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

子题:小事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五分,二师亦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若于白衣前出鄙拙言,应令觉知,广如第二十三卷。善见,和尚多有弟子,留一人供给,余者随意令读诵。”资持记释云:“五分,..

二师折伏弟子法

亦名:折伏弟子法子题:共行弟子、依止弟子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僧祇,若与共行弟子、依止弟子衣已,不可教诫,为折伏故夺;后折伏已,还与无罪。若与衣时言,汝此处住,若适我意为受经者与汝..

二师摄受失法

亦名:失师法子题:五法失依止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失师法。(一,列示三法)和尚一种无相失义,或可无德,更依止他。以依得戒,无再请法。依止阇黎,事须详正,有三不同:一、请师法,二、..

二师教诫法

子题:教授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僧祇云,日别三时,教三藏教法。不能广者,下至略知戒经轻重,阴界入义。若受经时,共诵时,坐禅时,即名教授。若不尔者,下至云莫放逸。”(事钞记卷一○·二..

二形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汝非二形耶?谓此身中具有男女根,正乖道器。”(随机羯磨卷上·二三·一一)

二形三种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二形者,谓一报形,具男女二根。”资持记释云:“二形中,初示相。善见三种:一、能自受胎,复能令他受胎;二、但能自受;三、但令他受。”(事钞记卷八·四四·一○)..

二持

子题:持由止成不作恶法为宗、止持戒、持由作成修习善法为宗、作持、根本作持、衣食四缘戒本疏·持犯方轨:“先明二持。所言止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为止。止而无违..

二持二犯

子题:持犯并依受体而立戒本疏·持犯方轨:“持有两种,犯亦同然,各有止作,例分为四。”行宗记释云:“[持犯]并依受体而立。由本受时,不出二心:一者断恶,二者修善。所发业性,即本愿体。..

二持就人优劣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人,七众相望,乃至大比丘戒,无愿毗尼最胜。”资持记释云:“前(二持就位优劣)通凡圣四法为言,此局下凡别脱以辨。别脱又四:五、八对在家二众;十戒对下三众;具戒..

二持就位优劣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位,无学人德圆,故戒行胜;三果企求未息,戒行为劣。内凡、外凡,相望渐弱。”资持记释云:“初约四圣以分道共,自有优劣。三果,谓三位果人,比降渐劣。企,望也,望..

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

亦名:戒经为上最子题:律、众律、四尊、缘起、辨相开遮、法聚含注戒本·戒经序:“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含注戒本卷上·二·一)戒本疏·戒经序:“(一、通约三藏释)一切众律中者,合..

一化

亦名:一期资持记·释标宗篇:“一化者,始于成道,终至唱灭……。故言一化,亦名一期。”(事钞记卷三·一五·一七)

一坐食制意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三千云,不得数数食,应一食。以长淫怒痴结,不异俗人。”资持记释云:“以饱食之人,多不念道,但增长三毒,非道人故。”(事钞记卷三六·一六·七)..

一坐食十利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一坐食者,论云,先受食处,更不得食,有十利故。一、无有求第二食疲苦,二、于所受轻少,三、无有所用疲苦,四、食前无疲苦,五、入细行食法,六、食消后食,七、少妨患..

一心行道勿念衣食

亦名:出家弟子一心行道勿念衣食子题:法行行事钞·僧网大纲篇:“故佛藏经言,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

一揣食

亦名:一抟食资持记释云:“一盂之外,更不受益。”(事钞记卷三六·一六·一一)

七日药

子题:脂、五脂、五种脂、石蜜不得辄啖除五种人、糖浆、未舍自性、熊、罴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七日药体。四分五药,世人所识,故开七日。僧祇五药及脂,清净无食气,一时顿受,七日服之。了论..

七日药制限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明了论疏云,若病服七日药,随病为量,若差须舍。若无病复不饥,非时食者,得非时食罪,油蜜膏亦尔,故论中举酥等。”资持记释云:“初示七日。随病为量者,以病七日一转..

七日药受法

亦名:七日药四法、受七日药法子题:热病因缘、能授七日药人四法、净人授七日药四法、所受七日药人有二、比丘受七日药有二、比丘受七日药自无五过、比丘受七日药自作四法、口受七日药法、风病因..

七日药说净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说净者。(一,正明须否)(一、七日药)七日一药,(一、口受须说)作口法竟,偏心属己,须说净畜。(一)药体贵重,贪积心多;(二)久延多时,无变动义;(三)气味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