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奴

凡人贪着爱染,犹如恩爱之奴婢,亦因之而轮回三界,流转生死。[长阿含经卷十、普贤观经] p4108

恩爱河

父子、夫妻间之恩爱系缚之深,犹如河海,难渡难测。[大智度论卷一] p4108

恩爱狱

娑婆世界犹如监狱,人人为恩爱所束缚,不能解脱自在。[长阿含经卷一](参阅“恩爱”4107) p4108

恩德

为佛所具足的三种德相之一。如来乘大愿力而救度众生,故对众生有大恩德。[大日经卷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参阅“三德”668) p4108 ..

息化

佛陀息止教化而入于涅槃之谓。法华文句记卷三上(大三四·一九七下):“开权即是法华之相,息化即是涅槃之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 p4108 ..

息心

(一)梵语 ?ramana。沙门之古译。(参阅“沙门”2972)(二)即坐禅之意。 p4108

息世讥嫌戒

二戒之一。略称讥嫌戒。又作遮戒。如杀、盗、淫、妄等,不待佛制而其自身即具罪者,称为性戒。除性戒之外,比丘之戒法多为持比丘之资格,且止息世人之讥嫌而制定者,例如禁止贩卖、作媒、饮酒、..

息妄修心宗

华严宗五祖宗密(780~841)于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中,将禅宗诸派总分为三宗,其一即为息妄修心宗。此宗系指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之门下,及牛头、天台、惠稠、求那等倡道之禅。此宗主张..

息忌伽弥

梵语sakrdāgāmin。意译作一来。小乘四果之第二。此果之圣者已断欲界九品思惑之前六品,若欲断其后三品之思惑,尚须至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受生一次,故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意。[坐禅三昧..

息灾

止息一切灾厄。密教修法中,有息灾、增益、降伏、敬爱等四种修法。[解深密经卷一、大日经疏卷三] p4108

息灾延命

即息灾法与延命法。由真言四种修法中之增益法别开而立延命之修法。 p4108

息灾法

息灾,梵语?āntika。为密教四种修法之一。又作寂灾法、除灾法、寂静法、寂然法。为消灭天灾、战祸、火灾、饥馑、疾病等灾厄,或无始以来之烦恼罪业而举行之修法。举行该法时,须安置白色圆坛、..

息灾坛

为密教修息灾法之护摩坛。(参阅“息灾法”4108) p4109

息灾炉

密教修息灾护摩法时所用之炉。其炉为白色,圆形,炉中之印契多呈轮宝形。通常密教之息灾法系以白色为主,故息灾炉亦为白色。其形状呈圆形乃因:(一)圆形为水轮之形,水可洗净污秽不净,亦可灭却..

息苦

止息生死轮回之苦。“一切皆苦”,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若能脱离身心诸苦,即能了生死、至涅槃。如老、病、死等三种身苦,与贪、瞋、痴等三种心苦,乃佛教所立“身心之苦”的典型代表。(参阅“..

息慈

梵语?rāmaneraka 之旧译。新译作沙弥。乃初入佛门者,须息止世情,行慈济众之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沙门别行篇](参阅“沙弥”2976) p4109 ..

息虑凝心

修禅定之谓。即停止思虑分别(息虑),令心专注一境(凝心),使不散乱。 p4110

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迷”之对称。如称转迷开悟或迷悟染净中之悟。有证悟、悟入、觉悟、开悟等名词。佛教修行之目的在求开悟,菩提和涅槃为所悟之智和理;菩提为能证之智慧,涅..

悟入

(一)悟实相之理,入于实相之理。法华经方便品谓,佛陀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二)梵名 Skandhila。音译作塞建地罗、塞建陀、索建地罗。北印度迦湿弥..

悟元

(1615~1678)清初临济宗僧。当湖(浙江)人,俗姓曹。号一初。十岁即解佛经妙义。年十八父母俱丧,礼桐月庵之鸳湖妙用和尚,后因妙用赴闽,遂从兴善弘远落发。次年妙用返天童山,住桐月庵,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