无量无边、难可称说。我今为汝引诸譬喻,开示少分令汝知耳。

「不空见!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其间所有诸恒河沙,若人取彼诸恒河沙聚置一处,然后于彼大沙聚中取一一沙末为微尘,然后将此沙之一尘过恒河沙世界,更复过彼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恒河沙等世界已,然后方乃置一微尘。如是次第,一切沙尘计诸世界悉皆布尽。不空见!汝意云何?假使彼世间人颇能少知世界数不?」

不空见言:「无也。世尊!」

「不空见!且置是事。假使世间聪明智慧第一算师,尽其智力及以算术,颇能称量、颇能思察,复能数知世界数不?」

不空见言:「无也。世尊!无也。世尊!今我所见,唯有上座舍利弗及彼不退转地诸菩萨摩诃萨辈应少髣髴耳。」

佛言:「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上尔所诸世界盛满七宝及余众具持用供养一切众生。不空见!汝意云何?彼人如是供养行檀所获功德宁为多不?」

不空见言:「甚多。世尊!无量。世尊!」

佛言:「不空见!我更语汝:彼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满七宝众具供施一切众生功德虽广,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三昧宝王名字发起三种随喜之心、誓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功德。何以故?不空见!以彼三种由多闻生也,彼多闻从正说起故。不空见!由彼正说故,能生一切善根,即此三昧也。何等三昧能生一切善根?所谓即此菩萨念佛三昧也。又复能生一切善根,亦即正说。何等正说?谓正说时,善说是也。以是义故,彼三种随喜所获功德望布施福,不可称量、不可挍比。

「复次,不空见!我念往昔过于无量阿僧祇复无量阿僧祇劫,尔时世界名动不动,彼界有佛,号曰宝山庄严如来、应供、等正觉、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得大自在调伏一切,具足解脱永度彼岸,最上、最妙、最胜无比,能为众生作大归依、能与众生为大覆护、能治众生诸烦恼病,通达三世无不明了,以自证法为众生说,其所说法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言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诸众生常如是说。

「时彼宝山如来、应、等正觉住一王城,城名伏怨,与三十亿那由他百千声闻大众皆是学人,当有所作、当有所断、当有所得,应受世间天人供养。

「不空见!时彼宝山如来从三昧起,作如斯念:『今我此三十亿那由他百千声闻皆是学人,所作未办、未到彼岸,我于今者应为此等如法而说,当令一切速得漏尽。』

「不空见!尔时彼宝山庄严佛广现如是大神通事,令彼三千大千世界尽皆烟出,勐焰炽然。

「不空见!尔时彼声闻众覩彼如来广作如是大神通事,见已,欢喜踊悦遍身犹如比丘入第四禅,彼声闻众身心快乐亦复如是。

「复次,不空见!尔时彼佛于静夜中显示如是神通事已,因即告彼声闻众言:『汝诸比丘应当观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烟出,又复勐火焰炽烔然。诸比丘!一切诸行无常亦尔。诸比丘!一切诸行苦事亦尔。诸比丘!一切诸法无我我所、无有坚牢、虚妄不真、可破可坏,皆灭尽相。诸比丘!我今略说一切诸行,乃至一切放舍莫着,深生厌离,自然解脱。』

「不空见!尔时彼三十亿那由他百千声闻众等蒙彼如来说如是法、如是教诫,皆得漏尽、通达诸法,于诸法中无有罣碍,善住诸法度诸疑网。于教师所听受法已,于诸法中了无所畏,发大声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世尊!诸行无常。如是,世尊!诸行是苦。如是,世尊!诸法暂住。如是,世尊!诸法破裂,不可依止。如是,世尊!诸法炽然,犹如草木及以石壁。如是,世尊!一切诸行乃至可放、可舍、可厌、可脱。』

「不空见!时彼宝山庄严如来以如是神通、以如是说法、以如是教诏三种示现,化诸声闻众令入三解脱门,谓空无相愿已,复有三十亿那由他百千诸菩萨众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空见!尔时彼佛为彼三十亿那由他百千诸菩萨众说此三昧宝王,如是显示已,复为彼天人世间作利益故,经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岁转正法轮已,然后于彼无余涅槃而般涅槃。」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彼宝山庄严如来现前教化几菩萨众?复佛灭度后法住几时耶?」

佛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宿其数可知,然彼宝山庄严如来、应、等正觉边际数量难可得知。而彼如来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八十亿那由他百千年,像法住世二十亿岁。

「其后未几复有佛出,名曰慈行如来、应、等正觉,出现于世,寿命无量,其佛身量满一由旬。尔时,众生身以量足长六拘卢舍。其莲花床大者高十三由旬,小者犹高六由旬遍满大地,所有众生往返、周旋、行、住、坐、卧皆各在于莲花之上。

「尔时,世界名盛莲花,其地柔软犹如羊毳毛,众生触着如天妙衣,其色光泽状忉利天黄白之石,彼诸众生等受快乐亦如他化自在天宫。彼诸众生欲度东海,瞬息之间便到彼岸;南、西、北海骏速亦然,彼诸众生凡所之从发心即至。

「而彼慈行如来初成佛时,其地广博尽四海边。时彼大地纵广正等满八十亿那由他百千由旬,诸声闻众皆悉充满,诸阿罗汉多一坐食,唯除侍者阿难及金刚密迹阿斯多等。复有八十那由他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一切皆住不退转地。

「彼诸菩萨请问甚深妙定法门,而彼慈行如来为诸菩萨开发显示深法门时,慈行世尊唯出一音即说斯偈:

「『若人方便求出家,应当一心思妙法,

 彼必摧坏恶魔军,犹如香象破草屋。

 谁求疾成大菩提?应为世间常说法,

 而欲净斯最胜地,此三昧乐则能为。』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九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十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说修习三昧品之余

「时彼慈行如来大化将末,有一比丘名曰树王,广为众生说此三昧,示教利喜。于彼如来、应供、等正觉灭度之后正法之际,有转轮王名曰天主,具足威德,有大神通、七宝金轮,正法治世。

「不空见!彼天主王所居大城名曰因陀罗跋帝(隋名天主城亦名帝幢),纵广正等十二由旬。其城内外楼观、台殿皆以七宝杂色所成,复以金廊而覆城上。

「不空见!彼城四面各有三门,若说其城诸庄严事,如上所说精进力王善住大城,庄严华丽殊妙无差也。

「不空见!后于一时夜过半已,彼天主王睡犹未觉,有净居天下降王所令王梦见,即于梦中为王说此念佛三昧法门名字:『大王!汝应求此念佛三昧。何以故?若诸菩萨摩诃萨能得成就此三昧者,常不远离诸佛、世尊,亦于世间出世间,文字、章句、音名、语言皆悉明了,具足辩才,自然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空见!时天主王梦见天已即便觉寤,白彼天言:『诸天人辈,如是三昧谁能持者?』彼天报曰:『大王!汝宁不闻耶?今有比丘名曰树王,现能受持如斯三昧,广为世间分别演说,利益一切人天大众。』

「不空见!彼天主王当得闻此三昧名时,即能受持、思惟、观察,并亦诵念彼比丘名。过是夜已,即于晨朝舍四天下金轮王位,亦复弃舍八十亿百千那由他后宫妃后女侍之属,又尽放弃五欲众具,斯皆为是三昧王故。王时复与九十六亿百千那由他众生,求彼比丘舍家出家。

「不空见!时彼树王比丘与四部众天、龙、夜叉、及人非人周匝围绕,复有九十亿欲界诸天左右听法,复有八十那由他诸菩萨众在前赞说是三昧王,分别解释显其义趣。

「彼天主王至其所已,即以众宝散比丘上,然后方始五体投地,一心顶礼彼比丘足。又以八十宝箱各容一斛,盛满金花奉散其上,复以天花所谓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用散其上。

「复以天诸妙香所谓天沉水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牛头栴檀、黑沉水栴檀、末香等用散其上。

「广设如是众供具已,然后请为比丘弟子,即于是日与九十六亿百千那由他臣佐民人在比丘前剃除须发、服袈裟衣、厌世出家,皆为求此妙三昧故。

「是后其天主比丘常得与彼九十六亿那由他百千眷属比丘亲近供养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皆为此胜三昧故。

「不空见!尔时彼天主比丘经八十四亿那由他百千岁以种种众具供养事彼树王比丘求此三昧,读诵、受持、如说修行、教诸弟子终不暂懈。又,彼眷属比丘大众勇勐精进亦无倦心。

「不空见!彼天主比丘及其眷属于树王法师生尊重心、起诸佛想,闻说妙法一心受持,长夜精勤,初不休息。彼树王比丘皆悉成就,彼九十六亿百千比丘行菩萨行住不退地然后灭度,彼诸眷属皆亦命终。

「时复有佛名阎浮幢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于世,而彼天主比丘与诸眷属而更于彼阎浮幢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勤求谘问如此甚深三昧经典,读诵、受持、思惟其义、如说修行、为他解释,利益世间一切天人、为证无上大菩提故。

「又,彼天主比丘为此无上胜三昧故,广分别说诸佛所宣甚深经典。过三千劫已然后作佛,又能教化无量大众皆得成熟、毕竟安住不退转地、悉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告不空见:「汝今当知:尔时彼天主王者岂异人乎?即今之最上行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是故,汝今不应疑惑。

「复次,不空见!汝当一心思惟观察此三昧王善根浅深、功德少多,吾今为汝少分说耳。若彼世间无量无边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但能耳闻此三昧名,当来必定成等正觉。何况此众菩萨摩诃萨亲于我前、或在我后闻我广说此三昧王,若读诵、若受持、若思惟义、若修行、若能为他称扬广说也?

「不空见!若有菩萨摩诃萨住菩萨乘,闻此三昧经于心耳,彼亦不久必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初住菩萨乘诸菩萨等即便速证不退转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为远。

「复次,不空见!譬如夜分将尽、其日未出、东方明相始现之时,阎浮提人莫不欢喜。何以故?知彼日轮不久当现,广为世间作大照明,令阎浮人咸得覩见若善、若恶,净秽诸色得有所作。如是,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但能闻此念佛三昧经于耳者,彼辈不久尽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汝等于此三昧作决定心、起不坏信,莫生异见、勿怀疑网。

「复次,不空见!如劫将尽,彼第六日现世间时,如是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尽皆烟出;烟既出已,当知不久第七日出,一切世界皆悉烔然。如是,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已住彼菩萨乘中及未住者若曾闻此念佛三昧经于耳者,或时读诵、或有受持、或思惟义、或如说行、乃至或能为他广说,彼等决定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如人穿井,若见湿土黏污手足、或时复见水泥杂和,智者当知去水不远。如是,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菩萨念佛三昧,正意受持、谛善思惟、分别义理、广为他人宣扬解释,当知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不久自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譬如有人吞金刚丸,当知是人不久必死。何以故?彼金刚丸不可消故。如是,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能听闻如是三昧,或复思惟、或常亲近、或亦修习、或能宣说,当知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不久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此三昧者即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思惟修习、清净成就真实金刚,无有虚伪、不可破坏;复能教化诸菩萨辈令其安住,以诸菩萨必能安隐住于大乘故。

「复次,不空见!譬如三十三天见欢喜园皆生安乐。如是,不空见!彼一切菩萨摩诃萨皆因闻此三昧名字故,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三昧法门名字,往昔诸佛之所赞叹、为他广说、释解理义、开发显示名味句身、具足圆满、安住法界、拥护摄持、诸大菩萨教化增长,令乐真道、正直淳和、常受安乐。

「不空见!以是因缘,汝应知此,若诸菩萨闻此三昧暂经心耳,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不久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空见!吾故语汝,汝当善知。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念佛三昧能受持者,彼等善男子,善女人自然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汝应受持如是三昧,常念为彼一切世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国王、大臣、宰相,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一切乞士,并余种种外道、尼犍遮罗迦、波利婆阇迦等颁宣广说。何以故?以此三昧大德威力,能令彼等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复次,不空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净信敬心,分明知此念佛三昧,过去诸佛之所赞叹、一切如来之所印可;如是知已,当即读诵、当即受持、当即修行、当即敷演。复应当作如是思惟:『今此三昧为不思议大功德聚。』如是思已,当更信敬、当更尊重、当更深入、当更证知。所以者何?今此三昧乃是一切诸佛之所说也、一切诸佛之所行处也、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也、一切诸佛之正教也、一切诸佛之辩才也、一切诸佛之所觉也、一切诸佛之选择也、一切诸佛之所作也、一切诸佛之财宝也、一切诸佛之府库也、一切诸佛之伏藏也、一切诸佛之仓廪也、一切诸佛之印玺也、一切诸佛之舍利也、一切诸佛之体性也。

「不空见!若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如是知,即得无量无边善根。缘此功德,所生常处大刹利家、大婆罗门家,及余一切大威势家、大尊重家、大德天处,乃至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不空见!由此三昧具足能得不思议出世间果报聚故。

「不空见!彼善男子、善女人若但耳闻此三昧名,当得无量无边福聚,亦复当作无量无边福行。然彼所得福聚善根、福行功德广大甚深,不可挍计、不可算数、不可称量、不可得知。

「复次,不空见!言粗若此,义尚未明。我今为汝更引譬喻,令诸智者少分解之。不空见!若有菩萨摩诃萨专心信乐、修行檀波罗蜜,日三时施,于日初分,以神通力故,即令七宝及余众具充满于彼恒沙世界,还用奉上恒沙如来、应供、等正觉及诸弟子声闻众等;如日初分如是行施,日中、后分行施亦然。日别如是三时行施,乃至经彼无量无边亿那由他恒河沙劫而常行是无有休废,亦复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空见!于意云何?彼菩萨摩诃萨能于如是长时行施,所获功德可谓多不?」

不空见言:「甚多,世尊!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不可称量、不可思议也。」

时佛复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吾更语汝,汝宜谛听。假彼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檀波罗蜜,所种善根、所获福聚实为广大,然犹不及斯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闻此三昧名,或时书写、或时读诵、或时信解如来所说深妙法门少功德也。不空见!然此善男子、善女人但以闻名所获功德尚超前福无量无边、不可称量、不可挍比,何况彼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得闻是三昧,能即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义理、善能为诸人天大众宣扬广释也?不空见!汝今当知我但略说三昧功德,若欲广说此定善根,假经多劫终不能尽。」

菩萨念佛三昧分诸菩萨本行品第十五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善现菩萨摩诃萨、善喜光菩萨摩诃萨、无边见菩萨摩诃萨、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无边幢菩萨摩诃萨、无边光明菩萨摩诃萨、无边称菩萨摩诃萨、无边禅菩萨摩诃萨、无边智菩萨摩诃萨、无边发王菩萨摩诃萨、无边自在王菩萨摩诃萨、思惟最胜无边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法意菩萨摩诃萨、思惟虚空意菩萨摩诃萨、思惟无碍意菩萨摩诃萨、无边宝意菩萨摩诃萨、能灭一切怖畏菩萨摩诃萨、善净意菩萨摩诃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为首,与九十亿那由他百千菩萨摩诃萨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是菩萨念佛三昧功德利益,我等要当躬自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义理、广为他说,亦令他人如说修行。何以故?我等为欲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世尊!我等于此诸佛、世尊所说三昧甚深经典,令诸众生闻已欢喜,我等亦当益其气力与其安乐。所以者何?彼等若能于是大乘修多罗中次第修行,闻已书写、读诵、受持、分别思惟、广为他说,亦令他人分别解说,必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摩诃萨等一心念求,遂便微笑。诸佛、世尊法如是故,即微笑时,世尊面门放种种光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璩、真珠如是一切诸宝光中,各皆复出无量百千异色光明,皆自世尊面门而出,遍游十方无量世界,上至梵宫,还住佛顶。如天帝释建立宝幢,端直光华,见者欢喜。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壮丽,微妙无比。

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见是神变庄严事已,咸皆惊叹:「奇哉,希有,世尊神通。」

于是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如意定智神通,即从座起,正持威仪,合掌恭敬顶礼世尊已,用天沉水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香、牛头栴檀、末栴檀等奉散佛上。复以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天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鸡娑罗花、摩诃鸡娑罗花等供养世尊已,说偈赞曰:

「世尊调御无伦匹,金色相好具足人,

光明威德遍十方,状若林间开花树。

妙行圆满智无边,大威能为世间益,

最胜方便愿演说,今复微笑有何缘?

世尊无等无边智,挺超众类谁能加?

无上威德今应宣,何因今日复微笑?

今此世界遍大千,花敷尽若帝天树,

一切众生皆欢喜,今更微笑何所因?

盲者能视、聋得闻、痖者得言、蹇能步、

狂乱失心获本念,今复微笑何因缘?

群兽喜跃悉鸣吼、异鸟欢欣吐清音、

众乐不鼓自然鸣,今者何因复微笑?

一切乐音同时作,本非天人之所鼓,

而令人天获安乐,今更微笑何所缘?

彼天观人明照此,斯人今亦见彼天,

天人交发希有心,何缘今更现微笑?

无上丈夫世依止,大尊今日为我宣,

若闻大慈怜笑者,唯深庆幸岂能报?」

尔时,世尊即为如意定智神通菩萨摩诃萨宣说大士所有妙问,亦即宣彼恒沙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名号。其偈词曰:

「诸善男子等,闻法王妙声,

彼六十八千,悉发菩提愿,

亦于当来世,正法毁坏时,

世尊自护持,如是深妙典。

我闻大名称,终无有厌倦,

不思议法门,诸佛之所说。

汝听我今说,斯诸菩萨众,

非但一佛所,发此诚敬心。

我念往昔诸生处,六十六亿那由他,

尔时皆亦如斯起,唯为护持此深法。

又复过去前于兹,无量恒沙诸佛所,

于彼为首修虔敬,最上妙法我护持。

斯诸大士为法故,能舍重命岂爱身?

其何甘法不惮苦,独为菩提无上证。

不可思议恒沙数,无量威德诸如来,

彼时上首皆敬起,亦唯爱乐斯法故。

宝光、火光、大光佛、电光、普光不思议,

斯辈三等摄持法,为求菩提无上道,

唯我神力能知汝,果报今日皆明现。

不空!汝久发斯愿,经昔无量百千生,

汝于诸佛大师前,不思议行悉圆满。

常业歌赞两足尊,苦行熏修诸大誓,

由往积集胜因缘,今获偈叹大法王。

往昔世尊号善眼,亦名火幢、无边威,

斯辈彼时为上首,欲求无上正觉故。

往昔有佛庄严王,刹若他化天宫所,

斯辈多是胜上士,彼时已就大菩提。

过去有佛名放光,亦无边光无量相,

斯辈于彼己为首,初求如是妙三昧。

大摩尼珠火光佛,普光明聚调御师,

彼时摄法为首起,求于菩提安乐故。

大光日光不思议,无量精进无边定,

于彼摄法上首起,为求安乐菩提故。

善华香佛及金华,无漏如来无诤行,

彼时皆为护法首,为求如是上菩提。

如是过去诸如来,无边智尊雨足尊,

于彼三种摄持故,祈愿最上佛菩提。

八万丈夫通达士,为证第一妙菩提,

斯辈因是胜善根,当来奉侍人中觉。

所生常处尊胜家,一切永除诸恶道,

斯等集会为法朋,终不远离世间觉。

长违一切外论师,亦舍一切邪智友,

摄诸功德不可说,此福要登以菩提。

当来得值弥勒尊,此辈尔时皆集会,

于是三业持护法,因此能成胜菩提。

复于弥勒涅槃后,有佛、师子、调御师,

亦求彼法三业持,因此得成等正觉。

当来千佛无上尊,即是贤劫众生导,

斯等法师世恒说,因证无碍妙色身。

过是贤劫诸佛已,复有正觉无量威,

更有如来厥号贤,及以世尊毗婆尸。

贤与毗婆尸灭后,复有佛出名娑罗,

彼时智者皆摄持,广设众具兴供养。

娑罗世尊既涅槃,有佛如来名观察,

斯辈于彼求法故,而复供养妙法王。

观察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名遍见;

遍见如来涅槃已,有佛厥名莲花上;

花上如来涅槃已,有佛称号优钵罗;

尔时诸智还求法,承事供养两足尊。

优钵罗佛涅槃已,有佛世尊名曰花;

彼花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号庄严;

庄严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名胜智;

斯辈于彼亦求法,兴建供养无有边。

胜智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名善见;

善见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名善持;

善持如来涅槃已,有佛名曰具威仪;

彼亦三种法摄持,唯求证斯菩提道。

具威仪佛涅槃已,有佛世尊无量威;

无量威佛涅槃已,有佛世尊名胜王;

胜王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名现前;

现前如来涅槃已,有佛世尊最炽王;

尔时此等为法故,广设供养不思议。

如是未来诸世尊,世间胜智超一切,

于己身命无爱悋,但为求证佛菩提。

因藉如斯胜善根,将来奉承胜威德,

是佛人中最第一,如彼调御阿弥陀。

于彼殊胜世尊所,即欲修证上菩提,

为求法故常精勤,当设无边妙供养。

彼方所有诸世界,远离衰恼除五尘,

唯求法乐利群生,供养忆数恒沙佛。

当来成佛无边智,能多利益灭众苦,

为求安乐诸众生,供养无量无边佛。

当得成佛大名称,彼刹庄严难思议,

尽是众宝人乐观,犹安乐国殊广大。

多亿那由诸菩萨,咸受佛记人中尊,

以不思议诸佛智,如是赞称大法王。

我于今者为汝说,一切大众诸天人,

其有求于正觉真,终自同彼如来证。

若能愿乐胜菩提,彼号上人蒙威护,

诸天守卫、及龙、鬼、鸠槃、金鸟、并夜叉,

若欲祈愿成菩提,心常乐修佛胜道,

世尊哀愍如一子,身金色力智多闻。」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