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尊

即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住中台八叶院之中尊大日如来,及八叶莲华中之四佛四菩萨。又称五佛四菩萨、中胎九尊。据大日经卷五入秘密漫荼罗位品载,九尊指大日如来与东方之宝幢如来、南方之开敷华王如来..

九恼

又作佛九恼、九厄、九横、九难、九罪报。指佛因过去世之业障,而于成道后所受因果报应之九种灾难,即:(一)佛昔为婆罗门之子火鬘,与瓦师之子护喜相善,护喜曾数邀火鬘拜见迦叶如来,然火鬘以“..

九无为

(一)即九种无为之意。无为者,谓本来恒存,无因缘造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九者即: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空无边处无为、识无边处无为、无所有处无为、非想非非想..

九无间道

指正断烦恼位之九无漏道。又作九无碍道。间即碍或隔之义,谓观真智理,不为惑所间碍(隔)。烦恼尚存,于后念得择灭之理,故烦恼与择灭间更无间隔,称无间;由此至涅槃,故称道。三界分为九地,..

九无学

梵语navā?aiksāh。即无学位之人有九种优劣差别,又作九种阿罗汉。自己之所作成办,无复修学之位,称为无学位,谓阿罗汉果等。(一)于声闻之第四阿罗汉果分为九种。有关九无学之名称及次第,诸..

九结

九种结缚。即九种结缚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之烦恼。为:(一)爱,(二)恚,(三)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悭。即六随眠之根本烦恼加以取、嫉、悭三者,以系缚之义强,故特..

九华山

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占地一百余平方公里,原名九子山,与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最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一三四二..

九想

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之一种,行之可断除我人对肉体之执着与情执。九想为:(一)青瘀想(梵vinīlaka-sajjā),又作想相坏、青想。观想风吹日..

九会

(一)指金刚界之九会曼陀罗。(参阅“金刚界曼荼罗”3547) (二)九会说,乃指佛陀说华严经之会座而言。新译华严经谓共七处九会;但旧译华严则谓有七处八会。 p151 ..

九会一印

此乃显示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与其中一印会关系之语。一印会即是将九会诸尊,全部摄入大日如来一智拳印之法门,其他八会则系开大日如来之功德而立。 p151 ..

九会尊数略颂

为方便记忆金刚界九会曼荼罗尊数所作之颂。其颂文为: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三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三十六,菩萨二百九十七,忿怒四尊执金四,外..

九业

即欲界、色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三种,无色界亦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无漏业三种,总计九种业。作业,即身、口所造之业,新译为表业;无作业,乃依作业而生之功能,新译为无表业..

九解脱道

三界总有九地,若就圣者而言,于修道位断欲界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欲界九品全断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四果。每断此一品惑,各有无间、解脱二道,即正断烦恼之位为无间道,烦恼既断而..

九遍知

即断除三界见、修二惑之九种智,或指以此九智对此等诸惑所作之断除。又作九知。即于见、修、无学等三道中,特将见、修二道所断烦恼之断,立为九种遍知。“遍知”一意谓周遍了知四谛之境而断惑..

九僧

大法会中带领众僧之九师。即指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 p152

九僧诗

乃宋代九僧之诗。此九僧精于诗,于时有九僧诗集行世。其名为淮南惠崇、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简长、青城维凤、江东宇昭、峨眉怀古。[六一诗话] p152 ..

九彻

指不动明王之本誓。乃谓断绝三界九地之惑障,完成十地之佛果。由于不动明王之利剑周围有九火焰,故称九彻。其利剑称为九彻剑。 p156 ..

九彻印明

指以不动之利剑通彻三界九地,断尽一切众生业烦恼为义之印明。又作不动九彻、不动九彻剑印、九彻剑印。即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两部大日为两胁士,而建立三尊帐,以无所不至之印观之,三度诵阿、含..

九种大禅

指九种大乘禅。乃不共外道与二乘,独为菩萨所修之九种禅定。略称九禅。法华玄义卷四比较诸禅,谓九大禅如醍醐,为出世间上上禅。九者即:(一)自性禅,观心之自性,一切诸法莫非由心,心摄一切,..

九种不还

指九种由欲界往色界而般涅槃之不还果圣者。即于中般、生般、上流般等三种般各分三种,而成九种不还。九者即:(一)速般,于中有断除余惑而般涅槃。(二)非速般,于中有经短暂之时而般涅槃。(三)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