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 p1154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最后生?谓诸菩萨、于此生中,菩提资粮、已极圆满。或生婆罗门大国师家,或生剎帝利大国王家;能现等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作一切佛所作事。是名略说菩萨最后生。若广宣说;当知无量。
【最后生】 p1154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云何菩萨最后生?谓诸菩萨、于此生中,菩提资粮、已极圆满。或生婆罗门大国师家,或生剎帝利大国王家;能现等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作一切佛所作事。是名略说菩萨最后生。若广宣说;当知无量。
【诸天非所归依】 p1353瑜伽七十四卷十三页云:复次由五因缘,当知诸天,非所归依。何等为五?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作业故,四、由法尔故,五、由因果故。云何诸天由形相故非所归依?谓由不现见。无交议故。由形暴恶。有怖..
【诸支相望无因缘】 p1354瑜伽十卷六页云:何故诸支相望无因缘耶?答:因缘者,自体种子缘所显故。问:若诸支相望无因缘者;何故说言依因果体性,建立缘起耶?答:依增上缘所摄引发因,牵引因,生起因故,说名为因。..
【诸所有受皆悉是苦】 p1355瑜伽三十四卷十四页云:如是行者,于能随顺乐受诸行,及乐受中,由结缚行,趣入坏苦。于能随顺苦受诸行,及苦受中,由不可爱行,趣入苦苦。于能随顺不苦不乐受诸行,及不苦不乐受中,由不安隐行,趣入行苦。如..
【诸烦恼魅甚于鬼魅】 p1356瑜伽七十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五种相,诸烦恼魅,甚于鬼魅。一者,若为一鬼所魅;唯即为此一鬼所魅。若为一烦恼所魅;必为无量烦恼所魅。二者,若为鬼魅所魅;或以咒术,或以缚害,或以资具,或以众药,易可治疗..
【诸法无用略有七种】 p1358瑜伽十六卷十一页云:如前所说诸法无用,此显无用略有七种。一、无作用用。谓眼不能见色等。二、无随转用。谓于此亦无能任持驱役者。如其次第,宰主、作者、俱无所有,故无有能随转作用。三、无生他用。谓法不..
【诸佛法界能作五业】 p1360摄论三卷二十一页云:复次应知如是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五业。一者、救济一切有情灾横为业。于暂见时,便能救济盲聋狂等,诸灾横故。二者、救济恶趣为业。拔诸有情。出不善处,置善处故。三者、救济非方便..
【随信行补特伽罗】 p1370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随信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从他求请教授教诫;由此力故,修证果行。非如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唯由随他补特伽罗,信而修行。是名随信行..
【随眠转相有十八种】 p1371瑜伽五十九卷一页云:复次随眠转相,略有十八。一、随逐自境随眠,二、随逐他境随眠,三、被损随眠,四、不被损随眠,五、随增随眠,六、不随增随眠,七、具分随眠,八、不具分随眠,九、可害随眠,十、不可害..
【择法】 p1373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已得无漏真作意故;缘圣谛境一切无漏作意相应;名为择法。
【谛居处】 p1376显扬二卷十八页云:二、谛居处。谓已得谛观出世慧。为安立有事颠倒断义故。
【静息王】 p1378瑜伽二卷十四页云:复次于世间四姓生已;方乃发起顺爱不爱五趣受业。从此以后,随一有情,由感杂染增上业故;生那洛迦中,作静息王。从此无间,有那洛迦卒,犹如化生;及种种苦具,谓铜铁等,那洛迦火起,然后随业有情,..
【静虑律仪所摄业】 p1379杂集论八卷二页云:静虑律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伏发起犯戒烦恼种子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离初二三静虑欲者,所有远离;是名静虑律仪所摄身语业性。发起犯戒烦恼者:谓贪瞋等欲界所系烦恼随烦恼。能损伏彼种子者:..
【学见与学慧】 p1382发智论七卷十五页云:云何学见?答:学慧。云何学智?答:学八智。云何学慧?答:学见、学智、总名学慧。诸学见,是学智耶?答:诸学智,亦学见;有学见,非学智。谓无漏忍。诸学见,是学慧耶?答:如是。设学慧;是..
【软品有爱】 p1387瑜伽九十五卷九页云:当知此中软有爱者:谓于当来,愿我当有。即于六处,愿我当有。即如是类,愿我当有。于同类生,有希求故。异如是类,愿我当有。于异类生,有希求故。若先自体是可爱者:愿彼相应,故造善业。作是思..
【懈怠】 p1387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懈怠?谓执睡眠偃卧为乐,昼夜唐捐;舍众善品。二解 显扬一卷九页云:懈怠者:谓耽着睡眠,倚卧乐故;怖畏升进,自轻懱故;心不勉励为体。能障发起正勤为业。乃至增长懈怠为业。如经说:若有懈怠..
【频申】 p1389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粗重刚强,心不调柔。举身舒布;故名频申。
【瞢愦】 p1390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瞢愦,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瞢愦性、心瞢愦性、已瞢愦、当瞢愦、现瞢愦,总名瞢愦。
【鸯窭利摩罗舍袤处】 p1391西域记六卷一页云:善施长者宅侧,有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舍邪之处。鸯窭利摩罗者:室罗伐悉底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世..
【声闻】 p1392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从他听闻正法音声,又能令他闻正法声;故曰声闻。
【声闻菩提】 p1393显扬三卷十九页云: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
【声明论亦二相转】 p1394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声明论亦二相转。一者、显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显示语工胜利相。
【应时加行】 p1401瑜伽三十一卷八页云:云何名为应时加行?谓于时时间,修习止相;于时时间,修习观相;于时时间,修习举相;于时时间,修习舍相。又能如实了知其止、止相、止时,了知其观、观相、观时,了知其举、举相、举时,了知其舍..
【应往乃至应默】 p1401瑜伽七十一卷十一页云:复次云何善知我于是中应当往诣乃至应默?谓若略说,为此应往,乃至应默;及如此应往,乃至应默。何所为故诣在家众乃至应默?谓为乞求资生众具。或复为令未信者信,信者增长。或为慰问遭重疾..
【薄尘性补特伽罗】 p1403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薄尘性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不修不习,不多修习;已能于彼多见过患,已能厌坏,已善推求。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会遇现前众多美妙上品境中,起微劣贪。..
【鲜白】 p1406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鲜白者:谓相续解脱故。
【转依有五种不可思议性】 p1411显扬八卷二页云:然此转依,是常住相,不可思议无二所显。此不可思议性,复有五种,应知。一、自性,二、处所,三、住,四、一性异性,五、成立所作。自性者:此转依性,即色离色,不可思议。如是即受想行..
【转依与六处不可说异不异性】 p1411瑜伽八十卷十八页云:问:若阿罗汉、如先所有六处生起,即如是住,相续不灭,无有变异;更有何等异转依性,而非六处相续而转?若更无有异转依者;何因缘故,前后二种,依止相似,而今后时,烦恼不转,..
【归依义】 p1417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十页云:归依义者:谓救护义、是归依义。问:若救护义是归依义;天授亦曾归依三宝,云何复堕无间地狱?答:诸有归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越法则;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毁犯律仪,违越法则..
【萨迦耶见已断者有三种胜利】 p1420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页云:如是已断萨迦耶见,有此三种差别之相。当知复有三种胜利。一者、永断能感后有一切烦恼。二者、依彼不久获得速能积集彼对治道。三者、既作自义利已;即依彼道,方便勤修现法乐住..
【瞿毗霜那国】 p1421西域记四卷十六页云:瞿毗霜那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崇峻险固,居人殷盛,华林池沼,往往相间。气序土宜,同末底补罗国。风俗淳质,勤学好福,多信外道,求现在乐。伽蓝二所,僧众百余人,幷皆习学..
【离法】 p1424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离法云何?谓欲界系善戒,色无色界系出离远离所生善定、及学无学法、幷择灭。
【离杀生】 p1425瑜伽八卷十七页云:云何离杀生?谓于杀生,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
【离垢清净】 p1425世亲释五卷三页云:离垢清净者:即此真如,远离烦恼所知障垢。即由如是清净真如,显成诸佛。
【离诸业障】 p1425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为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于彼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中,不作不行;如是名为离诸业障。若有于此五无间业,造作增长;于现..
【识蕴】 p1431如五蕴中说。二解五蕴论六页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由此故;从灭..
【识食体证】 p1434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谓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
【识住因缘寂止】 p1437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若聪慧者,于诸色爱,乃至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离。于烦恼分所摄发业四身系缠,亦能永断。所以者何?由在家众,依贪欲瞋恚二系,发起诸业。摄受境界为因故。损害有情为因故。若出家众,依戒..
【证三摩地者应知七法】 p1439瑜伽七十卷七页云:复次有七种法,为欲证得三摩地者,应正了知。一、内定退因。二、外定退因。三、内定退。四、外定退。五、内定退及因对治。六、外定退及因对治。七、彼二对治依持。内定退因者:谓懈怠。外..
【系缚相因】 p1445显扬十八卷九页云:系缚相因者:谓烦恼随眠。此依能生后有而说。
【类智所缘】 p1446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类智何所缘?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及一分无漏法。何故类智缘色无色界系诸行及一分无漏法?答:类智知色无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故。..
【触义】 p1449俱舍论十卷三页云:触为何义?颂曰:触六、三和生。论曰:触有六种。所谓眼触、乃至意触。此复是何?三和所生。谓根境识、三和合故,有别触生。且五触生、可三和合;许根境识,俱时起故。意根过去,法或未来,意识现在,如..
【触处有十一种】 p1451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二页云:触处有十一种。谓四大种滑性、涩性、轻性、重性、冷性、饥性、渴性。问:为缘一触,生于身识?为缘多触、生身识耶?有说:但缘一触、生于身识。谓或缘坚性,乃至或缘渴性。有说:乃至有..
【蕴与取蕴差别】 p1453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四页云:问:蕴与取蕴、有何差别?答:名即差别。彼名为蕴,此名取蕴。复次蕴、通有漏无漏,取蕴、唯有漏。复次蕴、摄三谛,取蕴、摄二谛。复次蕴摄十七界,一界少分;取蕴、摄十五界,三界少分..
【释迦菩萨何时修满六度】 p1456俱舍论十八卷九页云:我释迦菩萨、于何位中,何波罗蜜多、修习圆满?颂曰:但由悲普施,被折身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六波罗蜜多、于如是四位,一二又一二,如次修圆满。论曰:若时、菩萨普于一切..
【摄受真实】 p1459辩中边论中卷五页云:云何应知相名分别真如正智,摄在根本三真实耶?颂曰: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论曰:相等五事、随其所应,摄在根本三种真实。谓名、摄在遍计所执。相及分别、摄在..
【缠有八种】 p1462杂集论七卷一页云:缠有八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心;故名缠。由此诸缠,数数增盛,缠绕一切观行者心;于修善品,为障碍故。修善品者:谓随修习止举舍相;及彼所依梵行等所..
【缠及随眠差别】 p1462瑜伽五十八卷九页云:现行现起烦恼名缠。即此种子、未断未害,名曰随眠。亦名麁重。又不觉位,名曰随眠。若在觉位、说名为缠。
【辩中边】 p1462辩中边论下卷十七页云:何故此论名辩中边?颂曰:此论辩中边、深密坚实义,广大一切义,除诸不吉祥。论曰:此论能辩中边行故;名辩中边。即是显了处中二边能缘行义。又此能辩中边境故;名辩中边。即是显了处中二边所缘境..
【誉】 p1463集异门论十八卷八页云:云何名誉?答:诸有隐背不现在前称赞叹美,亦复揄扬;言彼信戒闻舍慧等、悉皆具足。是名为誉。
【显色圆满】 p1467佛地经论一卷七页云:最胜光曜七宝庄严者:谓大宫殿、用最盛光曜七宝庄严。或大宫殿、七宝庄严故;最胜光曜。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牟婆洛揭婆。五、遏湿摩揭婆。六、赤真珠。谓赤虫所出,名赤真..
【显现变异分别】 p1467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显现变异分别者:谓眼识等、显现似彼所缘境相、所有变异。缘此显相变异分别。此亦如前所说老等种种变异。由此亦于老等位中变异起故。无性释四卷二十五页云:显现变异分别者:谓由眼等所依根故..
【观察亊】 p1468瑜伽八十六卷十页云:观察事者:谓四念念住。为欲对治四颠倒故;如实遍知一切境故。
【[麦@广]麦】 p1472七虱为[麦@广]麦。如逾缮那等量中说。二解如色之分齐中说。
【尽智无间有何智生】 p1286俱舍论二十四卷十五页云:尽智无间,有何智生?颂曰:不动尽智后,必起无生智。余尽或正见,此应果皆有。论曰:不动种姓诸阿罗汉、尽智无间,起无生智。非更有尽智,无学正见生,除不动法。余阿罗汉、尽智无间..
【疑盖之食及非食】 p1288瑜伽十一卷七页云:问:疑盖,以何为食?答:有去来今,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谓我于过去,为有为无?广说如上。不正思惟者:谓不可思处所摄思惟。不可思处者:谓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间思惟。..
【轻安等觉支】 p1291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轻安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身轻安、心轻安、轻安性、轻安类;是名轻安等觉支。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十一页云:轻安等觉支..
【对治作意】 p1291如四种作意中说。二解 如五种正除遣中说。三解 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对治作意者:谓由此故;正舍诸惑,住持于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
【算】 p1292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七页云:算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语业;及此所依巧便智。此中算者,非谓所算一十百千万亿等法;但是所有能算之法。此能算法,故说为算。如理转变语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
【障碍】 p1292如五障中说。二解 此即小乘遍行因。杂集论四卷十七页云:障碍者:谓随所数习诸烦恼故;随所有惑,皆得相续,增长坚固;乃令相续远避涅槃。此遍行因,非唯令相似烦恼增长。所以者何?若有随习贪等烦恼;皆令瞋等一切烦恼相..
【障法无畏】 p1292杂集论十四卷六页云:障法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障碍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隐。余如前说。如经言:又我为诸弟子,说障碍法,染必为障。乃至广说。..
【端严】 p1297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端严?谓能成就若往若还,若睹若瞻,若屈若伸,持僧伽胝,持衣持钵,端严形相。是名端严。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端严者:谓具摄受诸少欲等,所有沙门庄严具故。..
【缘识】 p1298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缘识者:谓藏识。是余识生缘故。
【缘起理】 p1300瑜伽二十一卷二页云:复审思择:唯有诸业,及异熟果;其中主宰,都不可得。所谓作者,及与受者。唯有于法,假想建立。谓于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中,发起假想,施设言论,说为作者,及与受者;有如是名,如是种、如是性..
【缘起释词】 p1302瑜伽十卷五页云:问:何故缘起说为缘起?答:由烦恼系缚,往诸趣中,数数生起;故名缘起。此依字释名。复次依托众缘,速谢灭已;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此依剎那义释。复次众缘过去而不舍离。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故名缘起..
【缘起相应增上慧住】 p1305瑜伽四十八卷十二页云:略说菩萨缘起相应增上慧住,谓十法平等性成满得入故;觉悟缘起生解脱门故;一切邪想,不现行故;方便摄受生死故;无着智现前,般若波罗蜜多住现在前故;证得无量三摩地故;证得不坏意乐..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5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聚,作意思惟此一切法,随顺真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随顺转依,及趣向彼,若临入彼。此一切法,宣说无量无数..
【乐安乐】 p1309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言安乐者,名安隐住,益身心义。乐为此故,名乐安乐。
【乐有味受等】 p1311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二页云:受乐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乐有味受,及苦无味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以一切有味受,及苦无味受,皆有漏故;起世俗智,即如实知。受乐无味受,不苦不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此..
【增语触】 p1313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页云:由分别境故;建立增语触。二解 俱舍论十卷四页云:第六意触,说名增语。所以然者?增语谓名。名是意触所缘长境。故偏就此,名增语触。如说眼识但能了青,不了是青。意识了青亦了是青。故名为长。..
【增上缘】 p1313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云何增上缘?谓眼等处,为眼识等俱生增上缘。若作意于所缘境,为诸识引发增上缘。若诸心心所,展转互为俱生增上缘。若净不净业,与后爱非爱果,及异熟果,为先所作增上缘。若田粪水等,与诸苗稼,为..
【增上心】 p1314此是静虑之异名。瑜伽十一卷九页云:或名增上心。谓由心清净增上力,正审虑故。二解 世亲释一卷七页云:增上心者:谓在内心,或即依心而学故;名增上心。即诸三摩地。..
【增上心障】 p1315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增上心障?有十一障,当知名为增上心障。谓数与众会为初,处分居处为后。
【增上慧学】 p1315如三胜学中说。二解 无性释一卷六页云:三、增上慧学。谓依止慧,正勤修学;此性即是无分别智。对治一切戏论分别。三解 集异门论五卷十六页云:增上慧学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
【增上缘依】 p1316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二、增上缘依。谓内六处。诸心心所,皆托此依。离俱有根,必不转故。又如俱有依中说。
【增语增语路】 p1316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如世尊说增语增语路,乃至广说。此中增语者:谓一切众同类相应名。增语路者:谓幷众同类欲。能起彼故。词者:谓彼相应语。又即此语各别,于彼彼处,若标若释,彼所依处,名为彼路。施设者:谓一..
【增上不善根】 p1316大毗婆沙论三十五卷五页云:云何增上不善根?答:诸不善根,能断善根,及离欲染时,最初所舍。问:诸不善根能断善根者,为即是离欲染时最初所舍?为有异耶?设尔;何失。若即是者;如何言及?若有异者,能断善根诸不..
【增上意乐圆满】 p1316瑜伽九十四卷十页云:增上意乐圆满者:谓如有一,于般涅槃,极净修治增上意乐;方乃出家。非为债主及诸怖畏之所逼迫。乃至广说。当知如是而出家者,名善出家,生于圣处。..
【慧根】 p1319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其慧根者,谓于他所证,能遍了知增上力故;诸所有慧。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五页云:云何慧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拣择,极拣择,最极拣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
【慧照】 p1319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言慧照者:谓于彼彼所有诸法,以其妙慧,能善了知。虽善了知;犹随他转而未身证。
【慧解脱】 p1319显扬三卷十页云:六、慧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未得八解脱身证具足住。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四页云:慧解脱者:谓无痴善根相应心,已胜解,当胜解,今胜解。是名慧解脱。三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九页云:问:何故名慧解..
【瞋身系】 p1321集异门论八卷七页云:云何瞋身系?答:瞋者: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广说乃至现为过患。是名为瞋。身系者如前说。
【瞋随眠】 p1321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瞋随眠云何?谓于有情,心怀愤恚,欲为损害根栽对碍憎怒凶悖猛烈暴恶,已正当瞋,令诸有情,互相违害。
【瞋恚业道有三种】 p1323瑜伽六十卷九页云:若为财利称誉安乐,于他有情,起损害心;非于彼所生怨憎想,谓彼长夜是我等怨。又从贪爱而生瞋恚。名贪所生瞋恚业道。复次若九恼事增上力故;从怨对想,起损害心。名瞋所生瞋恚业道,若住此法..
【广大苦中复有四苦】 p1325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广大苦中,复有四苦。一、长时苦,二、猛利苦,三、杂类苦,四、无间苦。
【懮根非异熟生】 p1325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四卷十页云:问:何故忧根非异熟生?答:忧根,分别转;异熟生,无分别转。若异熟生有忧根者;设有分别;我今应受如是异熟,如佛世尊,或如转轮圣王。即分别时,便应现受如是异熟。然异熟生,无..
【趣正法】 p1326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云:彼于尔时,由闻思慧,名趣正法。
【趣生体证】 p1326成唯识论三卷十八页云:又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彼趣生体,不应有故。谓要实有恒遍无杂,彼法可立正实趣生。非异熟法,趣生杂乱,住此起余趣生法故。诸异熟色,及五识中业所感者,不遍趣生。无色界中,..
【趣三菩提】 p1327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趣三菩提。一、无疑惑故,二、不可坏故。
【论决择】 p1329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论决择者:谓如所闻思,建立问论道理,为令展转受用法乐。
【论堕负】 p1329瑜伽十五卷十七页云:论堕负者:谓有三种。一、舍言,二、言屈,三、言过。如彼卷十七页至十九页广释。
【憍赏弥国】 p1332西域记五卷十五页云:憍赏弥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称沃壤,地利丰植。粳稻多,甘蔗茂。气序暑热,风俗刚猛。好学典艺,崇树福善。伽蓝十余所,倾顿荒芜。僧徒三百余人,学小乘教。天祠五十余所,外..
【数往】 p1334瑜伽十卷九页云:于缘起中,云何数往义?谓生已不住义。
【摩愉伽蓝】 p1335西域记三卷三页云:摩诃伐那伽蓝西北下山三四十里,至摩愉(摩言豆)伽蓝。有窣堵波,高百余尺。其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是佛昔蹈此石,放拘胝光明,照摩诃伐那伽蓝,为诸人天说本生事。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带..
【摩揭陀国】 p1335西域记三卷十五页云:摩揭陀国无懮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盘,(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覃思作..
【摩怛理迦】 p1336瑜伽八十五卷三页云:从是已后,依此所说四种契经,当说契经摩怛理迦。为欲决择如来所说,如来所称所赞所美先圣契经。譬如无本母字,义不明了;如是本母所不摄经,其义隐昧,义不明了。与此相违,义即明了。是故说名摩..
【调伏】 p1337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页云:曼殊利室!若于是处,我依声闻,及诸菩萨,显示别解脱,及别解脱相应之法;是名调伏。二解 俱舍论十五卷六页云:言调伏者,意显律仪。由此能令根调伏故。..
【堕有六种】 p1339如堕法处色中说。二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二卷十五页云: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耶?乃至广说。此中堕者:堕有六种。一、界堕,二、趣堕,三、补特伽罗堕,四、处堕,五、有漏堕,六、自体堕。界堕者:如此中说:诸结堕欲..
【谁能悟入所应知相】 p1340摄论二卷十七页云:此中谁能悟入所应知相?大乘多闻熏习相续,已得逢事无量诸佛出现于世,已得一向决定胜解,已善积集诸善根故,善备福智资粮菩萨。..
【诸行无常】 p1346瑜伽十八卷十五页云:今此颂中,蕴、及取蕴,皆名诸行。此中义者,意在取蕴。是五取蕴,略有三种。谓去、来、今。诸行无常者:谓彼诸行,本无而生,生已寻灭。若过去生过去所得诸自体中所有诸蕴,皆过去故,已谢灭故,..
【诸所有识】 p1347集异门论十一卷十页云:诸所有识者:云何名为诸所有识?答:尽所有识,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名为诸所有识。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