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忏者梵语忏摩,译当请恕容忍,致谢意也。悔者华语悔罪,梵华双举,是曰忏悔。..

忏悔五法

比丘忏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足,说所犯之罪名。

发心

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

观照

忏悔垢行,发心趋道,固为要道,然尤须观照诸行。

观照(二)

观照者,以智慧照见事理,是曰观照。

观念

观察思念真理及佛体,是曰观念。

观行

于心观理,而如理身行之,是曰观行,又观心之行法也。

三断

阿毗达摩品类足论云三断:一、见所断 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二、修所断 谓声闻第二果第三果,修真断惑,名为修道。因断三界十随眠惑,故名修..

四正断

杂阿含经云四正断:一、断断 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二、律仪断 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三、随护断 谓于无漏真实三昧..

四对治

俱舍论云四种对治,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一、厌患对治 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患,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三慧

成实论云三慧:一、闻慧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二、思慧 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

大人八念

中阿含经云大人八念,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即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一、道从无欲..

七方便

声闻修道之法,有七方便。天台四教仪集注云七方便,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三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一、五停心 停,止也..

二十五方便

二十五方便,本台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应须具足也。一、具五缘 具五缘者: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三、闲居静处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二、诃五欲 诃五欲者: ..

事行

十二头陀行十二头陀经云:十二头陀行,梵语头陀,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真正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一、住阿兰..

不应行

不应行者,谓一切恶,是不应行,分为不应行及应离之二。

恶念

恶念者,谓恶之念虑也。恶念为一切恶所由起,修行之人,须息灭恶念也。

恶见

恶见者,谓恶见解也。恶见为一切恶所由生,修行之人,恶见不可有也。

恶说

恶说者,谓恶言说也。徒为无用之论义者,是为恶说,修行之人,恶说不可有也。

恶语

恶语者,谓恶之言语。修行之人,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