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后起业道表无表有无】 p0527
俱舍论十六卷五页云:加行、后起、如根本耶?不尔。云何?颂曰:加行、定有表。无表、或有无。后起、此相违。论曰:业道加行,必定有表。此位无表,或有或无。若猛利缠,淳净心起;则有无表。异此、则无。后起、翻前。定有无表。此位表业,或有或无。谓若后时起随前业;则有表业。异此便无。
【加行后起业道表无表有无】 p0527
俱舍论十六卷五页云:加行、后起、如根本耶?不尔。云何?颂曰:加行、定有表。无表、或有无。后起、此相违。论曰:业道加行,必定有表。此位无表,或有或无。若猛利缠,淳净心起;则有无表。异此、则无。后起、翻前。定有无表。此位表业,或有或无。谓若后时起随前业;则有表业。异此便无。
【不动地】 p0321瑜伽四十八卷十八页云:于此地中,舍先所有有加行有功用道,其心升上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而转不动胜道;是故此地,名不动地。即由此义,当知说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如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广说其相。二解瑜伽七十八卷三..
【不放逸】 p0321此菩萨律仪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
【不净观】 p0322俱舍论二十二卷十四页云:此中先应辩不净观;如是观相,云何?颂曰:为通治四贪,且辩观骨锁。广至海复略,名初习业位。除足至头半,名为已熟修。系心在眉间,名超作意位。论曰:修不净观,正为治贪。然贪差别,略有四种..
【不净事】 p0322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事?谓彼如是解了义已;观不净物,建立二分。谓内及外。如是名为寻思彼事。
【不净义】 p0322瑜伽三十卷十三页云:谓依不净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由等引地如理作意,解了其义,知此不净,实为不净,深可厌逆,其性朽秽,恶臭生臭。由如是等种种行相,于先所闻依诸不净所说正法,解了其义,如是名为于诸不净..
【不净时】 p0323瑜伽三十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时?谓作是思:若内所有诸净色相,在现在世,若外所有不净色相,亦现在世。诸过去世曾净色相,彼于过去,虽有净相;而今现在如是次第种种不净。诸现在世我之所有似净色相,此净色相,..
【不净相】 p0323瑜伽三十二卷七页云:汝今复应作意思惟:先应用彼唯随相行毗钵舍那,或观青瘀,或观脓烂;广说乃至观骨,观锁,或观骨锁。汝于如是初修观时,于一青瘀,广说乃至于一骨锁,当起胜解。若于其中,已串修习,观道明净;于所..
【不净理】 p0323瑜伽三十卷十七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理?谓作是思:若内若外,都无有我有情可得,或说为净,或说不净。唯有色相,唯有身形;于中假想施设言论,谓之为净,或为不净。又如说言:寿暖及与识,若弃舍身时;离执持而卧,无所..
【不善心死】 p0323瑜伽一卷十四页云: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彼于尔时,贪瞋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乃至麁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二解集论四卷七页云:不善心死者:谓亦于明利心现行..
【不同分死】 p0323瑜伽八十五卷十七页云:若于过去不调不伏舍身命已;于现在世已调已伏而舍身命。当知此名不同分死,不相似死,不随顺死。若于现在有随眠行展转随眠而命终时,如过去死;名同分死及随顺死。不如过去而命终时,不能摄取当..
【不调善死】 p0323瑜伽一卷十六页云: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
【不调伏死】 p0323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不调伏死者:谓于过去世,不调不伏,有随眠行,展转随眠,世俗说言士夫随眠,而命终已;于现在世,结生相续。有随眠行所摄自体而得生起。于现在世,乃至寿尽,亦复如是不调不伏。广说乃至而命终..
【不相应法】 p0323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不相应法云何?谓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不相离摄】 p0324显扬十四卷十页云:不相离摄者:谓诸蕴等,由一法摄一切蕴等。以彼眷属,不相离故。二解如十种摄中说。
【不相违因】 p0324瑜伽五卷十二页云:依无障碍因依处,施设不相违因。所以者何?由欲系法将得生,若无障碍现前,尔时便生。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如生,如是得、成、办、用、亦尔。是故依无障碍依处,施设不相违因。二..
【不愚三相】 p0324瑜伽八十九卷二页云:复次由三种相,当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碍故。三、由障故。不愚自性者:谓于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觉了自相共相。由此能断一切烦恼,能觉圣谛,能证涅槃。不愚碍者:由四种魔。谓由蕴魔,遍一切..
【不能出离】 p0324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不能出离?谓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见执取。谓我因此若戒若禁,当得清净、解脱、出离。一切外道所有禁戒,虽善防护,虽善清净;如其清净,不名出离。如是名为不能出离。二解显扬七卷十六..
【不能审听】 p0324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由三因缘,不能审听。一、多寻伺故。二、多物务故。三、多诸盖缠、杂染心故。
【不能引夺】 p0324集异门论十三卷八页云:不能引夺者:谓由成就如是净信,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若余众生诸天人类,皆不能引,不能夺,不能引夺,不能倾,不能等倾,不能等极倾,不能摇,不能等摇,不能等极摇,不能动,不..
【不自在行】 p0324如无我行中说。二解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页云:不自在云何?谓众缘生无常苦相所摄诸行,离我相故。
【不共无明】 p0324集论四卷九页云:不共无明者:谓于谛无智。二解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有义,此痴名不共者:如不共佛法,唯此识有故。若尔;余识相应烦恼,此识中无,应名不共?依殊胜义,立不共名。非互所无,皆无不共。谓第七识相应无..
【不共不定】 p0324因明入正理论云:言不共者:如说声常。所闻性故。常无常品,皆离此因。常无常外,余非有故。是犹豫因。此所闻性,其犹何等。如疏六卷十三页释。..
【不共佛法】 p0324瑜伽五十卷十六页云:又此一切所说佛法,于利他事,最为随顺。一切如来,是利他事之所显现。声闻、独觉、则不如是。是故说名不共佛法。又于如是诸佛法中,自有佛法,声闻独觉,一切一切,皆所不得。所谓大悲,无忘失法..
【不净共相】 p0324瑜伽三十卷十六页云:云何寻思不净共相?谓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若在外身,不净色相,已有变坏;由在内身不净色相平等法性,相似法性,发起胜解;能自了知我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若诸有情,成就如是净色..
【不净自相】 p0324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寻思自相?谓且于内身中所有秽朽不净,发起胜解;了知身中有发毛等。广说乃至脑膜小便。复于如是身中所有多不净物,摄为二界,发起胜解。所谓地界及以水界。始于发毛,乃至大便,起地胜解..
【不净所缘】 p0325瑜伽二十六卷十九页云:云何不净所缘?谓略说有六种不净。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如彼卷十九页至二十二页广释。..
【不圆满灭】 p0325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不圆满故?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
【不圆满句】 p0325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不圆满句者:谓文不究竟,义不究竟。当知复由第二句故,方得圆满。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若唯言诸恶;则文不究竟。若言诸恶者;则义不究竟。更加莫作,方得圆满..
【不死寻思】 p0325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心怀染污,攀缘自义,推托迁延,后时望得,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不死寻思。二解瑜伽十一卷七页云:不死寻思者:谓因少年及衰老位,诸有所作,或利他事,发欣戚行;心生筹虑等。..
【不苦乐受】 p0325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领中容境相,于身于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乐受。
【不异违越】 p0325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不异违越者:谓于一分,无穿穴故;不弃舍故。
【不调柔性】 p0325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调柔性?谓身刚强,身坚鞕,身[怡-台+龙]悷,身不明净,身不润滑,身不柔软,身无堪任,总名不调柔性。
【不和软性】 p0325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和软性?谓心刚强,心坚鞕,心[怡-台+龙]悷,心不明净,心不润滑,心不柔软,心无堪任,总名不和软性。
【不应理转】 p0325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于所缘境,深生系缚;犹如美睡,隐翳其心。是故说名不应理转。
【不离我所】 p0325杂集论一卷十六页云:不离我所者:谓我在色中,乃至我在识中。所以者何?彼计实我处在蕴中,遍体随行故。
【不修正行】 p0325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修正行者:于法随法行,不如意乐,正修行故。
【不堪忍行】 p0325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云何不堪忍行?答:谓不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不堪忍他人所发能生身中辛楚猛利夺命苦受,骂辱语言。如是种类,是名不堪忍行。..
【不息修习】 p0325杂集论十卷二页云:不息修习者:谓为对治得少善法生知足喜随烦恼。由得少善生知足喜故;止息所余胜进善品。
【不行现观】 p0325杂集论十三卷十四页云:不行现观者:谓已证得无作律仪故;虽居学位;而谓我今已尽那落迦、傍生、饿鬼、颠坠恶趣;我不复能造恶趣业,感恶趣异熟。已得无作律仪者:谓已证得圣所爱戒所摄律仪。由得此故;此所对治那落迦..
【不信三种】 p0326此中不信,是现观四障之一。瑜伽九十五卷十五页云:言不信者,复有三种。一、于谛现观,不生信解。二、于僧善行,不生信解。三、于佛菩提,不生信解。为欲断除初不信故;世尊自引现量所证圣谛现观,告诸弟子;言我已于..
【不护根门】 p0326集异门论二卷七页云:不护根门云何?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无闻异生,眼见色已;由眼根故;取相随好。即于是处,不护眼根。由住不护,起世贪爱;恶不善法,随心生长。彼于眼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说不护眼根。以不护..
【不律仪色】 p0326显扬一卷十四页云:不律仪色云何?谓不防护身语业者,由彼增上造作心心法故;依彼现行法,建立色性。
【不律仪业】 p0326杂集论八卷二页云:不律仪业者: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
【不律仪者】 p0326瑜伽五十三卷一页云:复次若有生不律仪家,有所了别,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乐忍可。尔时说名不律仪者。由不律仪所摄故;极重不如理作意损害心所摄故;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
【不应修法】 p0326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不应修法?谓三恶行,三不善根,十不善业道,亲近不善士,听闻不正法,不如理作意,行非法行,不恭敬听,不恭敬问,不密护根门,饮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习睡眠,不勤修善,是名不应修法。..
【不故思业】 p0326瑜伽九卷六页云:不故思业者:谓非故思所作业。
【不轻法师】 p0326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不轻法师者:不作是言:彼于我所,种姓卑劣故。
【不顾沙门】 p0326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不顾沙门?谓弃舍学处,好为退转。或犯尸罗,行诸恶法。于内腐烂。广说乃至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况当悕求沙门果证八支圣道。..
【不违逆语】 p0327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
【不思量语】 p0327瑜伽八卷十三页云:又于邪说法时,不正思审而宣说故;名不思量语。
【不定性聚】 p0327俱舍论十卷十九页云:正邪定余,名不定性。彼待二缘,可成二故。
【不定法聚】 p0327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不定法聚者:谓余非学非无学法。
【不善识食】 p0327集异门论一卷五页云:云何不善识食?答:若不善思相应诸心意识,是谓不善识食。
【不善触食】 p0327集异门论一卷四页云:云何不善触食?答:若不善触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润,乃至持随持;是谓不善触食。
【不平等食】 p0327瑜伽二十三卷十八页云:不平等食者:谓或极少食,或极多食,或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
【不平等行】 p0327瑜伽六十二卷四页云:非爱果义,名不平等行。
【不正思惟】 p0327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不正思惟者:谓不可思处所摄思惟。不可思处者:谓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间思惟。若于自处,依世差别,思惟我相;名我思惟。若于他处,名有情思惟。若于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处;名世间思惟。谓世间常,..
【不与取罪】 p0327瑜伽五十九卷十六页云:复次若有显然劫他财物;名不与取。如是窃盗、攻墙、解结、伏道、窃夺,或有拒债,受寄不还,或行诳谄矫诈而取,或现怖畏方便而取,或现威德而取彼物,或自劫盗,或复令他,如是一切,皆不与取。..
【不住禁戒】 p0327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由二种相,当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罗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学故。
【不报恩戒】 p0327瑜伽四十一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无违犯者:勤加功用..
【不顺同类】 p0327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云何不顺同类?谓有一类,于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不正随顺;是名不顺同类。
【不二现行】 p0327佛地经论二卷一页云:不二现行者:显示世尊、一向无障殊胜功德。谓凡夫二乘,现行二障。世尊无故。以诸凡夫,现行生死,起诸杂染,住着生死。声闻独觉,现行涅槃,一向弃背利乐他事,住着涅槃。世尊无彼现行二障,是故..
【不念作意】 p0327瑜伽三十一卷十一页云:初修业者始修业时,最初,全不于所缘境系缚其心,或于不净,或复余处。唯作是念:我心云何得无散乱,无相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转无动,无所希望,离诸作用,于内适悦。如是精勤,于所生起一切..
【不缓加行】 p0327瑜伽三十一卷七页云:云何名为不缓加行?谓无间方便,殷重方便,勤修观行。若从定出,或为乞食,或为恭敬承事师长,或为看病,或为随顺修和敬业,或为所余如是等类诸所作事,而心于彼所作事业,不全随顺;不全趣向;不..
【不定心等】 p0328成唯识论七卷一页云:已说二十随烦恼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颂曰: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说。..
【不成有四】 p0328因明入正理论云:不成有四。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三、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如成立声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所作性故;对声显论,随一不成。于雾等性,起疑惑时,为成大种和合火有而有所说..
【不定有六】 p0328因明入正理论云:不定有六。一、共。二、不共。三、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四、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五、俱品一分转。六、相违决定。此中共者:如言声常。所量性故。常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为如瓶等所量性故..
【不动无为】 p0328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苦乐受灭,故名不动。二解显扬一卷十五页云:不动者:谓离遍净欲,得第四静虑;于其中间,苦乐离系性。
【不动坏业】 p0328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不动坏业者:即是坚牢胜意乐故。不以有情、行邪行故;动坏菩萨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坚固之心。
【不受学转】 p0328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不受学转者:于大师圣教,不能证故。
【不受后有】 p0328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不受后有者:谓于七有,亦永尽故。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八页云:不受后有者:显无生智。问:非一切阿罗汉,皆得无生智;何故诸契经初,皆说阿罗汉不受后有耶?有作是说:佛于经中,随有者说。..
【不住究竟】 p0328无性释八卷五页云:若诸菩萨、不住究竟者:不同一向趣寂声闻,安住究竟无余涅槃。
【不住无尽】 p0328无性释八卷五页云:若诸菩萨、不住无尽者:谓得圆满无尽增上究竟佛果;而不安住何者起化。为饶益他,常行惠施。
【不执着相】 p0329瑜伽八十一卷六页云:不执着相者:谓已见谛者,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及彼习气解脱。
【不染污法】 p0329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不染污法云何?谓善及无覆无记法。
【不自轻蔑】 p0329瑜伽四十卷五页云:又诸菩萨、于诸菩萨一切学处,及闻已入大地菩萨广大无量不可思议长时最极难行学处,心无惊惧,亦不怯劣。唯作是念:彼既是人;渐次修学,于诸菩萨一切学处,广大无量不可思议净身语等诸律仪戒,成就..
【不可保性】 p0329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寿量未满,容被缘坏,非时而死;故不可保。
【不可意法】 p0329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不可意法云何?谓若法、意所不乐。
【不可制伏】 p0329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不可制伏者:于少下劣,不生喜足故。
【不可破坏】 p0329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不可破坏。一、见不可坏故。二、有窣堵波故。
【不可转法】 p0329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不可转法者:显示世尊降伏外道殊胜功德。谓佛正法,一切外道,不能退转。降伏彼已,显正道故。又云:不可转法者:显示世尊不为一切外道所伏殊胜功德。谓教证法,皆不为他所退转故。..
【不可说相】 p0329瑜伽十六卷六页云:第五、由四种不可说故,名不可说相。一、无故不可说。谓补特伽罗、于彼诸蕴,不可宣说若异不异。二、甚深故不可说。谓离言法性、不可思议,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
【不可记事】 p0329瑜伽六十四卷七页云:不可记事教者:谓有问言:世间常耶?此不应记。但言我说此不可记。乃至问言:如来死后有耶无耶?此不应记。但言我说此不可记。此中应知四因缘故;宣说如是不可记事。或有无故不可记别。谓有问言:..
【不取其相】 p0329瑜伽二十三卷三页云: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谓于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其相。若能远离如是眼识所行境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
【不取随好】 p0329瑜伽二十三卷三页云: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随好?取随好者:谓即于眼所识色中,眼识无间俱生分别意识,执取所行境相;或能起贪,或能起瞋,或能起痴。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随好。若能远离此所行相,于此所缘,不生意识..
【不悭有三障】 p0330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不悭有三障。一、不尊重正法。二、尊重名誉利养恭敬。三、于诸有情,心无悲愍。
【不善清净智】 p0330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不善清净智,谓有学智。
【不共异生法】 p0330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不共异生法云何?谓四通行,四无碍解,四沙门果,无诤,愿智边际定,大悲,灭定,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杂修静虑,现观边世俗智,净居天蕴界处,及生彼业;是名不共异生法。..
【不放逸修习】 p0330杂集论十卷三页云:不放逸修习者:谓为对治舍诸善轭随烦恼。舍善轭者:由放逸过失故;于所造修胜进善品,舍勤方便,不能究竟。
【不怖有三障】 p0330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不怖有三障。一、不信重补特伽罗。二、于法无胜解。三、如言而思义。
【不净观自性】 p0330大毗婆沙论四十卷七页云:问:不净观、以何为自性?答:以无贪善根为自性。修定者说:以慧为自性。所以者何?经为量故。如契经说:眼见色已;随观不净,如理思惟;乃至广说。观是慧故。有余师说:以厌为自性。所以者..
【不障碍依处】 p0330成唯识论八卷二页云:十五、不障碍依处。谓于生住成得事中,不障碍法。即依此处,立不相违因。谓彼不违生等事故。
【不舍邪命戒】 p0330瑜伽四十一卷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无有羞耻,坚持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炽盛,蔽抑其..
【不共声闻戒】 p0330瑜伽四十一卷五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悕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
【不如理谢戒】 p0330瑜伽四十一卷十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所执,不如理谢而生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谢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
【不为助伴戒】 p0330瑜伽四十一卷十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有情所应作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助伴。谓于能办所应作事;或于道路若往若来;或于正说事业加行;或于掌护所有财宝;或于和好乖离诤讼;或于吉会;或..
【不善学沙门】 p0330瑜伽八十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不善学沙门?谓三种应知。一者、不顾沙门。二者、形相同分。三者、轨则正命受用加行戒见意乐,皆不同分。若回向资具;是增上戒形相同分,是增上心,及增上慧,形相同分;是彼行意乐不同..
【不增减真如】 p0331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八、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不增不减义】 p0331辩中边论上卷十六页云:第八地中所证法界,名不增不减义。由通达此,圆满证得无生法忍。于诸清净杂染法中,不见一法有增有减。有四自在。一、无分别自在。二、净土自在。三、智自在。四、业自在。法界为此四种所依,..
【不如理所引】 p0331翻如理所引,当知是名不如理所引。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