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

(一)梵语 sajsthāna-rūpa。有形之色。“显色”之对称。指色法中,质碍粗着,因触而觉知其长短大小凹凸等者。计有八种:(一)长(梵 dīrgha),一面多生。(二)短(梵hrasva),一面少生。(三)..

形身

即指文字。盖文字乃以形为体,故称之。楞伽经卷二(大一六·四九四中):“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 p3788

形服

形式完整,使用正色(指避免世俗之青、黄、赤、白、黑五色)之袈裟。敕修百丈清规卷二报本章(大四八·一一一五下):“吾徒忝形服,预法系,遵其行,之为律。”(参阅“袈裟”4784) p3788 ..

形山

即指肉身。又吾人之心性、吾人之一心乃秘藏于身中者,故佛书中多以“秘在形山”一语指吾人之心性。从容录第九十二则(大四八·二八六下):“云门大师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

形像

梵语 pratima。音译钵罗底么。指佛、菩萨之肖像,泛指画像、木像、金像、石像、泥录像等。[根本毗奈耶卷四十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 p3789 请勿翻制 ..

形像曼荼罗

指密教为使观想时心能方便统一,而图绘、雕刻诸尊所成之曼荼罗。通常所说之曼荼罗,即指此。凡四种:(一)大曼荼罗,描绘诸尊。(二)三昧耶曼荼罗,描绘象征诸尊之三昧耶。(三)法曼荼罗,又作种子..

形尽神不灭论

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沙门不敬不王者论第五。揭示人之形体虽会灭尽,然精神不随之灭尽,且将轮回不已。沙门不敬大王者论之前段,述及出家是为断除宿业、..

臾那世界国

梵名 Yavana-loka。乃巴利语 yona-loka 与希腊语 Ionia 之转讹。又作余尼国、喻尼国、渝匿国、夜婆那国、夜摩那国、耶槃那国。位于印度西北之古国名。即西元前第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以后,由其..

衲众

有广狭二义,狭义指着衲衣参与法会之大众;广义言之,则泛称僧众为衲众。衲衣亦称五衲衣,谓补缀破弊衣而作成之袈裟。 p3952

衲衣

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即以世人所弃之朽坏破碎衣片修补缝缀所制成之法衣。比丘少欲知足,远离世间之荣显,故着此衣。粪扫衣就衣材而名,衲衣就制法而说。又比丘常自称老衲..

衲衣十利

释氏要览卷上引十诵律所说着衲衣之十利,即:(一)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容易,(六)少虫坏,(七)易染,(八)难坏,(九)更不余衣,(十)不失求道。四分律删..

(一)指僧衣。法衣之一种。又称衲袈裟、弊衲衣、坏衲。是以破旧之布裁缀而作成者,故有此称。又以五色或多种颜色之碎布片凑合在一起者,称为五衲衣、百衲衣。亦为粪扫衣之异称,然与原语之义有别..

衲帽

以弊布细片衲缀而成之帽。谓比丘衣以袈裟,覆以衲帽。[续高僧传景莺传] p3952

衲僧行脚事

禅林用语。禅僧之行脚,以参师问法为根本大事,而以解脱生死为参访修证之根本目的,故衲僧行脚事即指生死解脱之大事。与衲衣下事、衲僧本分事等为同类之用语。 p3952 ..

衲僧鼻孔

禅林用语。指修行佛道者最重要之物,意即佛道之根本。与衲僧顶门、衲僧眼睛为同类用语。 p3952

衲播

又作纳播。为讲经僧所披挂,形如覆肩衣。播者,一端开展之谓。据大宋僧史略卷上所引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载,三衣之外有曳衲播者,乃讲经僧所披着,讲经之时,若讲通一本则曳一次,讲通二三本则曳数..

俵子

俵,为分送东西给人之意。以印纸、札、券之类,于葬斋等布施之前,先分给群众之交换券,称为俵子。至是日,即凭此券赴葬斋等受布施。[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三类簿卷门] p4022 ..

倓虚

(1875~1963)河北宁河人,俗姓王,名福庭。法号隆衔。字倓虚。年十七奉父命婚娶,生子五人。先务农,兼营小贩为生,后又习医术。庚子事变,走避营口,悬壶济世。年四十,听法华经,即有出尘之..

俵衬

把施物分与大众,称为俵衬。禅苑清规卷六中筵斋(卍续一一一·四五四下):“维那鸣磬,首座施财,或财主俵衬,或知事代行;大众食毕,法事头或维那鸣磬,念‘处世界如虚空’等,略取疏中大义,..

呗比丘

又作铃声比丘、丑陋比丘、妙声尊者。佛世时,有一巧于呗道之比丘,其形貌极丑陋,然音声最佳,所吟诵梵呗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呗比丘。曾于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遂感妙声,故又称铃声比丘。..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