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解脱五义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生执着。(三)现惑不能缚,..

菩萨诃色欲法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法经、呵色欲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谓女色为世间之枷锁、重患、衰祸等;劝诫世人远离女色,勿受其蛊惑。[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

菩萨道

梵语bodhisattva-caryā。(一)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卷一](二)指大乘佛教。即上..

菩萨部

佛像分类之一。指具有菩萨形之圣众。菩萨形乃在家之相,有头发,而非圆顶(僧形),多戴有宝冠,着天衣,颈、胸饰有华鬘、璎珞,四肢用镮钏庄严,一般均呈柔和之相。以观世音菩萨像之种类最多,..

逐机末教

华严宗用语。指顺应机根而说的枝末教法,亦即枝末法轮。相对于“称法本教”。即佛隐藏自内证,而随逐机根所说之小乘、三乘等法。盖华严宗以阐扬别教一乘之华严经说为称法本教,或根本法轮;而谓..

逗机

与对手之机根相应。逗,投合之义。即师家之机与学人之机相契合,为大悟彻底、契合佛祖之要机。禅林多用“投机”一语。又为度化钝根之权巧方便。[法华玄义卷一下、辨显密二教论卷上](参阅“投..

这个

禅林用语。这,此之义;个,为量词。又作这个。(一)即近代所谓之指示代名词。临济录上堂(大四七·四九六中):“师云:‘这个师僧,却堪持论。’”(二)强调后面所接之语,为给予具体性之语言。..

通乘

(1593~1638)明代临济宗僧。浙江金华人,俗姓朱。字石车,世称石车通乘禅师。年二十六,依天真海藏出家,受具足戒于云门,遍参知识,后至金栗寺谒密云圆悟,得其心印,执侍七载。崇祯四年(16..

通佛教

不偏于一宗一派,而通达佛教全盘之教理。 p4797

通别

指讨论某一问题时,有通、别之区分。义相上之一般共通,称为通;各各别异,称为别。又作通局。局,局限于某一部分之意。通别一语,向为诸种义门所用。刘宋慧观于其五时教中,立三乘别教、三乘通..

通力

即神通或业通等不可思议之力用。佛菩萨及外道仙人所得称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别;鬼神、狐狸等所得为业通,由业力所使然。华严大疏卷三载,通力有三种:(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鬼..

通受别受

受戒时,总括受之,称为通受;一一个别受之,则称别受。又作通授别授、总受别受。受三归时,初归依佛,次归依法,后归依僧,循如是次第,一一受之,是为别受;若具唱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通括受..

通问

(1604~165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江苏吴江人,俗姓俞。号箬庵,世称箬庵通问禅师。其父晚忧无子,遂于鹫峰寺设无遮大会百日,师应祷而生。幼即失恃,年十六始奋志读书,博览群籍,一日偶过山寺..

通夜

原指由日没至日出彻夜未眠。与“彻夜”、“终夜”同义。可分为二种情况:(一)于寺院通宵达旦祈愿、说法。(二)于死者入葬之前夕,亲友终夜守护死者之灵以为安慰。[长阿含经卷二、禅林象器笺节时..

通奇

(1595~1652)明代临济宗僧。合州(四川合川)人,俗姓蔡。字林野,世称林野通奇禅师。师生而澄静,不喜肉食。少即依金钟寺叔父道然为童行,十七岁参礼黔州(四川)之莲峰出家,年十九出蜀南游..

通容

(1593~1661)明末清初临济宗僧。福建福州人,俗姓何。号费隐。幼即英异绝伦,十四岁出家,博通经论。历参无明慧经、湛然圆澄诸师。天启二年(1622),参谒密云圆悟,遂顿释知见,并嗣其法。其..

通度寺

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号称灵鹫山。位于韩国庆尚南道梁山郡下北面芝山里。慈藏开山创建。慈藏于新罗善德女王仁平五年(贞观十年,636)来唐,登五台山之北台祈求文殊,感得四句偈、佛袈裟、..

通微

(1594~1657)明代临济宗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字万如,世称万如通微禅师。年十九,于兴善寺出家受具足戒。初谒闻谷大师,复历参诸名宿,一日偶阅楞严经(大一九·一一一中):“诸可还者,..

通忍

(1604~1648)明代临济宗僧。常州(江苏)毗陵人,俗姓陈。号朝宗,世称朝宗通忍禅师。二十二岁,投于江苏靖江县长生庵独知禅师剃度出家,得闻“无生”之说,遂往金粟寺参谒密云圆悟,为其侍从..

通念佛

“别念佛”之对称。谓通广三世诸佛名号而称念之,系相对于仅称念一佛名号之别念佛。(参阅“念佛”3208) p4799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