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还

(名数)诸变化相,各还本所因处,有八种也。楞严经曰:佛告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

八斋

(名数)八支斋之略。即八戒也。

八臂天

(天名)那罗延天也。涅槃经二十四曰:八臂天摩醯首罗天。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八臂天此云那罗延天。

八藏

(名数)八部之法藏也

八识

(名数)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义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

八识十名

(名数)第八阿赖耶识之异名有十。

八识心王

(名数)眼等之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之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八识五重

(名数)法相宗之观门,就八识有五重唯识观之法,观万法唯识由浅至深为五重之观想也。

八识规矩

(书名)天亲宗相撮瑜伽百卷为嗢陀蓝。护法愍迷,造成唯识论解三十颂。阐发慈氏之奥典。十师精贯,百卷洞该。类聚群分,各遵其本。玄奘大师糅玆十释,译成十卷。既使文同义异者,若出一师。然而..

八识体一

(杂语)对八识体别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悉为同一也。出于无性之摄论四卷,世亲之摄论三卷,为一类之菩萨所主张者,唯识宗之异义也。..

八识体别

(术语)对八识体一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各各有别也。此为唯识宗之正义。

八难

(名数)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郁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

八关斋

(术语)八斋戒之异名。三藏法数三十二曰:关者禁也,谓禁闭盗杀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

八关斋经

(经名)一卷,刘宋涅槃享声译。中阿含持斋经之别译。

八啭

(名数)八转声也。

八啭声

(名数)梵语之名词。曰苏漫多声Subanta(Sup+anta)。此苏漫多声,有八种之语格,称为八啭声。一曰体声,又名泛说声,梵语为你利提势 Nirdeśa(-e),此为主格,乃泛说物体之语也。二曰业声..

八触

(名数)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禅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禅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三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

八蕴

(名数)发智论有八品,称为八犍度,译作八聚八蕴等。大毗婆沙论为解释此八蕴之法门者。俱舍颂疏一曰:包括六足,吞纳八蕴。

八觉

(名数)八种之恶觉也,觉犹言念:一、欲觉,贪欲之念也。二、瞋觉,瞋恚之念也。三、恼觉,恼害他之念也。四、亲里觉,常忆亲戚乡里之念也。五、国土觉,常忆国土安危之念也。六、不死觉,富有..

八辩

(名数)如来之八种辩也。如不嘶喝辩。不迷乱辩,不怖畏辩,不憍慢辩,义具足辩,味具足辩,不拙涩辩,应时分辩是。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