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悔所造之罪恶也。成唯识论七曰:悔谓恶作。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大乘义章二曰:追返名悔。

悔忏法

(杂名)释氏通鉴,傅大士告普建等曰: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悔忏法,免堕三涂。按法苑珠林忏悔篇有忏悔仪式,僧徒之礼十方佛,皆悔忏之事也。..

悦众

(职位)别名知事。僧中之职名。司僧中之事务者。僧史略中曰: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Karma-dāna,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中略)秦主敕选道碧法师为僧正,慧远为悦众..

徒弟

(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

径山

(地名)在杭州临安府。谓为兴圣万寿禅寺。震旦五山之一。道钦开之。

径山道钦禅师

(人名)玄素之法嗣。始驻锡于径山。唐代宗大历三年诏使至阙。召对叶旨。赐号国一。辞归本山。德宗贞元八年寂。寿七十九。谥为大觉禅师。见宋高僧传九。传灯录四。..

径山佛鉴禅师

(人名)卧龙破庵祖先之法嗣。名师范,号无准。东福寺之开山圣一、圆觉寺之开山祖元,皆其法嗣也。

径山虚堂智愚禅师

(人名)道场运庵普岩之法嗣。名智愚,号虚堂。建长寺之绍明,其法嗣也。

娜伽

(杂语)Naga,译曰山。大日经疏三曰:山者,梵云娜伽,是不动义。

娜耶

(术语)Naya,译曰乘。大日经疏三曰:梵音娜耶,即是乘义道义,谓从一念善根乃至成佛,于其中间一一诸地所乘之法所行之道通名娜耶。..

珠髻大臣

(人名)或云宝髻,或云如意顶发,其义一也。梵语摩尼,此云如意珠。摩尼是宝之总名。此大臣是王舍城聚落主。

(术语)Indriya,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

三根

(名数)又曰三无漏根。谓见,修,无学三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于见道,无漏智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谛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为苦..

五根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

六根

(名数)于眼等之五根,加意根也。据大乘,则第七之末那识名为意根。据小乘,则以前念之意识为意根。此六法有能生六识而使各别缘六境之胜用,故立为六根。俱舍论三曰:颂曰:了自境增上,总立于..

二十二根

(名数)一眼根Cakṣurindriya,二耳根Śrotrendriya,三鼻根Ghrāṇendriya,四舌根Jihvendriya,五身根Kāyendriya,六意根Manendriya,已上六根,上所说眼等之六根也。七女根Strindriya,女..

根力

(术语)五根与五力。法华经譬喻品曰:无漏根力觉道。

根力觉道

(术语)五根与五力,七觉支与八正道。

根上下智力

(术语)十力之一,明了众生根机性情之上下不同,及得果之大小等之佛智力也。

根本心

(术语)三心之一,第八识为万法生起之根本,故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