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城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六十华严五十..

一句投火

(故事)菩萨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三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

圣位

三乘圣果之位。华严经说:愿一切众生,速入圣位。

五十三参

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次第南游,参见五十三位善知识。

五部大乘经

天台大师选定下列五部为大乘经,即:华严经、大集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经、涅槃经。

五时说法

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继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

大海十相

华严经疏中以大海十相,来形容十地菩萨的修行,即:次第渐深、不受死尸、余水入失本名、普同一味、无量珍宝、无能至底、广大无量、大身所居、潮不过限、普受大雨。..

大乘三藏

大乘的经律论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经等为论藏。

三照

(喻)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高山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教化顿大的菩萨;幽谷喻佛在鹿苑说小乘经教,教化声闻缘觉;平地喻佛最后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教化一般..

九十六种外道

经纶中说,佛世时在印度总共有九十六种的外道。华严经说: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

十种智明

1、指华严经十明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无碍天眼智明、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深入未来际劫智明、无碍清净天耳智明、安住无畏神力智明、分别一切言音智明、出生无量阿僧祗色身..

十玄

又名十玄门、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显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能通此义,则可入华严经之玄海,故名玄门。又此十玄妙法,互相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

十佛

1、称赞净土经所说之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三、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

十身

1、指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之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此十身中的第二国土身,即国土世间,第一的众生身与第三业报身乃至第六菩萨..

八会

华严经是七处八会的道法,所以称为八会之经。

偷盗

【偷盗】十恶业之一。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乃盗取他人财物之意。于身、口、意十种恶业中,与杀生、邪淫同属身业。据六旧《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之说,偷盗之罪能令众生堕于三恶道,若生于人中..

性相二宗十异

【性相二宗十异】中国大乘佛教性、相二宗差异之处何在呢?明德清大师撰《华严经纲要》,说到性相二宗在理论上的十种差别,即所谓性相二宗十异。此十异是:一者一乘三乘异,二者一性五性异,三者..

唯识所因难

【唯识所因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外人难曰:由什么教理来成立唯识之义呢?论主答曰:如《华严经》说:‘三界唯心’。《解深密经》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楞伽经》说:‘诸法皆不..

唯识九难

【唯识九难】这是小乘外道,对万法唯识教理所提出的九种质难。《成唯识论》卷九载其问答:一、唯识所因难︰此乃据何教理而立论唯识的问难。对此问难,乃《华严经》、《解深密经》等等经论之诸法..

唯心

【唯心】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华严一乘十玄门》载︰‘三界虚妄,唯一心作’,即是此义。因为有情生存于迷界(三界),皆是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