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祇百劫

(术语)菩萨在三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之行,更于百劫间修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乃成佛。俱舍论十八曰: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五六七千佛。又余百劫方修各百福庄严。止观三曰:三阿僧祇修六度行,使功..

三相

(名数)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三、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

三相续

(名数)一世界相续,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二众生相续,五蕴法和合而众生存立。三业界相续,依善恶之业因。而苦乐之果报成立。说见楞严经四。..

三科

(术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三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门皆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于心偏重者,合色而为一,开心而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

三科拣境

(术语)天台以为观心之境,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三科中,舍入与界而取五阴。于五阴中舍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于识中舍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

三轨

(术语)天台所立迹门十妙中之三法妙,即三轨也。以三法可为轨范,故名三轨。一、真性轨,无虚伪谓为真,不改谓为性,指真如实相之本体也。二、观照轨。指观达真性之智慧也。三、资成轨,指资助..

三轨弘经

(术语)法华经法师品,谓佛对药王菩萨,示三轨之弘经。是为末世弘通妙经之三种法则。复为真性等三轨之法门。故名为三轨之弘经。一、慈悲室,言弘经之人宜先住于大慈悲之心也。二、忍辱衣,言弘..

三契

(仪式)三唱伽陀也。行事钞下三曰:围绕三匝,呗赞三契。资持记下三之四曰:三契,契犹遍也。大藏法数十六曰:婆沙亿耳尊者以三契声颂所解法,佛言:善哉!音义云:契者一节一科。..

三契经

(仪式)言调子分三段而讽咏经也。高僧传曰:帛法桥作三契经,声彻里许。

三耶三佛

(术语)又曰三藐三佛陀,三耶三佛檀。梵音Samyakaṁbuddha之具略耳。译言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等。如来十号之一。放光般若经一曰:咀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支谦译阿弥陀经曰:南无阿弥陀三..

三苦

(名数)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

三拜

(仪式)示三业之敬意而为三拜也。西天无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三拜者盖表三业归敬也。寄归传三曰:凡礼拜者,意在敬上自卑之仪也。欲致敬时及有请白,先整法衣..

三垢

(术语)三毒之异名。贪瞋痴也。无量寿经下曰:消除三垢冥,广济众厄难。净影疏下曰:小乘法,化教断三毒名除三垢。

三衍

(名数)衍者梵语衍那Yāna之略,译为乘。三衍者,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也。

三要

(名数)临济演唱宗乘必于一句之中具三玄,一玄之中具三要。

三施

(术语)一、财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也。二、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开悟得道也。三、无畏施,一切众生皆畏死,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使众生无所畏也。出于智度论十一。..

三信

(术语)真宗谓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所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三心也。此三心俱为疑盖无杂之一信心,故称为三信。文类信卷曰:明知至心即是真实诚种之心故疑盖无杂也,信乐即是真实成满之心。(中..

三律仪

(名数)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于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三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

三乘

(术语)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三乘有四种:(一)大乘之三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谛之..

三乘家

(流派)法相宗为首,主张三乘别在之宗家也。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