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实智

【四如实智】为‘四寻思观’的对称。指唯识宗于其加行位中,由名、事、自性、差别等四寻思观所引发的四种正智。即是于加行位中,继四寻思观后的观行。即以前之四寻思所推求的假有实无为因,再加..

四有

【四有】有情的轮回转生,一般可分为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四期。即:一、死有,有情依于前世所造的惑业之力,招感现世果之际,他于前世临终之一刹那,称为死有。二、中有,指死有与生有中间所..

四地断障证真

【四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具修三十七品道法,发起慧焰,即断微细烦恼现行(无明微细之惑现起)障,证无摄受真如,证此真如,则无所系属。参阅‘十地’条。..

四果

【四果】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的四种证果。此四果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参阅‘四向四果’条。

四取

【四取】取者执取之意。狭义而言,系指执著之烦恼;广义而言,为烦恼之异名。即将三界中之百八烦恼,分为四种类别。烦恼能炽燃有情之业火,且其行相猛利,如毒刺能伤法身慧命,故称取。《俱舍论..

四相

【四相】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的生、住、异、灭等四相,此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成唯识论》卷二等记载,唯识宗主张‘四相假立,过未无体’。就刹那而言,有为法依因缘之力,由本无而今有,乃属..

四食

【四食】食为长养有情生命之物,《成唯识论》卷四记载,食有四种:一、段食,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啖,故称段食。二、触食,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心所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

四苦

【四苦】一生苦,果报始起为生,生时有苦,故名生苦。二老苦,身体衰变为老,老时有苦,故名老苦。三病苦,四大增损为病,病时有苦,故名病苦。四死苦,五蕴坏离为死,死时有苦,故名死苦。见《..

四真实

【四真实】真实,乃表里如一而了无虚妄的意思。《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列举四种真实,即:一、世间真实,又作世间极成真实、世间所成真实。即一般世间所共同认定者,如自古以来见火则称火,而..

四智心品

【四智心品】即是佛果四智,谓修唯行,至佛果转舍有漏识蕴所依而得的四种无漏智。《成唯识论》卷十载,唯识宗立大菩提之智品为四种无漏智相应心品,即: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乃转第八阿赖耶识..

四寻思观

【四寻思观】此是唯识修行五位中、加行位所修的观法。四寻思观,是名、义、自性、差别四种。名是能诠的名言,义是所诠的义理,自性是名和义的体性,差别是体性上种类的差别。此四观是一、名寻思..

四无色定

【四无色定】又作四空定、四空处定。指超离色法系缚的四种境界。即由思惟四无色界所得之定。若欲生于此四无色界,则必须修习四无色定;换言之,四无色定,乃对治色法之系缚,灭除一切对外境之感..

四无色界

【四无色界】为脱离色法系缚的四种境界。又称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无色界名称配于四无色定,依次称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为有顶..

四无畏

【四无畏】又名四无所畏,无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二种。参阅‘佛四无畏’条。

四无记

【四无记】无记,为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之一,此又称善、不善、非善非不善就是无记。唯识宗对色、心等五位法中之无记分为四种,如《成唯识论》卷三所载,一、能变无记,指无记之心、心所法..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这是四种广大的利他心愿,即是慈、悲、喜、舍:一、慈心无量,慈者爱念,即能予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名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悲名愍伤,即能..

四善根位

【四善根位】唯识宗将实践修行的阶位分为五位,其第二位为加行位,即四善根位;亦即是于资粮位之后,入十回向至满位,为住于真唯识性而修之位。于此位,对名、义、自性、差别等四者,修四寻思观..

四义平等

【四义平等】指心王与心所相应关系,有四种平等之义。此为唯识宗的主张。即一、时平等,谓心王心所同一刹那生起作用。二、所依平等,谓心王心所二者之所依相等。三、所缘平等,谓心王心所所缘之..

四业

【四业】此指依受报时期,及其业之定与不定而分的:一、顺现法受业,又作顺现业,乃现生造业,现世受果报。二、顺次生受业,又作顺生业,即此生造业,于未来之次生受果报。三、顺后次受业,又作..

四爱生

【四爱生】一衣服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于有生爱于无有亦生爱也。见《俱舍论》卷二十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