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化法身

(术语)法身之佛,应现无量之身也。菩萨璎珞经上自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种之法身。法性身,应化法身是也。谓于第一义谛之法流水中,由实性生智,故为实智之法身。法名自体,集藏为身。一切众生之善..

应化利生

(术语)诸佛菩萨之应现,为诸众生说法,使入佛道,与以无上之利益也。

应化

(术语)应者应现。应众生之机类而现身也。化者变化。应真佛缘而变化种种也。西域记七曰: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夫。..

应土

(术语)二土之一。又三土之一。谓应于众生之机而化现之国土也。又作化土。

薪尽

(杂语)谓佛之涅槃也。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法华义疏三曰:薪尽火灭者,依小乘义,以身为薪,智慧为火。故智慧依于身,身尽智便灭。就大乘释者,薪喻于感,火喻于应。众生感..

薄福

(术语)今世福德薄之人也。今世福德薄以无宿世之善根故也。唐华严经十曰:苦多而乐少,薄福之所处。南本涅槃经九曰: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止观二曰:一种众生底下薄福,决不能于善中修道。戒疏一..

妄境界

(术语)谓妄心所现虚妄不实之境界。一切世间之事物是也。占察经下曰: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

妄心

(术语)妄分别之心也。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楞严经十曰: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这样行走将使所有众生都平和

这样行走将使所有众生都平和

这样行走将使所有众生都平和Walking so that All Being Be Peaceful一行禅师在大清早或深夜时,户外的空气显得格外清爽与洁净。没有比清净的空气更能滋养生命的能源了!当你行禅时,你将可吸入这份..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和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大因缘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和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大因缘

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和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大因缘,在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为什么有这句俗话呢?就因为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他们这..

声尘得道

(术语)观音之圆通也。楞严经,佛对二十五圣,各问圆通门,观音最后答以音声圆通。经六曰: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声,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是观音自说..

声闻三释

(术语)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泛解有三: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

寻声救苦

(杂语)弥陀摄取念佛之众生也。般舟赞曰: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刹那间。

声为佛事

(杂语)以声演说法,因而济度众生也。天台维摩经疏二曰:菩萨观众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
佛家故事:以身救众生的永隆

佛家故事:以身救众生的永隆

明朝初年僧人永隆,俗姓施,苏州人氏。据说他一生下来就不沾荤腥,敬慕佛法。成人后,他辞别了父母,来到尹山崇福寺出家为僧。从此,在此勤修佛法。 一天深夜,永隆正独自坐在房中颂经,忽然听..

融三世间十佛

(术语)谓解境之十佛也。以解境之十佛,融众生器智正觉之三世间而为十佛故也。

亲缘

(术语)净土门所立三缘之一。观经定善义曰: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中略)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睹史多天

(界名)即兜率陀天,此翻知足。涅槃经曰:此天,欲界最胜,故补处菩萨皆示生此天,为教化众生故。

外缘

(术语)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于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众生外缘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机感

(术语)众生有善根之机,而感佛也。又众生有善根之机,故佛感应之也。探玄记一曰:机感相应,有形言现。释签一之一曰:机感相应得益。文句一上曰:机成致感,逮得己利。..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