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部宗轮论(Samayabhedo-paracanacak-ra-sastra)

Yibuzonglunlun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异部,指宗派之部类各异,宗轮,谓所宗之法互有取舍,如轮转不定。记述佛灭后印度佛教分派的历史及其教义等。古印度世友撰,唐玄奘译。1卷。异译本有二:①..

永乐北藏

Yonglebeizang继《永乐南藏》之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经。明正统五年(1440)完成。全藏636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石字,1621部,6361卷;大批刷印分赐全国各大寺院。后在明万..

永乐南藏

Yongle Nanzang为明永乐年间据《洪武南藏》的重刻本,编次有所改动。经版57160块。全藏636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石字,1610部,6331卷。经版藏于报恩寺,由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管批准,供全国各..

瑜伽师地论(Yogacara-bhumi-sastra)

yujiashidilun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古印度弥勒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

圆觉藏

Yuanjuezang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大藏经。密州致仕观察使王永从全家发愿捐助,比丘净梵、宗鉴、怀深等负责劝募雕造。约在北宋末年开雕,南宋绍兴二年基本刻完。全藏548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合字,共..

杂阿含经(Samyuktagama-sutra)

Za'a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

杂阿毗昙心论(Samyuktabhidharma-hrdaya-sastra)

Za'apitanxinlun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简称《杂心论》。印度法救著,南朝宋僧伽跋摩译。11卷(或作14卷)。此前,东晋僧伽提婆、法显与佛陀跋陀罗、南朝宋伊叶波罗与求那跋摩曾三次传译此论,译..

增一阿含经(Ekottaragama-sutra)

Zengyi'a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

赵城藏

Zhaochengzang1933年首次在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该藏系金代民间劝募,在山西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西南)天宁寺刻成。又名《赵城金藏》。发起人为潞州崔进之女法珍。相传她断臂劝募刻经..

中阿含经(Madh yamagama-sutra)

Zhong a hanjing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

中华大藏经

Zhonghua Dazangjiang中国《中华大藏经》编辑局主编。汉文部分将收录历代藏经中特有的经籍约4200余种,23000余卷。分为正续两编,分装220册。1984~1987年已出版20余册。正编以《赵城藏》作底本..

中论(Madhyamika-sastra)

zhonglun佛教论书。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十二门论》、《百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古印度龙树著,青目注释,后秦鸠摩罗什译,4卷。系印度中观派对部派小乘佛教及其他学派进..

资福藏

Zifuzang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大藏经。开雕年月不详。南宋淳熙二年(1175)竣工。全藏599函,1459 部,5940卷,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最字,较《圆觉藏》增多51函。圆觉、资福两藏版式相同,所收经..

阿含(agama)

ahan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各类阿含经的统称。为梵文的音译,也作阿晗 、阿含暮、阿笈摩等。《长阿含经序》意译为法归,谓阿含经乃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翻译名义集》卷四译作无比法,言此典..

巴利三藏注疏

Balisanzang zhushu佛教上座部律、经、论疏释的总称。原系古僧伽罗文,包括《大疏》等古代僧伽罗沙门的著述共28种。5世纪时,由觉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人译编为24种用僧伽罗字母写定的..

巴利语系大藏经

Baliyuxi Dazangjing南传上座部所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后,于公元前29年在马塔勒的灰寺举行第四次结集,把历来口传心受的巴利语佛典第一次用僧伽罗文字母音译刻写在..

藏文大藏经

Zangwen Dazangjing藏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习梵语。学成归来,始创西藏文字,随..

大藏经(tri-pitaka)

Dazangjing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 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

大乘经(Mahayana sutra)

Dachengjing大乘佛学经典的总称。又称大乘修多罗、菩萨契经、方等经、方广经或大方等经等。相对于小乘经而言。大乘经是随着佛学思想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的。初期流行的大乘经,约当公元1世纪开始..

大乘律(Mahayana Vinaya)

Dachenglu佛教大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大乘毗尼、菩萨毗尼或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等。为修大乘菩萨行者应该受持之戒律。《清净毗尼方广经》说:受无量生死,欲化一切诸众生等生于三界毗尼,是菩..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