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与不静心】 p1378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十一页云:不静心者:谓染污心。不寂静相应故。一切烦恼,皆不寂静性。静心者:谓善心。寂静相应故。一切善法,皆寂静性。
【静心与不静心】 p1378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十一页云:不静心者:谓染污心。不寂静相应故。一切烦恼,皆不寂静性。静心者:谓善心。寂静相应故。一切善法,皆寂静性。
【摄方便业】 p1458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摄方便业者:即是闻义无厌故。谓由多闻,成善巧智,饶益有情。厌恶所治业者:即是于自作罪,深见过故。于他作罪,不瞋而诲故。由此方便,乃能如实调伏有情。..
【摄取摄受】 p1459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七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谓诸菩萨、正御徒众。当知是名略说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若广说者;由二因缘,正摄徒众;说名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何等为二?一者、以无染心、正摄徒众。二者、..
【缠法】 p1461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缠法云何?谓若法、是烦恼。
【驱摈犯戒】 p1463瑜伽七十卷九页云:复次由三因缘,同梵行者应当和合驱摈犯戒。一、为护他故,二、彼不堪为上法器故,三、彼能令僧、无威德故。
【变化土】 p1465成唯识论十卷十八页云:若变化身,依变化土。谓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因缘成熟,随未登地有情所宜,化为佛土;或净或秽,或小或大,前后改转。佛变化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无定限。..
【变异无常有十五种】 p1466显扬十四卷十三页云:论曰:十五种变异者:谓分位变异、乃至一切种不现尽变异。分位变异者:谓从婴儿位、乃至老时、前后不相似,各别变异。显变异者:谓从妙色鲜肌、润泽肤体、乃至变为恶色麁肌、枯顇肤体。形..
【显色所作变异】 p1467瑜伽三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寻思内事显色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有妙色,肌肤鲜泽;后见恶色,肌肤枯槁。复于后时,还见妙色,肌肤鲜泽。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此内显色..
【观察相】 p1468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观察相?谓有苾刍、殷勤恳到、善取其相,而观察之。住观于坐者,谓以现在能取,观未来所取法。坐观于卧者:谓以现在能取,观过去所取。或法在后行观察前行者:谓以后后能取,观前前能取法。此..
【观察非妙诸行以为无我】 p1471瑜伽十七卷十四页云:云何观察非妙诸行以为无我?谓如有一、作是思惟:于我身形、女身形中,都无有我、及有情等,谁能受用?谁所受用?唯是诸行,唯是诸法,从众缘生。..
【赞励】 p1472瑜伽八十一卷九页云:赞励者:谓彼有情、若于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尔时称赞、策励其心;令于彼事、堪有势力。二解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赞励者:求彼实德,以称顺心,发自言音,揄扬赞美。..
【粗重转依】 p1473杂集论十卷十五页云:粗重转依者:谓阿赖耶识一切烦恼随眠永远离故;名为转依。
【粗重心散乱】 p1474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五、麁重心散乱。谓内作意为缘生起诸受。由麁重身故;计我我所。
【随顺】 p1364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随顺者:随顺证得诸沙门果,及余所有胜功德故。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随顺者:由作意思惟故。四解 如增上戒学差别中说。五解 世亲释一卷十页..
【随眠】 p1364瑜伽八卷六页云:一切世间增上种子之随逐,故名随眠。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一页云:问:此中何等说名随眠?答: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不安隐性。又持诸行,令成苦性。是故圣者,由行苦故;现观为苦。于诸行中,安住苦观。云何观耶..
【随顺作意】 p1367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谓由此故;厌坏所缘,顺断烦恼。二解 如四种作意中说。
【随增及不随增】 p1369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二页云:诸心由随眠故名有随眠心;彼随眠于此心随增耶?答:或随增,或不随增。云何随增?谓彼随眠,与此心相应未断,及缘此心。云何不随增?谓彼随眠,与此心相应已断。..
【随烦恼界系分别】 p1371俱舍论二十一卷六页云:此随烦恼,谁何界系?颂曰:谄、诳、欲初定。三、三界、余、欲。论曰:谄诳唯在欲界初定。宁知梵世有谄诳耶?以大梵王匿己情事,现相诳惑马胜苾刍。此二于前,虽已分别;义相关故。今复重..
【随有转法及有为因法】 p1373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随有转法及有为因法云何?谓有漏法。
【静虑中间及未至定可依尽漏】 p1380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一卷十二页云:问:契经但说依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能尽诸漏;云何知有静虑中间,及未至定,依之尽漏?答:世尊说有三三摩地,能尽诸漏。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余经又说..
【学法】 p1381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复次云何学法?谓或预流。或一来,或不还,有学补特伽罗,若出世有为法,若世间善法。是名学法。何以故?依止此法,于时时中,精进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故。二解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二页..
【学常委】 p1381瑜伽九十四卷三页云:又于彼受、触、及六处,一切实事,略摄为一,了知一切,由无常灭,名灭法已;于现法中,于此一切三种实事无常灭法,如前修行厌离欲灭。由此正行,名学常委。又云:为欲证得曾所未得,曾所未证,修行..
【器生死】 p1384瑜伽八十六卷十二页云:器世间名器生死。
【缚喝国】 p1386西域记一卷十四页云: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刍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其城虽固;居人甚少。土地所产,物类尤多。水陆诸花,难以备举。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幷皆习学..
【余烦恼杂染】 p1387瑜伽八十八卷六页云:复有所余见杂染为本诸外见趣,其余贪等所有烦恼。是名余烦恼杂染。
【烧害】 p1387瑜伽八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若贪瞋痴,数数现行,恒常流溢,烧恼身心,极为衰损;说名烧害。二解 杂集论七卷四页云:烧害有三。谓贪瞋痴。由依止贪瞋痴故,长时数受生死烧恼;故名烧害。由于无始生死流转,因贪瞋痴,数被..
【应时】 p1398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八圣支道,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时中,皆可修习,易修习故,名为应时。二解法蕴足论二卷九页云:言应时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应时。所以者何?由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
【应如是坐】 p1400瑜伽七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了知应如是坐?谓佛开许随其所有如法之座,以正威仪,端严而坐。二解瑜伽九十七卷八页云:应如是坐者:谓不应宽纵一切身分。乃至广说。..
【总记别】 p1402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总记别者:谓即于此一切所记,了知所有诸受皆苦。既了知已;令彼生尽。如是记者,名总记别。此总记别,当知略由三种行相。谓薄伽梵所说诸结,我皆无有。是名最初断总记别。谓诸有结,皆永断故。又我..
【薄尘行】 p1403显扬三卷十三页云:七、薄尘行。谓如有一,于过去生,不久数习贪欲瞋痴;然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缘故;于此世中,虽逢胜上可爱等境;而能不起猛利相续贪恚痴缠。虽或时起下品中品;然易离易厌。于修善法,加行速疾。..
【聪慧者相】 p1404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成就聪慧者相?谓由作业相,表知愚夫;由作业相,表知聪慧。其事云何?谓诸愚夫,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诸聪慧者,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是名成就聪慧者相。..
【举时】 p1404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举时?谓心沉下时,或恐沉下时;是修举时。
【湿生】 p1405如四生中说。二解俱舍论八卷十一页云:云何湿生?谓有情类,生从湿气,是名湿生。如虫飞蛾蚊蚰蜒等。三解集异门论九卷三页云:云何湿生?答:若诸有情,展转温暖,展转润湿,展转集聚;或依粪聚,或依注道,或依秽厕,或依..
【转】 瑜伽十卷十八页云:云何转?谓三界五趣。二解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为转?当知此转,略有二种。一、权时转,二、毕竟转。权时转者:谓诸有情,乃至未成熟未解脱来,诸佛世尊,有变化转。毕竟转者:谓如无..
【转梵轮】 p1408瑜伽四十九卷十九页云:既自证已;由哀愍心,广为有情等开示故;名转梵轮。何以故?谓诸如来,有是增语,说名为梵。亦名寂静,亦名清凉。最初能转。从此已后,余复为余。如是展转,梵所推运,周旋一切有情众中,故名梵轮..
【转识成智】 p1409佛地论经三卷五页云:转识蕴依,得四无漏智相应心。谓大圆镜心,广说乃至成所作心。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
【断是常性】 p1416显扬二十卷二页云:又三因缘故,断是常性。一、无戏论故。现见戏论,是无常性。二、清净真如之所显故。犹如真金调柔之性。三、烦恼不生性,前后无别故。..
【覆护色】 p1420显扬五卷八页云:覆护色、谓宅舍等。
【虮】 p1421隙尘七为虮。如逾缮那等量中说。二解 如色之分齐中说。
【鸡足山】 p1422西域记九卷三页云:莫诃河东入林野行百余里,至屈屈(居勿反)咤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卢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峦峭险,壑洞无涯。山麓溪涧,乔林罗谷;冈岑岭嶂,繁草被岩。峻起三峰,傍挺绝崿。气将天接,形与云..
【双贤弟子先般涅槃】 p1422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三页云:何故双贤弟子,先般涅槃;然后佛耶?答:彼二尊者,先长夜中,造作增长感无断业。勿空无果异熟故。由二因缘,彼二尊者,求如是处,发起此业。一、以见为先故,二、以闻为先故。..
【离行】 p1424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离行者:谓即于彼所受用事,知无常等已;厌而出家,受持禁戒,守根门等。
【离系见】 p1425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若于灭谛,观灭静妙离;名离系见。由彼灭谛,一切烦恼及依、离系所显故。
【离二边正行】 p1428辩中边论下卷十二页云:如是已说随法正行;离二边正行,云何应知?如宝积经所说中道行。此行远离何等二边?颂曰:异性与一性,外道及声闻,增益损减边,有情法各二,所治及能治,常住与断灭,所取能取边,染净二三种..
【离间语有三种】 p1429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离间语从贪生?谓如有一,为名利故,于彼有情,或彼亲友,作离间语。若为己,若为他。如国王等,招募辩士,令行离间,规令他伏。彼人尔时,以财位故;或依内离外,或依外离内,..
【识蕴异相差别】 p1436瑜伽五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异相差别?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如经广说。乃至不解脱心,极解脱心。是名一门异相差别。复有约界异相差别。谓欲界有四心。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有..
【识舍所依上下分别】 p1437瑜伽一卷十六页云: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
【难满难养】 p1445发智论二卷十六页云:云何难满?答:诸重食重啖,多食多啖,大食大啖,非少能济,是谓难满。云何难养?答:诸饕餮、极饕餮,躭嗜、极躭嗜,好咀嚼,好嘗啜,选择而食,选择而啖,非趣能济,是谓难养。难满难养有何差别..
【坏苦性】 p1446如三苦性中说。二解如三种苦性中说。三解杂集论五卷九页云:云何坏苦性?几是坏苦性?为何义故,观坏苦性耶?谓乐受变坏自相故,随顺乐受法变坏自相故,于彼爱心变坏故;是坏苦性义。此中乐受及随顺乐受法、于变坏位,能..
【类无别真如】 p1446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五、类无别真如。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雾】 p1447俱舍论一卷六页云:地水气腾,说之为雾。
【触名差别】 p1450瑜伽一卷九页云: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鞕、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蕴善巧】 p1453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页云:云何蕴善巧?谓善了知如所说蕴种种差别性,非一众多性。除此法外,更无所得,无所分别。是名略说蕴善巧义。云何名蕴种种差别性?谓色蕴异,受蕴异,乃至识蕴异。是名种种差别性。云何名蕴非一众多..
【蕴不摄无为】 p1453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法界,蕴不摄耶?谓法界中诸无为法。二解俱舍论一卷十七页云:何故无为说在处界;非蕴摄耶?颂曰:蕴不摄无为。义不相应故。论曰:三无为法、不可说在色等蕴中。与色等义、不相应故。谓体非色..
【蕴界处差别六种】 p1454杂集论五卷十二页云:又蕴界处有六种差别。谓外门差别,内门差别,长时差别,分限差别,暂时差别,显示差别,外门差别者:谓多分欲界差别。多分言、为简等流法为因闻思所生慧。内门差别者:谓一切定地。长时差别..
【释女被戮处】 p1455西域记六卷六页云:还军之侧、有窣堵波,是释女被戮处。毗卢释迦王诛释克胜,简五百女、充实宫闱。释女愤恚,怨言不逊。詈其王,家人之子也。王闻发怒,命令诛戮。执法者奉王教,刖其手足,投诸坑阱。时诸释女,含苦..
【辩才无碍解】 p1462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辩才无碍解者:谓于诸法差别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诸法差别者:谓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如是等。若于此中通达无碍;名辩才无碍解。..
【饶益无记】 p1463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饶益无记?谓如有一、于自仆使妻子等所,以非秽非净心而行惠施。
【属主相应言论】 p1463瑜伽十六卷三页云:属主相应言论者:谓诸言论、配属于主,方解其相;非不属主。如说生时,此谁之生?待所属主,起此言论。谓色之生,受想行识之生。非说色时、此谁之色、待所属主、起此言论。如生,如是老、住、无..
【变赤】 p1464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二页云: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尸,离皮肉血,筋脉缠裹。此即显示所有变赤。
【变化身】 p1464摄论三卷十四页云:变化身者:亦依法身。从睹史多天宫现没、受生、受欲,逾城出家,往外道所,修诸苦行,证大菩提,转大法轮,入大涅槃故。二解无性释一卷七页云:三、变化身。即是后得智之差别。即能变化、名变化身。此..
【变坏法性】 p1465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乃至尔所时住,于其中间,不定安乐;故变坏法。
【鬬诤劫中有过失】 p1468瑜伽六十卷十六页云:复次鬥诤劫中,有四过失。谓寿量衰退、安乐衰退、功德衰退、一切世间盛事衰退。二十五画
【观察】 p1468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言观察者,谓由无倒观察作意,审谛观察已断、未断、有余、无余。
【观待道理】 p1469瑜伽二十五卷九页云:云何名为观待道理?谓略说有二种观待。一、生起观待,二、施设观待。生起观待者:谓由诸因诸缘势力,生起诸蕴。此蕴生起、要当观待诸因诸缘。施设观待者;谓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设诸蕴。此蕴施设、..
【观察差别】 p1469如受蕴差别五种中说。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十六页云:问:汝应观我,汝应察我,有何差别?答:汝应观我者:谓以眼识。汝应察我者:谓以意识。复次应观我者:谓以无分别心。应察我者:谓以有分别心。复次应观我者..
【粗恶语】 p1472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麁恶语?谓于他有情,起麁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麁语方便、及于麁语究竟中,所有语业。
【粗识细识】 p1473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一页云:若麁若细者:云何施设麁识细识?答:观待施设麁识细识。复如何等?答:若观待无寻唯伺识;则有寻有伺识名麁。若观待有寻有伺识;则无寻唯伺识名细。若观待无寻无伺识;则无寻唯伺识名麁。若观..
【粗相现行障】 p1474成唯识论九卷二十页云:六、麁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麁相现行。彼障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六地,说断二愚,及彼麁重。一、现观察行流转愚。即是此中执有染者。诸行流转,染分摄故..
【粗重相种及轻安相种】 p1474摄论一卷十八页云:复有麁重相及轻安相。麁重相者:谓烦恼随烦恼种子。轻安相者:谓有漏善法种子。此若无者;所感异熟,无所堪能有所堪能所依差别,应不得成。无性释三卷二十四页云:麁重相者:恶故名麁。得..
【随身念】 p1366瑜伽六十二卷九页云:又随逐身转故,彼所摄受故;名随身念。
【随逐善】 p1366集论二卷八页云:何等随逐善?谓即信等诸法习气。
【随顺学法】 p1368瑜伽二十八卷四页云:云何随顺学法?谓有十种违逆学法。对治彼故;应知十种随顺学法。
【随喜供养】 p1368瑜伽四十四卷四页云:又诸菩萨,若无自力所集财宝,亦无从他求得财宝,及无菩萨所获众具自在财宝,可设供养;然于所有或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千世界,二千世界,或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下中上品..
【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p1373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学无学位名满差别】 p1382俱舍论二十五卷十页云:学无学位,各由几因,于等位中,独称为满?颂曰:有学名为满;由根果定三。无学得满名,但由根定二。论曰:学无学位,独得满名。具由三因。谓根果定。有有学者,但由根故,亦得满名。谓..
【独觉习】 p1383瑜伽三十四卷二十八页云:云何独觉习?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资粮。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复有一类,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独觉..
【独觉菩提】 p1384显扬三卷十九页云: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
【器世间相】 p1385成唯识论二卷十九页云:所言处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谁异熟识,变为此相?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
【器世间成坏因缘】 p1385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四卷二页云:问:何故一切世界,不俱坏俱成?答:以诸有情,业不等故。谓有情类,于此处所,共业增长;世界便成。共业若尽;世界便坏。又有情类,于彼处所,净业若增;此界便坏。净业若减;此..
【亲近修习若多修习】 p1386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页云:谓于此中,由正修习闻所成慧;说名亲近。由正修习思所成慧,能入修故;说名修习。由正修习修所成慧,名多修习。又由修习了相作意,故名亲近。唯除加行究竟作意,由正修习诸余作意,故名..
【兴衰所作变异】 p1388瑜伽三十四卷五页云:云何寻思内事兴衰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或自或他,先时眷属财位,戒见悉皆兴盛;后见一切,皆悉衰损。复于后时,还见兴盛。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兴衰变异,..
【饿鬼趣三种】 p1389瑜伽四卷十一页云:又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云何由外障碍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槁,犹如火炭,头发蓬..
【奋发】 p1390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言奋发者,如所被服,发勤精进,或更升进,威猛勇悍,发勤精进。
【旧受】 p1390瑜伽七十卷五页云:旧受者:饥所起。旧受二字,瑜伽二十三卷十五页,作故受,皆释于食知量文。
【声处】 p1392俱舍论一卷七页云:已说色处;当说声处。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为因,及有情名,非有情名,差别为四。此复可意及不可意差别,成八。执受大种为音声者:谓言手等所发音声。风林河等所发音声,名无执受大种为因..
【声闻现观】 p1393杂集论十三卷十四页云:声闻现观者: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从闻他音而证得故,名声闻现观。
【声处有八种】 p1393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一页云:声处有八种。谓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此各有二。谓有情名声,非有情名声。此复各有可意不可意别,故成八种。有作是说: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各有可意不可意别。有情数..
【声闻菩萨转依差别】 p1394显扬十六卷十四页云:复次如前所说,有二种转依。何等为二?谓声闻菩萨转依差别。颂曰:声闻有二种。趣寂、趣菩提。依止变化身,趣无上正觉。诸声闻转依,厌背修所得。菩萨方便修,无二智依止。不住生灭故。诸..
【应习】 p1398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言应习者:应习近故。
【矫】 p1405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心怀染污,为显已德,假现威仪;故名为矫。
【脓烂】 p1406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若此死尸,死经二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于是发起脓烂胜解。
【狝猴献蜜处】 p1407西域记七卷十二页云:舍利子证果东南,有窣堵波。是吠舍厘王之所建也。佛涅槃后,此国先王,分得舍利,式修崇建。印度记曰:此中旧有如来舍利一斛,无忧王开取九斗,唯留一斗。后有国王,复欲开取。方事兴工。寻即地..
【转根】 p1407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转根?答:于薄少升进,不生喜足故;为植引发胜定力故;为植多闻力故;为植论议决择力故;为植观察甚深法忍力故。二解大毗婆沙论六十七卷十三页云:问:于欲界内,何处转根?为但人中?为..
【转轮王】 p1408俱舍论十二卷九页云:论曰: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减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
【断界】 p1414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如是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已;于诸界中而得解脱。见道所断诸行断故;名为断界。二解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谓见道所断诸行断故;名为断界。三解显扬三卷十九页云:断界者:谓断见道所断诸行。四解发智论一..
【断对治修】 p1416瑜伽六十六卷十四页云:从远离作意,乃至方便究竟作意,名断对治修。
【归趣三宝有四利益】 p1418显扬六卷十六页云;问:归趣三宝、有何利益?答:有四种利益。一、得广大功德,二、得广大欢喜,三、得胜等持,四、得善清净。复有四种利益。一、大护具足。二、一切邪解障碍,渐得微薄遍尽灭没。三、得入聪慧..
【萨迦耶见性别】 p1419瑜伽五十八卷五页云;复次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数现前故。非极损恼自他处故。若分别起萨迦耶见;由坚执故;与前相违。在欲界者,唯不善性。若在上地;奢摩他力所制持故;多白净法所摄受故;成无记性。由染污故..
【点慧第一与敏捷第一差别】 p1421发智论十八卷十七页云:如说我弟子中,因儒童黠慧第一,婆呬迦等敏捷第一。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因儒童、心直,心无曲,心淳质增上;尊者婆呬迦等、心软,心调柔,心和顺增上。..
【瞿波罗龙与佛影】 p1421西域记二卷十二页云:伽蓝西南,深涧峭绝,瀑布飞流,县崖壁立。东崖石壁,有大洞穴。瞿波罗龙之所居也。门径狭小,窟穴冥暗。崖石津滴,磎径余流。昔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近代已来,人不遍睹..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