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苦

【老苦】八苦之一。指众生衰老时所受的身心苦恼。《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列举老有五相,即:‘盛色衰退、气力衰退、诸根衰退、受用之境界衰退、寿量衰退。于此五处衰退,故称为苦。《中阿含·..

五欲

【五欲】五欲有二说,一者指染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即:一、色欲,谓男女的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的妙色,能使众生乐著无厌。二、声欲,谓丝竹与环佩之声..

同体大悲

【同体大悲】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的悲心,称同体大悲。亦即初地以上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众生之苦为己苦,生起的哀伤之心。..

同事摄

【同事摄】四摄之一。谓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并以法眼见众生根性,而随其所乐分形示现,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参阅‘四摄’条。

灵润新旧二译不同论

【灵润新旧二译不同论】灵润、唐代僧,贞观年间,曾奉敕入弘福寺任译席证义,他于菩提流支及真谛所译的经典(称为旧译),及玄奘所译的经典(称为新译),列出十四点不同之处,此十四点的大要是..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能增长一切善根,永离颠倒不著诸行,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为一切众生作功德藏,普覆一切,拔出生死,令得众善,等无差异。参阅..

无种性

【无种性】又作无有出世功德种性、人天乘种性,为唯识所立的众生之五种种性之一。无种性者虽无三乘无漏种子,然具有可成人天果的有漏种子。..

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

【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于所摄善根,离憍慢等所有缚著,得解脱心,行所修诸善,以无缚著解脱之心,回向饶益一切众生。参阅‘十回向’条。..

后得智

【后得智】依根本智而契悟真理,悟后所得的济度众生的智慧,称后得智。根本智是离分别之念的智慧,由证得根本智后,再起分别一切差别之相的智慧,称为分别智,又称后得智。见道位的菩萨,就是以..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谓众生不由自主,不得不与憎恶者会合之苦恼。又作非爱会苦、怨憎恶苦。《大乘义章》卷三谓,怨憎会苦有内外二者,内者即三恶道报,外者即刀杖等缘。..

相无性

【相无性】唯识宗所立三无性之一,全称相无自性性。所谓相无性,谓一切众生,以妄心于因缘所生之事物,计度有我有法的我相法相,这就成了我执与法执,亦即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之法,如见绳误..

取结

【取结】取即取著。谓诸众生于见取、戒取,妄计执著,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取结。

色界

【色界】色界为三界之一,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的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的住处。此界的众生虽离淫欲,不著秽恶的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

有情世间

【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众生世。为众生(有情)、国土、五蕴三种世间之一。指五阴所成的一切众生。《俱舍论》卷八载,则明示有情世间的生、住、异、灭等现象。又,有情为有情识、有情爱的生..

有情

【有情】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新译有情,指有情识、情见的众生而言。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间之关系,有谓‘有情’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之生物。则草木金石、山..

有执受

【有执受】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即有执受,因众生之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香、味、触等四境,合之为九..

唯心

【唯心】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华严一乘十玄门》载︰‘三界虚妄,唯一心作’,即是此义。因为有情生存于迷界(三界),皆是一..

回向

【回向】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慧远的《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菩萨修行历经四十一阶,此为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上求菩提,下度众生,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参阅‘十回向’条。..

真如熏习

【真如熏习】谓真如之法自熏习众生之心。真如熏习有自体相熏习、用熏习两种。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具有不可思议的业用。真如本自具足无漏之法,亦成为智之境界之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