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空

涅槃经说十一空,即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

十一想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说,比丘应以十一想来思念如来,即: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意、苦乐不以为意、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息。..

十一苦法

住阿兰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处、著补衲衣、在冢间住。若有人能于十一年中学习此苦法,则此生可得阿那含果,再生可得阿罗汉果。..

十一切处

又名十遍处,即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

十一遍使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十二处

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界。

十二光佛

阿弥陀佛的十二个光明尊号,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十二因缘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

十二有支

十二因缘的别名。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支分,谓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此十二支分。

十二行相

四谛各有示、劝、证的三种行相,合之便是十二行相。

十二法入

头陀行者的十二种行法,即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中后不饮果浆蜜糖、著粪扫衣、但三衣、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十二重城

十二因缘的别名。五句章句经说: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三重棘篱篱之。十二重城即十二因缘,三重棘篱即三界。

十二头陀

十二条头陀行者所应遵守的规则,即一、纳衣,又名粪扫衣,即拾人丢弃不用的破布洗净之后缝纳为衣;二、三衣,又名但三衣,即但著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等三衣,不用其余的长衣。(以上二衣,属..

十二真如

又名十二无为,即真如的十二种别名。一、真如,即诸法的体性既真实又如常;二、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为诸法之所依;三、法性,即诸法的体性;四、不虚妄性,即毫无虚妄;五、不变异性,即没..

十二部经

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又叫做十二分教。一、长行,以散文直说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类长,故称长行。二、重颂,既宣说于前,更以偈颂结之于后,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颂。三..

十二缘起

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十二愿王

药师如来有十二个大愿,所以被称为十二愿王。

十四根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忧、喜、苦、乐、舍等五受,男、女、意、命等四根,合称为十四根。

十六行

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普观想、杂观想、上辈生想、中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