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宗要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子。曼殊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聚。彼土有佛。号无量智决定王如来。..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末法众生。宣说无量功德陀罗尼。汝当忆念勿得忘失。使于当来浊恶世中。与诸众生..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末法众生。宣说无量功德陀罗尼。汝当忆念勿得忘失。使于当来浊恶世中。与诸众生..

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之意趣。盖佛之真意与众生所理解者不同,故称为密。此即言,即使详细说明,众生亦难以理解测知佛真实之意,故佛所说者,皆为方便教说。此外,指密意方便教,乃对显了真实..

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之意趣。盖佛之真意与众生所理解者不同,故称为密。此即言,即使详细说明,众生亦难以理解测知佛真实之意,故佛所说者,皆为方便教说。此外,指密意方便教,乃对显了真实..

密教四波罗夷

一般比丘戒有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四波罗夷罪;于密教则就佛性三昧耶戒,别立四种重禁。即:(一)不舍正法戒,如来之一切圣教皆当修行。(二)不舍离菩提心戒,菩提心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

密教四波罗夷

一般比丘戒有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四波罗夷罪;于密教则就佛性三昧耶戒,别立四种重禁。即:(一)不舍正法戒,如来之一切圣教皆当修行。(二)不舍离菩提心戒,菩提心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卷上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卷上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

宿愿

即指于宿世(过去世、前生)、往昔所发之誓愿;广义而言,一般指世间、出世间之愿望。又称心愿、素愿。可就佛于因位之誓愿而言,如观无量寿经所载之如来宿愿力,即指阿弥陀如来于过去因位所发起..

宿愿

即指于宿世(过去世、前生)、往昔所发之誓愿;广义而言,一般指世间、出世间之愿望。又称心愿、素愿。可就佛于因位之誓愿而言,如观无量寿经所载之如来宿愿力,即指阿弥陀如来于过去因位所发起..

一切秘密最上名义仪轨

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卷上此于瑜伽大部中略出。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五身作者如是生不见众生决定身亦复不见决定心观想诸佛亦如是若欲顶礼佛大士应当顶..

一切秘密最上名义仪轨

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卷上此于瑜伽大部中略出。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五身作者如是生不见众生决定身亦复不见决定心观想诸佛亦如是若欲顶礼佛大士应当顶..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一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为利诸众生令得三身故身口意相应归命礼三宝金刚身口意遍满三界者能为自在主演说金刚界我尽稽首礼雄勐阿閦鞞降伏诸魔者彼宝现最胜及礼如理法..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一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为利诸众生令得三身故身口意相应归命礼三宝金刚身口意遍满三界者能为自在主演说金刚界我尽稽首礼雄勐阿閦鞞降伏诸魔者彼宝现最胜及礼如理法..

寂静音夜天

梵名Pra?ānta-ruta-sāgaravatī。又作寂静海音。即指华严五十五善知识之第三十六位。尝为善财童子说三十七类众生,而化导三十七门,此即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新华严经卷七十一] p450..

寂静音夜天

梵名Pra?ānta-ruta-sāgaravatī。又作寂静海音。即指华严五十五善知识之第三十六位。尝为善财童子说三十七类众生,而化导三十七门,此即寂静音海夜神化导三十七门。[新华严经卷七十一] p450..
佛陀说法济度众生

佛陀说法济度众生

初级课题(七) 佛陀说法济度众生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最初,到鹿野苑教化乔陈如等五人,他们听佛说四谛法后,就成为五比丘 (1)。这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SANGGA (2)。又有波罗奈..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失译人名附三秦录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祇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得陀罗尼无碍辩才,得无生法忍,降伏魔怨,一切法中快得自在;善..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失译人名附三秦录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祇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得陀罗尼无碍辩才,得无生法忍,降伏魔怨,一切法中快得自在;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