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众天

梵名Brahma-pārisadya-deva。音译梵波梨沙天。又作梵身天。色界初禅天之第一天。以其乃大梵所有、所化、所领之天众所住,故称梵众天。此天之天众身长半由旬,寿命半劫。又梵身天,除指梵众天外..

梵鱼寺

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釜山特别市东莱区。山号金井山,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为新罗太宗武烈王二年(655)海东华严教初祖义湘所开创。文禄元年(1592),毁于日本侵韩之兵火。光海君五年(1613)重建..

梵琦

(1296~1370)元代禅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九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为道场寺侍者,又典藏钥。一日,阅首楞严经有省悟,惟虽自通文意,犹胶碍于名相。..

梵嫂

指僧侣所娶之妻。梵道、梵行等之本意,即指断除淫欲、戒行清净。又梵僧一词本指自印度或西域东来之僧人,亦指戒行清净之僧人;而出家修行佛道者,通常应以出离俗世、舍离杂染为基本要务,故梵僧..

梵经

梵名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学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根本圣典。又称吠檀多经(梵 Vedānta-sūtra)、根本思惟经(梵 Sarīraka-sūtra)。本书约成于西元前一世纪跋多罗衍那(梵Bāda..

梵道

指断除淫欲之禅净修行。杂譬喻经(大四·五二九中):“是梵天王于诸淫瞋已尽无余,以是故言:‘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梵道。’”[大智度论卷八](参阅“梵”4626) p4641 ..

梵仙

(1292~1348)元代临济宗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徐。字竺仙(仙)。号来来禅子、寂胜幢、思归叟。八岁,入吴兴(浙江)资福院,为别源流之侍童。十八岁,依灵山之瑞云隐受具足戒。未久,..

梵僧

一指由西域或印度东来之异国僧侣,一指持戒清净(即修梵行)之修行僧。然至其后,亦渐用以泛指一般僧人,盖以出家修行佛道者,必以出离俗世、舍弃杂染、断除淫欲为基本要务之故。又修梵行之徒众..

梵福

梵语brāhma-punyatva。即大梵天之福德。与三乘圣果之圣德并称二福。断淫欲之天,称为梵,色界天即属此。又总摄色界、无色界亦称为梵。凡修如下胜行者,可得生梵福,即:(一)建塔供养佛舍利者。..

梵网三重本末

即指梵网经所说卢舍那等佛之成道。又作三重本末、三重本末成道。于梵网经所说之广大庄严的莲华台藏世界中,卢舍那佛为此世界之本源,趺坐于莲花台上。此莲华台藏世界系由千叶之大莲花所成,每一..

梵网六十二见经

全一卷。又作梵网经、六十二见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旨在显示佛陀悉知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既不执著于任何见解,亦不介意外道之毁谤或赞叹..

梵网戒

即梵网经卷下所载之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于大乘戒中,相对于地持、瑜伽之分为“三聚戒”,梵网戒系不分在家、出家,均可受持。(参阅“十重禁戒”461、“菩萨戒”5216) p4642 ..

梵网戒品

即梵网经之异称。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今之梵网经,仅为广本梵网经中有关菩萨阶位、戒律之菩萨心地戒品之一品,故称梵网戒品。(参阅“梵网经”4642) p4642 ..

梵网经

(一)西藏名 Chos-kyi rgya-mosavs-rgyas rnam-parsnav-mdsad-kyisbyav-chub sems-dpahi sems-kyi gnas b?ad-pa lehu bcu-pa。凡二卷。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又作梵网经菩萨心..

梵网经合注

凡三卷或七卷。又作梵网经心地品合注,梵网合注。明代僧智旭(1599~1655)注,道昉校订。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册。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之注释。智旭为彰显梵网经之内容,遂..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凡六卷或三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梵网戒本疏、梵网戒疏、梵网法藏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详解梵网经卷下菩萨戒本,总立教起所因、诸藏所摄、摄教分齐、显所为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

梵网忏法

全一卷。又作梵网经忏悔行法。明澫益大师智旭(1599~1655)述。收于卍续藏第一○七册。本书系依据梵网经之内容所设立之忏悔行仪。共分十门,即:(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香花供养,(四)赞..

梵罚

(一)即梵坛之治罚法。释氏要览卷下载,梵罚有二法:(一)默摈,一切人不与犯者来往、言话等。(二)灭摈,犯重罪而心无惭愧,众所不能容,不可与其共住,于众中举示其罪并驱出。[四分律卷五十七]..

梵语

(Sanskrit)古印度之标准语文。又称天竺语。即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北传佛教圣典所用之语文。属印欧语族。Sanskrit 乃源自sajskrta(完成之意)。我国、日本依据此语言由梵天所造之传..

梵语千字文

全一卷。唐代义净撰。又作唐字千鬘圣语、梵唐千字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即以天地日月等汉文一千字对译梵语。此千字文意义连续且押韵,四字成一句,二十句为一联,每二十句换韵。二十句之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