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生

(术语)利益众生也。心地观经七曰: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寄归传二曰:修行利生之门,义在存乎通济。

别业

(术语)对于总业之语。众生殊别之业因也,随而众生感各异之果。

别业

(术语)对于总业之语。众生殊别之业因也,随而众生感各异之果。

别报

(术语)别业所感各人殊别之果报也。同在人间而贫富寿夭等之差别是也。往生论注下曰: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

别报

(术语)别业所感各人殊别之果报也。同在人间而贫富寿夭等之差别是也。往生论注下曰: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

劫浊

(术语)五浊之一。言时之浊乱也。指五浊中烦恼浊等四浊之兴时。法华经方便品曰:劫浊乱时,众生垢重。

劫浊

(术语)五浊之一。言时之浊乱也。指五浊中烦恼浊等四浊之兴时。法华经方便品曰:劫浊乱时,众生垢重。

劫尽

(杂语)世界之住劫尽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智度论九曰:劫尽烧时,一切众生自然皆得禅定。

劫尽

(杂语)世界之住劫尽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智度论九曰:劫尽烧时,一切众生自然皆得禅定。

劫海

(譬喻)劫数之多譬如大海之水量。华严经二曰:佛于无边大劫海,为众生故求菩提。

劫海

(譬喻)劫数之多譬如大海之水量。华严经二曰:佛于无边大劫海,为众生故求菩提。

利生方便

利,为利益之意;生,为众生之略称。利益众生之种种方便善巧,称为利生方便。方便有二种,其一,说方便即般若时,即指体悟真如实相之智慧。其二,透过智慧利益众生之手段、方法,即大悲。利生方..

利生方便

利,为利益之意;生,为众生之略称。利益众生之种种方便善巧,称为利生方便。方便有二种,其一,说方便即般若时,即指体悟真如实相之智慧。其二,透过智慧利益众生之手段、方法,即大悲。利生方..

利生

指佛、菩萨之济度利益众生。又作利物(以一切众生为物)。乃利益众生之略称。俱舍论实义疏卷一(大二九·三二五中):“佛修福智趣菩提,本为利生非为自。”佛八相成道,系为深广利物而作自利利..

利生

指佛、菩萨之济度利益众生。又作利物(以一切众生为物)。乃利益众生之略称。俱舍论实义疏卷一(大二九·三二五中):“佛修福智趣菩提,本为利生非为自。”佛八相成道,系为深广利物而作自利利..

别教说听四句

据华严经疏卷三载,别教之说法与听法可配成四句,即:(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称为唯说无听。(二)唯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因门摄法无遗,故..

别教说听四句

据华严经疏卷三载,别教之说法与听法可配成四句,即:(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称为唯说无听。(二)唯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因门摄法无遗,故..

别教无量四谛

于天台宗所判立“化法四教”中,别教乃独为菩萨之法,异于三乘共修之藏、通二教,且其所明法门行相,隔历次第,亦异于一切圆融之圆教。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称无量四谛。..

别教无量四谛

于天台宗所判立“化法四教”中,别教乃独为菩萨之法,异于三乘共修之藏、通二教,且其所明法门行相,隔历次第,亦异于一切圆融之圆教。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称无量四谛。..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母爱众生同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母爱众生同

母爱众生同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大概是专指人类而言,但同在蓝天下的芸芸众生,包括各种鸟兽虫鱼,哪一个没有父母心、赤子情呢?可是我们人类居然视而不见,杀死动物的父母,喂养人类自己;..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