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阿毗达磨义论

巴利名 Abhidhammattha-savgaha。阿[少/兔]楼驮造,法舫译。本书内容记述锡兰分别上座部阿毗达磨教学之纲要。凡分九品,依次为摄心分别、摄心所分别、摄杂分别、摄路分别、摄离路分别、摄色分别..

摄律仪戒

梵语sajvara-?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律仪戒、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摄,摄尽、总摄之意。即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律,积善防恶;为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

续传灯录

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之传法世系。主录机语,少载事迹,共一二○三人,若加无传文者..

续灯正统

凡四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僧别庵性统编,康熙三十年(169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辑录宋末至明代禅林耆宿之略传与机缘问答。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五世、曹洞宗大鉴..

续宝林传

凡四卷。后梁惟劲编。内容系惟劲集集唐昭宗光化年中(898~900)以后宗师之机缘而成,然今佚而不传。[释氏稽古略卷三] p6863

羼提仙人

梵名 Ksānti-vādi-rsi。意译作忍辱仙。又称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比丘。系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之名。据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木*奈]国..

羼提提婆

梵名Ksāntideva。释尊为太子时,传授其武技之师。[佛本行集经卷十一习技艺品] p6863

羼提罗

梵语sandhilā。又作扇提罗。意译作石女。即不具女根者。[胜鬘宝窟卷上本] p6863

檗驮矩吒

梵名Gandakūtī。意译作香台殿。为世尊之居室,位于祇园精舍中央。 p6865

檗罗诃

梵名 Graha。为魅鬼之一种。又作檗[口*栗]何、誐啰诃、羯罗诃。即附着人身而不离之魅鬼。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卷上爱染王品(大一八·二五六下):“萨嚩讷瑟吒及诸誐啰诃,加忿怒降伏,一..

兰室

即佛寺、精舍之异称。兰,为阿兰若之略称,或取兰草芬芳之义。大唐西域记张说序(大五一·八六八上):“业光上首,擢秀檀林,德契中庸,腾芬兰室。” p6864 ..

兰盆会

即盂兰盆会。此行事源于盂兰盆经。据经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欢喜日,亦为僧众自恣之日,以盂兰盆盛百味食物,供养十方僧众,能救拔七世父母之堕饿鬼界,受倒悬之苦者;即以盆为器具名,法..

兰奢待

(一)胡语褒美之义。据朱子语录载,东晋王导尝谓胡僧曰兰奢待,即胡语之褒誉。或谓兰奢,即兰若,梵语为空静、闲寂之意;待,即候待之意。故兰奢待即指于闲寂处候待之意。 (二)日本奈良东大寺正..

兰菊

春兰秋菊,各当其时而擅其美,比喻物之两美,俱不可废。法华文句卷一上(大三四·二上):“分节经文,悉是人情,兰菊各擅其美,后生不应是非。”[续高僧传卷十五神素传、太平广记卷一八五] p..

蠟印

蠟印印於泥土上,蠟印雖溶解,卻與泥合而成字形,比喻現在之五陰雖滅,卻生「中有」之五陰。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大一二·五三五下):「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蠟印不變在泥..

袜子

又作袜子、袜子。四分律载佛陀听许僧侣着袜御寒。四分律卷三十九(大二二·八四九上):“有比丘从寒雪国来,脚冻坏。(中略)佛问比丘:‘彼国法何所著?’比丘言:‘着富罗庵鞮。’佛言:‘听..

悉昙字(raj)。又作滥。乃 (罗字,为五大中火大之种子)加大空点而成,表示烧除尘垢,为净除烦恼之慧火之种子。与(鑁字,表智水)相对。故密教修法时,以览字观为清净依正二报之诸法,结诵印..

护月

梵名 Candra-gupta。又称月藏。为中印度那烂陀寺之沙门,与护法论师同代。事迹不详。尝造辩中边论之释,说赖耶缘起论,倡本有种子之说。其书今不传。[大唐西域记卷九、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 p6..

护世四天王

又作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

护戒神

守护佛制戒之善神。即受三归依者有三十六部鬼神之王护持,受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护持。灌顶经卷四(大二一·五○四上):“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戒。归有三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