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论

凡三卷。北周甄鸾撰。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命司隶大夫甄鸾评论佛、道二教。翌年二月甄鸾上奏本书,其序曰(大五二·一四四上):“为笑道论三卷,合三十六条。三卷者,笑其三洞之名;三十六..

笑隐大欣禅师语录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欣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

粉骨碎身

为法而碎其身、粉其骨之谓。证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下):“粉骨碎身未足酬。”经中多处载有为法粉骨碎身之例,粉骨者如常啼菩萨于香城学般若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香花供养..

素具

素,本之义;预先备办之道具,称为素具。大日经疏卷四(大三九·六二四中):“思惟众缘支分,皆令素具,勿得临事缺乏而生疑惑也。” p4278 ..

素法身

指有情众生尚未修具功德以资庄严之法身。为天台宗所说。相当于天台宗所判六即位中之“理即佛”。法华经玄义卷八上(大三三·七七五下):“一切众生皆有法身,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若修学..

素食

素食乃以植物为主要之食物,即相对于以动物为食物之肉食而言。大乘佛法一本佛陀“慈爱与乐,悲愍拔苦”之精神对待众生,更为护生而制律戒杀。此戒杀即为慈悲精神之实践,故倡素食。入楞伽经遮食..

素毫

又作素豪。指如来眉间之白毫。为三十二相之一。豪与毫音通。[成唯识论述记序] p4279

素绢

又作粗绢、疏绢。法衣之一。以生绢所制,禁用精好之织纹绢;盖出家人贵实质,而不注重外表。其色有白、红、黑等,因僧阶而有差别。[显密威仪便览卷下] p4279 ..

素怀

谓平素之希望。多就念佛行者之期待往生而言。续高僧传卷二十二智首传(大五○·六一四上):“时过三载,方遂素怀。” p4279

素馔

与素食同。素者,洁白、粗略之义。指不杂鱼肉滋味之食。大乘佛法一本佛陀“慈爱与乐,悲愍拔苦”之精神对待众生,不忍众生受蒸煮之苦,故倡素食。(参阅“素食”4278) p4279 ..

梵语 pā?a。音译作播舍、皤赊。又称宝索、金刚索。此索以五色线搓成,一端置镮,另一端付半独股杵。本为战具或猎具,但于密教中,以其为捕缚难化者与降伏四魔之具,乃表示四摄方便之意。与金刚..

索哆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又作萨埵。意译作有情、含识、勇猛。即指勇猛精进,坚持不舍忍乐修行之有情。[佛性论卷二、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参阅“萨埵”6602) p4280 ..

索欲问和

戒律用语。一山之大众将会合时,某比丘有事故欲缺席,称为“欲法”。该比丘须将此“欲法”传于将出席之比丘,称为“与欲”。接受该比丘之“与欲”称为“受欲”。直至集会之时,主事必先问:“有..

索菩萨

乃金刚索菩萨(梵 Vajra-pā?ah)之略称。为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位于曼荼罗第一重之南门。密号等引金刚、慈引金刚。乃以慈悲心平等引导众生进入佛道之尊,亦为以禅定大菩提心..

索诃

梵语sahā。隋代以前译作娑婆、杂会。意译为堪忍、忍土。即此世界、人间界,乃世尊所教化之世界。此世界之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故称其土为索诃。(参阅“娑婆”4077) p4280 ..

索话

禅林用语。又作索语、钓语、钓话。禅家上堂说法前,先行垂语,学人中就此有疑者起问,师家藉此既可解决学人之疑,复可试出学人之见解,犹如钓鱼人垂钩以索鱼。然据禅林象器笺垂说门载,古之学人..

纯陀

梵名 Cunda,巴利名同。又作准陀、淳陀、周那。为佛世时中印度波婆城(梵Pāvā,巴同)之铁匠,乃最后供养佛陀者。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记载,彼以旃檀树耳供养佛陀。其所供养食物之旃檀树耳(巴..

纯密杂密

就密教诸经中,说其本、支之区别,纯密乃大日如来住本地法身,于法界宫殿中,对内眷属所说之秘密法门,即大日经、金刚顶经,其支分为诸尊瑜伽之密轨。杂密者为垂迹应化身之释迦如来,于尘道世界..

纯圆独妙

天台宗以法华之妙异相对于“尔前”带粗之妙,乃为纯一无杂之醍醐妙味,故称纯圆独妙。所谓尔前,乃天台宗于五时八教之判教中,将前四时总称为尔前,意指佛陀宣说法华经以前之前四时。天台宗认为..

纽曼

(Neumann, Karl Eugen, 1865~1915)为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奥地利之印度学、佛教学学者。尤以巴利语之研究有极深造诣。曾出版巴利经藏(SuttaPitaka)之长部、中部、经集之德译本(Die Reden des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