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瑜伽坛

密教行者修秘密瑜伽法之坛场,即指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而言。(参阅“金刚界曼荼罗”3547、“胎藏界曼荼罗”3935) p4266

秘密号

陀罗尼之异名。陀罗尼为秘密之真言,故称为秘密号。[大日经疏卷一](参阅“真言”4201) p4266

秘密箱

秘密道具箱之略称。密教灌顶时容纳大阿阇梨所用之金刚杵、散杖、宝冠、臂钏、金篦、白拂、扇、涂香器等秘密道具之箱。[密教法具便览] p4266 ..

秘密隐显俱成门

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缘”而说。一切现象皆具有表里之关系,隐面为里,显面为表,表里乃一体同具,故隐不离显,显不离隐,隐显同时,如秋空片月,晦明相并。片月即一半明,一半暗。半明..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甚深秘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非一般所可了知之法门;复以如来善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而不说,故称秘密。故秘密藏乃诸经为显其甚深秘义之通名。于显教中,南本与北本涅槃经卷二..

秘密灌顶

其义有二:(一)广义言之,为密教所行灌顶之总称。灌顶本为印度国王即位或立太子所行之仪式。犹如大乘佛教中,菩萨进入最终行位,诸佛以智水灌其顶,证其承受法王之位。后成为密教之重要作法,..

秘奥

即秘密深奥之法门,一般指密教而言。[大宝积经卷六十一、辨显密二教论卷上] p4267

秘经

秘密经典之意。广义而言,指密教经典之总称。狭义而言,则指密教经典中之三部秘经或五部秘经等特定的、极深密的经典而言。三部秘经即大日经(七卷)、金刚顶大教王经(三卷)、苏悉地经(三卷)..

秘藏

隐而不传于人,称为秘;蕴蓄于内,称作藏。秘藏者,谓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维摩经问疾品、大日经疏卷三] p4268 ..

秘藏记

略本一卷,广本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六册。相传系日僧空海由其师惠果阿阇梨之口说而笔记者,其著作年代不详。内容为有关密教口诀(口传书),约有一百条目,系解说密教事相(行法)、教相(教..

秘藏宝钥

凡三卷。略称宝钥、略论。日僧空海着。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系空海奉敕撰写而呈进之十住心论十卷(广论)之略书,内说十住心之教判,为十卷(章)之一。本书之流行颇广,版本甚多,其注疏多达..

秘宝

密教之行者内心具足秘藏佛德曼荼罗之功德,犹如府库中之秘密宝藏,故称秘宝。 p4268

祐国寺

位于河南开封市内。俗称铁塔寺。五代晋天福年中(936~943)建于明德坊,初称等觉禅林,宋乾德年中(963~967)迁此,庆历年间(1041~1048)改名上方寺。明崇祯十五年(1642)因河水泛滥而失堂..

祠皮衣

梵名Yāja-valkya。Yāja 是 yaja 之转语,为祭祀之义。valkya 是 valka 之转语,为树皮之义。依三论玄义诱蒙卷中所载,佛在世时,有一阿罗汉,名祠皮衣,因昔作仙人时,恒披树皮衣祠天之故;后..

祠堂

祭祀亡者灵位之堂。又称牌位堂、往生堂。即指寺院中檀越所托之牌位,而加以读经供养之堂屋。另外为追荐一灵而建之一寺一堂,亦属于祠堂之类。于檀越托寄牌位之际,所奉献之金钱田地,称为祠堂金..

祠堂经

于佛寺或檀越之祠堂内,或单对亡灵之牌位,于其忌日所讽诵之经。 p4268

祠堂银

又作长生钱、无尽财。于寺院内,檀越为亲友亡灵,请僧读经供养之资。又纳钱财于佛寺,佛寺以之为常住而保存之,或为寺宇修缮之用。[释氏要览卷下] p4268 ..

祠部

原为唐代礼部之别名,属尚书省六部之一。其主管之事有选举、学政、仪礼等。唐武后则天延载元年(694)五月十五日敕天下僧尼隶属祠部,此后僧尼之度牒乃由祠部司所辖,故称祠部牒,略称祠部。 p4..

祠部筒

僧侣行脚时,每以竹筒盛其度牒,以便随身携带。自唐武后始,天下僧尼隶属尚书六部中之祠部,度牒乃由祠部所发,故以“祠部筒”称装置度牒之竹筒。[敕修百丈清规卷五装包条] p4269 ..

祠部牒

即度牒,乃允许出家之证明书。因其为唐代尚书省祠部司所发给,故称祠部牒。[释氏要览卷上、大宋僧史略卷中](参阅“度牒”3779) p4269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