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他

梵语para-sajvid。因明用语。为因明二悟之一。悟,有二义,即:(一)“迷”之对称,乃觉之意,即明了真理。(二)对经验事物事实之理解。他,指立论者以外之人。包括问难、义证等诸外人。悟他,即..

悟自

梵语ātma-sajvid。因明用语。为因明二悟之一。自己了悟之意。与悟他合称二悟或二益,乃因明所发挥之功效。 p4111

悟忍

又作喜忍、信忍。为无生法忍之别名。乃十信位之忍位,亦为净土三忍之一。谓勇猛专精,观想净士之庄严,心思见之,功夫既深,廓然而悟,乃得无生之忍。如韦提希夫人以现见阿弥陀佛,豁然开悟,得..

悟明

(1912~)河南南水人,俗姓李,名林泉。法名仁恩。十四岁披剃于湖北竹溪观音阁,礼能静法师为师,二十岁于湖北汉阳归元禅寺受具足戒。后任上海留云禅寺知客、监院,其后历主法云寺、接引寺、江..

悟空

(731~?)唐代译经僧。京兆云阳(陕西径阳)人,俗姓车。名法界,字悟空,为北魏拓跋之远裔。天宝九年(750),罽宾国遣大首领萨波达干与三藏舍利越摩来求和,翌年朝廷遣中使张韬光等四十余人..

悟刹

刹,为刹多罗(梵ksetra)之略称,乃土田、国土之义。悟刹,即指开悟之人所住之国土。圆觉经(大一七·九二○上):“若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 p4112 ..

悟真寺

位于陕西终南山悟真谷(蓝田之东约九公里处)。隋开皇(581~600)年中,净影寺慧远之门人净业于蓝田覆车山,开荆采薇,有终老之志。诸清信士为筑山房,竭诚奉养。是为本寺之滥觞。未久,南岳慧..

悟进

(1612~1673)清初临济宗僧。嘉兴(浙江)人,俗姓张。号介庵。幼年随桐月庵之鸳湖妙用,半年后,礼龙池之万如通微剃发,务库事,废寝忘食,刻苦参励打坐。一日,师闻斧斫大木之音有省,乃往建..

悟开

(?~1830)清代净土宗僧。苏州木渎人,俗姓张。字豁然,号水云道人。幼通经史之学,淡泊功名。家贫,遂弃儒从商。一日行商途中遇一僧度化,终归三宝,礼祥峰文公,更拜高旻如鉴和尚禀具足戒,..

悟道

又作得悟。即了见心性,彻悟大道。专心修习佛道,以期达到悟道之妙处,此乃各宗修道之共同究极目的。然悟道一语,多为禅宗用于得法开悟者,称为见性悟道。 p4113 ..

悟达

(811~883)唐代僧。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俗姓陈。法名知玄,字后觉。幼即喜见佛像僧形。七岁至宁夷寺听法泰讲涅槃经,仿佛目睹前因,是夜即梦该寺殿之佛以手摩其顶。十一岁随法泰出家,..

悟颖塔

位于河南汝南之南关外。俗传冬至正午无塔影,故又称无影塔。塔面南而建,呈六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二十余公尺。塔身自第一层以上宽度渐小,高度亦均匀递减,故塔之轮廓呈现优美之抛物线..

悟禅

参悟禅理,称为悟禅。禅理之参悟,或修习实际之坐禅工夫,或从古则公案中参究佛法之玄旨,总之,皆以身心脱落、明心见性为参禅悟道之要务。[禅林类聚卷五] p4114 ..

心所之名。即忏悔自己所造之业。与“恶作”一词同义。[成唯识论卷七] p4114

悔过

忏悔罪过之意。指为减轻或消除罪业而于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三业之忏悔仪式。书写仪式之程序者,谓忏仪,或作忏文。忏文视其所据之经典不同,而有法华忏文、金光明忏文之分。于舍利..

悦众

梵语karma-dāna。音译作羯磨陀那。又作知事。知其事、悦其众之意。僧职之名称,司掌僧团中之事务者。[大宋僧史略卷中](参阅“知事”3461、“维那”5890) p4110 ..

取风或用于礼式之具。佛在世时,弟子常执扇扇佛,此散见于阿含诸经中。优波离结集律藏时,波斯匿王赐与饰有象牙之扇,令其执以诵律。隋炀帝赐高僧敬脱阔九十六公分之大竹扇,入大内讲经论。以上..

扇面写经

又称扇面古写经。为日本藤原末期流行之一种写经方式,即于扇面上画各种文样,施以彩色,并上金银箔,撒砂子等,复于其上书写经文,如法华经等文句。现有各寺及私人之收藏,皆为具有历史价值之贵..

扇搋

梵语sandha之音译。意译作黄门。指男子无生殖器者。有先天(本性扇搋)与后天(损坏扇搋)二种,各相当于五种不能男中之生不能男与病不能男。[俱舍论卷三](参阅“五种不能男”1175) p4115 ..

挟善趣求

解释回向之意义所用之词。与解释发愿之“直尔趣求”相对。发愿与回向,前者乃尚无善根,唯求往生成佛,故称直尔趣求;后者则已有善根,并以之求得挟带善果,故称挟善趣求。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