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性有二种】 p1009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说实性言。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性。
【唯识性有二种】 p1009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说实性言。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性。
【一切法无自性】 p0009世亲释五卷十页云:说一切法无自性意,今当显示:自然无者:由一切法,无离众缘自然有性。是名一种无自性意。自体无者:由法灭已;不复更生;故无自性。此复一种无自性意。自性不坚住者:由法纔生,一剎那后,无力..
【一切行皆寂止】 p0009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言一切行皆寂止者:谓诸五蕴,皆止息故。
【一切行有三种】 p0009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又若略说处及非处善巧相者;谓或依止趣五趣行,或复依止趣涅槃行。此一切行,略有三种。谓劣、中、胜。趣恶趣行,说名为劣。趣善趣行,说名为中。趣涅槃行,说名为胜。所以者何?趣善趣行,..
【一切种障碍法】 p0009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一切种障碍法者:谓一切杂染所对治法。
【一切种诸冥灭】 p0009俱舍论一卷一页云:言一切种诸冥灭者:谓灭诸境一切品冥。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说为冥。唯佛世尊,得永对治;于一切境一切种冥,证不生法;故称为灭。声闻、独觉、虽灭诸冥;以染无智,毕竟断故;非一..
【一切种出离道】 p0009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一切种出离道者:谓从方便道,乃至究竟道。
【一切初新者性】 p0009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当知一切初新者性。一、由晚出家故,二、由幼出家故,三、由少出家故,四、由劳策出家故,五、由受具出家故。..
【一切语言寂静】 p0009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乐言论者,广生言论染污乐欲,展转发起种种论说;名为语言。即此语言,若正证入初静虑定;即便寂静。又粗寻伺,能发语言。诸未得定,或有已得还从定起,能发语言;非正在定。正在定者,虽有..
【一切契经略摄】 p0010瑜伽八十五卷一页云:云何素怛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契经,二者、事契经,三者、声闻相应契经,四者、大乘相应契经,五者、未显了义令显了契经,六者、已显了义更令明净契经,七者、先时..
【一种身一种想】 p0010如七识住中说。二解 集异门论十七卷八页云:一种身者:谓彼有情,有一显色身,一种相,一种形。无种种显色,无种种相,无种种形。故名一种身。一种想者:谓彼有情,唯有乐想。故名一种想。..
【一分修三摩地】 p0010瑜伽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云何一分修三摩地?谓于此中,或唯作意思惟光明相,或唯作意思惟色相,而入于定。如是二种,随其次第,或了光明;或睹众色。..
【一向趣寂声闻】 p0010瑜伽七十六卷十一页云: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姓补特伽罗;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姓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由..
【一间补特伽罗】 p0010杂集论十三卷九页云:一间补特伽罗者:谓即一来,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尽苦际。所以者何?即一来果,进至不还果向,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般涅槃故。唯有一隙,容此一生;故名一间。二解 瑜伽二十六卷五页云:..
【一因恭敬听法】 p0010瑜伽八十二卷一页云: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已说。
【一百八种爱行】 p0010瑜伽九十五卷九页云:此五种爱,自性差别。由有所依内处别故;说十八种爱行差别。于其外处,当知亦尔。此差别者,谓如于彼内六处中,计我起慢。如是于色,计为我所,而起于慢。谓于此色,我自在转。如是乃至于诸法..
【一实极微不成】 p0010唯识二十论六页云:云何不成?颂曰: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论曰:若一极微,六方各与一极微合;应成六分。一处无容有余处故。一极微处,若有六微;应诸聚色,如极微量。展转相望,不过..
【一向修奢摩他】 p0010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世尊!云何无间心?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
【一切法皆无有二】 p0010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有二?答:即依如是所说五事,由俗自性,说无自性。由别别相,说有自性。
【一切法皆无自性】 p0010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答:由依彼彼所化势力,故说三种无自性性。一、相无自性性,二、生无自性性,三、胜义无自性性。云何相无自性性?谓一切法世俗言说自性。云何生无自性..
【一切法皆不可言】 p0011世亲释八卷十五页云:又一切法皆不可言,因何成立?故复说言: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由若不了能诠之名;于所诠义,觉知不起。故一切法,皆不可言。若言要待能诠之名;于所诠义,有觉知起。为遮此故;复说是言..
【一切法皆如幻等】 p0011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如幻等?答:依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一切法等于虚空】 p0011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等于虚空?答:亦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一切法有三种义】 p0011显扬二十卷四页云:又一切法有三种义。谓能增益义,所增益义,及法性义。如色有三种;能增益色,所增益色,及色法性。如是一切处应知。..
【一切色略有四种】 p0011五事毗婆沙论下十五页云:然一切色,略有四种。一者、异熟,二者、长养,三者、等流,四者、剎那,此中眼处,唯有二种。一者、异熟,二者、长养。无别等流。以离前二,更不别有等流性故。耳鼻舌身处,应知亦尔。..
【一切取断遍知论】 p0011显扬五卷一页云:一切取断遍知论者: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断遍知论。
【一切种子有九种】 p0011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复次若略说一切种子,当知有九种。一、已与果,二、未与果,三、果正现前,四、果不现前,五、软品,六、中品,七、上品,八、被损伏,九、不被损伏。若已与果;此果名正现前。若果正现前..
【一切同类可得相】 p0011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
【一切异类可得相】 p0011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
【一切烦恼永离系】 p0011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一切烦恼永离系者:谓诸烦恼,无余断灭。由今灭故;后不更生。
【一切有情有八种】 p0011瑜伽九十六卷十八页云:云何名为一切有情?谓有情众,略有八种。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于诸欲未离贪众。四、于诸欲已离贪众。五、于初静虑未离贪众。六、于初静虑已离贪众。七、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
【一百一十二烦恼】 p0011显扬十七卷一页云:一百一十二烦恼者:谓欲界见苦谛等所断,各有十种。色无色界见苦谛等所断,各有九种。谓各除瞋。如是名为一百一十二烦恼。何等十烦恼所摄?谓五、见自性,五、非见自性。如前已说。..
【一向净依止住食】 p0011世亲释十卷三页云:三、一向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声闻等清净依止而得住故。
【一向修毗钵舍那】 p0011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云何心相?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象;毗钵舍那所缘。..
【一来向补特伽罗】 p0011杂集论十三卷七页云:一来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见道后,已断欲界乃至中中品烦恼,及住彼断道故。..
【一来果补特伽罗】 p0011杂集论十三卷七页云: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已永断中暖品烦恼,断道究竟,建立此故。..
【一切法相略有三种】 p0011瑜伽七十六卷三页云: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
【八种无为】 p0078显扬一卷十五页云:无为者:此有八种。谓虚空、非择灭、择灭、不动、想受灭、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虚空者:谓诸心心法所缘外色对治境界性。非择灭者:谓因缘不会,于其中间,诸行不起灭,而非离系性。择..
【八万法蕴】 p0078俱舍论一卷二十页云:论曰: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法中法蕴足说。或说法蕴,随蕴等言,一一差别,数有八万。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
【八观察行】 p0078显扬二十卷十四页云:此行相者:当知宣说八观察行。何等为八?一、观察谛行。二、观察建立行。三、观察过失行。四、观察功德行。五、观察理趣行。六、观察流转行。七、观察道理行。八、观察广略行。谛者:谓真如。建立..
【一切诸法皆无我性】 p0013瑜伽四十六卷三页云: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二无我性。一者、补特伽罗无我性,二者、法无我性。于诸法中补特伽罗无我性者:谓非即有法,是真实有补特伽罗。亦非离有法,别有真实补特伽罗。于诸..
【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p0013瑜伽四十六卷一页云:云何菩萨等随观察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谓诸菩萨,观一切行言说自性,于一切时,常无所有。如是诸行,常不可得,故名无常。又即观彼离言说事,由不了知彼真实故:无知为因,生灭可得。如是诸..
【一切诸行皆悉是苦】 p0013瑜伽四十六卷三页云:又诸菩萨,观无常行,相续转时,能为三种苦所依止。一者、行苦,二者、坏苦,三者、苦苦。如是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行皆悉是苦。..
【一切种行无常苦想】 p0013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页云:复次由四差别,当知修习一切种行无常苦想。何等为四?一、果差别故,二、自性差别故,三、品类差别故,四、方便差别故。果差别者:谓修此想,能遣一切欲贪、色贪、及无色贪、掉、慢、无..
【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p0013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何等诸受,于此永灭?善男子!,以要言之,有二种受,无余永灭。何等为二?一者、所依麤重受,二者、彼果境界受。所依麤重受,..
【一切有情由食而住】 p0014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问:有七因缘,任持诸行,令住不坏;何故世尊,但说有情由食而住?何等为七?一、生。是诸行住因。由诸行生,方得有住。无有无生而有住者。二、命根。三、食。四、心自在通。由彼势力,增..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p0014集异门论一卷三页云:一切有情依食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说:苾刍当知,食有四种。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资益诸求生者。何为四食?一者、段食;若粗若细。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
【一切有情皆依行住】 p0014集异门论一卷七页云: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依行住?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若诸有情,于彼彼聚,不死不殒,不坏不没,不失不退;皆由寿住;命根相续。此寿命根,说名为行。由此行故;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业报证得】 p0014显扬六卷十页云:一切有情业报证得者:谓一切有情,造作净不净业。依自业故,于五趣流转中,感种种异熟,受种种异熟。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p0014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六页云: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说:惟缘欲界。以说此想,对治缘世间可爱事贪欲。此贪欲,惟在欲界故。此中有说:惟缘世间可爱事。有说:亦缘可爱事所起贪欲。问:若惟缘欲界者;云何名一..
【一切无为皆非实有】 p0014俱舍论六卷十五页云:经部师说:一切无为,皆非实有。如色受等,别有实物;此所无故。若尔;何故名虚空等?唯无所触,说名虚空。谓于暗中,无所触对;便作是说:此是虚空。已起随眠生种灭位,由拣择力,余不更..
【一切行因略有二种】 p0015瑜伽八十七卷一页云: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为欲将生所生之处,虽有一切烦恼为因;而于生处生喜者、生。非于彼起厌逆想者。又..
【一切遍行戏论粗重】 p0015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一切遍行戏论粗重者:谓执眼等诸法习气,无始时来,依附阿赖耶识,相续不断。即此名为戏论习气。从此习气,眼等诸法及名言执,数数生起。..
【一切门苦中有四苦】 p0015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一切门苦中,复有四苦。一、那落迦苦,二、傍生苦,三、鬼世界苦,四、善趣所摄苦。
【一切种苦中有十苦】 p0015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页云: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谓如前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一、因苦。二、受苦。三、唯无乐苦。四、受不断苦。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是名五苦。..
【一切生身相续缘起】 p0015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四者、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引生一切所引所生。
【一切生身依持缘起】 p0015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五者、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
【一切生身差别缘起】 p0015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
【一切智者有五种相】 p0015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世尊!一切智者相,当知有几种?善男子!略有五种。一者、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声,无不普闻。二者、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无所..
【一切菩萨正所求智】 p0015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一切菩萨正所求智者:显示世尊成就佛种不断方便殊胜功德。谓诸菩萨,为令佛种无断绝故;勤修加行。非声闻等。是故佛智,唯诸菩萨正所应求。又云:一切菩萨正所求智者:显示世尊无量所依所..
【一切如来所说义智】 p0015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一页云:由二种相,一切如来,所说义智,皆应了知。何等为二?一者、教智,二者、证智。教智者:谓诸异生闻思修所成慧。证智者:谓学无学慧,及后所得诸世间慧。此中异生,非于一切佛所说义,..
【一切律仪总有四种】 p0015大毗婆沙论十七卷六页云:一切律仪,总有四种。一、别解脱律仪,二、静虑律仪,三、无漏律仪,四、断律仪。别解脱律仪者:谓欲界戒。静虑律仪者:谓色界戒。无漏律仪者:谓无漏戒。断律仪者:谓离欲界染九无间..
【一切色像皆入身中】 p0016世亲释八卷六页云:一切色像皆入身中者:谓身中现无量种种一切事业。
【一切有者谓十二处】 p0016瑜伽六卷六页云:又虽说一切有者谓十二处;然于有法,密意说有有相;于无法,密意说有无相。所以者何?若有相法,能持有相,若无相法,能持无相;是故俱名为法,俱名为有。若异此者;诸修行者,唯知于有,不知..
【一切遍行同行相应】 p0016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一切遍行同行相应。谓受想思触作意及识。由此六法,于一切位,决定相应。随无一法,余亦无故。
【一切见皆入二见中】 p0016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三页云:如契经说:苾刍当知,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依诸见,皆入二见。谓有见,无有见。今应分别。云何诸见一切皆入此二见中?答:非此入二显摄彼体;但显彼入二见品中。所以者何?有见者:即..
【一向有乐一向有苦】 p0016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一向有乐者:谓在下三静虑。一向有苦者:谓在捺落迦。
【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p0016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一类坚住相续转者:由相似故,名为一类。多时住故,说名坚住。诸有色识,相似多时相续而转。无性释四卷十页云:言一类者,是相似义。前后一类,无有变异,亦无间断;故名坚住。即此说名相续..
【一向修学声闻藏戒】 p0016瑜伽四十一卷十二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研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一眼见色二眼见色】 p0016俱舍论二卷十六页云:于见色时,为一眼见?为二眼见?此无定准。颂曰:或二眼俱时,见色分明故。论曰:阿毗达磨诸大论师,咸言:或时一眼俱见。以开二眼,见色分明;开一眼时,不分明故。又开一眼,触一眼时,..
【一来果向及一来果】 p0016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若先已断欲界六品,或七八品;至此位中,名第二果向。趣第二果故。第二果者,谓一来果。遍得果中,此第二故。又云:一来果向,若断第六;成一来果。彼往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名..
【一切有情是如来藏等】 p0017佛地经论三卷十七页云:又净法界,若无差别一切种净;则名一切如来法身。亦名如来真实体性。于一切时,常无变故。由此法界,一切有情心相续中,平等有故;说如是言:一切有情是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为..
【一切如来由三事平等】 p0017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卷二页云:问:若尔;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彼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悉平等。答:由三事等,故名平等。一、修行等。谓诸如来,皆于过去三无数劫,勤修四种波罗蜜多,究竟圆满,得菩提故..
【一心一化与一心多化】 p0017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五卷四页云:问:为一心一化?为一心多化?若一心一化;经颂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一化主语时,诸所化皆语。一化主若默,诸化皆默然。若一心多化;施设论说,复云何通?如说:神境智证通..
【一分离欲及具分离欲】 p0017杂集论四卷五页云:一分具分离欲者:谓或依地离欲说;若于此地乃至能断八品烦恼,是一分离欲。若已断第九品,是具分离欲。或依萨迦耶离欲说;若有学位,是一分离欲。若无学位,是具分离欲。..
【一切见趣由三分建立】 p0017瑜伽八十七卷二页云:又由三分,当知建立萨迦耶见以为根本一切见趣。一、由前际俱行故,二、由后际俱行故,三、由前后际俱行故。前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于去世,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为是谁?..
【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 p0017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七页云:又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谓各有四门。一一门外,各有四增。一、煻煨增。谓此增内,煻煨没膝。二、尸粪增。谓此增内,尸粪泥满。三、锋刃增。谓此增内,复有三种。一、刀刃路..
【一大种乃至一切大种】 p0017杂集论六卷九页云:若于此聚,此大种可得;当知此聚,唯有此大种,非余。或有聚唯一大种。如干泥团等。或有二大种。谓即此湿。或有三大种。谓即此软。或有一切大种。谓即此湿软泥团等,于移转位。..
【一所造色至五所造色】 p0017杂集论六卷九页云:所造色亦尔。若于此聚,此所造色可得;当知此聚,唯此非余。或有聚唯一所造色。如光等。或有二所造色。如有声香风等。或有三所造色。如香烟等。由此香烟,有色香触差别所显故。触差别者,..
【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 p0017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何等为六?一、有堪能补特伽罗,二、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四、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
【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 p0018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页云:复次由五因缘,当知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谓一切自体,寿量有限。假使有人,欲自祈验,我今以手执持泥团,或牛粪团,能经几时。作是愿已,随取彼团。是人尔时任情所欲,能执不舍..
【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 p0018瑜伽三十四卷七页云:云何观察内事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彼于余时,此骨锁位,亦复不现。皆悉败坏,离散磨灭。遍一切种眼不复见。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何以故?如..
【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 p0018显扬十七卷九页云:论曰:一切不应记事,不应思议。诸邪外道之所说故。能引诸无义利故。不如正理故。远离四种正思议处故。谓因思议处,果思议处,杂染思议处,清净思议处。..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p0018瑜伽九十四卷九页云:云何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谓诸如来所说法教,普为一切人天开示,无倒开示;于一切法,不作师拳,无遗开示。如是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一因生起诸法道理不成】 p0018俱舍论七卷六页云:一切世间,唯从如上所说诸因诸缘所起;非自在天我胜性等一因所起。此有何因?若一切成许由因者;岂不便舍一切世间由自在等一因生论。又诸世间,非自在等一因所起。次第等故。谓诸世间、..
【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 p0018俱舍论十七卷十三页云:为由一业,但引一生?为引多生?又为一生,但一业引?为多业引?颂曰: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论曰:依我所宗,应作是说:但由一业,唯引一生。此一生言,显一同分。以得同分,方..
【一佛土中同时无二佛出世】 p0018瑜伽三十八卷四页云:又于十方,现有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佛土;无二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于一佛土,并出于世,一时成佛。况有无量无数菩萨,于一世界,一时成佛。又不应言众多菩萨,同时修集..
【一切如来唯于四法有增减相】 p0019瑜伽三十八卷六页云:一切如来,一切功德,平等平等,无有差别。唯除四法。一者、寿量,二者、名号,三者、族姓,四者、身相。一切如来,于此四法,有增减相;非余功德。..
【一切如来所有三身有别无别】 p0019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如是三身,一切如来,为有差别?为无差别?法身实性,一切如来皆共有故;无有差别。就能证因,有差别故;假说差别。其余二身,各别因感,各别自性,实有差别。但无别执,同处相..
【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 p0019俱舍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若尔;何故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以无用故。谓一界中,一佛足能饶益一切。又愿力故。谓诸如来,为菩萨时,先发誓愿;愿我当在无救无依盲暗界中,成等正觉,利益安乐一..
【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 p0019瑜伽八十八卷五页云:复次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谓五品行中烦恼种子所随逐识,说名为因。与因相似四种识住,说名为缘。又由喜贪,滋润其识,令于彼彼当受生处,结生相续,感萨迦耶;亦名为缘..
【一业多业牵引一身多身四分别】 p0019杂集论七卷十六页云:复次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谓由一业力,长养一生异熟种子故。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多身。谓由一业力,长养多生异熟种子故。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一身。谓由多剎那业..
【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 p0019瑜伽八十七卷三页云:又此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缘故,二、由依教故,三、由依静虑故,四、由依世故,五、由依诸见故,六、由生处故。如彼卷三页至八页广释。..
【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 p0019瑜伽三卷四页云:又于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界。如世间现见干薪等物,钻即火生。击石等亦尔。又铜铁金银等,极火所烧,即销为水。从月爱珠,水便流出。又得神通者,由心胜解力,变大地..
【一切法常或无常或非常非无常】 p0019摄论二卷十一页云:世尊有处说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说。谓依他起自性,由圆成实性分,是常。由遍计所执性分,是无常。由彼二分,非常非无常。依此..
【一剎那业有现受生受后受差别】 p0019瑜伽六十卷十三页云:或有所生一剎那业,唯现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业,亦现法受,亦于生受;或有所生一剎那业,三时皆受。譬如一缕,其量微小,能持一华。一系华已。势力便尽;不能复系。复有一缕,..
【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p0020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答: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二解 瑜伽七十六卷八页云:胜,义生!当知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
【一心剎那缘起与多心相续缘起差别】 p0020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二页云:此中但说时分缘起。谓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具五蕴。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一剎那顷,有十二支。如起贪心,害众生命,此相应痴,是无明。此相应思,是行。此..
【一来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p0020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四页云:以无间道,证一来果,修彼道时,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几现在修?几未来修?答:若倍离欲染,入正性离生;修彼道时,念住、现在一、未来四。正断、神足、现在未来四..
【二法】 p0020集异门论一巻十页云:二法云何?嗢柁南曰:二法谓名色,乃至尽无生。总二十七门:应随次别释。有二法,谓名色。复有二法,谓无明、有爱。复有二法,谓有见、无有见。复有二法,谓无惭、无愧。复有二法,谓惭、愧。复有二法..
【二苦】 p0021瑜伽四十四巻十一页云: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二、痴异熟生苦。谓若猛利体受所触,即于自体,执我我所;愚痴迷闷,生极怨嗟,由是因缘,受二箭受。谓身箭受及心箭受。二解杂集论六巻三页云..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