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拜

(一)禅宗三拜(三次)之礼法。敕修百丈清规卷一达磨忌条(大四八·一一一七下):“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汤,退身三拜。再进前问讯揖汤,复位三拜,收坐具。” (二)九种敬礼之法。此说见..

二形

梵语ubhayavyajanaka。译作二相者、二根者。指男子性器(男根)与女子性器(女根)。此处则指兼具男女性器,生理异常者。其于佛道之修行及为僧伽之内众,无指导他人之资格,故与扇搋、半择迦者..

九界情执

谓九界之众生,悉有执迷之心。十界中,唯佛界能离情执而全知见。(参阅“九界”142) p142

九相

据大乘起信论之说,缘于不觉之故,凡夫遂产生三细六粗之相。三细指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指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三细六粗合称九相。(参阅“三细六粗”..

九面观音

乃菩萨像名。藏于日本法隆寺。系自中国迎请至日本之檀木像。高三十七点五公分。因是香木所制,故无彩色。雕法精巧,为一庄严菩萨像。p143 ..

九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九食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前四食为世间之食,能长养生死之色身;后五食为出世间之食,能资益法身之慧命。[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

九峰头尾

禅宗公案名。僧问九峰(大四八·二六八上):“如何是头?”峰云:“开眼不觉晓。”僧云:“如何是尾?”峰云:“不坐万年床。”僧云:“有头无尾时如何?”峰云:“终是不贵。”僧云:“有尾无..

九师相承

南北朝时代有定九师相承禅法次第之说。据止观辅行搜要记卷一所载,九师为明、最、嵩、就、监、慧、闻、思、顗。然摩诃止观卷一之上所记,第七为北齐慧文、第八南岳慧思、第九天台智顗,关于其他..

九病

乃指寒、热、饥、渴、大便、小便、欲、饕餮、老等九种疾病。此说出自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欲为贪淫欲,饕餮为贪食。人寿八万岁乃人类果报之最殊胜者,时人犹有此九病。 p143 ..

九祖相承

天台宗三种相承之一。九祖者,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九祖顺次传承天台教。案天台宗虽为智顗所创,而顗承慧思,思承慧文,文由龙树大智度论三智一心之文及三..

九参上堂

禅家一月九次上堂,即每三日上堂一参,是为九参。参者,咨参请益。[禅林象器笺卷十一] p144

九域

(一)即九地。总称欲界一地、色界四地及无色界四地。(参阅“九地”132) (二)又指九界而言。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等。(参阅“十界”457) p144 ..

九带禅

浮山法远为接引修行僧所用之九种方法。其学人编辑其所示之宗门语句,称为“佛禅宗教义九带集”,略称“浮山九带”。(参阅“浮山九带”4158) p144 ..

九梵

指第四禅之九天。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等。[仁王经天台疏卷上] p144

九条衣

又作九条袈裟。单称九条。三种袈裟之一。僧伽梨之一种,所谓九品大衣之下下品。其制为二长一短,条数为九,与五条、七条合称为三衣。其中,五条为常着之服,七条于寺内众中礼诵斋讲时穿着,九条..

九条锡杖

指振锡杖时所唱之偈。为四个法要之一。此偈有九条,故称九条锡杖。此偈之前三条与“三条锡杖”同。又第一条之“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四句,乃出自新译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九众

指形成佛教教团之出家弟子与在家信徒。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学法尼)、优婆塞(男性在家信徒)、优婆夷(女性在家信徒)、近住男、近住女。另有说后二者系出家男、出家女..

九众戒

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近住男、近住女等九众所受持之戒律。比丘、比丘尼所受乃具足戒;式叉摩那受六法;沙弥、沙弥尼受十戒;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五戒;近住..

九部经

梵语navāvga-?āsana,巴利语navavga-buddha-sāsana。又作九分教、九部法。略称九经。为佛经内容之九种分类。九部之名称,南北所传诸说各异。(一)据巴利文善见律毗婆沙序、长部经注序、南本大..

九喻

如来藏经举九种譬喻,解说如来藏之义,以明示如来法身虽为烦恼所覆,然自性清净毫不为彼烦恼所染。九者即:(一)如未敷花内有如来身结跏趺坐,具天眼者去萎华而出之。(二)如淳蜜群蜂守护,以巧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