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转识

指八识中之前七识。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八识说,将依止阿赖耶识生灭转变之前五识、意识及末那识称为七转识。略称七转、转识、转心。前五识又作五转识,缘阿赖耶识所变之色等五境,行相粗动,转..

七识十名

第七识末那识有十种不同之名称,即:七识、转识、妄相识、相续识、无明识、解识、行识、无畏识、现识、智障识等。 p123

七识住

梵语saptavijāna-sthitayah。有情依果报受生三界,其识所爱乐、止住之处有七,又作七识处、七识止处、七神识止处。即:(一)身异想异识住,又作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指人界、六欲天及劫初起除外..

七难

即七种灾难。(一)仁王般若经卷下受持品所载之七难,即:(一)日月失度难,日月之运行失时,或赤日出、黑日出,或日蚀无光。(二)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等诸星各各变现。(三)灾火难..

七颠倒

谓七种颠倒事理之妄见。即:(一)想倒,即非理之想。(二)见倒,即邪见。(三)心倒,即妄心邪识。(四)于无常常倒,即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五)于苦乐倒,于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六)于不净净倒..

七宝

梵语sapta ratnāni。即七种珍宝。(一)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大智度论卷十等谓七宝即:(一)金。(二)银。(三)琉璃,又作琉璃、毗琉璃、吠琉璃等。属青玉类。..

七宝粥

又称佛粥。阴历十二月八日,诸佛寺以乳蕈、胡桃等物煮粥,供佛并供众结缘,称为七宝粥。即腊八粥。今已普及民间。吴存楷之江乡节物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

七宝华

谓由七宝所成之莲华。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中):“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p124

七宝塔

亦即多宝塔。释迦佛于灵鹫山说法华时,忽于地下涌现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多宝如来全身舍利,坐于其中。[法华经见宝塔品] p124 ..

七宝狱

指具有七宝庄严之牢狱。若有人疑惑佛智,以自力之善本,胎生于西方极乐之边地懈慢界者,五百岁间将不见三宝,不能得法乐,此犹如置身于七宝所成之牢狱中。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中):“..

七宝树林

指极乐净土之林,由七宝树所成,又称七宝行树。[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法华经玄赞卷五之本、阿弥陀经要解(智旭)](参阅“七重行树”102) p125 ..

七觉支

梵语saptabodhyavgāni。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

七观音

为教化利益众生,观世音菩萨变现七种之身。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圣观音、如意轮观音、准胝观音、不空罥索观音。 p125 ..

乃至

佛经中表示极限或省略中间语句之词,其梵语有二:(一)yāvat,巴利语yāvant,中略之义,相当于英语 as far as。杂阿含经卷二十九(大二·二○四上):“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何等为正?..

乃至一念

指时间、心念、观念、称名等之极小数。即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无量寿经卷下第十八愿成就谓(大一二·二七二中):“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大八·三六五下)..

乃至十念

表示往生弥陀净土之称名念佛无次数之限制,即举十念,上摄多念,下摄一念。无量寿经卷上谓,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关乃至十念,诸家各有异说,昙鸾以..

乃往

于时间划分上,从现在而言,指已经过去之时间。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 p126 ..

乃穷

又称乃琼。指拉萨哲蚌寺前之护法神殿(乃穷寺)内专司降神问卜之僧人。除乃穷寺外,他如拉木寺、桑耶寺内皆有专职之乃穷。 p126

九十八随眠

又作九十八使。随眠,烦恼之异称。烦恼常随逐于人,故称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称为眠。九十八者,小乘俱舍宗所立见、思(修)二惑之总数。其中,见惑有八十八随眠,修惑有十随眠。此乃..

九十六种外道

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之流派。又作九十六术、九十六径、九十六道、九十六种异道。有关外道之数,虽有多种异说,然以九十六种、九十五种外道二说为最多。九十六及九十五此二数之..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