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

五类说法

将华严经一经说法之类别分为五种,称为五类说法。依华严经疏卷一载,即:(一)佛说,如阿僧祇品、随好品等为佛所亲说。(二)菩萨说,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为诸大菩萨所说。(三)声闻说,如入法..

五台山

(一)位于我国山西五台县东北,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之四大灵山。以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山顶无林木,垒土如台,故称五台山。又以五峦巍然,拔乎群山,盛夏仍不知炎暑..

五种法身

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历来大小乘诸家有关法身之说各异,有二身、三身、四身、五身等诸说。(一)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举出下列五种法身,即:(一)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

五种土

据华严经疏卷七载,(一)唯性土,唯性,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三)俱性相土,..

五梦法

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一所列举者,即:(一)热气多见火,谓如人钻火得火,复理火事,以暖相分多,暖想即生,故梦于火。(二)冷气多见水,谓如人凿井得水,复理水事,以冷相分多,冷想即生,故..

五教

教判之名。即诠判如来一代圣教为五类教旨。(一)华严三祖贤首所立,称为贤首五教。即:(一)小乘教(愚法声闻教),(二)大乘始教(权教),(三)大乘终教(实教),(四)顿教,(五)圆教。[华严五教..

五海

五种具德之海。(一)指如来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之五种义分。即:(一)一切诸世界海,(二)一切众生海,(三)法界业海,(四)一切众生欲乐诸根海,(五)一切三世诸佛海。依华严经探玄记卷三所说,第..

五时教

又作五时。即于佛教经典之批判上,主张释尊四十五年之说法,乃从浅而入深,故将之分为五个阶段,称为五时教。我国对于经典之传译,并不依其发展之先后,而系以五时教判为准。五时教之分有如下数..

五时八教

智顗所主张之天台宗教判。即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之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化仪四教..

五食

五种出世间之食。乃长养圣者慧命善根之五种法食。即:(一)念食,谓修行者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二)法喜食,谓修行者爱乐大法,而得资长道种,其心常生喜悦。(三)禅悦食,谓修行者由得禅定力..

五重念佛

(一)为华严大疏钞卷六十二所举之五种念佛法门。即:(一)称名往生念佛门,谓口中称念佛之名号。(二)观相灭罪念佛门,谓观念佛之色相而灭罪。(三)摄境唯心念佛门,谓观万法唯一心。(四)心境无碍念..

五重世界

谓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即: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种、一佛世界。其中第二之世界性,在大智度论中称为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则依准旧华严经所说十重世界之次第,称..

五性成佛

据华严经疏卷二载,依众生成佛种性之不同,而分为五,即:(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指根性不定。谓不定性者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菩萨,则亦随顺而习其法。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

五周因果

又作华严五周因果。据华严经疏卷三、卷四将华严一经(八十华严)所诠之义理,分为五周之因果,即:(一)所信因果,谓于华严第一会菩提场宣说如来依正之果报法门,是为一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

宝王

(术语)佛陀之尊称也。佛以诸功德为庄严,故云宝王。楞严经三曰: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往生论注上曰:华严经宝王如来。..

难度海

(譬喻)谓生死海也。生死之海,深广难渡也。六十华严经五曰:已度难度海。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杂华经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万行譬如华,以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百行交杂,谓之杂华。其意一也。华严玄谈九曰:今经受称多种不同,。(中略)其二从譬受名,如涅槃及观佛三昧经,名此经为杂华经..

罗摩伽经

(经名)三卷,西秦圣坚译。即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也。

罗摩伽

(杂名)译曰入法界。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梵语也。华严玄谈八曰:言罗摩伽者即入法界之梵语也,罗者离垢染义,摩者转义,伽者一合义。谓离垢染转即净法界,一合即入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