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角喻独觉

又作麟角独觉、麟喻独觉。指独居证悟之缘觉人。为“部行独觉”之对称。二种独觉之一。独觉,又译作缘觉。据俱舍论卷十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记载,独觉中麟角喻者,要修百大劫菩提之资粮,然后方..

痈疮刺箭

比喻五欲之害身。众生因烦恼颠倒,贪着世间五欲之乐,如痈、疮、刺、箭等之害身。[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摩诃止观卷七] p6911

嘱累

嘱,为付嘱、付托之义;累,为烦劳荷负之义。谓以事嘱托他人而令其负荷。宗门中,每以传付佛祖大法,令后人护持,称为嘱累。[维摩经略疏卷十释嘱累品(智顗)] p6933 ..

嘱累品

嘱托弘通该经之品名。通常置于经末,如文殊师利问经第十七品、维摩诘所说经第十四品,皆为嘱累品。但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嘱累品列为第二十二品,法相宗以为编次有误,天台宗则以为是,因而各执一..

揽实成权

华严宗判教之用语。谓持真实教法而作权巧方便之教。为“泯权归实”之对称。华严宗智俨、法藏等,将如来一代之圣教大别为三乘与一乘,更于一乘之中分判同、别二教,而以法华经会三归一之说判为“..

蚕茧自缚

又作作茧自缚。比喻众生自起烦恼、自造惑业而沉沦于三界,犹如蚕之作茧,吐丝自缠。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一二·五二四上):“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

灵山寺

(一)位于浙江钱塘。隋开皇年中创建,初名南天竺寺,唐时更名后天竺灵山寺,为天台宗之道场。宋天禧四年(1020),复改称天竺寺。南宋立为台教五山之一,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慧日大师重兴。至清代..

灵山净土

灵山,全称灵鹫山,为释尊说法华经之会处。即谓灵鹫山为释尊报身常住之净土。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释尊为度化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而实无灭度,常住灵鹫山说法;劫末火灾起时,世界悉皆..

灵山会上

即释尊在灵鹫山说法度生时之会座。有二种说法:(一)指演说法华经之会座。法华经科注(卍续四八·三五五下):“灵山会上妙法华经,昔日世尊金口宣畅。”(二)指拈花付法之会座。据大梵天王问佛决..

灵光

指众生本具之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五灯会元卷三百丈章(卍续一三八·四四下):“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真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p6935 ..

灵光寺

北京名刹之一。位于觉山(今翠微山)东麓。唐大历年间(766~779)创建,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重修,称觉山寺;复经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改称今名。本寺殿宇弘敞,傍有水池..

灵妙

指人智无法测知之神妙不可思议之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九上):“但以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性,故随迷悟之缘,造业受报,遂名众生;修道证真,遂名诸佛。” p6935 ..

灵谷寺

南京名刹之一。位于江苏南京之东北,钟山之阳。本名为道林寺。南朝刘宋时,宝志禅师所建。梁武帝时,建宝志塔于玩珠峰前,改名为开善寺,智藏曾于此宣讲成实论。宋时称为太平兴国寺,后改称蒋山..

灵供

指供于亡者灵牌前之斋食。即人死后四十九日间,设中阴坛,陈列供物。盖人于死后七七日内,尚未投生他界,称为中阴身,又称健达缚,意译为寻香,即寻香而食,故为进食物之香气于死者而供斋食;若..

灵河

指龙所住之河川。又作龙泉。以龙之大力,故虽逢天旱,而河水仍不涸竭。安乐集卷上(大四七·七中):“譬如寄花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无竭。” p6936 ..

灵知不昧

谓灵妙之识知,明白不闇。澄观、宗密各为华严宗之四祖、五祖,然亦皆属荷泽禅之系统。其中澄观于所著华严心要法门中,依禅之体验而开示华严思想,“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即为彼体验禅旨之极致表现..

灵芝

(1048~1116)指北宋律僧元照。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唐。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参阅“元照”1228) p6937

灵姥寺

越南著名之佛教建筑。位于顺化。阮潢王子于一六○一年所建。十七至十八世纪,在内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一八一五年重修。一八四四年于寺前修建七层之福缘塔,以纪念七世诸佛。该寺有一自内部发出回..

灵泉禅寺

位于台湾基隆东郊月眉山。为台湾佛教发祥地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善智、妙密、善慧三师相继营建而成。凡佛殿、禅堂、天王殿、开山堂、灵塔等,均次第竣工,略备丛林..

灵界

指亡灵所住之幽冥世界。焰罗王供行法次第(大二一·三七六上):“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中略)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五百饿鬼众。” p6937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