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旨归

(一)凡二卷。东晋法业撰。今已不存在。[诸宗章疏录卷一] (二)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述于天授年间。又称华严经旨归。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分十门以阐论华严经。内容多处引用提云..

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

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

华严孔目章发悟记

凡二十三卷。日僧凝然撰。本书系注解唐代华严宗二祖智俨所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一之十八章。依其序,知为弘安九年(1286)七月于东大寺戒坛院起笔,翌年七月完成。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第七..

华严孔目章发悟记

凡二十三卷。日僧凝然撰。本书系注解唐代华严宗二祖智俨所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一之十八章。依其序,知为弘安九年(1286)七月于东大寺戒坛院起笔,翌年七月完成。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第七..

华严孔目章

凡四卷。华严宗二祖智俨(602~668)六十二岁以后所作。又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华严经孔目章、孔目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将六十华严分成一四四章,解释六十华严难解之处。书中不..

华严孔目章

凡四卷。华严宗二祖智俨(602~668)六十二岁以后所作。又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华严经孔目章、孔目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将六十华严分成一四四章,解释六十华严难解之处。书中不..

华严塔

位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东北。松隐禅院创建于元代,有寺僧书写华严经八十一卷,募款造华严塔。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兴工,历四年完成,亦名松隐塔。塔为砖木构造,七层方形,耸立于黄浦江南岸。..

华严塔

位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东北。松隐禅院创建于元代,有寺僧书写华严经八十一卷,募款造华严塔。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兴工,历四年完成,亦名松隐塔。塔为砖木构造,七层方形,耸立于黄浦江南岸。..

华严四分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将新译华严经九会说法分为四分,即:(一)举果劝乐生信分,略称信分,即第一会中举扬如来依正二报殊胜之果,以劝励当机者生起欣乐、净信之心,故称信分。(二)修因契果生解分,略..

华严四分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将新译华严经九会说法分为四分,即:(一)举果劝乐生信分,略称信分,即第一会中举扬如来依正二报殊胜之果,以劝励当机者生起欣乐、净信之心,故称信分。(二)修因契果生解分,略..

寄显

不直接显示某种意义,而寄其义于他方面以解说之。又作寄齐、寄在、寄说。华严宗多用此法,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教,再由此显出其教门浅深之差别。于此,特称为寄位。于天台教义,则借别教以..

寄显

不直接显示某种意义,而寄其义于他方面以解说之。又作寄齐、寄在、寄说。华严宗多用此法,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教,再由此显出其教门浅深之差别。于此,特称为寄位。于天台教义,则借别教以..

寄位五相

华严宗以寄位显示教门深浅之差别,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教等。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举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寄位五相,即:(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童子初参文殊菩萨,为寄十信之位,乃由智明生..

寄位五相

华严宗以寄位显示教门深浅之差别,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教等。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举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寄位五相,即:(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童子初参文殊菩萨,为寄十信之位,乃由智明生..

婆楼那龙王

婆楼那,梵名Varuna。又作缚噜拏龙王。意译水天。为一切鱼类、龙之王。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天之一,乃西方之守护神。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外金刚部院西门之北侧,身呈赤色,头上有七龙..

婆楼那龙王

婆楼那,梵名Varuna。又作缚噜拏龙王。意译水天。为一切鱼类、龙之王。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天之一,乃西方之守护神。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位于外金刚部院西门之北侧,身呈赤色,头上有七龙..

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卷第四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卷第四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

婆稚阿修罗

梵名Balinasura。阿修罗王之一。又作跋墀阿修罗、跋稚阿修罗、末利阿修罗。婆稚,意译为被缚、五处被缚、五恶,即被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等五恶所缚,不得脱离;又称为有缚,乃为帝释天..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