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相

(术语)涅槃之相离一切之相,谓之寂灭相。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智度论八十七曰:涅槃即是寂灭相。

寂灭场

(术语)寂灭道场之略。四教仪集注上曰:处随法转,名寂灭场。

寂灭无二

(术语)涅槃离一切差别之相,故谓之寂灭无二。圆觉经曰: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寂灭为乐

(术语)寂灭者涅槃也。对于生死之苦而涅槃为乐。涅槃经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寂灭道场

(术语)化身佛证有余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寂照

(术语)真理之体云寂,真智之用云照。楞严经六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正陈论曰:真如照而常寂为法性,寂而常照是法身,义虽有二名,寂照亦非二。..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在灵山,海众骈集,贤护菩萨问法。佛答以寂照神变三摩地,使菩萨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

寂业师子

(杂名)释迦之异名,大日经疏四曰:是故无量应度众生四种魔军由此退散,是故号为寂业师子。演密钞五曰:号为寂业师子者,偈中云释师子救世,具足应云释迦师子救世。偈以五字成句,故略去迦字但..

寂种

(术语)声闻缘觉乘欣乐涅槃寂灭之种性也。二教论曰:寂种之人,膏肓之病,医王拱手。

寂静

(术语)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毗婆尸佛经下曰:调御大丈夫,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寂静即涅槃理也。往生要集上末曰:..

二种寂静

(名数)一身寂静,舍家弃欲,息众缘务,闲居静处,远离情闹,身之恶行一切不作,是云身寂静。二心寂静,于贪瞋痴等悉皆远离,修习禅定而不散乱,意之诸恶行一切不作,是云心寂静。见释氏要览下..

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三十五参寂静夜神对童子自说于三十七类之众生为三十七门之化导。见唐华严七十一。

寂静行

(术语)谓声闻缘觉求涅槃寂静之行法也。探玄记五曰:教寂静行,有三义:一以彼二乘修离生死喧杂行故。二令修证人空寂静行。三无余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

寂静法

(修法)真言五种护摩中第一之息灾法曰寂灾法,又云寂静法。要略念诵经曰:修寂静者,结跏趺坐,面向北方,对于圆相一心离缘,作成就法,名扇底迦。Śāntika。..

寂静门

(术语)一切诸法本来寂静,故称一切法云寂静门。宝箧经曰:文殊师利,于东方庄严国佛名光相,现在说法,有大声闻名曰智灯。因文殊问:默而不答:彼佛告文殊云:可说法门令诸众生得无上道。文殊..

寂静真言

(真言)寂灾真言也。大日经疏八曰:当以寂静真言用苏蜜酪和饭百遍。

寂静相应真言

(真言)扇底迦法相应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若真言中有纳磨(是归命意),莎缚诃等字,当知是修三摩地寂静相应真言也。要略念诵经曰:所谓初安唵字,后称所方言莎缚诃名扇底诃也。此中纳磨与..

寄位

(术语)寄于行位之差别,以显示教门之浅深也。又曰寄显,或曰寄在。见五教章卷上。

寄言叹

(术语)以种种善言赞叹法云寄言叹,更进而言无赞叹之言辞云绝言叹。天台以法华方便品诸佛智慧甚深无量等之言为寄言叹,以止止不须说为绝言叹。止观辅行一之一曰:于方便品初,寄言绝言,广叹略..

寄附

(杂语)委托物于寺院,为备三宝之用也。与施与不同。优婆塞戒经曰:善男子受优婆塞戒者,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供父母妻子眷属,其余藏积俟用。不应寄附四处也:一老人,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