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邪淫

【不邪淫】邪淫又作欲邪行,为十恶业之一,即在家者不可为的恶行之一,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的女性行淫,又虽与妻子,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场所、方法等,亦为邪淫。而不邪淫为十善业之一。..

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种,曰悔、眠、寻、伺。《成唯识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称不定者,..

不定种性

【不定种性】为唯识宗所立众生五种种性之一。又作不定性、三乘不定性,为具有二种或三种之无漏种子者。指由本有无漏种子的差别,而于前三乘的种性尚未决定其性之机类。分为四种:一、菩萨声闻二..

不和合性

【不和合性】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诸法因缘乖离,不相和合。如冰炭不可同炉,熏莸不可同器。百法直解曰:‘不和合者,依于诸法互相乖违假立。’在百法纂释中则谓:‘..

不两舌

【不两舌】为两舌之相反,十善业之一。谓不说能引起争斗是非等离间之语。参阅‘十善业’条。

不放逸心所

【不放逸心所】唯识宗五十一心所有法之一,为放逸的相反,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善法者。俱舍宗谓放逸系与一切染污心(不善心与有覆无记心)相应而起之心所,系属大烦恼地法;唯识宗谓此属八大..

不相违因

【不相违因】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某一法之生、住、成、得等状态不起障碍作用者,均为该法之不相违因。参阅‘十因’条。..

不相应行料简

【不相应行料简】不相应行为五位百法的第四位法,在唐代普光的《百法明门论疏》中,于诠释不相应行法之后,有云:‘上来第四,解心不相应行讫。今略作三门,料简二十四不相应行法。第一,……’..

不信心所

【不信心所】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不信者谓无诚信,既无真实之信,则于一切实事实理不能认可。《成唯识论》曰:‘云何不信?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

不害心所

【不害心所】不害,指不杀、伤一切生物。乃印度宗教、伦理道德的基本思想。在唯识宗中,为心所有法的十一善心所之一,不害以无嗔为性,于诸有情,不为恼损。《成唯识论》曰:‘云何不害,于诸有..

不俱意识

【不俱意识】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不俱意识,是不与前五识俱起,而系单独发生作用之意识。亦分二种:一、五后意识,虽不与前五识俱..

不退住

【不退住】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第七位,又作不退转住。谓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身心和合,日日增长。参阅‘十住’条。..

不杀生

【不杀生】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乃十恶业之一,亦为五戒之一,八戒之一, 十戒之一。依《大智度论》卷十三之说,诸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惜命亦为第一。断人畜之生..

不偷盗

【不偷盗】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为十恶业之一, 亦为根本五戒之一。不偷盗为偷盗之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不动地

【不动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无漏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一切有相功用及诸烦恼,不能动之。如《解深密经》云: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

不动灭无为

【不动灭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这是色界四禅的禅定。行者修持禅定,入第四禅,双忘苦乐,舍念清净,永离三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括三禅。出离八难——忧、苦、喜、乐、寻、伺..

不恶口

【不恶口】恶口为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不恶口为恶口相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不善

【不善】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为不善。即五逆十恶是也。是在现在损害自他,在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为不善。如三途之苦果,彼虽在现在损害身心,然更无为之招未来世之损害者,故非..

不绮语

【不绮语】绮语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的言词,为十恶业之一。而不绮语为绮语之相反,为十善业之一。《瑜伽师地论》卷八载,绮语之别称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静语、不思量语..

不增不减真如

【不增不减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八地断作加行障所证,此真如断染不减,得净不增,故名不增减。若证得此真如,相土皆随所欲,自在现在故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