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

摩诃般若经云。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令人心入欢喜信乐。是名善知识○华首经云。有四法是善知识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常能随顺教化..

沙门

肇师云。出家之都名也。梵云。沙迦懑(懑门字上声呼之)曩。唐言勤息谓此人勤修善品。息诸恶故。又秦译云。勤行谓勤修善法行趣涅槃也。或云沙门那。或云桑门。皆译人楚夏尔○涅槃经云。沙门。此..

赡病人五德

四分律云。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二不恶病人便利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四能经理汤药。五能为病人说法令欢喜已增长善法。

沙门不应畏死

婆沙论云。待死如寄客去如至大会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复作是念随所受身。末后心灭为死。若尔心念念灭。皆应有畏。非但末后心灭可畏也。..

赡病制

僧祇律云。有比丘。久病佛因按行见躬与阿难为洗身及衣晒卧具讫。又为说法佛问汝曾看病否。答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谁当看汝。乃制戒自今后应看病比丘。若欲供养我应供养病人(西国传云。唐三藏亲至王..

上人

摩诃般若经云。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增一经云。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名上人○十诵律云。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律瓶沙王呼佛弟子为..

胜士

月灯三昧经云。能净持戒。名胜士。

十方住持

律有四方僧物钞言十方常住有师释云。四则摄彼方隅。十则该乎凡圣谓此一住处所有之物。虽局一界。而体属十方一切僧伽。其至止之者。无凡圣无亲疏来者不拒。去者无碍。长老知事人并不用本处弟子。..

上士

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上士具二利。有大心大行。亦名大士)。

十号

菩萨地持经云。如来有十种名称功德。谓非不如说故。名(如来)得一切义无上福田。应供养故。名应(字平声呼谓具上三义故若去声呼只有应供一义也)。如第一义开觉故。曰等正觉止观具足。名明行足..

释氏呼学院为省者。高僧传云。佛陀耶舍初至。姚兴别立新省于逍遥园待之。韵注云。省署也。

少欲知足

师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定者。得少不悔恨○正法念处经云。沙门法中第一胜者。所谓知足○婆沙论云。佛法以少欲为本。为俗利故。则道利不成○遗教经云。..

十戒

有二种。一沙弥十戒。僧祇律云。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妄语。五离饮酒。六离处高广大床。七离着华鬘璎珞涂身熏衣。八离作歌舞及往观听蓄种种乐器。九离蓄金银钱宝。十离非时食..

模范也。周礼师氏注云。教以道之称也○指归曰。自具福行。有化他之相○周礼云。为人之长。训物之规名师长○宝积论云。师长者。若能助益长秀圣者○律云。和尚于弟子。当生儿想。弟子于和尚。当如..

舍堕

今有比丘。病出衣钵。唱卖施僧。谓之舍堕。此但用名。而不得其实也。出要仪云。梵语尼萨耆。旧翻为舍堕。即是六聚罪名一也。谓因财事生犯贪慢心。强制舍入僧故。如声论翻为尽舍。谓舍。财舍心舍..

十身

华严经云。一无著佛。二愿佛。三业报佛。四住持佛。五涅槃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性佛。十如意佛(无所发菩萨经。及佛地论。颇同有云。十重他受用佛。亦名十身)○已上诸身不同无出..

师念弟子

僧祇律云。师。应作是念。当使因我度故。修诸善法。得其道果○长阿含经云。师长以五事视弟子。一顺法调御二诲其未闻。三随其所闻令善义解。四示其善友。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庄严论云。一度令出..

舍戒四缘

婆沙论云。尽形寿律仪。由四缘舍。一舍所学(即舍戒)。二二形生(即男变女女变男时)。三断善根(谓受恶戒邪见)。四舍众同分(即身死)或六缘同此(业疏问云。此识种子即应能为未来后习何得言..

什物

经音疏云。什者。杂也聚也。乃是一切受用器物也。

师问来出家者

僧祇律云。新欲出家者。不得便说乐事。应说一食一住。少食少饮。多觉少眠。应问彼言汝能否。或答能。方可受之。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