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所依

【五识所依】识之生起,必有所依,前五识之生起有四种依,若缺任何一种,五识则不生起,此四种依为:一、同境依:谓依于眼、耳、鼻、舌、身、五色根,此五根与五识共取现境,曰同境依。二、分别..

五识料简

【五识料简】作为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识,是五种感觉器官,它依于色根,缘于色境,分析其特性如下:一、前五识所依之根,有浮尘根与净色根之别。浮尘根(又名扶尘根,亦名扶根尘)是外根,..

五识得名

【五识得名】前五识的名称,有随根立名和随境立名两种意义:一、随根立名,随所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而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名。二、随境立名:是随其所缘之境,而立能缘的识..

五识缘境

【五识缘境】五识缘境,各不相同,眼识所缘者为色境,耳识所缘者为声境,鼻识所缘者为香境,舌识所缘者为味境,身识所缘者为触境。见‘五境’条。..

不生

【不生】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于三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众法常住而无始生也。《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此是‘生灭’的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容涅槃时,亦每以‘不生不灭’以表示之。如《般若心经》形容法性,谓:‘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世间一切存在,其‘..

不生断

【不生断】三断之一。烦恼尽时,三途恶道之苦果永不生,不生即断灭也。此谓之不生断。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俗谓事理深妙神奇,无法以思索或讨论而得者,皆以‘不可思议’形容之,盖系援引自佛..

不可爱

【不可爱】《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一云:‘不可爱者:于诸境界、不可乐故。’

不正知心所

【不正知心所】唯识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指误解所观之境的精神作用,为八大随惑之一。不正知能障蔽正知,以毁犯为业,故有败坏戒律的作用。《成唯识论》曰:‘云何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

不同缘意识

【不同缘意识】不同缘意识,指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且为五识所依,然而以其具有自在攀缘的作用,故可广缘十八界诸法,例如眼识见烟时,意识于同时即缘及火,其作用属于‘比量缘’;又如眼识见绳..

不共中不共业

【不共中不共业】四变句之一。如个人身体的内根(胜义根),只供自己所用,他人不共用,曰不共中不共业。参阅‘四变句’条。

不共中共业

【不共中共业】四变句之一。不共中共业者,个人身体的外根(浮尘根),虽是个人所独有,但他人(如夫妻)亦可共同享用,曰不共中共业。参阅‘四变句’条。..

不共相

【不共相】又作自相,为‘共相’的对称。指一人所感,一人受用之相,如色法中五根等正报。正报的亲因缘种子称为不共相种子,受不共业种子的资助而起现行,即不共之正报。此又分为不共中不共、不..

不共无明

【不共无明】‘相应无明’之对称。又作独头无明。即与其他贪等本惑不相应而起的无明。在俱舍宗,与贪等十随眠不相应而起的无明,称为不共无明。唯识宗更分不共无明为二:一、恒行不共无明,指与..

不共业

【不共业】为‘共业’的对称。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的善恶业。反之,众生共通的业因称为共业,能感自他共同受用的非有情数之法。其中,关于业之相续,唯识宗立有业种子,就中以不共业所熏之业种..

不共种子

【不共种子】为‘共种子’之对称,又作不共相种子。指能变生一人受用之法的种子。即五根种子。五根的胜义根不通于他人,故为不共中不共;扶尘根则他人亦得受用,为不共中共。其种子亦随之而异。..

不妄语

【不妄语】妄语为十恶业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等,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不妄语与妄语相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不同缘意识

【不同缘意识】为同缘意识的对称。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不与前五识同缘一境,而缘其他异境,称不同缘意识。参阅‘二种意识’条。

不住大涅槃

【不住大涅槃】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槃无差别的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然虽起悲..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