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利益他行

又作回向利益他行、利益他回向行。指回施自己所得之功德,以利益其他众生之行为。乃往生净土之五念门中第五回向门之行业。五念门中,前四门乃自利之行业,唯此第五门为利他之行业。其行相有往相..

涅槃缚

贪乐染着涅槃之境而忽略利益众生之愿行,乃小乘之境界。[金刚三昧经](参阅“涅槃”4149) p4158

涅槃缚

贪乐染着涅槃之境而忽略利益众生之愿行,乃小乘之境界。[金刚三昧经](参阅“涅槃”4149) p4158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七

大智度论释初品大慈大悲义第四十二(卷二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经】「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密。」【论】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七

大智度论释初品大慈大悲义第四十二(卷二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经】「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密。」【论】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

涅槃洲

众生没于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引落水者至洲渚上,故以洲渚喻指涅槃。[大智度论卷七十一] p4153

涅槃洲

众生没于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引落水者至洲渚上,故以洲渚喻指涅槃。[大智度论卷七十一] p4153

涅槃印

(一)三法印之一。涅槃寂静印之略称。一切众生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生死苦,故佛决定为说涅槃寂静之理,使众生离烦恼生死之苦,灭尽一切惑业,得至无为寂静之境。经中有此法印者,乃真实之佛说..

涅槃印

(一)三法印之一。涅槃寂静印之略称。一切众生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生死苦,故佛决定为说涅槃寂静之理,使众生离烦恼生死之苦,灭尽一切惑业,得至无为寂静之境。经中有此法印者,乃真实之佛说..

逆化

(术语)佛菩萨之善计,化教行邪道之众生也,如灯光梵志,和须密多女等。

逆化

(术语)佛菩萨之善计,化教行邪道之众生也,如灯光梵志,和须密多女等。

迷界

(术语)迷之境界。谓为烦恼所系缚而流转于三界之众生界也。

迷界

(术语)迷之境界。谓为烦恼所系缚而流转于三界之众生界也。

迷妄

(术语)闇于事理云迷,虚而无实云妄。唐华严经四曰:众生迷妄具众苦。仁王合疏中曰:所言惑者,谓迷妄之心。

迷妄

(术语)闇于事理云迷,虚而无实云妄。唐华严经四曰:众生迷妄具众苦。仁王合疏中曰:所言惑者,谓迷妄之心。

迷生

(术语)迷之众生也。寄归传二曰:俯视生涯,是迷生之牢狱。仰睎寂岸,为悟寂之虚关。

迷生

(术语)迷之众生也。寄归传二曰:俯视生涯,是迷生之牢狱。仰睎寂岸,为悟寂之虚关。

大智度论卷第十七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禅波罗蜜第二十八(卷第十七)龙树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经】「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波罗蜜。」【论】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

大智度论卷第十七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禅波罗蜜第二十八(卷第十七)龙树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经】「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波罗蜜。」【论】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八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八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之三「以何缘故,菩萨食已得气力充足至菩提树,不以羸瘦至菩提树?善男子!菩萨能不饮食身体羸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食麻米耶。..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