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

即禅宗所称之金波罗华。昔时,梵天王捧金色波罗华请世尊说法,世尊登座后,拈一枝花示大众,众皆默然,唯迦叶解佛意而微笑。 p51

一法

(一)意谓一事、一物,乃对万法而言。此“法”表存在、事物之意,并非“法则”之义。 (二)指唯一无二之绝对法。即人人本具之真如法性。六十华严卷五(大九·四二九中):“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

一法中道

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与“三性对望中道”对称。法相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故判为空;以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为假有与真有,故判为有。自此三性之对望而立之..

一法句

指表达真理之章句。一法,表彻悟法身之意;句,表能诠之章句。显此一法之句,称为一法句。盖佛菩萨因其愿力,普现其身于一切佛土;又于一切形演一法句,普周无余一切法界。大法炬陀罗尼经卷一(..

一法印

指大乘教所示诸法实相义理之信印。又作实相印、一实相印。与小乘教之三法印相对称。法印乃教法之信印。大乘教以说诸法实相之义理为本,故谓诸法实相之义理为大乘教之信印。离开此种说法之其他一..

一法身

一,即平等无二之义。谓诸佛所证之法身,如同遍满法界之理体,同一而无差别。旧华严经卷五(大九·四二九中):“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p53 ..

一法界

指唯一无二,绝对平等之真如理体;亦即天台宗所称之诸法实相,华严宗所说之一真法界,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门。又作一心法界、独一法界、一真无碍法界。界即所依义、所因义,圣法依真如而生,真..

一法界心

意指超越对立,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二教论卷上(大七七·三七五下):“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 p53

一物不将来

禅宗公案名。指不持任何物来;亦即赤裸裸的本来面目。从容录第五十七则(大四八·二六三上):“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

一物长年

禅林用语。一物,指灵妙之心性,禅宗又称之为主人翁。长年,指漫长岁月。谓此灵妙心性乃佛佛祖祖单传而来,亦传于未来永劫之意。普济录卷上(大八二·四九九中):“结夏上堂,十方同聚,一物长..

一盲引众盲

谓邪解之师误导从学之人。或喻一人、一事之误,波及于其他。无门关之竿头进步颂(大四八·二九八下):“瞎却顶门眼,错认定盘星;拼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碧岩录第十八..

一知半解

原指不完全了知,后转用为知识浅薄之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八(大四七·八八七中):“世间文章技艺尚要悟门,然后得其精妙,况出世间法只恁么了得?这里一千二百衲子,个个有一知半解,每来..

一空

乃万法皆归一空之意。“一”虽为数字,然在此表示超越对立之数,为绝对唯一之状态。空,意为本性空寂。三藏法数卷四:“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

一空一切空

于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观中,空并非只作空义解,同时亦兼含假中二义,以表示空之真义,故称一空一切空。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五中):“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中..

一花五叶

指禅宗。又作一华五叶、一华开五叶。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衍成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故称为一花五叶。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摩条(大五一·二一九下):“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门

一谓一理,即是所通;门谓正教,即是能通。盖譬佛所说一乘之教,则能通于实相之理。[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 p54

一门普门

一门,指一德一智之法门;普门,指含摄总德全智之法门。显教是以实相中道圆通之法为普门。密教则以大日如来为普门之本尊,盖大日如来具有无量万德,故为普门之尊,其他如弥陀、药师、不动、观音..

一雨

譬喻佛法如一雨之普润众生。佛说一乘法诠示一实相之理,无二三之别,犹如雨水之下降,草木得蒙滋润。虽然雨是一,然受利益之草木则各各有别。同理,佛所说之法虽为同一,然受者之机根有万差之别..

一手抬一手捺

禅林用语。谓一方面扶持之,一方面又压抑之;乃形容禅师指导修行僧时自由无碍之机法。从容录第二十二则(大四八·二四一中):“师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捺。’” p26 ..

一刹那

梵语ksana。指极短之时间。即现今二十四小时中之六百四十八万分之一,相当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据仁王护国般若经卷上载,一念为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又俱舍论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