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等至建立者?谓由七种作意证入初静虑,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方便究竟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此广分别如声闻地后瑜伽处。云何证入初静虑时由七作意?谓由定地作意见欲界中过患等故,了达粗相,初静虑中此相无故名为静相,是名了相作意。如是作意犹为闻思之所间杂,从此已上超越闻思,一向修相缘粗静相以为境界,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数数思惟如所寻思粗静性相,是名胜解作意。由修习此故,最初断道生彼俱行作意,名远离作意。由此能断上品烦恼故,及能远离彼品粗重故,此观行者复欣乐上断见上断功德,已触少分远离喜乐,为欲除去惛沉睡眠,时时修习净妙作意以悦其心,是名摄乐作意。如是正修行者方便善品所资持故,令欲界系烦恼缠垢不复现行,因此为欲审察烦恼断与未断,复更作意观察彼生随顺净相,是名观察作意。如是行者数数观察进修对治,为令欲界一切烦恼于暂时间得离系故,此对治道相应作意,是初静虑最后方便故,名方便究竟作意。从此无间证得根本最初静虑俱行作意,是名方便究竟果作意。又由了相作意发希愿心,为正了知所应断所应得,为断故为得故,由胜解作意为所求义发正方便,由远离作意舍上品惑,由摄乐作意舍中品惑,由观察作意安心于所证远离增上慢,由方便究竟。作意舍下品惑由方便究竟果作意领彼所修作意修果,如为证入初静虑定修七作意,如是乃至为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如应当知又粗相者,谓于一切下地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如是粗相略有二种,一住于重苦,不寂静住故,二命行微少,寿命短促故。静相者,谓于一切上地从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与粗相相违故。
相关推荐
等分行补特伽罗
等分行补特伽罗者,谓住自性位烦恼,远离猛劣住平等位诸烦恼故,随境界势力烦恼现行故。
大乘阿毗达磨集
何故此论名为大乘阿毗达磨集?略有三义,谓等所集故、遍所集故、正所集故,由释词理以显得名故为此问。等所集者,谓证真现观诸大菩萨共结集故。遍所集者,谓遍摄一切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诸思择处故。正所集者,谓由无倒结集方便,乃至证得佛..
等流善
何等等流善?谓已得寂静者,由此增上力故,发起胜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共功德。
大乘补特伽罗
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大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成熟众生修净佛土,得受大记,证成无上正等菩提,得受大记者,谓住第八菩萨地,证得无生法忍故。..
等流无记
何等等流无记?谓变化心俱生品
大欲
谓多贪者。为得广大财利等故。而起于欲。已欲当欲。总名大欲。
等论决择
等论决择者,谓依八何八若之词,问答决择一切真伪。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无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何所无所得?谓所取相能取相,用何无所得?谓用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无所得?谓为救脱一切有情令住无上正等菩提,由何无..
耽嗜遍耽嗜
谓下品贪瞋癡缠。名耽嗜。即此中品。名遍耽嗜。复次中品贪瞋癡缠。名耽嗜。即此上品。名遍耽嗜。
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者?谓中无间隔,等无间故,同分异分心心法生,等无间故,是等无间缘义。中无间隔等无间者,不必剎那中无间隔,虽隔剎那,但于中间无异心隔,亦名中无间隔。若不尔入无心定心望出定心,应非等无间缘,然是彼缘,是故于一相续中前..
道差别
复次道差别有十一种,谓观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现观方便道、亲近现观道、现观道、清净出离道、依根差别道、净修三学道、发诸功德道、遍摄诸道道,当知此中由觉分等差别故。建立十一种道如其次第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种正行四种法..
等心不相应行法
如是等心不相应行法,唯依分位差别而建立故,当知皆是假有,谓于善不善等增减,分位差别建立一种,于心心法分位差别建立三种,于住分位差别建立一种,于相似分位差别建立一种,于相分位差别建立四种,于言说分位差别建立三种,于不得分位..
道谛
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今于此中依四圣谛以其作用显道体相。又道有五种,谓资粮道、方便道、见道、修道、究竟道,如是五种依道自性及眷属,以显道谛差别。..
等行
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法前约助伴,决定建立俱有因中,唯说大种及所造色者,此但略摽纲目,以心心法互不相离性,决定故,亦助伴摄。若尔不应别立相应因诸心心法亦共有因所摄故,虽尔然义有异,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互..
等至建立
云何等至建立者?谓由七种作意证入初静虑,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方便究竟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此广分别如声闻地后瑜伽处。云何证入初静虑时由七作意?谓由定..
非择灭
非择灭者,谓是灭非离系,不永害随眠故。
方便善巧
方便善巧者略有四种,一成熟有情善巧,二圆满佛法善巧,三速证神通善巧,四道无断善巧。成熟有情善巧者,谓四摄事,由摄受彼令处善法故。圆满佛法善巧者,谓慧波罗蜜多,如经言,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圆满施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种妙智性,当学般..
非福行
谓诸不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非福。亦名非福果。是非福业异熟果故。是名非福行。
分别差别
何等分别差别?谓即于蕴界处中,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如是等无量差别分别如前说。
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
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者,谓于十方一切世界,随其所应,乃至后际数数示现成正觉等,令一切所化众生成熟解脱故。
非苦似苦住扼寂静
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静?谓已得究竟菩萨摩诃萨等,乘大悲愿力故生诸有中。
分别显示决择
分别显示决择者,谓于如所说蕴等法中,随其所应作一行、顺前句、顺后句、二句三句四句、述可句、遮止句等,一行者即问论法,谓以一法与余法,一一互相问已除此法,更以第二法与余法互相问,如是一一问一切法。如有问言,若成就眼处亦色处..
方广
方广者,谓菩萨藏相应言说,如名方广,亦名广破,亦名无比。为何义故名为方广?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甚深法故。为何义故名为广破?以能广破一切障故。为何义故名为无比?无有诸法能比类故,此方广等皆是大乘义差别名,由与..
非律仪非不律仪业
非律仪非不律仪业者,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所有善不善业,若布施爱语等业,若殴击等业,律仪不律仪所不摄故,名非律仪非不律仪。
分别支
分别支者,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由十二支缘起差别故。何等十二?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及老死。
方广分
复次何缘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耶?由一切种智性广大甚深故,谓此所得一切种智性果最广大甚深故,因受果名,是故别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复次如方广分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此言依何密意说,谓无自然性故,无自体性故,无住自体故,无如愚夫..
非所断
云何非所断?几是非所断?为何义故观非所断耶?谓诸无漏法除决择分善,是非所断。无漏法者,谓出世圣道及后所得并无为法,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非所断。问何等色声是非所断?答无学身中善身语业自性,是非所断,为舍执着成满我故,观察非..
分位摄
分位摄者,谓乐位蕴界处即自相摄,苦位不苦不乐位亦尔,分位等故,如色受等虽同蕴类,然苦乐等分位差别,乐位还摄乐位非苦等位,如是苦位不苦不乐位还自相摄,如蕴界处亦尔。..
方广一分
何因缘故唯方广一分名为菩萨波罗蜜多藏?由此分中广说一切波罗蜜多数故,相故、次第故、释词故、修故、差别故、摄故、所治故、功德故、更互决择故。
非学非无学
云何非学非无学?几是非学非无学?为何义故观非学非无学耶?谓诸异生所有善不善无记法,及诸学者染污无记法,诸无学者无记法并无为法,是非学非无学义。诸异生者,谓除求解脱者,以彼于诸学处求修学故,即名有学,有学染污无记者,如其所..
分位同行相应
复有分位同行相应,谓与乐受诸相应法,与苦受不苦不乐受诸相应法。
方摄
方摄者,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余方,蕴界处亦尔。
非学非无学界
谓有漏五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名非学非无学界。
分限差别
何等分限差别?谓诸有学,及除最后剎那蕴界处,所余无学。
忿
忿者,依止现前不饶益相瞋之一分,心怒为体,执仗愤发所依为业,当知忿等是假建立,离瞋等外无别性故。
覆
覆者,于所作罪他正举时,癡之一分隐藏为体,悔不安住所依为业,法尔覆藏所作罪者心必忧悔,由此不得安隐而住。
愤发
谓身擒害性。心擒害性。身战怒性。心战怒性。身愤发心愤发。已愤发。当愤发。总名愤发。
盖
盖有五种,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转故。问于何等位障诸善法?答于乐出家位觉正行位止举舍位,于乐出家时贪欲盖为障,希求受用外境界门。于彼不欣乐故,于觉正行..
风界
谓风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风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动性动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或上行风。或下行风。或傍行风。胁风背风。胸风肚风。心风脐风。嗢钵罗风。荜钵罗风。刀风剑风。针风结风。缠风掣风。努风。强风。随支节风..
根
云何根?几是根?为何义故观根耶?谓取境增上故,种族不断增上故,众同分住增上故,受用净不净业果增上故,世间离欲增上故,出世离欲增上故,是根义。取境增上者,谓眼等六由此增上力,于色等境心心法转故。种族不断增上者,谓男女根由此..
讽颂
讽颂者,谓诸经中以句宣说,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
根上下智力
如是根上下智力者,谓于一切种根上下智无著无碍现行中,所有三摩地等。
佛
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鑒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
更互摄
更互摄者,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蕴摄几界几处,一少分,如受蕴想行蕴亦尔。识蕴摄几界几处,七界一处,眼界摄几蕴几处,色蕴少分一处全,如眼界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界亦尔。意界摄几蕴几处,一蕴一处,法界摄几蕴几处,三蕴全色..
佛证净
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尊。是如来阿罗汉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
功德
功德者,谓依五果无量无边称赞胜利,皆名功德,谓能永断自所对治,是诸波罗蜜多离系果,于现法中由此施等摄受自他,是士用果于当来世后后增胜展转生起,是等流果,大菩提是增上果,感大财富往生善趣,无怨无坏多诸喜乐,有情中尊身无损害..
福非福及与不动
如契经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有二种愚,一异熟果愚,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果愚故发非福行,由真实义愚故发福及不动行。
功德圆满差别
功德圆满差别者,谓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等无边功德永成满故。
福行
谓有漏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福亦名福果。以是福业。异熟果故是名福行。
共业、不共业、强力业、劣力业
复次如经言有共业,有不共业,有强力业,有劣力业。云何共业?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云何不共业?若业能令有情世间种种差别。或复有业,令诸有情展转增上,由此业力说诸有情更互相望为增上缘,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业,由此势力..
复令修练根行
复次若诸菩萨性是利根,云何复令修练根耶?谓令依利软根引发利中根,复依利中根引发利利根故。前已说一切菩萨性是利根,而复说于时时中应修练根者,由于自种类复有软等三品后后相引发故,说名练根,若异此者诸利根种性补特伽罗应根唯一品..
垢
垢有三种,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毁犯如是尸罗学处,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于聚落或閑静处见已,作如是言,此长老作如是事行如是行,为聚落刺点染不净,说名为垢,以贪瞋癡能现犯戒不净相故。..
缚
缚有三种,谓贪缚、瞋缚、癡缚。由贪缚故缚诸众生令处坏苦,由瞋缚故缚诸众生令处苦苦,由癡缚故缚诸众生令处行苦,由贪等缚缚处坏苦等者,以贪瞋癡于乐等受常随眠故,又依贪瞋癡故,于善方便不得自在故名为缚,犹如外缚缚诸众生,令于二..
故思造业
如契经言故思造业,云何名为故思造业?谓他所教敕故思造业,他所劝请故思造业,无所了知故思造业,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此中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若作若增长非不受异熟,作者,谓起造诸业令其现行,增长..
故以正知说虚诳语
谓自隐藏想忍见乐故思明了。数数宣说施设摽示违想等事。如是名为故以正知说虚诳语。
害界
谓以手块刀杖等物。随一苦具。捶打有情。诸损等损害等害。瞋恚所起。能起苦事。总名害界。复次诸害及害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害界。
护法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即能不退住。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
云何观?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观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观。三摩地者。谓观增上所起。心住..
害寻
谓害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害寻。
坏不坏门
坏不坏门者,谓若处显示失坏不失坏,彼二方便彼二差别,如善生经说。失坏者,谓染着内外依事,内依事五取蕴为相,外依事四宅妻子等为相。不失坏者,谓远离此二种染着。失坏方便者,谓不出家虽复出家,而行放逸不得漏尽与此相违是无失坏方..
广大不寂静苦
云何广大不寂静苦?谓生欲界未曾积集诸善根者。
合
合者,为引所余此种类义,令就此法正说理趣,谓由三分成立如前所成义已,复为成立余此种类所成义故,遂引彼义令就此法,正说道理是名合。
坏苦性
云何坏苦性?几是坏苦性?为何义故观坏苦性耶?谓乐受变坏自相故,随顺乐受法变坏自相故,于彼爱心变坏故,是坏苦性义。此中乐受及随顺乐受法,于变坏位能生忧恼故,此变坏是坏苦性。又由爱故令心变坏,亦是坏苦,如经中说,入变坏心一切..
诡诈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等今者善得人身。诸有诵持经律对法。善说法要。妙閑传记。制造疏论。乐阿练若。乐但三衣。乐常旋礼。乐粪扫衣。乐行乞食。乐一钵食。乐一受食。乐一坐食。乐居树下。乐居露地。乐处冢间..
何等名为下至捃多比毕洛迦皆不离杀
言捃多者。谓蚊蚋等诸小虫类。比毕洛迦。即诸蚁子。下至此类微碎众生。皆起恶心。欲兴杀害。是故名为能杀生者。
坏灭相
何等坏灭相?谓诸行生已即灭,暂有还无故。
国土寻
谓于所爱国土人众。欲令安乐。广说乃至。降泽以时。缘此等故。起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国土寻。
和合
和合者,谓于因果众缘集会,假立和合。因果众缘集会者,且如识法因果相续,必假众缘和会,谓根不坏境界现前能,生此识作意正起,如是于余一切如理应知。
恚结
恚结者,谓于有情苦及顺苦法心有损害,恚结所系故,于恚境相心不弃舍,不弃舍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果差别
果差别者,复有十种,谓转依差别、功德圆满差别、五相差别、三身差别、涅槃差别、证得和合智用差别、障清净差别、和合作业差别、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五种拔济差别。..
和合相应
何等和合相应?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
恚结者
恚结者,谓于有情苦及顺苦法心有损害,恚结所系故。于恚境相心不弃舍,不弃舍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过慢
谓于等谓己胜。或于胜谓己等。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过慢。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谓己胜。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慢过慢。
和合作业差别
和合作业差别者,谓化导一一有情作用,皆一切佛增上力故。
恚界
谓于有情。欲为损害。乃至现为过患。总名恚界。复次瞋恚及瞋恚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恚界。
过去
云何过去?几是过去?为何义故观过去耶?谓自相已生故灭故,因果已受用故,染净功用已谢故,摄因已坏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忆念分别相故,恋为杂染相故,舍为清净相故,是过去义。因果已受用者,谓已生故已灭故,如其次第。染净功用已谢..
恨
恨者,自此已后即瞋一分,怀怨不舍为体,不忍所依为业自此后者,谓从忿后,不忍者,谓不堪忍不饶益事。
恚寻
谓瞋恚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恚寻。
过去界
谓过去五蕴。是名过去界。
后后开引门
后后开引门者,谓若处显示能为后后开引所依故,此诸法如是次第说,如信等五根先后次第,必先信受乃发精进发精进已然后念住,既念住已心得安定,心安定已方如实知,如是等。..
慧
慧者,于所观事择法为体,断疑为业,断疑者,谓由慧择法得决定故。
害
害者,瞋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
后现观
后现观者,谓一切修道,由见道后一切世间出世间道皆名后现观故。
慧波罗蜜多相
云何慧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诸法简择复次若所行施依止萨伐若性,能感萨伐若性,摄受萨伐若性,能为一切萨伐若事,是名施波罗蜜多相。如是四句随其次第,由发起故..
慧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慧根。复次学慧无学慧。及一切善非学非无学慧。皆名慧根。..
集谛体相
复次如是集谛总有四种行相,所谓因相、集相、生相、缘相。因相云何?谓能引发后有习气因,是名因相,由业烦恼是能引发后有习气因故。集相云何?谓彼彼有情所集习气,于彼彼有情类为等起因,是名集相,由诸有情所集习气,于人天等有情类中..
慧解脱补特伽罗
慧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唯究竟断慧,所对治烦恼障故。
嫉
嫉者,耽着利养不耐他荣,瞋之一分心妒为体,令心忧戚不安隐住为业。
惛沉睡眠盖
云何惛沉睡眠盖?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惛沈性。心惛沈性。憕瞢愦闷。总名惛沈。染污心品。所有眠梦。不能任持。心昧略性。总名睡眠。如是所说。惛沉睡眠。覆心蔽心。乃至里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即惛沉睡眠。故名..
嫉结
嫉结者,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发起心妒,嫉结所系故爱重利养不尊敬法,重利养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惛沈
惛沈者,谓愚癡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
嫉结者
嫉结者,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发起心妒,嫉结所系故,爱重利养不尊敬法,重利养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火界
谓火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火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暖性暖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此身中诸所有热等热遍热。由此所食所啖所饮。正易消化。若此增盛。令身燋热。复有所余身内各别暖性暖类有执有受。是名内火界。云何外火界?谓此身..
记别
记别者,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别德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名记别,记别开示深密意故。
或为名利
谓有一类。多有所欲。多有所思。多有所愿。作是思惟。我当施设如是如是虚诳方便。必当获得可意色声香味触等。既思惟已。方便追求。故以正知。说虚诳语。如是名为或为名利。..
记莂
何等记莂?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莂得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明记莂,记莂开示深密意故。
激磨
谓多贪者。为得如前供养等故。往至他家。作如是语。汝父母等。具足净信戒闻舍惠。乘斯善业。已生人天。及得解脱。而汝无信戒闻舍慧。既无善业。后若命终。定生恶趣。其如之何。如是赞毁以求利者。总名激磨。..
寂静不寂静苦
云何寂静不寂静苦?谓即此为世间道离欲已种善根者。
极七返有补特伽罗
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者谓即豫流,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
寂静苦
云何寂静苦?谓即此已生顺解脱分善根者。
极微薄寂静苦
云何极微薄寂静苦?谓诸无学命根住缘六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