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喻

教示诸法皆空与人身无常之十种譬喻。(一)以十种譬喻解释诸法为空之理:(1)幻喻(梵māyā-upama),如魔术师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相,明知其伪,而声色可见,其虽为空,但与六情相对而不相错乱,诸..

十报法经

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全称长阿含十报法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此经典与长阿含之众集经、增一经等皆汇集佛教初期教团传持之法数,与十上经系同本异译。今引十上经之语分为十门:成法、修法、觉..

十恶果报

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招感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报,其后若生人中,以余业未尽,于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称为十恶果报。据新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载,十恶果报即:(一)杀生果报,于人中得短..

十恼乱

修行安乐者宜远离之十种恼乱。即:(一)豪势,指国王、王子等。(二)邪人法,即外道之法。(三)凶戏,即凶恶之游戏。(四)旃陀罗,即从事屠杀等之贼。(五)二乘,即不回心向大而入涅槃之行人。(六)不..

十普门

周遍之圆法,能通入实相,计有十法,称为十普门。即:(一)慈悲普,众生缘、法缘、无缘之三慈中,仅无缘之慈悲与实相同体,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二)弘誓普,无作四谛能收一切法..

十智

梵语da?ajānāni。(一)就有漏智及无漏智之性分为十种。(一)世俗智(梵sajvrti-jāna),多取世俗境之智,即有漏慧之总称。(二)法智(梵dharma-jāna),缘欲界四谛之理,断欲界烦恼之无漏智。(..

十智同真

为汾阳善昭禅师所立用以接引学人之方法,表示十智同归于一真如之意。十智即:同一质、同大事、总同参、同真智、同遍普、同具足、同得失、同生杀、同音吼、同得入。又作十同真智。汾阳昭禅师示众..

十无二

诸佛世尊具有十种无二行自在法。即:(一)悉能善说授记之言说,决定无二。(二)悉能随顺众生之心念,使其意满,决定无二。(三)悉能知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之体性平等,..

十无依行

以行法为生功德善根之所依处,然或缘邪见、或依恶缘,其行法有不为功德善根之所依止者,共有十种,称十无依行。又作十无依止。即:(一)加行坏而意乐不坏。(二)意乐坏而加行不坏。(三)加行、意乐..

十无畏

全称十种无畏。又作十无所畏。即十回向中,法界无量回向位之菩萨所具有之十种无所畏。(一)闻持无畏,菩萨闻持一切疑难,悉能解答,断其疑惑,无微畏之相。(二)辩才无畏,菩萨得如来之灌顶无碍辩..

十无尽句

乃十种无尽法。又作十不可尽法、十无尽法。初欢喜地之菩萨发广大愿,而说“十法有尽,我愿亦尽;此十法无尽,我愿亦无尽。”即:(一)众生界无尽,指一切众生无尽。(二)世界无尽,指十方世界无尽..

十无尽藏

华严宗之教义。略称十藏。藏,有含摄、蕴积、出生之义。华严宗将诸佛所说之教法分为十种藏,以之为菩萨修行之行法,此十藏一一含有无限之德,故称十无尽藏。即:(一) 信藏,信者于实、德、能三..

十无学支

得阿罗汉果之无学人所成就之十种无漏法。又作十无学法。即:(一)无学正见,与无漏作意相应之慧。(二)无学正思惟,与正见俱起之思惟。(三)无学正语,依无漏作意所生之四种清净语业。(四)无学正业..

十无碍

(一)为华严经卢舍那佛品所说华藏庄严世界海所具足之十种无碍。即:(一)情事无碍,谓应情显现,事超情外。(二)理事无碍,谓全同真性而刹相宛然。(三)相入无碍,谓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

十无碍用

如相回向位菩萨具有之十种自在无碍之力用。即:(一)众生无碍用,(二)国土无碍用,(三)法无碍用,(四)身无碍用,(五)愿无碍用,(六)境界无碍用,(七)智无碍用,(八)神通无碍用,(九)神力无碍用,..

十发趣心

指地前菩萨为趣入大乘所发之十种心。略称十发趣。即:(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道昉之梵网经合注卷一,将此十心..

十善十恶

十善即十善业,梵语da?aku?ala-karmāni。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又作十善业道、十善道、十善根本业道、十白业道。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又作十不善业道(梵da?ā..

十善巧

系三乘所修所观之法门。即:(一)蕴善巧,指五蕴。(二)处善巧,十二处。(三)界善巧,十八界。(四)缘起善巧,十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处为善因果,非处为恶因果。(六)根善巧,二十二根。(七)世..

十善菩萨

指天台圆教十信位之菩萨。阶位相当于法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之六根清净位。此类菩萨了知断惑之十信,信信皆通,具足十善。仁王般若经卷上菩萨教化品(大八·八二七中):“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

十善业道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经载,永离十恶而修行十善者,有如下之功德: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