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行

(术语)对见行之语。爱欲之情多者曰爱行,推理多者曰见行。行即心行。心之活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智度论二十一曰: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爱多者着乐,见多者..

愍忌

(术语)尊宿之诞生日也。于此日修斋供谓之愍忌斋,或言善知识为哀愍众生,出生应世,故谓其诞生日曰愍忌。见象器笺十三。

愍忌

(术语)尊宿之诞生日也。于此日修斋供谓之愍忌斋,或言善知识为哀愍众生,出生应世,故谓其诞生日曰愍忌。见象器笺十三。

感应

(术语)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

感应

(术语)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

智慧第一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智度论十一曰: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智慧第一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智度论十一曰: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地藏经》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地藏经》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
海涛法师:无意伤害的众生要有忏悔心,念阿弥陀佛、念宝髻如来超度

海涛法师:无意伤害的众生要有忏悔心,念阿弥陀佛、念宝髻如来超度

海涛法师:无意伤害的众生要有忏悔心,念阿弥陀佛、念宝髻如来超度问:炒菜的时候不小心炒死一只虫,炒完以后我不敢吃,不过有对那只虫念阿弥陀佛、宝胜如来,我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会跟它结..
地藏菩萨感应录:横死众生来求助 自助助他愿离苦

地藏菩萨感应录:横死众生来求助 自助助他愿离苦

前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广东的一个小山村。儿时我在那里成长,记忆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弯曲的山路、清清的河水、满山的野花、阵阵的炊烟,还有朴实无华的村民。后来我离开那儿上学、工作,好..

刹说

(术语)谓草木国土说之说法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佛说众生说,及以国土说,三世如是说。

刹说

(术语)谓草木国土说之说法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佛说众生说,及以国土说,三世如是说。

知根无所畏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故无所畏怖也。

知根无所畏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故无所畏怖也。

枝末无明

(术语)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众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三细,名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

枝末无明

(术语)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众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三细,名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

始终心要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始终心要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始觉

(术语)为一切众生本性之自性清净心,本来具照明之德,是名本觉,由此本觉之内薰与师教之外缘,始起厌求之心,顺本觉而渐渐生觉悟之智,谓之始觉。即本成之四德(常乐我净)云本觉,始成之四德..

始觉

(术语)为一切众生本性之自性清净心,本来具照明之德,是名本觉,由此本觉之内薰与师教之外缘,始起厌求之心,顺本觉而渐渐生觉悟之智,谓之始觉。即本成之四德(常乐我净)云本觉,始成之四德..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