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叉女六法

式叉女六法者:一、染心相触不得犯四、小妄语不得犯二、盗人四钱不得犯五、非时食不得犯三、断畜生命不得犯六、饮酒不得犯

八敬戒

八敬戒,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一、虽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应迎接礼拜,敷净座而请坐。二、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四、式叉..

八戒(斋戒)

八戒者,又名八斋戒、八关斋戒、八支斋,亦单名八戒等。一、不得杀生 五、不得饮诸酒二、不得不与取六、不得涂饰香鬘歌舞观听三、不得非梵行七、不得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四、不得虚诳语八、不得食..

三皈

三皈亦属戒法,又作三皈依、三皈戒:一、皈依佛 皈依佛宝而为师。二、皈依法 皈依法宝而为药。三、皈依僧 皈依僧宝而为师友。受此三皈,谓之三皈戒。..

三皈之二种

三皈戒有二称:一、翻邪三皈 翻从来之邪信,初入佛道受三皈,曰翻邪三皈。二、重受三皈 其受五戒八戒等,每先受三皈,曰重受三皈。..

持犯

持犯者,持,谓保持。犯,谓侵犯。既有戒生,即有持犯。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戒律谓之犯,持犯并举,乃总名也。戒律有止恶作善之二门,持犯亦各有二:一、二持者 一、止持 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

开遮

戒律有开有遮,开者开许之义,遮者遮止之义。明开遮所以为持犯之准则也。

名义

戒坛 又曰戒场,授戒之戒场也。梵名曼陀罗,译作坛,名曰戒坛,为授受戒之道场,亦曰戒场。戒师 又谓之戒和尚,即授戒师也。律师 善解戒律者,称曰律师。戒牒 受戒之证书,名曰戒牒。戒腊 受戒..

三师七证

比丘受具足戒时,要三师七证:一、三师者 一、戒和尚 正授戒者。 二、羯磨师 读表白及羯磨之文者。 三、教授师 教授威仪之作法者。二、七证者 七人之证明师也。..

三无漏学

上来戒定慧三学,总称三无漏学。此三无漏学,为如来立教之大要。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无漏学者。若依此而修学,必断见思烦恼,而证无漏圣果也。..

一切行

除上正明三无漏学外,关于一切行门,杂叙明之。是为一切行,先总列,次分列。总列三业、四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

三业清净

三业清净者:一、身行清净 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二、口言真诚 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三、意专向道 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

四威仪具足

威仪者,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是为威仪。具足者,具备满足也,四威仪者。一、行 二、住 三、坐 四、卧此四者各有仪则,不损威德,谓之..

三千威仪

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是。三千威仪四 重┐十三僧残 │ ┌行┐二 不 定│ │住│ ┌过去┐三十尼萨耆├二百五十戒各具┤ ├四威仪为一..

八万细行

西土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故八万细行,亦可作总括一切行说。但以法数言之,则将三千威仪,再分配身口七支,而为二万一千。复约对治三毒及等分之四烦恼,则为八万四千..

分列

分列为身行、心行、理行、事行等。

苦行

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之难行苦行也。..

长坐不卧

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常当安坐。

三衣

比丘应具三衣,即袈裟也。袈裟者,以布切细长条横缝合成,由其所切之条数而分种种。一、安陀会衣 为五条之袈裟,名下衣,平常着之。二、郁多罗僧衣 为七条之袈裟,名中衣,在寺内之众中为礼诵斋..

乞食

比丘离诸贪求,常行乞食,以资色身,助成道业。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