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隅之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宫,往生到那里的人,五百岁不得见闻三宝。
相关推荐
一夏九旬
一次结夏安居的日数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一真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一真地
证悟一真法界的实际理地。
一真如
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一真法界
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诸佛平等的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空,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谓之一真法界。
一真无为
谓一真法界的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一真一切真
一真是指绝对的真理而言,华严宗所谓一真法界,天台宗所谓诸法实相,都是不离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场上谈性,则一切法的不虚妄性和不变异性即是真如,故说一真一切真。..
一期
指人的一生,或生物的一度生死。
一期无常
万事万物,都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例如:人之初生,叫做生;其成长之形,叫做住;逐渐衰老,叫做异;最终死亡,叫做灭。又如:草木逢春发芽,叫做生;叶出花开,叫做住;逢秋凋谢,叫做异;最后枯死,叫做灭。天地间不论何物,皆经过..
一体
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叫做一体。涅槃无名论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也说:情与非情共一体。
一体三宝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证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
一体三身自性佛
指皈依自己色身内,自性具足之法身、报身、化生等三身佛。六祖坛经说: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一道
一实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一道法门
即一实之道。在显教是指一乘法;在密教是指阿字法门。
一小劫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84000-10)x 100 x 2 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一中劫
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一中一切中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中观时,应观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大劫
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一大车
又名大白牛车,以喻法华经所说之妙法。
一大事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一大事因缘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日经
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
一日三时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三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一点,十一点至下午三点,三点至七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一点,十一点至三点,三点至七点。
一代教
释迦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教法。
一代五时佛法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一佛土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相等于一个银河系。
一佛乘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世界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一佛净土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一切智人
佛的尊称,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
一切智句
句者住处之义,佛的住处叫做一切智句。
一切智忍
六忍之一。菩萨于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后,即证得了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的意思。..
一切智无所畏
佛在大众之中说法,因为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无怖畏。佛四无畏之一。
一切时
从无始以来相继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一切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论说: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一切法第一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灭,法性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之境界,与涅槃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一切如来决定印
菩提心的德名,因为发大菩提心的人,决定成佛。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2、指法华经,因法华经所说的道理,精深奥秘,非一般钝根少智的人所能领悟。
一切诸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一切有为
一切有作为有生灭的因缘所生法。
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的简称,小乘宗之名。
一切种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
一切唯心造
谓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而起、由心所造的。
一回忌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一合相
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一说部
又名执一语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
一音教
佛只以一种声音来向各类众生宣说教法。维摩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一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一即六
谓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中,只要一根获得清净,其他五根也会跟著获得解脱。
一即十
一与十融为一体的意思。一为本数,没有一便没有二至十,所以一而十,十而一。例如:一尘为主,一切佛土,都在其中,又一念为主,无量之时劫,亦尽在其中是。这种一即是多的意义,便是大陀罗尼缘起之法门,为华严之极谈。..
一即一切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样,没有分别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诸法差别位上见,在诸法差别现象上亦即显出法性本体来,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论。..
一九之教
一个九品往生的教法。一九即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
二种病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二种三宝
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显现出来,叫做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有各别的形相,如佛有法报应三身的分别,叫做别相三宝。自性三宝是体,别相三宝是用。..
二种心相
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
二种比丘
多闻比丘和寡浅比丘。多闻比丘是指闻诵经典虽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浅比丘是指读诵经典虽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二种世间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众生;器世间就是国土。
二种出家
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和大乘的菩萨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萨居士是。
二种布施
1、财施和法施。财施是以财物作布施;法施是说法度众生。2、净施和不净施。净施是以清净心作布施,如施恩不望报是;不净施是以妄心作布施,如求名誉福报是。
二种生死
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凡夫们于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变易生死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见二死条。
二种因果
从四圣谛中分出二种的因果,即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是以苦谛为果,集谛为因;出世间因果是以灭谛为果,道谛为因。
二种自在
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一切法圆通无碍;作用自在是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则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圆通无碍。..
二种佛土
1、真土和应土。真土是真佛的住处;应土是应佛的住处。2、一真佛土和方便化身土。一真佛土即真土;方便化身土即应土。
二种佛境
证境和化境。证境是诸佛所证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体;化境是诸佛所化的境界,如十方无量的国土是。
二种声闻
愚法声闻和不愚法声闻。
二种供养
财供养和法供养。财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法供养是演说修行佛法以利众生。
二种罗汉
1、时解脱罗汉和不时解脱罗汉。时解脱罗汉是钝根的罗汉,须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才能证罗汉;不时解脱罗汉是利根的罗汉,不须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的道理,随时都能证罗汉。2、慧解脱罗汉和俱解脱罗汉。慧解脱罗汉是但得慧障解..
二种涅槃
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如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其身体还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犹余有漏的依身;待到其依身亦亡了,才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
二种般若
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行人所共得的我空智;不共般若是大乘行人所独得的法空智。
二种资粮
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六度中之最后一度。
二种寂静
身寂静和心寂静。身寂静是舍家弃欲和离开喧闹的都市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去闲居,身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心寂静是杜绝贪嗔痴等诸烦恼,修行禅定以使心不散乱,意方面的恶行,一切不作。..
二种清净
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自性清净是说众生本具的真如心体,其性本来无垢清净;离垢清净是说众生自性清净的心体,离诸烦恼垢染而得清净。
二种精进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二种菩萨
1、居家菩萨和出家菩萨。2、生死肉身菩萨和法性生身菩萨。生死肉身菩萨是惑业未断,有分段生死的凡夫菩萨;法性生身菩萨是已证无生法性,脱离分段生死,但还受不思议变易生死的菩萨。..
二种菩萨身
生死肉身和法性生身。
二种菩提心
缘事菩提心和缘理菩提心。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缘理菩提心是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就上求下化的愿行,这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二十部
小乘的分派共有二十,即上座部、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雪山部、说一切有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饮光部、经量部。..
二十犍度
梵语犍度,华译篇章。戒律分为止持门和作持门,于作持门之戒,又区分为二十类,四分律由三十一卷至五十三卷,将此二十类的戒律集之为二十篇章,叫做二十犍度,即受戒犍度、说戒犍度、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药犍度、迦稀..
二十二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二十五有
由业因而有果报生,故果亦名为有,三界的果法,分为二十五类,名二十五有。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
二十五神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二十五菩萨
指拥护念佛行者之菩萨。十往生经说: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狮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
二十八天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
二十八部众
千手观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众。千手经说: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
二百五十戒
比丘的具足戒。分八段,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悔过法、一百众学、七灭诤法。
七大
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于法界,所以叫做大。
七众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七有
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七使
使是烦恼的别名,七使就是七种的烦恼:一,欲爱,即五欲的贪爱;二、恚,即嗔恚无忍;三、有爱,即色无色爱;四、慢,即贡高我慢;五、无明,即不明事理;六、见,即各种邪见;七、疑,即怀疑正法。..
七宗
律宗、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禅宗。
七空
1、楞伽经所说之七空。一、相空,即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即性自之空;三、行空,三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即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五、一切法离言说空,即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即佛之圣智,见思..
七垢
垢是烦恼的别名,七垢就是七种的烦恼: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较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骄垢,即对..
七逆
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转法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七趣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罗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七聚
戒律学的七项罪名,即一、波罗夷,是弃(于佛法之外)罪,是断头罪,是不可救药罪;二、僧残,是僧团净法中的残伤者,惟其虽残而尚有忏除救药的余地;三、偷兰遮,译作大障善道、大罪、粗恶、粗过等,或称为浊重犯,主要是由于波罗夷及僧..
七支
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七支戒
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业。
七佛
指过去的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