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教

指般若波罗蜜之法门为三乘共学之教。又作共般若、三乘共教、共教大乘。乃“不共教”之对称。依天台宗之化法四教而论,般若经等诸大乘经之说,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通之教法,属通教;反之,..

共不共

(一)为“共”与“不共”之并称。共,即共通之意;不共,则指特殊而不共通之意。关于“共”与“不共”之分别,有下列数种: (一)就教法而言,共通于诸乘而说之教法,称为共教;反之,不共通于诸..

共不共

(一)为“共”与“不共”之并称。共,即共通之意;不共,则指特殊而不共通之意。关于“共”与“不共”之分别,有下列数种: (一)就教法而言,共通于诸乘而说之教法,称为共教;反之,不共通于诸..

融三世间十身

(名数)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三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三世间之十身者:一众生身,六道之众生也。二国土身,六道众生之依处也。三业报身,生上二身之业因也。(已上三身属于染分..

融三世间十身

(名数)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三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三世间之十身者:一众生身,六道之众生也。二国土身,六道众生之依处也。三业报身,生上二身之业因也。(已上三身属于染分..

卢舍那经

(经名)江南敏法师立二教,法华涅槃等为释迦经,华严经为卢舍那经。是就能说之教主而名所说之法也。见五教章上。

卢舍那经

(经名)江南敏法师立二教,法华涅槃等为释迦经,华严经为卢舍那经。是就能说之教主而名所说之法也。见五教章上。

佛境

(术语)佛之境界也。华严经二曰: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中阿含经十三曰: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佛境

(术语)佛之境界也。华严经二曰: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中阿含经十三曰: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佛种

(术语)生佛果之种子也。菩萨之所行名佛种。旧华严经三十二曰: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法华经方便品曰: 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维摩经佛道品曰:以..

佛种

(术语)生佛果之种子也。菩萨之所行名佛种。旧华严经三十二曰: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法华经方便品曰: 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维摩经佛道品曰:以..

佛性

(术语)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三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

佛性

(术语)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三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

佛陀跋陀罗

(人名)Buddhabhadra,一作佛驮跋陀罗,又作佛度跋陀罗。三藏法师名,译曰觉贤。译华严经。见梁僧传二,贞元录五。

佛陀跋陀罗

(人名)Buddhabhadra,一作佛驮跋陀罗,又作佛度跋陀罗。三藏法师名,译曰觉贤。译华严经。见梁僧传二,贞元录五。

莲华藏世界

(界名)诸佛报身之净土也。为宝莲华所成之土,故名。略曰华藏世界。释迦之华藏,华严经所说是也,弥陀之华藏,观经所说之极乐是也,大日之华藏,大日经胎藏界密严经之密严国是也。..

莲华藏世界

(界名)诸佛报身之净土也。为宝莲华所成之土,故名。略曰华藏世界。释迦之华藏,华严经所说是也,弥陀之华藏,观经所说之极乐是也,大日之华藏,大日经胎藏界密严经之密严国是也。..

莲座

(物名)莲华之台座。谓佛座也。华严经曰: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华宝师子之座。王勃观佛迹寺诗曰: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迹余。

莲座

(物名)莲华之台座。谓佛座也。华严经曰: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华宝师子之座。王勃观佛迹寺诗曰: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迹余。

贤首

(术语)比丘之尊称。犹言贤者,尊者。义净译新律中多用此称。【又】(菩萨)华严经贤首品有贤首菩萨。【又】(人名)佛说贤首经有并沙国王妃贤首夫人。又华严宗第三祖,唐法藏,字贤首。其祖康..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